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禽流感与新城疫二联RT—PCR诊断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禽流感病毒(AIV)、新城疫病毒(NDV)基因组序列高度保守区,设计合成了2对引物,以AIV、NDV培养物提取RNA并反转录,进行RT-PCR特异性片段扩增,扩增的片段大小分别为470和320bp。结果,扩增产物与设计的2对引物之间的序列大小一致。通过特异性与敏感性试验,AIV、NDV培养物均可扩增至10^-4,表明本方法对2种病毒具有快速、特异和高度敏感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根据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和猪呼吸道冠状病毒的S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了2对引物,以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和猪呼吸道冠状病毒细胞培养物为模板,进行PCR特异性片段扩增,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扩增片段大小为886bp,猪呼吸道冠状病毒扩增片段大小为214bp。建立的套式PCR经过特异性、敏感性试验及对临床送检样品检测,证明本法具有快速、特异和高度敏感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根据口蹄疫病毒(FMDV)与猪瘟病毒(CSFV)基因组序列高度保守区,设计合成2对引物,以CSFV和FMDV培养物提取RNA并反转录,进行RT-PCR特异性片段扩增,扩增片段大小分别为200 bp、141 bp.结果表明,扩增产物与设计的2对引物之间的序列大小一致.通过特异性与敏感性试验,CSFV与FMDV培养物均可扩增至10-5倍稀释,最终建立的二联RT-PCR方法对上述2种病毒的敏感性亦可达10-4倍稀释,约10 pg的总RNA,证明本法对上述2种病毒具有快速、特异和高度敏感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以灭活的检测用抗原为材料,抽提灭活小反刍兽疫病毒的基因组RNA作为模板,根据参考文献及GenBank下载的序列,设计3对位于F基因的引物(2对为套式引物),进行RT-PCR扩增及扩增片段的T载体克隆、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所设计引物单独或套式RT-PCR对模板均有预期大小的片段扩增;扩增片段经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表明所扩增片段为小反刍兽疫病毒的F基因片段。且所设计引物对同属牛瘟病毒、犬瘟热病毒无扩增,证明所用引物为小反刍兽疫病毒特异性引物,此3对引物可用于小反刍兽疫与牛瘟等同属病毒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以灭活的检测用抗原为材料,抽提灭活小反刍兽疫病毒的基因组RNA作为模板,根据参考文献及GenBank下载的序列,设计3对位于F基因的引物(2对为套式引物),进行RT-PCR扩增及扩增片段的T载体克隆、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所设计引物单独或套式RT—PCR对模板均有预期大小的片段扩增;扩增片段经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表明所扩增片段为小反刍兽疫病毒的F基因片段。且所设计引物对同属牛瘟病毒、犬瘟热病毒无扩增,证明所用引物为小反刍兽疫病毒特异性引物,此3对引物可用于小反刍兽疫与牛瘟等同属病毒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应用PCR技术检测鹅细小病毒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根据鹅细小病毒GPVH1株结构蛋白VP1与VP3编码基因非重叠核苷酸序列设计了一对引物GPR1 /GPR2 ,用这对引物对感染器官内的GPR和接种鹅胚增殖的GPV进行PCR扩增 ,其结果引物GRP1 /GPR2能特异性地扩增GPVVP1 VP3区段核苷酸序列 ,扩增出与设计核苷酸片段大小相符的 0 6kb的序列 ,而对照的鹅副粘病毒cDNA及鸭瘟病毒 (DPR)DNA对照组均出现阴性结果。  相似文献   

7.
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番鸭细小病毒(MDPV)和鹅细小病毒(GPV)全序列,分别设计并合成特异性引物MDPVF/R和GPVF/R,对细小病毒属成员GPV、MDPV、犬细小病毒(CPV)及鸭常见病毒病病原如鸭瘟病毒(DPV)、鸭病毒性肝炎病毒(DHV)、鸭呼肠病毒(DRV)、流感病毒(AIV)的核酸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引物特异性良好,引物MDPVF/R只能特异性扩增出MDPV的714 bp基因片段,引物GPVF/R只能特异性扩增出GPV的570 bp基因片段;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MDPV DNA最低检出量为17.5 pg,GPV DNA最低检出量为13.7 pg.该方法的建立对这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用PCR技术鉴定犬细小病毒弱毒疫苗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比较犬细小病毒(CPV)弱毒疫苗株和强毒株的基因序列,设计了3条引物并组成2对引物,对弱毒疫苗株和强毒株进行了半嵌套式PCR扩增。第1轮PCR扩增的结果为CPV弱毒疫苗株和强毒株有相同的目的片段(585bp);第2轮PCR扩增的结果为CPV强毒株有375bp目的片段,而CPV弱毒疫苗株没有375bp目的片段。对PCR产物进行电泳和酶切分析,结果证明PCR产物片段大小和酶切位点与设计的产物完全一致。特异性和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是高度特异和敏感的,可用于弱毒疫苗毒株与强毒株的鉴定。  相似文献   

9.
根据番鸭细小病毒(MDPV)和鹅细小病毒(GPV)基因组的非同源序列各设计了1对引物MDPVF1/R1和GPVF1/R1,建立了一种PCR方法,用该PCR方法分别对GPV、MDPV、鸭瘟病毒(DPV)、鸭肝炎病毒(DHV)、鸭呼肠孤病毒(DRV)、犬细小病毒(CPV)和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PLV)的病毒培养物及其核酸进行扩增。结果,引物MDPVF1/R1仅特异性扩增出MDPV的900bp核酸片段,引物GPVF1/R1仅特异性扩增出GPV的465bp核酸片段。表明,建立的PCR方法可用于GPV和MDPV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摘 根据国外已发表的番鸭细小病毒(MDPV)FM株基因组核苷酸序列设计1对引物,应用PCK技术扩增MDPVFS株的VP2-VP3蛋白基因片段。将扩增后的VP2-VP3结构蛋白基因克隆到T载体上,MDPVFS株基因大小为1764bp,编码528个氨基酸,对插入片段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我国分离的MDPVFS株基因序列与国外发表序列的同源性为98.6%,与已发表的YZ株同源性为99.5%,可见番鸭细小病毒结构蛋白基因较保守。  相似文献   

11.
Diffuse iris melanoma was confirmed by light-microscopic examination in 10 formalin-fixed, paraffin-embedded globes from 10 cats. To determine if feline leukemia virus or a replication defective feline leukemia virus, feline sarcoma virus, was present in these anterior uveal melanomas,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for feline leukemia virus were utilized.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for feline leukemia virus glycoprotein 70 was performed on all 10 tumors using an avidin-biotin complex technique. The DNA was extracted from each specimen and a 166-base pair region of the feline leukemia virus long terminal repeat was target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for feline leukemia virus glycoprotein 70 an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mplification of a feline leukemia virus long terminal repeat region were negative in all cases. Feline leukemia virus/feline sarcoma virus was not detected in any neoplasms and therefore was unlikely to play a role in the tumorigenesis of these feline diffuse iris melanomas.  相似文献   

12.
狂犬病毒中和试验的病毒回归试验表明,病毒攻毒液的实际剂量与理论剂量不完全一致.建议在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中增加对病毒攻毒实际剂量范围的规定,以使结果的判定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对送检的金丝雀经实验室诊断,确认为金丝雀痘,对分离的痘病毒进行动物致病性试验、病毒分离传代和致试验、致弱毒保护力试验和返强试验。结果表明:金丝雀痘病毒经鸡胚盲传3后能适鸡胚并致死金丝雀,8代后无致病性,13例毒性快速通过本动物3次无返强现象,金丝雀用第13代毒刺种30天能抵抗强毒攻击。  相似文献   

14.
根据GenBank中收录的基孔肯亚病毒和辛德毕斯病毒基因的保守序列,合成2种病毒E基因序列及引物,设计针对2种病毒的寡核苷酸探针,制备基孔肯亚病毒与辛德毕斯病毒特异性检测基因芯片,并对该芯片的灵敏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所建立基因芯片检测方法的灵敏度是普通PCR方法的100倍。利用所制备的基因芯片,能检测到基孔肯亚病毒和辛德毕斯病毒特异性杂交信号,阴性对照病毒(基因Ⅰ型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基因Ⅲ型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及流感病毒)均无杂交信号。本试验初步建立了基孔肯亚病毒与辛德毕斯病毒特异性基因芯片检测方法,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适用于基孔肯亚病毒与辛德毕斯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种特异性鉴定。  相似文献   

15.
5种脑炎人兽共患病病毒多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建立同时检测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EV)、森林脑炎病毒(TBEV)、东方马脑炎病毒(EEEV)、西方马脑炎病毒(WEEV)和基孔肯雅病毒(CHIKV)5种人兽共患脑炎病病毒的多重RT-PCR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登录的相关病毒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通过优化引物组合及PCR反应条件,建立可同时检测5种病毒的方法,扩增片段长度分别为411 bp(JEV)、945 bp(TBEV)、193 bp(EEEV)、545 bp(WEEV)和769 bp(CHIKV);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对病毒核酸最低检测拷贝数分别为7.1×103、3.6×103、2.2×103、5.6×103和5.1×103.该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等优点,为以上5种人兽共患脑炎病病毒提供快速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6.
使用H9N2亚型流感病毒作为系统模型,用不同浓度(2,4μmol/L)的光敏剂经激光照射(12 J/cm2,20 min),使病毒颗粒失活后,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病毒粒子形态,并对病毒的感染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低浓度光敏剂处理组的病毒粒子膜结构虽然保持完整性,但表面糖蛋白缺失,同时丧失了对MDCK细胞的感染性;高浓度光敏剂处理组的病毒粒子膜结构不完整,出现不同程度的膜结构损伤,病毒粒子对MDCK细胞无感染性。本试验为流感病毒的光动力失活提供了可靠的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1株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进口种用奶牛隔离检疫期间,从1头IBRV中和抗体阳性奶牛中分离出1株病毒。该分离株表现类似于IBRV特征的细胞病变,细胞圆缩,聚集成葡萄串样群落,在单层细胞上形成空洞。用特异性抗IBRV阳性血清与其进行中和试验,发现IBRV标准阳性血清对分离株的中和抗体滴度为27,与IBRV标准株的中和抗体滴度相差不到1个滴度。用OIEV推荐的IBR特异性引物对分离病毒进行PCR扩增,获得与设计基因片段大小一致的特异性条带,表明分离到的病毒为IBRV。  相似文献   

18.
RT-PCR快速诊断禽流感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根据禽流感病毒NP基因的序列分析结果,设计了一对NP基因特异的引物。采用该对引物,不经病毒分离,直接从禽流感病毒感染鸡的气管、泄殖腔棉拭子和组织样品中提取核酸, RT~PCR可以扩增出 326bp的 NP基因片段。采用该技术对14个亚型禽流感病毒标准参考株,4个亚型12株国内分离野毒株,RT-PCR检测的结果都呈阳性;对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以及减蛋综合症病毒,RT-PCR扩增结果都呈阴性。禽流感病毒 A/Goose/Guangdong(H5N1)和 A/African Starling/England(H7N1)实验感染鸡样品 RT-PCR检测与鸡胚病毒分离阳性率分别为34/42、32/42; 24/55、24/55, 二者符合率大于95%。 RT-PCR最少可检测到10pg的病毒核酸。对山东某地发病鸡场样品进行RT-PCR检测,只用6个小时就可得出准确的诊断结果,证明RT-PCR检测方法敏感特异,可用于禽流感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19.
为构建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MD-2株的感染性克隆,将MD-2株的前病毒基因组全长克隆至pMD18-T Simple载体中构建MD-2全长质粒,经转染CEF细胞后进行病毒拯救及鉴定,并对拯救病毒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MD-2全长质粒,拯救病毒感染CEF细胞后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到病毒抗原;拯救病毒的生长特性与亲本病毒相比无明显差异。随后对env基因进行了多个位点的定点突变,并拯救出相应的突变株,结果显示env基因第1433位碱基突变后不能拯救出病毒,推断1433位的突变为致死性突变。MD-2株感染性克隆的构建和病毒拯救的研究为继续研究REV基因和蛋白功能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A paramyxovirus was isolated from cerebrospinal fluid of a dog with a history of incoordination and posterior paresis. The virus apparently was not related to canine distemper virus (CDV), considering the lack of virus neutralization with CDV-specific antibody, negative immunofluorescence with CDV-specific conjugate, and avirulence for ferrets. The virus was antigenically related to a prototype strain of canine parainfluenza virus, as determined by positive immunofluorescence with canine parainfluenza virus-specific conjugate and virus neutralization tes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