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对不同品种鸡肉中的风味物质和基因进行筛选,为开展品种选育及鸡肉产品的开发利用等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首先对消费者购买肉鸡的主要选择因素进行市场调查。其次分别选取上市日龄的地方品种鸡(文昌鸡、鹿苑鸡)、培育品种鸡(817肉鸡、花山鸡)、引进白羽肉鸡(罗斯308),每个品种选取接近平均体重的30只鸡(公母各15只)屠宰,屠宰后迅速取两侧胸肌,用于品尝评定、常规肉品质、肌纤维特性、肌苷酸、脂肪酸、氨基酸含量及相关基因表达的测定。最后通过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将品尝评定结果与理化测定结果进行关联分析,挖掘影响品尝评定的风味物质。【结果】(1)风味是消费者购买肉鸡的主要选择因素。文昌鸡肉的甜味、鲜味显著高于罗斯308(P≤0.05)。(2)文昌鸡、鹿苑鸡平均肌纤维面积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5),平均肌纤维直径显著低于花山鸡、罗斯308(P≤0.05)。文昌鸡肌苷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文昌鸡、鹿苑鸡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罗斯308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文昌鸡、鹿苑鸡、817肉鸡(P≤0.05...  相似文献   

2.
渔光一体养殖模式是一种采用水下养殖、水上发电的新兴环保养殖模式。本研究比较渔光一体(PM)与普通池塘养殖模式(CM)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在基本营养成分、感官评价、滋味品质等方面的差异。测定了体肉中的游离氨基酸和呈味核苷酸,计算滋味活度值 TAV及味精当量 EUC,并与人工感官、智能感官的评测结果关联,对滋味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PM组雌蟹体肉中粗蛋白、粗脂肪显著高于CM组 (P<0.05),雄蟹则无差异;PM组雌蟹体肉具有较强的鲜味、甜味强度,CM组雄蟹体肉具有较强的咸味、鲜味强度;PM组的总游离氨基酸、甜味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CM组 (P<0.05);PM组中华绒螯蟹体肉中味精当量均大于CM组。渔光一体养殖模式能使中华绒螯蟹体肉具有更好的营养及鲜甜滋味。  相似文献   

3.
为获得与鸡汤中组成成分差异性最小、风味类似的鸡肉蛋白酶解液,并为鸡肉香精制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选用6种蛋白酶(动物蛋白酶、复合蛋白酶、木瓜蛋白酶、碱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对鸡肉进行酶解,检测鸡汤与不同鸡肉酶解液的组成成分与相对含量,分析17种游离氨基酸的呈味特性,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对比分析鸡汤与鸡肉酶解液中游离氨基酸组成的相似性与差异性。结果表明,动物蛋白酶对鸡肉酶解效果最好,水解度为19.21%;复合蛋白酶其次,水解度为18.52%。对比鸡汤及鸡肉酶解液组成成分发现,鸡汤中检测到33种物质,鸡肉酶解液中检测到36种物质,同时相对含量有差异。对比鸡汤与鸡肉酶解液中呈味氨基酸发现,复合蛋白酶酶解液中鲜味氨基酸与鸡汤中相对含量相近,为10.95%,且谷氨酸与天冬氨酸相对含量与鸡汤相比差异不显著。通过PCA对比发现,复合蛋白酶酶解的鸡肉酶解液中游离氨基酸种类和相对含量与鸡汤差异最小,同时呈味特性类似,具有相似的滋味。  相似文献   

4.
通过感官、风味、水分、蛋白质、脂肪及游离氨基酸等指标的测定,研究不同烹制工具和烹饪方法对鸡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磁炉、电压力锅、电炉3种烹制工具对鸡肉的感官品质和营养特性均有显著影响(P0.05),电磁炉加热鸡肉的感官品质最好,且脂肪含量较低。烤制、煮制、蒸制3种烹饪方法下鸡肉的香气、滋味和游离氨基酸含量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蒸制方式下鸡肉的各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蒸制有利于鸡肉蛋白质降解产生较多的滋味物质。  相似文献   

5.
通过感官、风味、水分、蛋白质、脂肪及游离氨基酸等指标的测定,研究不同烹制工具和烹饪方法对鸡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磁炉(induction cooker,IC)、电压力锅(electric pressure cooker,EPC)、电炉(electric stove,ES) 3种烹制工具对鸡肉的感官品质和营养特性均有显著影响(P0.05),电磁炉加热鸡肉的感官品质最好,且脂肪含量较低。烤制、煮制、蒸制3种烹饪方法下鸡肉的香气、滋味和游离氨基酸含量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蒸制方式下鸡肉的各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蒸制有利于鸡肉蛋白质降解产生较多的滋味物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阐释鸡肉卤煮过程中的风味形成规律。【方法】应用电子舌和高效液相色谱仪,联合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及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卤煮鸡肉与鸡汤滋味和游离氨基酸的变化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在高温(95℃)和低温(85℃)卤煮下,除低温卤煮鸡汤的咸味和苦味外,鸡肉和鸡汤的电子舌滋味强度均发生显著变化(P<0.05)。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都将样品分为2类,鸡肉游离氨基酸含量先升高后降低,鸡汤游离氨基酸含量逐渐升高。特定氨基酸均对鸡肉与鸡汤中鲜味和咸味的电子舌响应值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鸡肉和鸡汤中鲜味和咸味与氨基酸的灰色关联系数回归方程。其中,鸡肉中鲜味和咸味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65 3和0.855 0,鸡汤中鲜味和咸味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R2依次为0.958 0和0.793 0,表明回归方程均具有较高的拟合度。【结论】电子舌对卤煮鸡肉与鸡汤滋味有较好的区分效果,游离氨基酸与卤煮鸡肉和鸡汤的鲜味和咸味高度相关,可采用特定氨基酸评价鸡肉与鸡汤的鲜味和咸味。  相似文献   

7.
该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研究了盐水鸭加工过程中的滋味成分变化.盐水鸭加工过程中大部分小肽含量具有减少的趋势.在煮制前的加工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而风味核苷酸含量减少,煮制过程中两者的含量均显著减少.干腌后鸭肉含盐量最高,但经其后工序加工后含量降为适宜食用的3%左右.重要的滋味成分盐水鸭含量均高于对照鸭肉.风味核苷酸和鲜味氨基酸对盐水鸭的滋味具有重要贡献.盐水鸭加工过程中复卤工艺对鸭肉滋味成分作用显著,是构成盐水鸭美味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确定美味牛肝菌土鸡汤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以美味牛肝菌和云南特色土鸡肉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肉水比、菌用量、煮制时间对鸡汤口味的影响.[结论]各因素对菌鸡汤感官评价的影响大小依次为:肉水比、牛肝菌用量、煮制时间.最佳的煮制条件为肉水比1:4 g/ml,美味牛肝菌用量12%,煮制时间60 min,此条件下炖制的鸡汤滋味好、香气浓、色泽佳,感官得分73.67分.[结论]此研究可为菌鸡汤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地方黄羽土鸡繁殖力低、生长缓慢、饲料报酬低,养殖效益差。因此,一些科研、教学单位和家禽育种企业对一些地方黄羽土鸡进行纯化,并与引进的速生型肉鸡品系杂交配套,选育出一批优质黄羽肉鸡品种,其生产性能尤其是生长速度有所提高,体质、外型、毛色趋于一致。如惠阳鸡、清远麻鸡、石歧杂鸡、北京油鸡、882黄鸡、江村黄鸡等,这些鸡种既保留了原有地方黄羽土鸡的肉质风味,又兼备较高的产肉性能,使生产效益增加。由于优质黄羽肉鸡生长快、饲料报酬高、肉质细嫩、味道鲜美,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地方土鸡和商品肉鸡的营养和风味品质差异,以平原散养的固始鸡、高原散养的红拉山鸡和商业笼养的科宝肉鸡为研究对象,对其腿肌的营养组分、氨基酸组成、脂肪酸组成、挥发性风味物质等指标进行系统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品种鸡肉的营养品质和风味特征不尽相同。固始鸡肉的脂肪含量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16.13 g/100 g和55.59 mg/g,显著高于其他2个品种(P<0.05);红拉山鸡肉的总糖含量为0.97 g/100 g(P<0.05),必需氨基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居中,分别为29.97 g/100 g和35.91 mg/g;科宝肉鸡含有83.91 g/100 g蛋白质、31.94 g/100 g必需氨基酸、42.76 mg/g多不饱和脂肪酸,显著高于其他2个品种(P<0.05);固始鸡、红拉山鸡和科宝肉鸡中低阈值的醛类物质相对含量分别为40.08%、49.09%和36.46%。结果表明,固始鸡和红拉山鸡具有较好的风味特性,而科宝肉鸡的营养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生长速度鸡品种(配套系)线粒体DNA D-loop区全序列遗传多样性和起源特性,为肉鸡品种选育和溯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生长速度的8个黄羽肉鸡配套系(中快速型5个、慢速型3个)、2个地方鸡种(固始鸡、藏鸡)、2个引进鸡种(隐性白羽鸡、安卡鸡)、1个白羽肉鸡(罗斯308)、817杂交肉鸡以及1个高产蛋鸡配套系(大午褐壳蛋鸡)共计15个鸡种为研究对象,采集血液提取DNA后进行PCR扩增,对15个鸡种共683个个体mtDNA D-loop区全序列进行测序,使用DnaSP 5.10软件分析各个鸡种遗传多样性和单倍型特点,使用MEGA 4.0软件计算种间遗传距离,构建不同单倍型与红色原鸡之间NJ系统发育树,分析起源和亲缘关系。【结果】15个鸡种线粒体D-loop区全序列大小为1 231—1 232bp,序列长度为1 231 bp的个体在859 bp处存在C碱基缺失。683个个体共检测到45个变异位点,组合为53个单倍型,可以分为A、B、C和E共4个单倍型群,其中中快速型肉鸡、817杂交肉鸡以及高产蛋鸡均是E单倍型为优势单倍型(≥48.89%);慢速型黄羽肉鸡中鸿光黑鸡优势单倍型为B单倍型,京海黄鸡优势单倍型为A单倍型,雪山鸡4种单倍型相对均衡,3个慢速型黄羽肉鸡配套系E单倍型比例≤38.46%;地方鸡种中固始鸡的单倍型为A和C型,藏鸡的单倍型为A和B型。15个鸡种单倍型多样度(Hd)分布在0.496—0.853,核苷酸多样度(Pi)分布在0.00146—0.00673,遗传多样性相对丰富的品种(配套系)是新兴矮脚黄鸡、雪山鸡、京海黄鸡和罗斯308;遗传多样性程度相对较低的品种(配套系)是藏鸡、高产蛋鸡、安卡鸡、新兴麻鸡4号和墟岗黄鸡1号。15个鸡种Kiumura双参数距离范围为0.0016—0.0113,其中罗斯308种内遗传距离最大,而817杂交肉鸡和高产蛋鸡的种内遗传距离最小;种间遗传距离最大为高产蛋鸡与藏鸡之间,最小为高产蛋鸡与817杂交肉鸡之间;中快速型黄羽肉鸡配套系相互之间遗传距离相对较小,而与慢速型黄羽肉鸡配套系以及地方鸡种之间遗传距离相对较大;京海黄鸡和鸿光黑鸡均是与藏鸡遗传距离最小。聚类分析显示,A、B单倍型群与红色原鸡滇南亚种交叉聚为一枝;E单倍型与红色原鸡印度亚种交叉聚为一枝;C单倍型群与红色原鸡印度亚种、滇南亚种、指名亚种以及印尼亚种交叉聚为一枝。【结论】不同生长速度鸡种之间线粒体D-loop区遗传多样性程度差异较大;E单倍型与肉鸡生长速度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中快速型群体均以E单倍型为优势单倍型,而慢速型群体E单倍型比例均低于40%;我国家鸡群体具有多个红色原鸡母系起源,显示其在中性选择下被驯化。研究结果为肉鸡品种选育和溯源以及资源化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纪韦韦  徐银  洪文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0919-10921
[目的]评价雪山草鸡的营养价值。[方法]以雪山草鸡为材料,对各种氨基酸的含量及组成进行分析,并评价其营养价值。[结果]雪山草鸡肌肉中氨基酸含量占蛋白质含量的95.34%,且种类齐全,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含量达1.096 g/kg。鲜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和芳香族类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4.97%、17.86%和7.07%,各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且比例均衡,比值系数分(SRC)为76.91。在各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中,第一限制氨基酸为甲硫氨酸+半胱氨酸。[结论]该研究可为雪山草鸡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小麦、大米和夏秋茶为原料,茶酒曲和母曲作为发酵剂,采用传统固态发酵技术发酵,酿造一种具有独特茶香、保留传统酒香特色且酒体清澈透明的白酒。探讨不同茶叶含量酒曲酒醅中游离氨基酸以及结合感官审评分析比较发酵茶酒之间挥发性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所酿造的茶香型白酒风味独特,酒醅中含有17种游离氨基酸,其中30%茶酒曲的酒醅中的游离氨基酸总量高于其他样品总量;其挥发性成分包括醇类、酯类、酮醛类、含氮化合物、芳香族、酸类等78种化合物,其中添加茶酒曲酿造的白酒中总酯含量高于母曲酿造的白酒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白羽肉鸡鸡肉中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究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白羽肉鸡鸡肉中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位组设计,将1 000只肉鸡随机分为基础日粮+黄霉素、基础日粮+中草药0.3%水平、基础日粮+0.4%水平、基础日粮+中草药0.3%水平+甜菜碱、基础日粮5组。[结果]结果表明:各处理匹配度超过800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共50中,包括醛、醇、烃、酮、酸、酯以及含N、O、S的杂环化合物等七类,其中以醛、酮等羰基化合物为主,醇、烃次之,中草药组挥发性成分多于抗生素组。[结论]中草药组与抗生素组相比较,多出的成分均为烯、醛、醇,可以提高肉仔鸡的风味,该组方0.3%添加量可以提高肉鸡鸡肉中的挥发性成分的种类,提高肉质风味。  相似文献   

15.
含S氨基酸对肉仔鸡解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向饲料中添加黄曲霉毒素(AF)和两种含S氨基酸-蛋氨酸及半胱氨酸,根据生化指标的测定情况,研究蛋氨酸及半胱氨酸对雏鸡黄曲霉毒素中毒的解毒作用。结果表明:口服AF组肉仔鸡白细胞数目及血清GPT水平明显升高,而红细胞数目以及肝脏GSH水平和肝脏DNA合成量减少。补加蛋氨酸或半胱氨酸则可减轻AF对雏鸡肝脏的损伤,使上述各指标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从肉用品种鸡构建的垂体文库中克隆分离了鸡生长激素cDNA,并作了核苷酸序列测定。克隆的鸡生长激素cDNA序列全长为789个碱基对,其中5'非转译区为40个碱基对,3’非转译区为101个碱基对,编码区为648个碱基对。通过序列比较分析,克隆的鸡生长激素cDNA序列与已报道的蛋用品种鸡生长激素cDNA序列的同源性为96%,与鸭生长激素序列的同源性为87%,但与火鸡生长激素序列的同源性只有52%。通过PCR技术,本研究还扩增了6个鸡品种的生长激素基因5’端调控区。尽管这些鸡品种的生产性能差异显著,但序列分析表明鸡生长激素基因5’端调控区十分保守。因而,鸡生长激素基因表达的差异可能受到内含子或3’端侧翼序列的影响。另外,鸡生长激素对多人数量性状的影响也在本文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周之寅 《安徽农业科学》2014,(8):2335-2336,2344
[目的]探讨富硒豆芽对肉仔鸡生产和免疫性能的影响。[方法]以富硒豆芽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硒含量对肉鸡生产性能和免疫性能的影响。[结果]在肉仔鸡日粮中添加0.1和0.3 mg/kg的富硒豆芽对肉仔鸡有显著促生长作用,能提高肉仔鸡平均日增重,改善肉仔鸡的饲料转化率,其中以添加0.3 mg/kg富硒豆芽的效果最佳。硒对肉鸡免疫机能具有促进作用,且以添加0.3 mg/kg的富硒豆芽的效果最为明显。[结论]该研究可为富硒食品的开发和应用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鸡线粒体ND1基因的异质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线粒体异质性在不同品种间和固始鸡资源群中的分布研究及其对重要经济性状的效应分析。【方法】选用固始鸡、卢氏鸡、来航鸡、白洛克鸡、白羽丝毛乌骨鸡、藏鸡、肉鸡以及河南斗鸡8种各具特色鸡种的血样DNA,利用PCR-RFLP技术进行mt.A4589G变异/异质性在自然群体的分布研究。此外,利用实验室先前构建的固始鸡资源群的血样DNA,通过PCR-RFLP技术进行mt.A4589G变异/异质性在固始鸡资源群的分布研究及其与固始鸡资源群F2代性状的关联分析,包括腹脂、腿肌率、盲肠长度等屠体性状指标,胫长、胸深、体斜长等生长性状指标,肌纤维直径、肌肉pH、剪切力等肉质性状指标以及葡萄糖、淀粉酶、甘油三酯等血液生化指标,进而掌握鸡线粒体ND1基因异质性及其潜在效应。【结果】(1)在8个鸡品种中,从线粒体ND1基因全长检测到一个同义突变mt.A4589G,其分布具有明显的品种特性:外来品种如肉鸡、白洛克和白来航鸡的优势等位基因为A,而国内地方品种如丝羽乌骨鸡、河南斗鸡、卢氏鸡、固始鸡和藏鸡均为G;(2)通过PCR-RFLP检测到mt.A4589G在不同品种以及固始鸡资源群中皆存在异质性。在8个不同品种中,仅从固始鸡、河南斗鸡和肉鸡中检测到5个AG异质性个体,异质性发生的频率为0.063,表明mt.A4589G异质性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品种特性。而在固始鸡资源群中,mt.A4589G存在较不同品种间更为广泛的异质性,在F0、F1和F2代的异质性发生频率分别为0.81、0.41和0.70,表明mt.A4589G异质性具有普遍性;(3)mt.A4589G异质性与固始鸡资源群F2代性状的关联分析表明,mt.A4589G异质性对腹脂、皮脂厚度、8周胫长、腿肌纤维直径、葡萄糖和乳酸脱氢酶等的影响都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0.05);(4)mt.A4589G不同的异质性等级与固始鸡资源群F2代性状的关联分析表明,mt.A4589G异质性等级除与腹脂、腹脂率和腿肌率等屠体性状显著相关(P<0.05)外,还与生长性状(8周胫长等)、血清生化指标(葡萄糖等)均产生显著的关联(P<0.05)。【结论】mt.A4589G是一个异质性变异,其异质性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品种特性,在自然群体的异质性发生频率较低,而mt.A4589G在固始鸡资源群中存在广泛的异质性。通过mt.A4589G异质性及其不同异质性等级与固始鸡资源群F2代性状的关联分析发现,mt.A4589G变异/异质性与鸡的腹脂、血液中葡萄糖水平等性状均产生了显著的关联(P<0.05)。  相似文献   

19.
选用遗传背景相同的1日龄父母代雄性Arbor Acre(AA)和岭南黄肉雏鸡各160羽,设4个重复,饲喂营养水平相同的日粮,分别于每个重复选取接近平均重的2只鸡在不同时间点进行采样。采用Cr2O3作外源指示剂,测定16和30日龄时氨基酸回肠表观消化率;肠系膜静脉采血,用HPLC测定163、04、4和58日龄血清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16和30日龄时,AA肉鸡回肠氨基酸表观消化率有高于岭南黄肉鸡的趋势(Met、Cys除外),但差异不显著(P>0.05)。AA肉鸡肠系膜静脉血清氨基酸总量在16日龄时显著高于岭南黄肉鸡(P<0.05),30日龄时两种鸡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44日龄时AA肉鸡显著低于岭南黄肉鸡(P<0.05),58日龄时AA肉鸡显著高于岭南黄肉鸡(P<0.05)。AA肉鸡和岭南黄肉鸡肠系膜静脉血清中氨基酸总含量从16~58日龄随时间都逐渐降低,不同时间点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