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6篇
水产渔业   37篇
畜牧兽医   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究饲料中添加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RA)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及脂肪酸代谢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10.78±0.06)g的刺参为研究对象,以鱼粉和发酵豆粕为主要蛋白质源,小麦粉为主要糖源制作基础饲料,通过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的ARA-纯化油,制成ARA含量分别为0.02%(对照组)、0.17%、0.36%、0.51%、0.59%和0.98%(占饲料干重)的6组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进行为期56 d的养殖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ARA含量的升高,刺参增重率(weight gain rate,WGR)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0.36%和0.51%ARA饲料组刺参WGR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刺参的特定生长率(specific growth rate,SGR)和饲料效率(feed efficiency,FE)与WGR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刺参体壁粗脂肪含量随饲料ARA含量升高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0.51%ARA饲料组含量最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与0.98%ARA饲料组(P0.05);同时,随饲料中ARA含量的提高,刺参体壁中ARA和n-6多不饱和脂肪酸(n-6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n-6 PUFA)含量呈显著上升趋势,而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ioc acid,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和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n-3 PUFA)含量显著降低(P0.05);抗氧化能力方面,0.36%和0.51%ARA饲料组刺参肠道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总抗氧化能力酶(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enzyme,T-AOC)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0.98%ARA饲料组(P0.05),而肠道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呈相反的变化趋势(P0.05);刺参肠道中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 A carboxylase,ACC)活性随饲料ARA含量的升高呈显著降低趋势(P0.05);刺参肠道中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1(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1,CPT-1)活性随饲料ARA含量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0.05)。研究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适量ARA(0.36%~0.51%)能够对刺参生长、抗氧化能力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结果显示,饲料ARA含量会对刺参肠道内脂肪酸代谢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对泛酸的最适需求量,在基础配方中添加不同梯度的泛酸钙,制成6组泛酸含量分别为6.24、10.64、15.02、23.81、41.40和76.57 mg/kg等氮等能实验饲料,投喂初始体重为(24.73±0.10) g的大菱鲆幼鱼80 d。结果显示:1)泛酸对幼鱼成活率(SR)无显著影响(P>0.05),10.64~76.57 mg/kg饲料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提高(P< 0.05);泛酸含量超过23.81 mg/kg时,肝体比(HSI)显著降低(P<0.05);2)随着饲料中泛酸含量的提高,全鱼粗蛋白、粗脂肪和肌肉粗蛋白均呈先升后降趋势,肝脏脂肪含量显著下降(P<0.05);3)肠道消化酶、Na+, K+-ATPase和肝脏胆碱酯酶(ChE)活力随泛酸添加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10.64~76.57 mg/kg饲料组肠道肌酸激酶(CK)活力显著提高(P<0.05);4)血清、肝脏中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均呈先升后降趋势;6.24 mg/kg饲料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5组(P<0.05);5)随泛酸含量的增加,肝脏脂肪合成酶(FAS)基因表达量先升后降,脂蛋白酯酶(LPL)基因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适宜的泛酸能显著增强大菱鲆幼鱼肠道消化、吸收能力和机体抗氧化能力,并可提高脂肪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提高其生长性能。以增重率为判据,经折线模型拟合得出,初体重为24.73 g的大菱鲆幼鱼对泛酸的需求量为16.08 mg/kg饲料。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维生素D_3对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生长、体组成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D1)、250(D2)、500(D3)、1000(D4)、2000(D5)、3000(D6) IU/kg的维生素D_3(实测值:95、334、570、1076、2063、3081IU/kg),制作6组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饲喂初始体重为(15.43±0.14)g仿刺参幼参56d。结果显示,1)维生素D3对仿刺参存活率(SR)无显著影响(P0.05),显著提高了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D1组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D3、D4、D5组肠体比(IWR)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但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2)维生素D3对体壁水分、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粗灰分含量随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D5组达到最高值;羟脯氨酸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D4组达到最低值;维生素D3显著提高了体壁Ca含量(P0.05);体壁维生素D_3的沉积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D4组达到最高值,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P含量呈先上升后平稳趋势;Mg含量呈上升趋势,D1组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Fe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D5、D6组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Mn含量呈下降趋势,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随着维生素D_3添加量的增加,肠道碱性磷酸酶(AKP)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丙二醛(MDA)含量呈下降趋势,各组间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一元二次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初始体重为15.43 g的仿刺参对维生素D_3的最适需求量为1587.5 IU/kg。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设计5组等氮等能(粗蛋白为53%,能量为25KJ/g)的实验饲料,以60%的鱼粉饲料组作为对照(D1),豆粕∶花生粕∶鱼溶浆粉∶鸡肉粉(2∶1∶3∶2)的复合蛋白替代40%(D2)、50%(D3)、60%(D4)和70%(D5)的鱼粉,养殖大菱鲆幼鱼(Scophthalmus maximus L.)初始体重(53.0±0.2) g,养殖周期84 d,每天定时(08:00,16:30)投喂2次,投喂量为体重的1.5%~2%。实验结果显示,各处理组之间幼鱼存活率、饲料系数和摄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D4和D5组增重率显著降低(P0.05);肥满度在D2组达到最高值,显著高于D3、D4和D5组(P0.05);脏体比(VSI)、肝体比(HSI)和肠体比(ISI)均在D2组达到最低值,均显著低于D5组(P0.05);复合动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对大菱鲆幼鱼全鱼水分和粗蛋白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各替代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全鱼灰分含量在D5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背肌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复合动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对鱼体肌肉非必需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总量无显著影响(P0.05);各替代组均显著提高了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P0.05);总蛋白浓度在D2组显著高于D4和D5组(P0.05);血糖浓度在D2和D3组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D3、D4和D5组甘油三酯浓度和高密度脂蛋白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D2组(P0.05);各替代组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之间碱性磷酸酶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动植物蛋白可有效替代50%鱼粉而不影响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和部分生理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木聚糖酶添加量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生长、体成分、消化酶和体腔液酶活力的影响,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0、0.03%、0.06%、0.09%、0.12%和0.24%)的木聚糖酶制成6种等氮等能试验饲料,试验设6组,每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放体质量为(7.73±0.09)g的幼参50头,分别用6种饲料进行投喂,共进行56 d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木聚糖酶显著提高了幼参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P0.05),且0.09%木聚糖酶添加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各添加组增重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提高(P0.05);木聚糖酶添加组幼参体壁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6%~0.24%木聚糖酶添加组幼参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6%~0.12%木聚糖酶添加组肠道蛋白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24%添加组淀粉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幼参体腔液中溶菌酶、过氧化氢酶、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力均随木聚糖酶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0.06%~0.12%添加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木聚糖酶可显著提高刺参生长、体成分、消化酶和体腔液酶活力,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折线回归分析得出,对平均体质量为(7.73±0.09)g的刺参,其饲料中木聚糖酶最适添加量为900 mg/kg。  相似文献   
6.
以酶解磷虾粉分别替代基础饲料中0(T0)、10%(T10)、20%(T20)、30%(T30)、40%(T40)、50%(T50)的鱼粉,配制6种等氮等能的饲料,研究饲料中酶解磷虾粉替代鱼粉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血液生化指标、抗氧化性能及氟残留的影响.选取初始均重为(57.80±0.28)g的珍珠龙胆石斑幼鱼36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试验周期为56 d.结果显示,(1) T30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摄食率均显著高于T0组(P<0.05);在替代量大于20%时,饲料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T0组()<0.05);各替代组的饲料系数、肥满度、肝体比、蛋白质效率、蛋白质消化率与T0组无显著差异(P>0.05).(2)各替代组全鱼和肌肉水分、粗脂肪、粗灰分含量与T0组无显著差异(P>0.05);T30组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T0组(P<0.05).(3)各组间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蛋白、白蛋白、碱性磷酸酶、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T30组尿素氮含量显著低于T0组(P<0.05);各替代组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高于T0组(P<0.05).(4)酶解磷虾粉替代鱼粉显著升高了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血清和肝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P<0.05),同时,显著降低了血清和肝脏中丙二醛含量(P<0.05).(5)各组肌肉氟含量均在可检测范围以下,各组间骨骼氟含量随着替代比例的升高而升高,各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表明,综合考虑生长性能、体成分、生化指标及抗氧化性能,酶解磷虾粉可替代珍珠龙胆石斑鱼饲料中40%以下的鱼粉,替代量为30%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七水硫酸锌为锌源,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锌0,50,100,150,200,400mg/kg,制成6种含有不同锌水平的精制饲料(19.95,71.06,118.50,174.00,226.10和411.20mg/kg),投喂初始体重为(62.89±0.51)g的星斑川鲽幼鱼66d,研究饲料锌水平对星斑川鲽幼鱼生长、体成分、组织锌积累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饲料锌水平的增加,星斑川鲽的增重率(WGR)显著升高(P<0.05),在174.00mg/kg锌饲料组达最大值,而锌水平高于174.00mg/kg时,其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SGR)变化不显著(P>0.05),SGR和WGR的变化趋势相同,且SGR的最大值及饲料系数(FCR)的最小值均出现在174.00mg/kg锌饲料组;全鱼营养成分各处理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锌添加量为0mg/kg饲料组的肌肉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411.20mg/kg锌饲料组的全鱼、脊椎骨和肌肉中锌积累量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当饲料锌水平为118.50~411.20mg/kg时,全鱼、脊椎骨和血清中锌积累量显著高于...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不同投喂频率1次/d、2次/d(周日不投)、2次/d和3次/d对星斑川鲽幼鱼生长、摄食率、饲料利用情况和全鱼及其组织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星斑川鲽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摄食率显著升高,2次/d(周日不投)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1次/d组(P<0.05),但与2次/d和3次/d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2次/d(周日不投)组饲料转化率和蛋白质效率稍高于2次/d和3次/d组,但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全鱼水分和粗蛋白含量不受投喂频率的显著影响(P>0.05),全鱼粗脂肪含量2次/d(周日不投)组显著低于2次/d组(P<0.05),全鱼灰分含量1次/d组显著高于2次/d(周日不投)组和3次/d组(P<0.05),其余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肌肉水分含量随投喂频率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肌肉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与水分含量呈负相关,肌肉灰分含量1次/d组显著高于2次/d组(P<0.05),其余各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脏水分和粗脂肪含量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脏粗蛋白含量1次/d组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其余各组之间...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初始体重为(15.46±0.06) g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为实验对象,采用2×3双因素实验设计,研究饲料中壳寡糖(Chitosan oligosaccharide,COS)和低聚木糖(Xylo-oligosaccharide,XOS)对大菱鲆幼鱼生长、体组成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养殖实验在全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养殖周期为60 d。9组实验饲料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53%和11%;每组饲料随机投喂3桶,每桶30尾鱼。结果显示,饲料中同时添加0.5%的壳寡糖、1.0%的低聚木糖对大菱鲆幼鱼的促生长作用最明显,相对增重率显著提高。饲料中壳寡糖和低聚木糖对大菱鲆幼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蛋白质效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大菱鲆体成分影响不显著(P>0.05);低聚木糖和壳寡糖对大菱鲆幼鱼特定生长率、增重率、全鱼粗脂肪和灰分、血清甘油三酯、溶菌酶以及碱性磷酸酶均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5)。研究表明,低聚木糖和壳寡糖配合使用可以显著提高大菱鲆幼鱼的生长效果,并且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其非特异性免疫能力,降低血脂含量。  相似文献   
10.
4种不同粒径(3.0、4.0、5.0和6.5mm)和营养成分相同的饲料按照等颗粒数目混合,投喂3种不同规格的星斑川鲽幼鱼,体质量分别为(55±5)、(95±5)和(135±5)g,以饱食为准,研究星斑川鲽规格与摄食饲料粒径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幼鱼摄食粒径6.5mm饲料出现明显的回吐饲料与吞咽困难现象,这种现象在(55±5)g幼鱼中尤为显著。2)(55±5)g幼鱼摄食率(5.73)最高,(95±5)g幼鱼摄食率(5.20)次之,(135±5)g幼鱼摄食率(4.95)最低;(95±5)g幼鱼明显加大对粒径4.0mm饲料的摄食数目,约为(55±5)g幼鱼的3倍。3)幼鱼体质量与摄食的相应饲料数目关系为Y5.0=4.6273e0.0105X(R2=0.9215),Y4.0=6.2075e0.0165X(R2=0.8445),Y3.0=24.71e0.0048X(R2=0.4827,相关性极差),X为幼鱼体质量/g,Y3.0、Y4.0和Y5.0分别为幼鱼摄食3.0、4.0和5.0mm粒径的饲料数目。综上所述,对50~140g的星斑川鲽幼鱼投喂粒径为4.0与5.0mm的饲料,其颗粒数目比Y4.0/Y5.0=(6.2075e~(0.016.5x))/(4.6273e~(0.0105x))。在星斑川鲽幼鱼的人工养殖中,可根据投喂量和单粒饲料的质量,换算为2种颗粒饲料的质量比更加便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