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由于拦河筑坝、水体污染以及过度捕捞等原因,哲罗鲑(Hucho taimen)野生资源急剧衰退,已被列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急需开展哲罗鲑野生群体的恢复与保护工作,人工增殖放流已成为最重要的保护方式之一。为了开展科学有效的哲罗鲑人工增殖放流工作,分析其不同来源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差异非常必要。通过测定来自我国额尔齐斯河(IR)、黑龙江(AR)以及人工繁殖(AP,亲本来源于黑龙江流域)的3个哲罗鲑群体线粒体DNA部分序列(COI和D-loop),并从GenBank下载来自俄罗斯鄂毕河(额尔齐斯河下游河流)、黑龙江流域的部分D-loop序列,比较额尔齐斯河与黑龙江流域哲罗鲑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在测定的43尾个体中,线粒体DNA测序长度为2 626bp,共检测出37个多态位点,定义了18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0.520~0.952,核苷酸多样性为0.00032~0.00167,其中IR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最高,AR群体核苷酸多样性最高,而AP群体单倍型与核苷酸多样性均最低。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77.19%的遗传变异来源于群体间,总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7719(P0.01),表明两个流域的哲罗鲑群体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无论是仅使用本研究测定的样品,还是加入从GenBank下载的俄罗斯哲罗鲑样品,聚类分析结果均表明存在两个明显的单倍型谱系分支,额尔齐斯河流域哲罗鲑为单独一支,黑龙江流域哲罗鲑聚为另一支。建议加强人工繁殖哲罗鲑的遗传管理和不同水域哲罗鲑增殖放流的遗传学论证,有效维持自然水体哲罗鲑的遗传多样性水平。  相似文献   

2.
有效的人工增殖放流应监控放流群体和野生群体的遗传结构特征,以避免放流群体对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的负面影响。本研究利用线粒体CO I和Cyt b基因分析了丹江口鲢库区、鲢亲本和鲢子代3 个群体的遗传结构特征。分析结果显示,104 条646 bp线粒体CO I序列中共检测到多态位点15 个,简约信息位点5 个,单一变异位点10 个,定义了7 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0.544~0.676,核苷酸多样性为0.00221~0.00254;103 条1058 bp线粒体Cyt b序列中共检测到多态位点19 个,简约信息位点13 个,单一变异位点6 个,定义了14 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0.609~0.714,核苷酸多样性为0.00262~0.00424,总体上处于较高单倍型多样性和较低核苷酸多样性。CO I和Cyt b序列遗传距离、遗传分化指数以及基因流分析结果显示,群体间遗传距离为0.002(CO I)、0.003~0.004(Cyt b),总的遗传分化指数为-0.00468(P>0.05)(CO I)、0.03180(P>0.05)(Cyt b),差异均不显著,群体间基因流为14.69~41.47(CO I)、5.49~40.47(Cyt b),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表明群体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单倍型聚类关系树表明,3 个鲢群体间均存在共享单倍型,不同地理群体间单倍型散乱分布于各支,未形成地理群体的聚集。以上分析结果显示,3 个鲢群体间不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表明增殖放流鲢群体与丹江口库区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相近,可开展增殖放流。本研究结果可为丹江口鱼类增殖站鲢群体的增殖放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湘黔山区稻田养殖呆鲤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现状,采用14对微卫星引物对湘西永顺、怀化藕团、黔东南锦屏县的呆鲤养殖群体与湘江野鲤自然群体、兴国红鲤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水平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4个微卫星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6.571~19.214,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9.420~11.143,各群体的平均遗传观测杂合度为0.705~0.778,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884~0.893,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883~0.891;各位点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平均值为0.017,基因流为3.088~27.730,5%的遗传变异来自于群体间,而95%的变异来源于群体内个体间和个体内。试验结果表明,本次采集的5个群体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群体间存在一定的基因流动且遗传分化较弱,在长期的稻田养殖条件下,呆鲤群体遗传多样性未下降,未与湘江野鲤产生明显分化,但藕团呆鲤与湘江野鲤产生了一定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4.
杭州湾与海州湾彩虹明樱蛤遗传差异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慈溪、乍浦、连云港3个彩虹明樱蛤地理群体的遗传差异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乍浦、慈溪、连云港3个彩虹明樱蛤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3987、0.3670、0.4084,以连云港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慈溪群体最低.群体遗传结构显示,大多数(94.75%)的遗传多样性是由群体内不同个体间的差异造成的,只有小部分(5.25%)的遗传多样性与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有关.Nei's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群体结构水平较低而基因流水平较高(Gst=0.0525; Nm= 9.0295),提示彩虹明樱蛤群体间可能发生过较强的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40对靶位区域扩增多态性(TRAP)标记分析了野生和养殖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从40对引物中共扩增出512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278个,多态位点比例为54.3%。筛选出的40对引物的扩增产物都具有多态性,带型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统计分析。Pop Gene分析表明:野生黄颡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高于养殖群体。群体间的Nei遗传分化系数和基因流指数Nm分别为0.6832和0.2318,表明两个群体间发生了明显的分化。群体间Nm值小于1,说明两群体发生的基因交流较少。  相似文献   

6.
水电开发造成的栖息地片段化可能导致鱼类群体间出现生殖隔离,对流域内重要经济和特有鱼类的群体遗传结构产生不利影响。为探究长江流域梯级水电开发可能对泉水鱼(Pseudogyrincheilus procheilus)群体产生的遗传影响,利用线粒体控制区对泉水鱼长江流域的乌江、金沙江、大渡河3个地理群体的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乌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高,平均核苷酸差异(k)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i)分别为4.893和0.00668;金沙江群体遗传多样性最小,k和Pi值分别为0.561和0.00077,大渡河群体遗传多样性与乌江群体相近。泉水鱼3个地理群体之间有显著的遗传分化。乌江群体和大渡河群体间的基因流大于金沙江群体和其他2个群体间的基因流,金沙江群体和其他2个群体间有着较远的遗传距离。Fu's Fs检验结果显示,3个地理群体的Fs值均为负值,核苷酸不配对分布均呈现明显的单峰型,揭示了各个泉水鱼群体均经历了明显的群体扩张。研究结果反映出泉水鱼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金沙江群体和其他群体间显著的遗传差异可能是由于历史扩张而非自然选择造成的,泉水鱼存在区域化适应的地理群体,可预见梯级水电开发对其遗传结构的影响将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野生与养殖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对大黄鱼8个野生群体及6个养殖群体共336个样本的线粒体COⅠ基因部分序列进行了扩增和测序分析。实验最终获得序列片段长621 bp,总变异位点38个,简约信息位点23个,单变异位点15个,其中野生群体包含38个变异位点,占总变异的100%,养殖群体包含8个变异位点,占总变异的21.05%。在所有样本中共检测出单倍型34个,单倍型多样性为0.587,核苷酸多样性为0.00194,野生及养殖群体单倍型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714~0.952、0.000~0.581。大黄鱼养殖与野生两个组群间的遗传分化指数为0.04982,占总变异的4.98%,差异极显著(P0.01),组群间群体间的变异占1.46%(P0.05),群体内的变异占93.56%(P0.01)。以上结果表明,大黄鱼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群体内,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显著低于野生群体,两者的遗传多样性程度均处于较低水平,养殖群体间或野生群体间不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而养殖与野生两大组群间存在着显著的遗传分化。此外,通过对群体遗传结构及进化树的分析表明,东、黄海大黄鱼应属于同一地理种群,但两者间存在较低程度的遗传分化现象,黄海的大黄鱼群体遗传多样性高于东海群体。本研究可为大黄鱼种质资源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国沿海脉红螺群体遗传多样性及其遗传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智鹏  于红  于瑞海  孔令锋  李琪 《水产学报》2015,39(10):1443-1449
我国脉红螺自然资源日趋衰减,为制定相应保护措施需要对脉红螺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利用9个微卫星标记分析了我国沿海9个脉红螺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水平。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群体平均等位基因丰度(AR)为8.6~9.5,期望杂合度(HE)为0.705~0.777,观测杂合度(HO)为0.498~0.626。遗传分化分析结果显示,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FST)范围为0.012 2~0.093 6,各群体间没有显著的遗传分化,遗传距离(DC)为0.212~0.349。本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沿海脉红螺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各群体间没有显著分化。  相似文献   

9.
为了分析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选育群体不同世代的遗传变异和遗传结构, 本研究利用了已建立的一套标准微卫星标记对草鱼长江选育群体 F0、F3、F4 进行了遗传变异的评估, 并与黑龙江选育群体和珠江选育群体进行了遗传变异的比较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长江选育群体的各世代均具有高度的遗传多样性(PIC>0.05), 且长江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相对于黑龙江和珠江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更高(P<0.05)。遗传分化指数(Fst)分析结果表明, 长江选育群体 F0、F3、F4 之间遗传分化的水平较低(0  相似文献   

10.
丁奎  张辉  张秀梅  宋娜  高天翔 《水产学报》2014,38(6):769-777
为研究许氏平鲉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状况,采用PCR扩增获得许氏平鲉线粒体DNA控制区高变区片段,并对其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在长度为451 bp的线粒体控制区片段中,养殖群体单倍型多样度(0.540±0.067~0.815±0.021)明显低于野生群体(0.883±0.053~0.944±0.028),而核苷酸多样度(0.001±0.001~0.007±0.004)与野生群体(0.004±0.003~0.007±0.004)相差不大,遗传多样性水平均较低。在52个单倍型中,养殖群体仅占12个,且有6个单倍型与野生群体共享。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和AMOVA分析结果显示,养殖群体和野生群体之间以及养殖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较大,而野生群体间遗传变异较小,组群间的遗传分化较小且不显著(ΦCT=-0.013;P0.05)。单倍型最小跨度树和NJ系统发育树均未检测到明显的谱系结构。  相似文献   

11.
澜沧江云南段鱼类区系组成与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9年4月、7-8月、9月、10-11月及2010年1月对澜沧江云南段及洱海的鱼类种类和分布进行了调查.根据不同的海拔和生境设置52个鱼类采样点,共采集鱼类标本4 787尾,经鉴定计有土著鱼类5目、14科、80种,加上文献资料记载整理,共计139种,隶属于6目、18科.澜沧江云南段鱼类由华西区的康藏亚区和华南区的怒...  相似文献   

12.
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标记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及其Fl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5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得到315个位点,其中311个为多态位点,总的多态位点比例为98.73%.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及其F1群体的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477 1±0.260 6、0.423 9±0.277 7、0.548 8±0.220 9;3个群体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329 1±0.185 0、0.289 7±0.195 9、0.382 8±0.161 2,表明杂交子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比2个亲本群体都高.栉孔扇贝与虾夷扇贝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411 6,栉孔扇贝与F1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是0.131 6,虾夷扇贝与F1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是0.278 0,表明杂种子代与母本栉孔扇贝遗传距离较近.聚类分析显示,虾夷扇贝群体、栉孔扇贝群体以及F1群体的所有个体分别聚到一起,且都形成独立群体;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显示,变异来源有30.47%来自群体间,有69.53%来自群体内,表明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杂种优势的产生与群体遗传多态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七带石斑鱼人工繁育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七带石斑鱼(Epinephelus septemfasciatus)具有经济价值高、生长速度快和低温耐受性强等特点,是东北亚温带海域理想的网箱养殖品种之一,已成为中、日、韩三国海水鱼类繁育研究的热点。由于存在雄鱼性成熟年龄高、人工驯养条件下难以实现自然产卵和初孵仔鱼弱小等难题,其稳定和高效的种苗规模化繁育技术尚未完全建立起来。本文综述了七带石斑鱼人工繁育技术研究现状,重点总结日本近20年在亲鱼繁殖、仔稚鱼培育和苗种中间培育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并就其发展前景进行分析,旨为中国七带石斑鱼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运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大连庄河石城岛(SCD)、瓦房店将军石(JJS)、长海县大长山(DCS)、旅顺董砣子(DTZ)和旅顺盐场(YC)5个野生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种群与山东蓬莱(PL)1个野生群体的共60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采用10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条带530条,其中多态性带417条,平均多态性检出比例为78.68%。AMOVA分析显示,大部分的遗传变异(76.58%)存在于种群内,少部分(23.42%)存在于种群之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2418,与遗传固定化系数(Fst)的值(0.2342)接近,表明鼠尾藻种群内部具有较高的遗传分化,同时种群间的基因流Nm=0.8175,表明基因流动较低。UPGMA聚类分析表明,大连5个野生鼠尾藻种群与山东蓬莱鼠尾藻种群遗传距离较远,明显聚为2支;大连种群中将军石和大长山2个种群聚为1支,遗传相似系数为0.7698,再与董砣子种群聚类到一起;盐场种群单独聚为1支,且与其他种群的遗传相似系数均在0.5830以下。分析结果表明,各鼠尾藻种群内部存在着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而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其遗传距离的远近不仅与地理隔离因素有关,高盐等外界环境胁迫也可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鼠尾藻的生殖方式、种群间基因流动的大小以及生长环境的差别可能是其种群分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以2003-2008年夏秋季大型机轮围网在东海南部和中部外海的生产数据为基础,对澳洲鲐(Scomber australasicus)的集群开始时间、渔汛持续时间、渔场和渔获产量的年际变化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探讨了渔汛开始和持续时间的影响因素以及渔场和渔获产量的年际变化因为.结果表明,夏秋季东海中南部澳洲鲐的平均渔汛开始时间平均为7月12日,即7月中旬开始;渔汛持续时间近2个月,一般在9月上中旬结束,个别年份可延迟到9月下旬;渔获产量的高峰期主要在7月下旬和8月份.渔场范围以2005、2006和2008年较大,而其余3年相对较小;中心渔场集中程度以2003、2004和2008年较高.年产量具有较大的波动性,最高产年份(2005年)的渔获量是最低产年份(2007年)的近5倍;而在高产渔区的产量方面,年间差异则更加突出.夏季澳洲鲐渔汛开始的时间和水温的上升速度有关,升温速度快的年份渔汛开始的时间也较早;渔汛持续时间和海水的高温持续时间基本一致.中心渔场的年间变动除了和等温线的年间变动有关外,也可能与黑潮在东海的流向有密切的关系.年产量的剧烈波动除了与澳洲鲐本身的资源量有关外,也与海洋环境的变化和捕捞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波流作用下网格锚泊的单个重力式网箱缆绳张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中国沿海常用的周长40 m×10 m的HDPE重力式网箱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渔具模型试验狄克生准则,选用大比例尺(λ=1/10)和小比例尺(λ′= 1/2)设计制作模型网箱.网箱锚泊系统采用的网格形式与实际使用的一致.模型试验于日本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海洋环境工程实验室风浪流水槽[50 m(L)×10 m(W)×5 ...  相似文献   

17.
20089月至20097月在黄海南部捕获的644尾黄(鱼安) (鱼康)(Lophius litulon)为对象, 对该种鱼的繁殖生物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所采样本性比接近于11(c2=2.61, P>0.05); 但全长在251~400 mm 范围时, 雄性个体数量远超过雌性(P<0.01); 全长在450~550 mm范围时, 雌性个体数量多于雄性(P<0.01); 全长大于550 mm范围时, 个体均为雌性; 冬季, 雄性个体数量占绝对优势(P<0.01)。利用逻辑斯蒂拟合方程估算的黄(鱼安) (鱼康)50%个体初次性成熟全长L50, 雄性为332 mm, 雌性为483 mm。通过对性腺指数的月变化和不同卵巢发育阶段雌性个体所占比例的分析, 初步推测黄(鱼安) (鱼康)产卵时期为2-6月份, 繁殖盛期为3-4月份; 其绝对繁殖力为 (614 820±253 800) , 相对繁殖力为 (244±43)/g(鱼安) (鱼康)不同性腺发育阶段的肝脏指数存在显著变化, 雌性, F=9.97P<0.01; 雄性, F=4.48P<0.01, 肝脏在该鱼种卵巢发育过程中可能起到了能量供给作用。(鱼安) (鱼康)类资源对捕捞的承受压力极其脆弱, 50%个体初次性成熟全长可作为其资源管理的基础生物学指标。本研究旨在为黄(鱼安) (鱼康)的种群数量变动研究和渔业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8.
草鱼呼肠孤病毒HZ08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浙江省湖州地区采集发病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样本中,取症状明显病料的肝、脾、肾组织,经过滤除菌处理后接种草鱼肾脏细胞(CIK).盲传8代,CIK细胞未出现明显细胞病变,但感染细胞固定后经电镜观察发现,细胞质内有大量病毒聚集,病毒无囊膜,近球形,直径约70 nm,形态与已报道的草鱼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GCRV)相似.将病毒提纯后分别经DNA酶、RNA酶和绿豆核酸酶消化,证实为双链RNA(dsRNA)病毒.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结果显示,病毒基因组由11个dsRNA组成,呈现水生呼肠孤病毒基因组典型特征.采用RNA水平3味端加接头的方法获得了S6节段的全长序列,测序结果表明,S6由2 030个核苷酸组成,推测其编码一个分子量约为68.4 kD的蛋白.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该病毒为水生呼肠孤病毒,但在氨基酸水平上与草鱼呼肠孤病毒代表株873株的差异较大,同源性为33%,提示该病毒为一株新型的草鱼呼肠孤病毒.本研究旨在为草鱼出血病防治方法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南海区金线鱼刺网网目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科学制订南中国海区金线鱼(Nemipterus virgatus)刺网最小网目尺寸标准,2008年5月在南海北部进行了5种网目(40mm、45mm、50mm、55mm、60mm)刺网联合捕鱼实验,渔获种类合计达72种,其中5种网目刺网均有捕获的仅13种.根据刺网渔获的种类、数量和生物量,利用研究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相似性指数和ABC曲线方法,研究了金线鱼刺网的种问选择性,探讨了不同网目刺网作业对渔业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网目实验刺网的渔获组成存在明显差异,随着网目尺寸的缩小,渔获种类和数量呈上升趋势,渔获平均体质量则呈下降趋势.多齿蛇鲻(Saurida tumbil)、长尾大眼鲷(Priacanthus tayenus)、金线鱼、带鱼(Trichiurus haumela)和花斑蛇鲻(Saurida undosquamis)为主要渔获种类,其渔获生物量分别占总渔获量的21.35%、15.76%、14.78%、8.43%、7.20%,40 mm和45 mm刺网中多齿蛇鲻和花斑蛇鲻的渔获比例较高,50mm、55 mm和60 mm刺网中长尾大眼鲷、金线鱼和带鱼的渔获比例较高.根据ABC曲线计算的40 mm、45 mm、50 mm、55 mm和60 mm 5种网目刺网W统计值分别为-0.023、-0.012、0.039、0.083和0.073.40mm和45mm刺网对渔获生物群落的干扰较大.南海区金线鱼刺网最小网目尺寸标准的制订应综合考虑金线鱼、带鱼、长尾大眼鲷这3种主捕经济种类的尺寸选择性和最小可捕标准,同时注意网线粗度对捕捞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针对2007-2009年间在黄海海域形成"绿潮".的大型绿藻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研究了其3种不同极性有机溶剂(甲醇、丙酮、氯仿)提取物对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受精卵孵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8 h内.浒苔的甲醇和丙酮提取物对太平洋牡蛎受精卵孵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高浓度提取物能够完全抑制太平洋牡蛎受精卵孵化至D型幼虫.而氯仿提取物对太平洋牡蛎受精卵孵化的影响没有明显的浓度-效应关系.应用乙酸乙醋和石油醚对浒苔的甲醇提取物进行液-液萃取.并探讨了乙酸乙醋相和石油醚相中的浒苔提取物对牡蛎受精卵孵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石油醚相和乙酸乙醋相中的浒苔提取物对牡蛎受精卵孵化均有很强的抑制效应.上述研究表明.浒苔中存在能够抑制太平洋牡tfi受精卵孵化的活性物质.这类物质应具有较高的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