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2篇
  10篇
综合类   120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37篇
园艺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白灵菇又名翅鲍菇,是白阿魏蘑(Pleurotus eryngii)的商品名称,是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发展较快的一个珍稀品种。但由于对其生长习性了解不够,栽培季节安排不当,不出菇现象经常发生,给种植者造成不应有的损失。为了解其在我省适宜接种季节,在省科技厅、省食用菌协会的安排下,我们进行了该试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2.
23.
拓展蚕桑资源在食品、医药、饲料和材料等领域的应用价值,已经成为现代蚕桑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而蚕桑资源的多元化开发利用有赖于现代加工技术的支撑。国内研究者将低温加工技术、微胶囊技术、微生物转化技术等应用于蚕桑资源的多元化开发利用中,例如蚕桑资源中的蛋白质、油脂等营养成分与花青素、多酚、生物碱、多糖等功能活性成分的分离提纯,桑椹、桑叶和蚕蛹食品的加工、保鲜等,并建立了部分蚕桑资源产品的加工技术体系。本文总结近10年蚕桑资源多元化利用加工新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和成果,并探讨蚕桑资源多元化开发利用亟待解决与突破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4.
文章利用生物转化工程原理将硫酸锌加入牛饲料间接强化牛乳进行了试验观察,效果转好。强化后牛乳无外观质量变化,乳锌经一个高峰期四周后处于稳定状态,其含量可满足婴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同时,还提出了硫酸锌强化饲料的适量剂量。并就乳牛饲龄、胎次、体重、产乳期对乳锌的影响和强化方法进行了探讨分析。通过此项研究,为解决目前缨幼儿缺锌问题,开发了一个吸收率高、副作用小、安全可靠的补锌源。  相似文献   
25.
草业是以草原为基础,利用光能通过生物,再通过化工、机械等创造财富的产业。80年代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就提出这一草业概念。它是由土-草-畜生物转化延伸到土壤、动植物结构配置、生产产品加工与流通,以能流、物流、信息流构成的结构精巧繁全、层次较多、内涵丰富而功能复杂的技术密结型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26.
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导致黑茶加工过程中儿茶素的生物转化和总茶多酚含量的下降,这一转化过程的代谢途径和调控机制尚不清楚。通过添加冠突曲霉(Aspergillus cristatum)菌株PE-1和黑曲霉(A. niger)菌株PE-4混合发酵绿茶,采用鉴别培养基平板检测、酶活性测定和酶蛋白分离纯化,研究脂肪酶活性及其对酯型儿茶素的水解作用。两个菌株单菌发酵和混合菌种发酵绿茶条件下均可以检测到脂肪酶活性,混菌发酵酶活力高于两个菌株单菌发酵的酶活力。混菌发酵条件下获得一个分子量约为37 kDa的脂肪酶,对EGCG和ECG有不同的生物转化作用。UPLC检测结果表明,该脂肪酶对EGCG有较好的底物选择性,EGCG的水解率为94.46%,EGC的产率为63.33%;ECG的水解率为15.45%,EC的产率为4.15%。脂肪酶对EGCG和ECG的生物转化将为儿茶素代谢途径的研究和单体儿茶素的生产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7.
富硒土壤生物转硒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印遇龙  颜送贵  王鹏祖  白苗苗  刘红南 《土壤》2018,50(6):1072-1079
本文论述了生物转硒技术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总结了有机硒生成的专利和生物转硒的技术特点,并对生物转硒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8.
[目的]考察了4种分离提取方法对生物转化液中转化产物11-α-羟基-坎利酮提取率的影响。[方法]4种分离提取方法分别为文献法、浸泡法、洗脱法和匀浆法。[结果]11-α-羟基-坎利酮主要游离于转化液或附着于菌丝体外表面,洗脱法和浸泡法对11-α-羟基-坎利酮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采用400 ml乙酸乙酯洗脱,11-α-羟基-坎利酮提取率为96.0%;经乙酸乙酯浸泡90 min,11-α-羟基-坎利酮提取率达到98.8%。[结论]该方法简单高效,具有工业化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9.
通过罗尔夫青霉(Penicillium rolfsii)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优化,来提升黄芩苷转化率。采用单因素方法对氮源、发酵接种量、初始pH发酵时间、发酵温度等因素进行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L_(16)(4~5)正交试验优化。得到的优化发酵条件是黄芩粉20 g/L,(NH_4)_2SO_4 0.6 g/L,KH_2PO_4 0.2 g/L,醋酸钠0.1 g/L,维生素C 0.1 g/L,MgSO_4 0.1 g/L,pH 5.0,料液比为1∶30,接种量10%,装液量80 mL/250 mL,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6 d,转速180 r/min。在最优条件下,黄芩素含量达到1.83 mg/mL。  相似文献   
30.
土壤pH影响氧化亚氮(N2O)排放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氧化亚氮(N_2O)是第三大温室气体,也是21世纪内平流层臭氧(O_3)的首要分解者。在过去约150年间,大气中N_2O的浓度持续增加,其主要原因在于化肥和有机肥料刺激下土壤中N_2O的大量排放。因此,理解土壤中N_2O的排放机制与影响因素,已经成为估算N_2O排放清单和制定N_2O减排政策的关键科学问题。土壤pH是影响N_2O排放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但目前对其相对重要性和影响机制尚不明确。该文基于已有文献的梳理,总结了原位观测和室内培养研究中土壤pH与N_2O排放之间的统计结果,发现多数研究中N_2O排放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并且从生物硝化、生物反硝化和非生物过程3个方面探讨了土壤pH影响N_2O排放的微观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展望,以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