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了实现鸡新城疫病毒HN2018株(基因Ⅶ型)在乳仓鼠肾(BHK-21)细胞上的无血清规模化培养,本试验采用悬浮培养技术驯化和筛选了1株能够稳定传代的BHK-21-xh悬浮细胞株;使用该细胞以初始密度为100×104个/mL接种摇瓶进行培养,并对摇瓶培养鸡新城疫病毒HN2018株的接毒细胞密度、培养温度、接毒量、收毒时间等工艺参数进行摸索和优化;利用摇瓶优化的病毒培养工艺,在10和100 L生物反应器中逐级放大培养BHK-21-xh悬浮细胞,接种鸡新城疫病毒;采用生物反应器悬浮培养的鸡新城疫病毒HN2018株细胞毒与鸡胚毒分别制备成灭活疫苗,免疫SPF鸡进行免疫效力的比较。结果显示,在摇瓶中培养72 h细胞密度均不低于800×104个/mL,细胞活率均不低于96%;按照BHK-21-xh细胞密度不低于800×104个/mL,病毒感染复数(MOI)为0.216进行接毒,同时添加终浓度为20μg/mL的胰蛋白酶,于35℃温度条件下培养64~72 h收获病毒液,鸡新城疫悬浮培养细胞毒红细胞凝集(HA)效价最高能够达到10log...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基于无血清悬浮培养细胞生产新城疫病毒(NDV)的工艺,本研究首先筛选了适于NDV增殖的乳仓鼠肾细胞(BHK-21)单克隆细胞株,并将鸡胚适应的NDV在筛选获得的细胞株(BHK-v002)中传代,获得细胞适应的NDV。进一步采用单因素实验法检测病毒感染复数(MOI)、TPCK-胰酶浓度、细胞培养液的稀释比例等工艺参数对病毒效价的影响。结果显示,NDV在无血清培养的BHK-v002细胞中增殖的最适条件为:当细胞生长至约9.0×10^6个/mL时,以培养液.新鲜培养基为2:1的比例补加新鲜培养基,使细胞密度达6.0×10^6个/m L,按MOI为0.005接种NDV LaSota株,TPCK-胰酶终浓度为5μg/mL。接种病毒后96 h收获病毒液的HA效价为8.5 log2HAU/25μL,单细胞产毒量(Svy)达到1 685.9病毒颗粒/细胞,半数组织细胞感染剂量(TCID50)为7.9 log10TCID50/100μL。本研究确定了NDV LaSota株在BHK-21细胞悬浮培养中的增殖条件,建立了基于BHK-21细胞无血清悬浮培养体系中NDV的生产工艺,该工艺操作简便,易于放大,为当前ND疫苗的鸡胚生产工艺提供了候选替代方案。  相似文献   

3.
研究表明,PCV2仅在PK15等少数哺乳动物细胞上增殖,但由于PCV2毒力弱,且不产生细胞病变,获得高滴度病毒难度较大~([1])。因此,PCV2的培养滴度高低已成为制约现有疫苗质量的关键瓶颈之一。为建立在生物反应器内微载体逐级放大培养PK-15细胞和增殖PCV2技术,本研究以德国Sartorius14 L生物反应器微载体悬浮培养PK-15细胞,对PK-15细胞初始接种密度、搅拌转速、微载体浓度、PCV2接毒时间、接毒剂量、收毒时间等工艺参数进行了摸索和优化~([2-3])。结果表明:3 g/L的微载体和60 r/min的搅拌转速下,采用0.5×10~6cells/mL的初始接种密度操作工艺可获得最佳PK-15细胞生长效能。细胞生长后6 h接毒,采用感染复数(MOI)为0.5的接毒比例,细胞接毒后在微载体上生长96 h可获得最高的PCV2增殖滴度10~(8.5)TCID_(50)/mL,利用该工艺,经过消化转移将PK-15细胞从14 L反应器放大至42 L反应器,微载体上细胞贴附均匀、生长旺盛,42 L反应器中培养72 h细胞密度可达39.0×10~5 cells/mL,病毒滴度10~(8.3)TCID_(50)/mL,应用生物反应器培养PCV2滴度较常规转瓶培养工艺提高了近10倍。进一步表明PCV2悬浮培养放大与接毒工艺稳定,为下一步实现工业级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旨在筛选伪狂犬病病毒(PRV)敏感的BHK-21细胞并分析其生长和病毒增殖特性,优化反应器中BHK-21悬浮细胞的培养和病毒增殖条件,建立生物反应器培养BHK-21悬浮细胞增殖PRV工艺。本研究利用响应面和单因素优化法,以细胞生长动力学特性、TCID50病毒滴度等参数为指标,优化1.2 L生物反应器中BHK-21悬浮细胞的最佳培养和增殖病毒条件,在5 L生物反应器中进一步批培养验证。结果显示,筛选获得PRV高敏感的BHK-21-02贴壁细胞和BHK-21-XF02悬浮细胞各1株,BHK-21-XF02悬浮细胞在含3%血清的SLM-BHK低血清培养基和SFM-BHK无血清培养基中均能实现良好的生长和病毒增殖。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得到1.2 L反应器最佳培养条件为接种密度1.20×106cells·mL-1、搅拌转速120 r·min-1、DO值40%,5 L反应器批培养72 h细胞密度可达(7.61±0.18)×106 cells·mL-1、细胞活率为(96.93±1.18)%。利用单因素法优化得到1.2 L反应器最佳病毒增殖条件为MOI 0.001、培养温度37℃、细胞密度2.0×106cells·mL-1、搅拌转速80 r·min-1,5 L反应器批培养接毒后48 h病毒滴度达到最大值(7.13±0.11) lgTCID50·mL-1。本研究可为PRV疫苗相关研究和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H5亚型禽流感病毒rFJ56株在MDCK全悬浮细胞上的增殖规律,确定100 L生物反应器工艺的最适接毒量和收获时间,对H5亚型禽流感病毒rFJ56株敏感的MDCK全悬浮细胞进行单克隆筛选和全悬浮驯化,筛选出对该毒株最敏感的MDCK单克隆细胞株;在摇瓶工艺的基础上,将该细胞在100 L生物反应器中接种H5亚型禽流感病毒rFJ56株,检测接种后不同时间病毒HA效价和病毒滴度(EID_(50)),确定最适接毒量和收获时间。共筛选出22株MDCK全悬浮细胞单克隆细胞株,其中5株对H5亚型禽流感病毒rFJ56株最敏感,接种后病毒HA效价均可达到9 log2;对MDCK单克隆细胞株按0.01%体积比接种H5亚型禽流感病毒rFJ56株,在100 L生物反应器中培养60 h,HA效价可达10 log2,病毒含量可达10~(8.17)EID_(50)/0.1 mL,可为H5亚型禽流感病毒无血清全悬浮培养放大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优化猪瘟病毒(CSFV)的BT细胞悬浮培养工艺以提高CSFV抗原含量,采用2 L生物反应器对BT细胞的最佳接种密度、CSFV的最佳接种剂量进行了摸索和优化,采用优化的工艺参数,进行了BT细胞5倍消化放大工艺验证,同时对比了BT细胞悬浮培养工艺与转瓶培养工艺增殖CSFV的差异。结果表明,在3 g/L微载体浓度下,采用1.5×10~5个/mg的细胞初始接种密度,培养72 h可获得最佳细胞密度;采用MOI(感染复数)为0.5的接种剂量可收获≥106.8FAID_(50)/mL的CSFV抗原;BT细胞从2 L到10 L生物反应器的5倍消化放大工艺验证试验,3批细胞培养96 h均能达到4.0×10~6个/mL以上;悬浮培养工艺增殖的CSFV抗原含量约是转瓶培养工艺的15倍。以上试验为猪瘟疫苗的生物反应器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了筛选出适应于口蹄疫疫苗生产的最佳细胞株,用自制的GMEM培养基,以30mL/L血清浓度,在同等条件下比较了3种不同来源的BHK-21悬浮细胞培养特性。结果显示,这3种细胞在形态上无明显的差异,在显微镜下不易区分;在培养过程中,BHK-21-L细胞株在最短时间内可达到最大培养密度,细胞生长速度快,细胞活性较高,DNA合成旺盛;BHK-21C13-2P细胞株最大密度较低,在72h~96h被完全阻止在G0/G1,放大比例较小,为1∶1.5~1∶2;BHK-21-B细胞在72h~96h停止增殖,可放大较大比例,但易出现细胞结团、易贴壁的现象,影响细胞的增殖。可见,BHK-21-L细胞是生产口蹄疫疫苗可供选择的最佳细胞株。  相似文献   

8.
选取BHK-21细胞株进行悬浮驯化培养,通过对悬浮培养的培养液、PH、溶氧、罐压、搅拌等各种工艺条件的试验,摸索出稳定的培养条件,实现了连续传代49代。并通过接种口蹄疫A型鼠化弱病毒,比较了单层贴壁细胞和悬浮49代细胞接种病毒后的毒价。结果显示两种培养条件下,BHK-21细胞对口蹄疫A型病毒的培养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参照小型生物反应器悬浮培养MDCK细胞的pH值、溶氧、温度等最优工艺参数,结合6 000 L罐体搅拌桨叶、挡板、气体分布器等情况,在5 L、25 L、125 L、600 L、3 000 L、6 000 L罐体上进行反应器逐级放大培养试验,建立MDCK悬浮细胞生物反应器放大培养工艺。结果显示:取摇瓶悬浮培养的MDCK细胞用生物反应器连续放大培养,细胞大小均一,细胞倍增时间为22~24 h,细胞增殖最大密度可达9.61×106个/mL。MDCK细胞能适应生物反应器连续放大规模化培养,用小型生物反应器优化获得的培养体系参数经拟合修正后,适用于大型6 000 L生物反应器培养MDCK细胞。  相似文献   

10.
从细胞接种密度、病毒接毒量、培养基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和优化,并进行放大培养,建立了猪瘟病毒的微载体悬浮培养工艺:细胞接种密度为每个微载体15个细胞,病毒接毒量0.05 MOI,采用DMEM/F12培养基进行培养和细胞消化瓶批式消化分散细胞,培养的细胞可以完成生物反应器10 L到50 L的放大,培养的病毒含量达到7.6 lgTCID 50/mL、不低于400万RID/mL,工艺稳定可靠,为猪瘟疫苗工业化大规模微载体悬浮培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12.
复方盐酸头孢噻呋混悬剂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药物动力学的方法考察复方盐酸头孢噻呋混悬剂是否具备缓释长效的特点,同时研究鱼腥草油对头孢噻呋药代动力学的影响。36只SPF大鼠随机平均分成三组:A组单剂量注射复方盐酸头孢噻呋混悬剂,B组单剂量注射盐酸头孢噻呋混悬剂,C组单剂量注射头孢噻呋钠粉针;三组注射剂量均为50 mg/(kg.bw)。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内标法测定血浆药物浓度,并以DAS2.0药动学程序和SPSS(11.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A、B、C组药时数据均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权重=1/cc),主要动力学参数如下:A组:T1/2Ka=(1.253±0.100)h,Tpeak=(2.000±0.000)h,Cmax=(35.203±5.732)mg/L,AUC=(229.51±18.278)mg.h/L;B组:T1/2Ka=(0.341±0.090)h,Tpeak=(1.000±0.000)h,Cmax=(43.919±1.51)mg/L,AUC=(188.488±9.611)mg.h/L;C组:T1/2Ka=(0.044±0.012)h,Tpeak=(0.167±0.000)h,Cmax=(159.091±19.971)mg/L,AUC=(128.554±6.625)mg.h/L。实验数据表明,复方盐酸头孢噻呋混悬剂肌肉注射后,其药物动力学特征表现为吸收缓慢,血药浓度平稳,消除半衰期延长,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在临床上注射1次,连用3 d,可以维持有效血液浓度。  相似文献   

13.
通过正交设计优化处方,制备癸氧喹酯口服混悬液。采用HPLC法建立含量测定方法,并对质量,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所制备样品为乳白色混悬液,流动性好无沉降且在水中分散均匀,方便临床给药。癸氧喹酯质量浓度在2μg/mL~1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5%、99.2%和99.8%,RSD分别为0.14%、0.20%和0.64%,重复性试验RSD为1.6%,能用于癸氧喹酯的含量测定,遮光密闭常温下保存。该处方设计合理,含量检测方法准确可靠,样品稳定,便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生物反应器中进行BHK21细胞悬浮培养并逐级放大,分别接种口蹄疫OJMS/2000株与Asia 1/JSL株,纯化灭活后制备50批疫苗,结果均符合《口蹄疫O型、亚洲Ⅰ型二价疫苗(OJMS株+ JSL株)制造及检验规程》(以下称规程)所规定的各项标准,病毒146S抗原含量比转瓶培养提高10倍以上、疫苗的不良反应得到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5.
健康长白猪7头,按拉丁方试验设计,进行单剂量静脉注射青霉素(20 000单位/kg体重)钠、硫酸双氢链霉素(20 000单位/kg体重)及肌肉注射普鲁卡因青霉素-硫酸双氢链霉素混悬剂(20 000单位/kg体重)的药物动力学研究。HPLC法和HPLC-MS/MS法分别测定血浆中的青霉素和双氢链霉素浓度,WinNonlin软件处理血药浓度-时间数据。静脉注射青霉素钠、硫酸双氢链霉素的药时数据最佳模型为三室开放模型。肌肉注射混悬剂后青霉素G的药时数据符合一级吸收一室模型。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t1/2ka为0.66 h,t1/2β为5.80 h,t(max)为2.3 h,C(max)为1.66 mg/L,AUC为17.65,CL为0.69 L/h.kg,F为70.57%;肌肉注射混悬剂后双氢链霉素数据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主要药动参数:t1/2ka为0.21 h;t1/2α为2.06 h;t1/2β为8.22 h,t(max)为0.8 h,C(max)为51.42 mg/L,AUC为280.74,F为101.96%。肌肉注射混悬液药物动力学特征为青霉素G吸收迅速,消除缓慢;双氢链霉素吸收迅速完全,消除缓慢,生物利用度高。  相似文献   

16.
地克珠利混悬液对鸡球虫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 g/L地克珠利混悬液,以4、2、1 mg/kg 3种浓度饮水预防鸡艾美耳球虫人工感染,并用地克珠利溶液以2 mg/kg浓度饮水作对照.结果表明,20 g/L地克珠利混悬液以4、2、1 mg/kg 3种浓度饮水预防鸡球虫病,具有良好的效果,抗球虫指数均在180以上,效果优于地克珠利溶液以2 mg/kg饮水.田间试验有效率81.8%,治愈率71%,证实20 g/L地克珠利混悬液是地克珠利又一种高效预防鸡球虫病新剂型.  相似文献   

17.
建立吡喹酮混悬注射液的质量标准,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采用紫外光谱扫描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吡喹酮混悬注射液进行鉴别。吡喹酮混悬注射液的粒度、分散性、装量、无菌等检查项目按照2010年版《中国兽药典》进行。采用HPLC法测定吡喹酮混悬注射液中吡喹酮含量。结果表明,吡喹酮混悬注射液的各项检查指标均符合国家相关质量要求。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可靠、灵敏、重复性好,平均回收率为99.24%,RSD为0.77%,吡喹酮混悬注射液中吡喹酮含量为标示量的99.8%~100.5%。结果表明,吡喹酮混悬注射液质量可靠,质控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现代缓释技术,以替米考星为原料药,研制出溶解度较高、疗效强、可减少给药次数的替米考星长效混悬剂,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为该药的批量生产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通过正交优化法选择最优处方,并对最优处方进行含量测定试验、稳定性试验和药动学试验。[结果]替米考星长效混悬剂最佳处方为:替米考星原料药2.5g/100 mL,有机溶媒(1,2-丙二醇:乙醇=9:1)占比65%,润湿剂(吐温-80)0.3%,助悬剂(羟丙甲纤维素)5%,抗氧剂(无水亚硫酸钠)0.03%;含量测定结果为合格;影响因素试验发现替米考星长效混悬剂对高温和强光照敏感,对湿度不敏感;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发现替米考星长效混悬剂稳定性良好;药动学试验发现替米考星长效混悬剂和实验室自制替米考星溶液的AUC分别为43.164 9μg·h·mL~(-1)和26.206 5μg·h·mL~(-1),替米考星长效混悬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64.71%。[结论]本试验制得的替米考星长效混悬剂含量合格、稳定性良好、相对生物利用度高,可以批量生产,用于大型养殖场的大规模给药。  相似文献   

19.
恩诺沙星混悬液在猪体内的药动学及生物利用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比较了恩诺沙星混悬液和恩诺沙星溶液在猪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和生物利用度。选用 7头健康猪按拉丁方设计进行静注、肌注恩诺沙星溶液和肌注恩诺沙星混悬液在猪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3种给药方法的剂量均为 10mg/kg。猪静注给药的药时数据符合二室开放模型 ,主要药动学参数为 :t1/ 2α0 6 4± 0 15h ,t1/ 2 β9 0 6± 2 47h ,Vd(area) 4 40± 0 88L/kg ,ClB0 35± 0 0 6L·kg-1·h-1,AUC2 9 85± 4 11L·kg-1·h。猪肌注恩诺沙星溶液和恩诺沙星混悬液的药时数据符合一级吸收一室模型 ,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1/ 2ka0 2 4± 0 10h和 1 2 5± 1 0 9h(P <0 0 5 ) ;t1/ 2ke8 90± 2 0 2h和 18 95± 4 5 5h(P <0 0 1) ;Tmax1 2 5± 0 41h和 5 14± 2 95h(P <0 0 1) ;Cmax1 5 4± 0 2 5 μg/ml和 0 87± 0 2 1μg/ml;AUC2 1 49± 4 94mg·L-1·h和 2 8 97± 10 80mg·L-1·h ;F72 0 %±17 4%和 97 7%± 35 0 %。比较肌注恩诺沙星混悬液和恩诺沙星溶液的主要药动学参数 ,二者有显著差异 ,前者的t1/ 2ka、Tmax、t1/ 2ke和Cmax分别为后者的 5 2、4 1、2 1和 0 6倍。这些差异说明恩诺沙星混悬液肌注后吸收缓慢 ,消除半衰期延长 ,临床应用 48h给药 1次仍能维持对常见病原菌的有效血药  相似文献   

20.
对Sf9昆虫细胞在不同培养基、培养基中是否添加血清及不同生物反应器中的培养工艺进行了研究,发现Sf9细胞在Sf900Ⅱ无血清培养基中生长比在添加10%小牛血清的Grace培养基中更好,在Sf900Ⅱ无血清培养基14 L搅拌式生物反应器分批培养细胞密度可达1.4×107/mL.过程生化特性分析表明,总氨基酸的消耗及主要代谢副产物特别是乳酸及游离氨的积累是培养后期细胞密度降低及活性下降的重要原因.本研究为Sf9细胞生物反应器培养工艺优化及利用昆虫杆状病毒蛋白表达系统高效表达重组蛋白生产亚单位疫苗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