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共轭亚油酸的生理功能及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linoleicacid,CLA)是一类在9与11位、10与12位或11与13位碳原子处有顺式或反式共轭双键的十八碳二烯酸,是亚油酸分子的几种位置与几何异构体的通称。国内外研究表明,CLA具有抗癌、抗动脉粥样硬化、加强免疫、抑制脂肪沉积、建造骨骼、防止高血糖和糖尿病、促进生长发育等生理功能。因此,CLA已经成为药物和功能性食品等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本文主要论述了共轭亚油酸的结构、分布、安全性、生理功能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调控乳脂中共轭亚油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轭亚油酸(CLA)是亚油酸的一组构象和位置异构体,对人体健康有着重大的意义。而动物食品是CLA的重要来源,通过调控提高牛乳中CLA的含量,近年来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阐述了CLA的结构、生理作用和调控乳中CLA合成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调控乳脂中共轭亚油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共轭亚油酸(CLA)是亚油酸的一组构象和位置异构体。对人体健康有着重大的意义。而动物食品是CLA的重要来源,通过调控提高牛乳中CLA的含量,近年来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阐述了CLA的结构、生理作用和调控乳中CLA合成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lanceolatu♂)是鞍带石斑鱼(♂E.lanceolatu)与棕点石斑鱼(♀E.fuscoguttatus)杂交出的新品种。本研究用共轭亚油酸(CLA)添加量为0(CLA0)、0.8%(CLA0.8)、1.6%(CLA1.6)、2.4%(CLA2.4)、3.2%(CLA3.2)的5种等氮等能饲料,投喂初始体重为(63.57±0.56)g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8周,研究不同共轭亚油酸水平对其生长、体组成及肝代谢相关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1)添加共轭亚油酸对实验鱼增重率、成活率、特定生长率、肥满度、肝体比和脏体比无显著影响;蛋白质效率随着饲料中共轭亚油酸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其他各组显著高于CLA0组(P0.05);摄食率随着饲料中共轭亚油酸水平的升高而降低,CLA0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饲料系数呈降低趋势,在CLA2.4组达到最低,显著低于CLA0组(P0.05)。(2)肌肉脂肪含量随饲料CLA水平的升高而升高,除CLA0.8组外,其他各组显著高于CLA0组(P0.05),肝脂肪含量随着饲料CLA含量的变化未见显著性差异。CLA1.6组肌肉中饱和脂肪酸和C_(18:0)含量显著高于CLA0组(P0.05),CLA3.2组单不饱和脂肪酸和C_(18:1n-9)显著低于CLA0组(P0.05)。CLA2.4组和CLA3.2组肝中C_(16:0)和C_(18:0)含量显著高于CLA0组(P0.05),而C_(16:1n-7)、C_(18:1n-9)和C_(18:1n-7)含量显著低于CLA0组(P0.05)。CLA2.4组和CLA3.2组肌肉和肝中C_(18:3n-3)和C_(18:2n-6)在显著低于CLA0组(P0.05)。肌肉和肝中C_(18:2c9,t11)和C_(18:2t10,c12)含量同共轭酸添加水平呈现高度正相关,且各添加组均显著高于CLA0组(P0.05)。(3)饲料中共轭亚油酸水平影响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的活性,各实验组均显著高于CLA0组(P0.05);饲料中共轭亚油酸水平影响酰基辅酶A氧化酶(ACO)的活性,其中CLA3.2活性最高,均高于其他组(P0.05);除CLA0.8组的总酯酶和脂肪酸合成酶活力低于CLA0组外,其他各组均高于CLA0组(P0.05)。实验结果表明,日粮中适量添加CLA可显著提高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对饲料的利用,改善肌肉和肝中脂肪酸组成,同时增加肝脂肪代谢相关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5.
共轭亚油酸及其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小丽 《畜禽业》2003,(4):14-16
共轭亚油酸(CLA)是亚油酸同分异构体的混合物,CLA多见于反刍动物畜产品中。CLA与人及动物的健康密切相关,CLA在畜产品中的富集对人的许多疑难病症具有深远意义,本文综述了CLA调节动物脂肪代谢和免疫机能,提高生产性能,改善畜产品品质等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6.
科海撷英     
《畜禽业》2007,(8)
<正>●顺9,反11-共轭亚油酸对PPAR-γ基因表达的调控可能具有细胞类型的特异性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邹书通等,为探讨顺9,反11-共轭亚油酸对离体培养猪肝细胞、结肠粘膜上皮细胞增殖、PGE2分泌和PPAR-γ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分5个处理,对照组为  相似文献   

7.
刘莹  胡建民  富亮 《畜禽业》2006,(6):20-21
共轭亚油酸(CLA)是亚油酸同分异构体的混合物,是主要来源于反刍动物食品的天然营养成分。它具有抗癌、抗氧化、降低血清胆固醇、减少脂肪沉积、促进生长以及调节免疫等作用,是一种新型保健功能脂质,因此在药物和食品等研究领域中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CLA的来源、合成以及各种生理功能,以期为其应用及开发研究提供较为详细的信息资料。  相似文献   

8.
共轭亚油酸的性质及其生理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莹  胡建民  富亮 《畜禽业》2006,(3):20-21
共轭亚油酸(CLA)是亚油酸同分异构体的混合物,是主要来源于反刍动物食品的炙然营养成分。它具有抗癌、抗氧化、降低血清胆回醇、减少脂肪沉积、促进生长以厦调节免疫等作用,是一种新型保健功能脂质,因此在药物和食品等研究领域中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CLA的来源、合成以厦各种生理功能,以期为其应用厦开发研究提供较为详细的信息资料。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共轭亚油酸对日本沼虾生长、抗氧化及脂质代谢的影响,实验用不同含量的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替代鱼油,CLA添加水平分别为0%(CLA1)、1.5%(CLA2)、3%(CLA3)、4.5%(CLA4)和6%(CLA5),对日本沼虾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营养实验。实验虾的初始均重为(0.102±0.0024)g,每组设5个平行。结果显示,随着CLA含量的增加,各组虾的增重差异不显著,但存活率却有降低趋势,其中CLA5组存活率显著低于CLA1组;肝胰腺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随着CLA水平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再升高趋势,其中CLA1组SOD活力显著高于其余各组,当CLA含量超过4.5%(CLA4)时,日本沼虾肝胰腺中MDA含量显著增加;随着CLA水平的增加,血浆中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降低;脂肪代谢相关基因B类Ⅰ型清道夫受体(SR-BI)、肉碱脂酰转移酶(CPT1)m RNA表达水平有一定的波动性,均在CLA4组达到最高,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m RNA表达水平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其中CLA4组ACC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研究表明,CLA的添加对日本沼虾抗氧化能力和脂质代谢过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CLA添加对虾的生长性能未产生显著影响,但添加水平较高时(6%)会降低虾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0.
共轭亚油酸对大黄鱼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 500尾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随机分为5个处理,分别饲喂冰鲜鱼(D1组)、添加5%鱼油日粮(D2组)、共轭亚油酸(CLA)水平为1%(D3组)、2%(D4组)、4%(D5组)日粮.饲喂10周后,通过测定脾脏重、脾体指数、溶菌酶、补体C3、C4、免疫球蛋白IgM浓度等免疫指标,研究不同水平CLA日粮对大黄鱼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黄鱼日粮中添加CLA可以影响其免疫器官-脾脏,添加CLA组使得大黄鱼脾体指数高于未添加CLA的对照组.虽然日粮中添加CLA对于补体C3、C4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对于溶菌酶和免疫球蛋白IgM有明显的影响.在大黄鱼日粮中添加CLA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大黄鱼的免疫性能,对于其抗细菌、抗病毒能力有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11.
《畜禽业》2001,(6):16
爱尔兰学者P.French等人研究了喂放牧牧草、牧草青贮、精料,对获得相似胴体生长速度阉牛的肌肉内脂肪的脂防酸组成和共轭亚油酸(顺式-9,反式-11-18:2,CLA)浓度的影响.50只阉牛根据体重分成10个区组,区组内随机分配给5个日粮处理之一.屠宰前每天喂(共喂85d)的试验日粮是:(1)牧草青贮随意采食+4kg精料;(2)8kg精料+1kg干草;(3)6kg放牧牧草DM+5kg精料;(4)12kg放牧牧草DM+2.5kg精料;(5)22kg放牧牧草DM.试验结果表明,从人类健康的角度看,日粮中加入牧草可改善牛肉的肌肉内脂肪酸组成. 摘自[美]J.Anim. Sci.2000,78:2849~2855  相似文献   

12.
何万红 《畜禽业》2000,(9):30-31
1 多聚不饱和脂肪酸的概况 PUFAPoly Unsaturated Fatty Acid即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双键的脂肪酸。根据PUFA第一个双键位于碳链甲基端的位置将其分为ω-3、ω-6、ω-7、ω-9四组。其中ω-3和ω-6族是人类和动物营养研究的热点。Α-亚麻酸是ω-3族的前体,亚油酸是ω-6族的前体。Α-亚麻酸C18∶3ω3、亚油酸C18∶2ω6在动物体内不能合成,必须从日粮直接供给,对动物机能和健康有重要作用。在动物营养上,亚油酸是一种重要PUFA。当亚油酸摄入量不足时,动物出现一种病态。而当α-亚麻酸不足时,动物不易出现病态。当家禽饲料中绝对不含亚油酸和α-亚麻酸时,家禽出现缺乏症,雏鸡生长不良,成年鸡产蛋少,孵化率低。  相似文献   

13.
脂肪酸对鱼类免疫系统的影响及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左然涛  麦康森  徐玮  艾庆辉 《水产学报》2015,39(7):1079-1088
替代脂肪源的开发和利用是解决鱼油短缺问题的必然选择。然而,随着替代水平的提高,鱼体常常表现免疫水平和抗病能力降低。鱼油替代的本质为脂肪酸替代,深入研究脂肪酸与鱼类免疫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本实验综述了脂肪酸对鱼类免疫性能的影响及调控机制。饱和脂肪酸会降低鱼类免疫力,而适量添加n-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LC-PUFA)、共轭亚油酸(CLA)或提高n-3/n-6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比例有利于鱼体免疫力发挥;饲料中脂肪酸主要通过细胞膜结构、信号传导、类花生四烯酸、细胞因子和类固醇激素等途径对鱼类免疫进行调控。脂肪酸与鱼类的免疫性能具有高度相关性,而调控机制的研究尚有较大空间。未来研究应该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脂肪酸对免疫相关转录因子的调控机制;鱼类肠道脂肪酸组成改变与菌群结构和免疫性能之间的相关性;环境因子对鱼体脂肪代谢和免疫力的影响;非脂肪酸成分(矿物质、维生素)对鱼类脂肪酸代谢和免疫过程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4.
浙江近海贝类养殖及其碳汇强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计、分析了浙江近10年来(2004-2013)近海贝类养殖的产量、结构、碳汇强度及其在全国所占比例。浙江近海贝类养殖年均总产量为68.46万t,主要贝类所占比例为蛏35.75%、牡蛎18.33%、蚶17.77%。全国年均总产量为1100.47万t,主要贝类所占比例为牡蛎33.99%、蛤29.65%、扇贝11.28%。浙江近海贝类养殖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只有6.26%,但蚶产量占全国的40.45%,蛏占全国的34.65%。近10年,浙江贝类年均固碳量为6.29万t,全国年均固碳量为95.97万t,占全国年均固碳量的6.55%。浙江贝类固碳量整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蛏在各种贝类中年均固碳量最高达2.29万t,其次是蚶1.14万t、牡蛎0.99万t。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温州市养殖贝类的碳汇贡献量,选取5种主要特色养殖贝类(泥蚶、缢蛏、牡蛎、青蛤和厚壳贻贝),采用元素分析法研究其碳含量,推算出碳汇总量,即养殖产品从海洋中“移出的碳汇”,并结合2004~2014年《浙江省渔业经济统计资料》的数据,比较温州市各养殖贝类年固碳量在全省的比重.统计数据显示:牡蛎养殖产量在全省的占比稳定,为11% ~13%(2012年例外,占16%);泥蚶、缢蛏养殖产量在浙江省内的占比逐年降低,分别从2005年的18%降至2014年的约9%,从2007年的约13.5%降至2014年的约8%;温州市青蛤、贻贝养殖在全省所占比例较低,且在2004~2014年间养殖产量变化起伏较大.元素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养殖贝类,其外壳、软组织的含碳量各不相同.2004~2013年温州市养殖贝类年固碳量呈逐年减少趋势,2014年略有回升,固碳量从2004年的6781.01 t降至2013年的4443.78 t,2014年回升至4562.58 t,平均每年固碳5732.57 t,年均减排价值量为85.99万~343.95万美元.  相似文献   

16.
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脂肪酸转化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脂肪酸含量不同的饲料饲喂中国对虾,结果表明,对虾具有亚油酸转化为二十碳四烯酸、将亚麻酸转化为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的能力,但转化率低。  相似文献   

17.
胡建业  朱涛 《畜禽业》2007,283(11):11-12
伴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新型的饲料添加剂在养殖生产中应用越来越多。共轭亚油酸作为一种天然的新型功能性脂肪酸,具有抗癌、减少体脂和提高动物生产性能、提高动物免疫力、改善胴体品质等特殊的生理功能。本文主要从它的来源、生理功能及机制和在现代养猪生产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用索氏提取器提取了海星中的脂肪,经皂化、甲酯化处理,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鉴定了20种成分及其相对含量.海星中脂肪酸主要包括油酸(14.37%)、亚油酸(12.52%)、硬脂炔酸(7.14%)、11-廿碳烯酸(7.86%)、棕榈油酸(3.31%)、软脂酸(19.55%)、硬脂酸(8.48%)、花生酸(6.00%)和十五碳烷酸(9.01%)等;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45.15%,饱和脂肪酸占54.85%.  相似文献   

19.
今年前三个季度,我国水产品进出口总量为524万t,进出口总额118.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7%和11.1%。其中出口量为218万t,同比下降0.9%,出口额为76.5亿美元,同比增长9.8%;进口量为306万t,进口额为41.6亿美元,同比均增长13.5%。贸易顺差34.9亿美元,同比增加1.9亿美元。水产品出口额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25.6%。水产品出口贸易波动加大  相似文献   

20.
淡水水体渔业碳移出之估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鱼类和甲壳类等水产品是淡水生态系统碳移出的主要方式。2009年,全国淡水鲢产量348万t,鳙产量243万t,草鱼408万t,鲫206万t,鲤246万t。鲢、鳙的食物主要是天然饵料,鳜鱼摄食鱼类,其饵料鱼则摄食天然饵料,假设草鱼、鲫鱼、鲤鱼、团头鲂等产量的20%来自天然饵料(如不计算施肥等碳输入),通过计算,淡水水产每年总的碳移出约155万t,另外通过粪便等形式沉积的碳约186万t。如按淡水捕捞产量214万t计算,则移出碳27.8万t/yr。比较了不同湖泊的碳移出和沉积力,鄱阳湖为大型浅水湖泊,从20世纪50年代~90年代,其通过渔业移出的碳为11.8~27.6kg/hm2.yr,总移出碳为3890~9061t/yr,总固定的碳为8558~19935t/yr。梁子湖为中型浅水湖泊,渔业碳移出为24~38t/hm2.yr,总移出碳约700~1100t/yr。武汉东湖为典型的富营养化湖泊,其渔业的碳移出约为78kg/hm2.yr,通过渔业输出的碳约260t/yr,总固定碳约600t/yr。长江中下游湖泊面积1971年为1.67万km2,2000年为1.3万km2,如果平均碳移出按10~30kg/hm2.yr计算,总碳移出分别为1.67~1.3万t/yr和5.01~3.9万t/yr。淡水渔业不仅可以移出水体的碳,而且还可以为人类提供大量的优质食物。各种计算方法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