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王秋梅 《畜禽业》2007,(7):12-14
<正>1概述1.1CLA的概念及结构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acid,CLA)是一系列含有碳碳共轭双键、具有多种位置和几何异构的十八碳二烯酸的统称。CLA具有16种共轭亚油酸的异构物,9,11-CLA在自然界的分布丰度相对较高,在CLA异构体中,活性是按以下顺序递减的:9c,11t>10t,12c>9t,11t,因此9c,11t-CLA可能是其中最有效的异构体[1]。  相似文献   

2.
共轭亚油酸的生理功能及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linoleicacid,CLA)是一类在9与11位、10与12位或11与13位碳原子处有顺式或反式共轭双键的十八碳二烯酸,是亚油酸分子的几种位置与几何异构体的通称。国内外研究表明,CLA具有抗癌、抗动脉粥样硬化、加强免疫、抑制脂肪沉积、建造骨骼、防止高血糖和糖尿病、促进生长发育等生理功能。因此,CLA已经成为药物和功能性食品等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本文主要论述了共轭亚油酸的结构、分布、安全性、生理功能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硫代乙酰胺(TAA)诱导草鱼肝胰脏损伤与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 试验以腹腔注射硫代乙酰胺诱导肝胰脏损伤实验模型草鱼为对象, 分别饲喂含有酵母培养物dv、姜黄素和水飞蓟素的饲料70 d后, 采集草鱼肝胰脏样品, 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方法, 检测了草鱼肝胰脏脂肪酸合成酶(FAS)、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PGC1-α)、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解偶联蛋白2(UCP2)、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α(PPAR-α)、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Ⅰ)的mRNA丰度, 探讨在饲料中添加酵母培养物dv、姜黄素和水飞蓟素后, 草鱼肝胰脏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丰度的变化。结果显示, TAA诱导草鱼肝损伤后, FAS基因表达丰度上调, 调控脂质分解代谢的上游基因(如PPAR-α、ΡΡΑR-γ、PGC1-α)表达丰度没有显著性的变化, 而SCD1基因表达丰度显著性下调, 其结果可能导致脂质在肝细胞积累量增加, 诱发脂肪性肝病的发生和发展。在饲料中添加酵母培养物dv、姜黄素和水飞蓟素后, 在一定程度上修复了TAA对肝胰脏脂代谢的损伤。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中华鲟IFN-γ的免疫调控作用,实验通过中华鲟转录组获得IFN-γcDNA序列,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TRI-st-IFNγ,原核表达IFN-γ蛋白,检测其在病毒和细菌感染过程中的免疫调控作用。SDS-PAGE显示,中华鲟IFN-γ重组蛋白大小为19.17 ku,以可溶性表达为主,浓度为0.998 mg/mL;荧光定量PCR显示,IFN-γ蛋白能够诱导中华鲟肾脏细胞中下游相关抗病毒基因Mx、Viperin和CXCL家族中CXCL11-L1、CXCL11-L2表达;与EPC细胞共孵育能够有效抑制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pring viraemia of carp virus,SVCV)引起的细胞病变和增殖,并对SVCV病毒的G、P、N 3个基因表达量呈现出极显著性下调;在体外能够调控抑制嗜水气单胞菌、中间产气单胞菌和维氏气单胞菌并对其生长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畜禽业》2003,(12)
文献综述绵羊同期发情研究进展王玉琴(4-4)我国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流行状况和综合防制权中会等(4-7)草食家畜双肌基因研究进展吕点点等(5-26)口蹄疫的流行及其病毒的细胞受体程泽华(7-9)脾脏转移因子的研究进展付旭彬等(7-10)我国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流行及防制状况韩鹏等(11-8)营养研究动物生物素营养研究进展常文环(4-12)共轭亚油酸及其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焦小丽(4-14)家禽锰营养研究进展王俊萍等(4-17)营养添加物的非营养效应(一)朱宇旌等(4-18)密码子指导下拮抗氨基酸之间生物配比的研究康怀彬等(4-21)寡糖在猪营养研究中的…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饲料中维生素A(VA)对青鱼幼鱼生长、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糖脂代谢相关酶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选取360尾初始体质量为(6.10±0.10) g的青鱼幼鱼,随机分配至3个实验组中,每个实验组设置3个平行。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以无维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菜籽油为脂肪源、糊精为糖源,同时添加矿物质混合物和维生素混合物(无VA添加)配制成3组实验饲料,分别以饲料1 (Diet1)、饲料2 (Diet2)和饲料3 (Diet3)表示。在饲料1、饲料2和饲料3中分别添加0、2 200和20 000 IU/kg VA醋酸酯(500 000IU/g),经高效液相色谱法(Agilent-1100, Agilent,美国)检测后实验饲料中VA的实际含量分别为178.2、2 058.9和18 436.2 IU/kg,养殖周期为8周。结果显示:饲料中VA缺乏会显著降低青鱼幼鱼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VA缺乏会显著降低血清血糖(GLU)、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浓度,增加总胆固醇(TCH)浓度。饲料中添加2 058.9IU/kg VA能显著提高肝脏己糖激酶(HK)、磷酸果糖激酶(PFK)、丙酮酸激酶(PK)活性,促进葡萄糖转运蛋白-2 (GLUT-2)、HK、葡萄糖激酶(GK)、PFK和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基因表达。当饲料中VA含量为2 058.9 IU/kg时,对肝脏脂肪酸转运蛋白-1(FATP-1)基因表达无显著影响,但显著影响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 (CPT-1)和肉碱棕榈酰转移酶-2 (CPT-2)基因表达。当饲料中VA缺乏时,CPT-1和CPT-2基因表达受到显著性抑制;当饲料中添加过量VA时,乙酰辅酶A羧化酶-2 (ACC-2)和脂蛋白酯酶(LPL)基因表达受到抑制;同时,VA过量组中肝脏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表达显著下降。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2 058.9 IU/kg VA可以促进青鱼幼鱼生长,提高肝脏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促进糖酵解和糖异生代谢平衡,同时促进脂肪酸合成和转运。  相似文献   

7.
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lanceolatu♂)是鞍带石斑鱼(♂E.lanceolatu)与棕点石斑鱼(♀E.fuscoguttatus)杂交出的新品种。本研究用共轭亚油酸(CLA)添加量为0(CLA0)、0.8%(CLA0.8)、1.6%(CLA1.6)、2.4%(CLA2.4)、3.2%(CLA3.2)的5种等氮等能饲料,投喂初始体重为(63.57±0.56)g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8周,研究不同共轭亚油酸水平对其生长、体组成及肝代谢相关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1)添加共轭亚油酸对实验鱼增重率、成活率、特定生长率、肥满度、肝体比和脏体比无显著影响;蛋白质效率随着饲料中共轭亚油酸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其他各组显著高于CLA0组(P0.05);摄食率随着饲料中共轭亚油酸水平的升高而降低,CLA0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饲料系数呈降低趋势,在CLA2.4组达到最低,显著低于CLA0组(P0.05)。(2)肌肉脂肪含量随饲料CLA水平的升高而升高,除CLA0.8组外,其他各组显著高于CLA0组(P0.05),肝脂肪含量随着饲料CLA含量的变化未见显著性差异。CLA1.6组肌肉中饱和脂肪酸和C_(18:0)含量显著高于CLA0组(P0.05),CLA3.2组单不饱和脂肪酸和C_(18:1n-9)显著低于CLA0组(P0.05)。CLA2.4组和CLA3.2组肝中C_(16:0)和C_(18:0)含量显著高于CLA0组(P0.05),而C_(16:1n-7)、C_(18:1n-9)和C_(18:1n-7)含量显著低于CLA0组(P0.05)。CLA2.4组和CLA3.2组肌肉和肝中C_(18:3n-3)和C_(18:2n-6)在显著低于CLA0组(P0.05)。肌肉和肝中C_(18:2c9,t11)和C_(18:2t10,c12)含量同共轭酸添加水平呈现高度正相关,且各添加组均显著高于CLA0组(P0.05)。(3)饲料中共轭亚油酸水平影响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的活性,各实验组均显著高于CLA0组(P0.05);饲料中共轭亚油酸水平影响酰基辅酶A氧化酶(ACO)的活性,其中CLA3.2活性最高,均高于其他组(P0.05);除CLA0.8组的总酯酶和脂肪酸合成酶活力低于CLA0组外,其他各组均高于CLA0组(P0.05)。实验结果表明,日粮中适量添加CLA可显著提高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对饲料的利用,改善肌肉和肝中脂肪酸组成,同时增加肝脂肪代谢相关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8.
调控乳脂中共轭亚油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轭亚油酸(CLA)是亚油酸的一组构象和位置异构体,对人体健康有着重大的意义。而动物食品是CLA的重要来源,通过调控提高牛乳中CLA的含量,近年来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阐述了CLA的结构、生理作用和调控乳中CLA合成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共轭亚油酸及其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小丽 《畜禽业》2003,(4):14-16
共轭亚油酸(CLA)是亚油酸同分异构体的混合物,CLA多见于反刍动物畜产品中。CLA与人及动物的健康密切相关,CLA在畜产品中的富集对人的许多疑难病症具有深远意义,本文综述了CLA调节动物脂肪代谢和免疫机能,提高生产性能,改善畜产品品质等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10.
许玲  毕燕会  周志刚 《水产学报》2020,44(5):742-753
本研究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等技术获得海带配子体细胞一个γ-亚型碳酸酐酶(CA)基因的cDNA及DNA全长序列。其cDNA长为1618 bp,编码由305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DNA长为11812 bp,具6个内含子,将开放阅读框(ORF)分割成7个外显子;其具有一个gamma-CA的结构域,并具有一个独特的左手平行β-螺旋结构域;由36个CA的氨基酸序列所构建的聚类图显示,该CA与其他物种的γ-CA聚为一支。因而,将该克隆的基因命名为Sjγ-CA。为了解其编码蛋白的功能,将Sjγ-CA的ORF亚克隆至表达载体pET28a上,导入大肠杆菌表达菌株BL21中,培养并诱导目的基因表达,亲和层析以纯化重组蛋白。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电泳)、免疫印迹和质谱技术鉴定结果表明,纯化所获得的重组蛋白是Sjγ-CA。利用电极法和分光光度计法分别检测重组的Sjγ-CA在CO2与示,重组Sjγ-CA的水合酶比活力为0.82 U/mg,但没有酯酶活性,从而从功能上鉴定了Sjγ-CA。该研究为后续探讨Sjγ-CA在海带配子体乃至孢子体细胞或组织中的亚细胞定位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调控乳脂中共轭亚油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共轭亚油酸(CLA)是亚油酸的一组构象和位置异构体。对人体健康有着重大的意义。而动物食品是CLA的重要来源,通过调控提高牛乳中CLA的含量,近年来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阐述了CLA的结构、生理作用和调控乳中CLA合成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畜禽业》2001,(6):16
爱尔兰学者P.French等人研究了喂放牧牧草、牧草青贮、精料,对获得相似胴体生长速度阉牛的肌肉内脂肪的脂防酸组成和共轭亚油酸(顺式-9,反式-11-18:2,CLA)浓度的影响.50只阉牛根据体重分成10个区组,区组内随机分配给5个日粮处理之一.屠宰前每天喂(共喂85d)的试验日粮是:(1)牧草青贮随意采食+4kg精料;(2)8kg精料+1kg干草;(3)6kg放牧牧草DM+5kg精料;(4)12kg放牧牧草DM+2.5kg精料;(5)22kg放牧牧草DM.试验结果表明,从人类健康的角度看,日粮中加入牧草可改善牛肉的肌肉内脂肪酸组成. 摘自[美]J.Anim. Sci.2000,78:2849~2855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硫辛酸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脂肪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分离草鱼腹腔脂肪组织,消化得到脂肪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分别用0、50和200μmol/L硫辛酸孵育细胞6 h,收取细胞和培养基样品后检测细胞甘油三酯(TG)含量、甘油和非酯化脂肪酸(NEFA)释放量及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结果显示:50和200μmol/L硫辛酸处理显著降低草鱼脂肪细胞TG含量,200μmol/L硫辛酸显著增加细胞甘油和NEFA的释放量。200μmol/L硫辛酸组脂肪细胞脂肪分解相关基因(HSL、PPARα、CPT1、CD36)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且ACC和PPARγ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升,ATGL、MGL、SREBP-1c、FAS、DGAT等脂代谢基因表达状况无显著变化。综上所述,硫辛酸可能通过诱导草鱼脂肪细胞HSL和CPT1的基因表达促进脂质水解和β-氧化,从而降低脂肪细胞脂质含量。  相似文献   

14.
以富含花生四烯酸(AA)的缺刻缘绿藻H4301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氮饥饿与磷饥饿对藻生物量、AA及脂肪酸含量变化的影响。发现氮饥饿与磷饥饿均降低了藻类的生长速率与生物量,当在60 μmol photons/(m2·s)的低光照强度下,磷饥饿时的藻类平均生长速率最低[0.025 g/(d·L)],不足BG-11完全培养基中该藻生长速率的一半;氮饥饿与磷饥饿均能提高藻细胞总脂肪酸及AA的含量,但在低光照强度下磷饥饿的促进效果比较差;无论是完全培养基中还是饥饿处理时,200 μmol photons/(m2·s)的高光照强度都不利于藻细胞AA及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与积累;随着饥饿时间的不断持续,AA占总脂肪酸的百分含量逐渐增加,而亚油酸的百分含量逐渐降低,但在磷饥饿时,油酸的百分含量也增加,特别在高光照强度下,以油酸为主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第27天时占细胞干重的5.28%,以致AA含量的增加没有氮饥饿时的显著。从脂肪酸成分的变化来分析,该藻在氮或磷饥饿过程中主要是从亚油酸到γ-亚麻酸再到20∶3ω6这个途径来合成并积累AA,其中Δ6去饱和酶是限速酶,而ω3去饱和酶催化步骤受饥饿处理的负调控对确保AA的合成与积累有较大的积极作用。氮饥饿使藻细胞蛋白质合成受阻以及磷饥饿使核酸合成、糖类与能量代谢产生障碍,从而阻止藻类的生长并迫使细胞代谢流转向不含氮和磷的脂肪酸合成代谢,以提高藻细胞总脂肪酸及AA含量。  相似文献   

15.
采用抗生物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γ-氨基丁酸A型受体在栉孔扇贝消化系统各组织器官中的分布进行了定位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栉孔扇贝的唇瓣、口唇、食道、肠上皮及结缔组织均呈γ-氨基丁酸A型受体阳性反应,阳性反应物质呈颗粒状分布;胃上皮中未见γ-氨基丁酸A型受体阳性反应;肝胰脏的结缔组织呈现γ-氨基丁酸A型受体阳性反应,肝小管上皮泡状细胞呈现弱阳性.γ-氨基丁酸A型受体在栉孔扇贝消化系统除胃以外的各器官均有分布,推测其可能参与消化功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何万红 《畜禽业》2000,(9):30-31
1 多聚不饱和脂肪酸的概况 PUFAPoly Unsaturated Fatty Acid即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双键的脂肪酸。根据PUFA第一个双键位于碳链甲基端的位置将其分为ω-3、ω-6、ω-7、ω-9四组。其中ω-3和ω-6族是人类和动物营养研究的热点。Α-亚麻酸是ω-3族的前体,亚油酸是ω-6族的前体。Α-亚麻酸C18∶3ω3、亚油酸C18∶2ω6在动物体内不能合成,必须从日粮直接供给,对动物机能和健康有重要作用。在动物营养上,亚油酸是一种重要PUFA。当亚油酸摄入量不足时,动物出现一种病态。而当α-亚麻酸不足时,动物不易出现病态。当家禽饲料中绝对不含亚油酸和α-亚麻酸时,家禽出现缺乏症,雏鸡生长不良,成年鸡产蛋少,孵化率低。  相似文献   

17.
刘莹  胡建民  富亮 《畜禽业》2006,(6):20-21
共轭亚油酸(CLA)是亚油酸同分异构体的混合物,是主要来源于反刍动物食品的天然营养成分。它具有抗癌、抗氧化、降低血清胆固醇、减少脂肪沉积、促进生长以及调节免疫等作用,是一种新型保健功能脂质,因此在药物和食品等研究领域中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CLA的来源、合成以及各种生理功能,以期为其应用及开发研究提供较为详细的信息资料。  相似文献   

18.
为评价白藜芦醇(resveratrol)对脂多糖诱导损伤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肾脏细胞(CIK)的保护作用,本研究通过脂多糖(LPS)诱导细胞炎症损伤,测定和分析白藜芦醇对CIK细胞抗氧化因子活性和抗氧化、炎症相关基因表达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LPS处理导致CIK细胞活力降低(P<0.05),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升高(P<0.05),降低了细胞内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并导致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浓度降低(P<0.05)和丙二醛(MDA)含量升高(P<0.05)。此外,LPS处理能引起CIK细胞的CAT、TNF-α、IFN-γ、IL-1基因表达显著上调(P<0.05),而对IL-10和SOD基因的转录表达无显著影响(P>0.05)。通过向培养基中添加白藜芦醇(4μg/mL)可以显著减弱LPS对CIK细胞造成的损伤,维系细胞抗氧化能力,抑制TNF-α等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P<0.05),促进CAT基因的表达(P<0.05)。研究认为白藜芦醇对LPS造成的CIK细胞损伤有明显的干预作用,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白藜芦醇对CIK细胞的抗氧化能力的改善以及对促炎因子表达的抑制。本研究可为白藜芦醇应用于鱼类炎症、氧化损伤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共轭亚油酸的性质及其生理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莹  胡建民  富亮 《畜禽业》2006,(3):20-21
共轭亚油酸(CLA)是亚油酸同分异构体的混合物,是主要来源于反刍动物食品的炙然营养成分。它具有抗癌、抗氧化、降低血清胆回醇、减少脂肪沉积、促进生长以厦调节免疫等作用,是一种新型保健功能脂质,因此在药物和食品等研究领域中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CLA的来源、合成以厦各种生理功能,以期为其应用厦开发研究提供较为详细的信息资料。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PPARγ)对鲤(Cyprinus carpio)脂肪沉积的调控机制,采用RACE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克隆体质量(215.20±8.21)g鲤的PPARγ基因,分析其组织表达特征。结果显示,PPARγ基因c DNA全长为3 077 bp,包括233 bp的5′非编码区、1 311bp的3′非编码区和编码510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鲤PPARγ包括4个功能结构域,即A/B区,DNA结合区(DNA binding domain,DBD区),铰链区和配体结合区(ligand binding domain,LBD区)。鲤PPARγ与鲫(Carassius auratus)、斑马鱼(Danio rerio)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最高,分别为98.63%和87.28%。PPARγ基因在各组织均有表达,肝脏中相对表达量最高,脑次之,脾和心脏中最少。腹腔脂肪中PPARγ基因表达量多脂鲤显著高于少脂鲤(P<0.05),背部肌肉中PPARγ基因表达量多脂鲤极显著高于少脂鲤(P&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