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RLR和SPEF2基因重复是鸡快慢羽表型的分子基础,为探究羽型的分子调控机制,本试验量测了19和21胚龄(E)的快慢羽坝上长尾鸡和太行鸡主翼羽和覆主翼羽长度,采用RT-qPCR检测鸡胚翅羽PRLR、SPEF2、BMP2和FST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19E时坝上长尾慢羽鸡主翼羽比覆主翼羽长1.35 mm(P<0.05),慢羽表型不明显;而此时太行慢羽鸡主翼羽长于覆主翼羽0.42 mm(P>0.05),慢羽表型明显。PRLR和SPEF2在2个品种慢羽鸡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快羽鸡(P<0.05),分别在1.4和2.0倍以上;SPEF2在21E坝上长尾快慢羽鸡表达均显著高于19E(P<0.05)。BMP2表达在坝上长尾慢羽鸡中显著高于快羽鸡(P<0.05),而在不同胚龄太行快慢羽鸡中则无显著差异(P>0.05);FST在19E坝上长尾慢羽鸡中表达量最低(P<0.05),而太行鸡19E的慢羽鸡表达量最高(P<0.05)。综上,太行鸡在19E已表现慢羽表型,而坝上长尾鸡的慢羽表型在21E才呈现;推测PRLR和SPEF2在慢羽翅羽毛囊中的高表达,以及BMP2和FST在太行鸡和坝上长尾鸡翅羽毛囊中的差异表达,参与慢羽表型的形成。本试验的研究发现为阐明鸡羽型形成的分子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探讨慢羽系中杂合子公鸡基因分型准确率和构建无ev21基因抗病品系,探讨育种群中慢羽公鸡基因分型、慢羽中的微长型(L1)、倒长型(L2)、等长型(L3)、未出型(L4)4种表型以及与生产性能关系。另外,通过表达量的差异甄别快慢羽候选基因催乳素受体基因(PRLR)和精子鞭毛蛋白2(SPEF2)的可行性。【方法】采用PCR-RFLP对清远麻慢羽公鸡进行分子分型,通过后裔测定的测交方法验证其分子分型的准确性,运用方差分析对各组别进行检验,采用百分数资料的t检验法比较各基因分型组别间对生产性能影响;利用RT-PCR对快慢羽的候选基因进行定量分析,重点比较了快羽中的R2型与慢羽中的L2型和L4型的定量差异。【结果】568只慢羽公鸡中,缺失体组(ev21-)占比41.73%,ev21+组占比为58.27%,其中纯合子与杂合子分别占比为8.80%和49.47%;经测交验证79只公鸡后代,慢羽纯合子和缺失体基因分型准确率为46.83%,基因分型杂合子实质为纯合子。慢羽公鸡中ev21+组其后代的等长型比率显著高于ev21-组(P≤0.05),ev21-组公鸡的105日龄的通管性能极显著高于ev21+组(P≤0.01)。一日龄的鸡,在R2对慢羽(L2+L4)中PRLR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但其表达量在R2与L4型对比中则下调,达到显著水平(0.01P≤0.05),而SPEF2在慢羽中表达均极显著高于快羽鸡(P≤0.01),其中与快羽R2型比较,SPEF2分别在未出型(L4)及倒长型(L2)中均上调表达,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结论】研究尚需探索出慢羽杂合子准确率高的基因分型新方法,慢羽杂合子公鸡判别目前离不开现场测交验证;可以组建无ev21基因抗病品系;需进一步探讨造成ev21+组与ev21-组别间等长型比率以及羽毛成熟性差异的原因;一日龄的SPEF2与PRLR均为影响快慢羽表型不同亚型差异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在慢羽鸡成纤维细胞中敲除ev21基因的可行性,净化鸡群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同时为快速培育缺失ev21基因的慢羽鸡配套系打下基础。【方法】根据ev21基因序列(KY235336)特点,分别在其5'和3'端各设计2个sgRNA,用于构建4种不同sgRNA的打靶质粒,筛选出在5'和3'端打靶效率较高的sgRNA。然后基于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ev21基因进行剪切,并通过同源重组方式以红色荧光蛋白(mCherry)的DNA片段(CAG-mCherry)替换ev21基因,实现对慢羽鸡成纤维细胞内源性白血病病毒ev21基因定点敲除。【结果】在慢羽鸡成纤维细胞中能检测到ev21基因,构建的4种sgRNA(sgRNA1~sgRNA4)均能成功插入对应的打靶质粒中,经嘌呤霉素筛选及T7E1酶切检测,发现转染4种不同sgRNA打靶质粒后慢羽鸡成纤维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死亡,其中又以sgRNA1和sgRNA3的基因敲除效率较高。同时针对同源位点左右同源臂构建表达mCherry的供体质粒,以其转染293T细胞12 h后均能表达出mCherry。以sgRNA1和sgRNA3打靶质粒及供体质粒共同转染慢羽鸡成纤维细胞,观察发现成纤维细胞内的mCherry持续表达,至转染后第30 d通过流式细胞仪分选收集红色荧光阳性成纤维细胞,并提取其总DNA进行PCR鉴定与基因测序,结果显示红色荧光阳性成纤维细胞中有目的片段(CAG-mCherry)插入,即以插入替换方式能实现对ev21基因的敲除。【结论】基于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基因敲除方法能成功敲除慢羽鸡成纤维细胞内源性白血病病毒ev21基因,为培育缺失ev21基因的慢羽鸡品系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为建立一种快速准确鉴定麒麟公鸡慢羽纯合子的分子检测方法,以加快纯合慢羽系及其配套系的育种速度,利用鸡性连锁羽速基因K/k中慢羽基因K与禽白血病内源性病毒基因ev21的紧密连锁关系,选择241只(直观鉴定171只为表型慢羽,70只为表型快羽)140日龄麒麟公鸡,应用PCR扩增URa和URb基因以鉴定其快、慢羽型,再扩增ev21基因,并采用限制性内切酶HaeⅢ对慢羽鸡扩增产物进行消化,检测基因型为纯合子的慢羽公鸡。麒麟鸡羽速类型检测结果显示,慢羽公鸡(170只)2条带,快羽麒麟公鸡(71只)1条带。慢羽公鸡酶切基因分型结果显示,酶切后有2条带的为ev21缺失个体(72只),有3条带的是杂合个体(94只),有1条带的为纯合个体(5只)。综上,可以利用ev21插入位点鉴定麒麟鸡基因型是否为纯合的慢羽个体。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牛精子鞭毛2(SPEF2)基因在中国荷斯坦公牛各组织中的表达调控机制及其与精液品质的相关性,利用RTPCR和克隆测序技术分析SPEF2基因的可变剪切体,同时利用PCR-RFLP(PCR-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技术对中国荷斯坦公牛群体进行基因型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鉴定到1个新转录本,命名为SPEF2-splice variant(SPEF2-SV),此转录本是从外显子2到外显子5之间缺失459 bp的新序列,预测编码1个含有1 618个氨基酸的蛋白。SPEF2基因的参考转录本在睾丸中高表达,而SPEF2-SV呈现低表达。在SPEF2基因第1内含子(邻近剪切位点附近140 bp)筛选到1个单核苷酸多态(SNP)突变位点(g.11043CT),经ESEfinder 3.0软件预测发现该SNP改变了剪切因子结合蛋白SC35与靶序列的结合,它可能是产生异常转录本的重要原因。此SNP位点与中国荷斯坦公牛精液品质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其与射精量、精子密度和精子活力无显著相关,而与精子畸形率显著相关(P0.05),其中等位基因对精子畸形的加性效应、显性和替代效应分别是-1.24%、-2.99%、-0.76%。结论:SPEF2基因表达受可变剪切机制的调控,而且其g.11043CT突变位点可作为中国荷斯坦公牛精液品质选择的潜在功能性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探讨慢羽系中杂合子公鸡基因分型准确率和构建无ev21基因抗病品系,探讨育种群中慢羽公鸡基因分型、慢羽中的微长型(L1)、倒长型(L2)、等长型(L3)、未出型(L4)4种表型以及与生产性能关系。另外,通过表达量的差异甄别快慢羽候选基因催乳素受体基因(PRLR)和精子鞭毛蛋白2(SPEF2)的可行性。【方法】采用PCR-RFLP对清远麻慢羽公鸡进行分子分型,通过后裔测定的测交方法验证其分子分型的准确性,运用方差分析对各组别进行检验,采用百分数资料的t检验法比较各基因分型组别间对生产性能影响;利用RT-PCR 对快慢羽的候选基因进行定量分析,重点比较了快羽中的R2型与慢羽中的L2型和L4型的定量差异。【结果】568只慢羽公鸡中,缺失体组(ev21 -)占比41.73%,ev21 +组占比为58.27%,其中纯合子与杂合子分别占比为8.80%和49.47%;经测交验证79只公鸡后代,慢羽纯合子和缺失体基因分型准确率为46.83%,基因分型杂合子实质为纯合子。慢羽公鸡中ev21 +组其后代的等长型比率显著高于ev21 -组(P≤0.05),ev21 -组公鸡的105日龄的通管性能极显著高于ev21 +组(P≤0.01)。一日龄的鸡,在R2对慢羽(L2+L4)中PRLR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但其表达量在R2与L4型对比中则下调,达到显著水平(0.01<P≤0.05),而SPEF2在慢羽中表达均极显著高于快羽鸡(P≤0.01),其中与快羽R2 型比较,SPEF2分别在未出型(L4)及倒长型(L2)中均上调表达,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结论】研究尚需探索出慢羽杂合子准确率高的基因分型新方法,慢羽杂合子公鸡判别目前离不开现场测交验证;可以组建无ev21基因抗病品系;需进一步探讨造成ev21 +组与ev21 -组别间等长型比率以及羽毛成熟性差异的原因;一日龄的SPEF2PRLR均为影响快慢羽表型不同亚型差异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7.
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快速扩增cDNA末端(RACE)技术扩增得到肚倍蚜体内的1型漆酶基因(LAC-1).基因全长为2 327 bp包含1 773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5'和3'末端非翻译区域(UTR)分别为449 bp和105 bp.根据序列推导出该基因Eh 591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理论...  相似文献   

8.
CRABS CLAW(CRC)转录因子是YABBY基因家族成员,在植物花器官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研究CRC转录因子在调控油菜花器官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以甘蓝型油菜品种宁油10号花蕾RNA为材料,通过反转录PCR克隆到1个580 bp长度的CRC基因,并利用p Hurricane中间载体构建CRC基因的反向重复序列表达框,将CRC基因片段以正向的方式连接在1个可剪切的内含子的5'末端,以反向的方式连接到该内含子的3'末端;然后将Ca MV35S启动子序列和CRC基因的反向重复表达框再克隆到植物双元载体p CAMBIAI1390的p UC18多克隆位点,构建了干扰表达载体p A6-CRCi,经过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所构建的载体正确。  相似文献   

9.
为克隆artemin基因上游调控序列,探明该基因表达的调控机理,分别用4种不同的具有平末端的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卤虫基因组DNA,然后与DNA接头连接,构建成无载体连接的卤虫Genome Walker DNA文库.利用基因组步行法,经2轮TD—PCR扩增出长度约750bp的artemin基因上游调控序列片段,扩增产物测序后得到2个长度分别为209bp和210bp的序列.序列分析表明:在3’—末端片段中,存在转录起始位点“TTATTT”,TATA框位于-32~-38,CAAT框则位于-75~-78.此外,在这两个片段中还存在一些潜在的TFIIB识别元件,GC盒,AT富含元件,这些元件对于该基因的转录具有一些潜在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深入研究鸡G蛋白α亚基(G-protein alpha subunit, GNAS)基因的转录剪接情况,采用5'和3'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amplification cDNA ends, RACE)技术,对鸡GNAS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并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技术,检测鸡皮肤、胸肌、心、脑、肝、肺和腹脂等7种组织中GNAS基因剪接体的表达量。结果表明:鸡GNAS基因存在1 554和1 796 bp 2种转录剪接体,均含12个外显子,二者仅第1外显子的长度和位置不同,其余第2-12外显子相同。克隆子1(1 554 bp)编码417个氨基酸,克隆子2(1 796 bp)编码379个氨基酸。在NCBI数据库中进行蛋白比对发现,克隆子2的氨基酸序列与已知的人和小鼠的GNAS基因Gαs亚基同源相似度达93%,而克隆子1的氨基酸序列与XLαs亚基的同源性较高(相似度87%)。表达量检测表明,2种转录剪接体在7种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在脑组织中的表达量最高,与其他组织间差异极显著(P0.01),在皮肤组织中的表达量(P0.01或P0.05)次之;而在肺、胸肌、肝、心、腹脂等组织中的表达量较低。  相似文献   

11.
根据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黑色素合成还原酶基因St3HNR、St4HNR 5′端侧翼序列和酵母单杂交报告载体p HIS2.1多克隆位点,设计了带有限制性内切酶位点的特异性引物,并以玉米大斑病菌01-23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启动子区域长度约1 000 bp的片段,双酶切目的片段及载体p HIS2.1回收并连接,构建2个还原酶基因的酵母单杂交报告载体。结果表明,克隆到启动子区域长度为998 bp核酸片段,经PCR检测、测序、酶切鉴定,2个还原酶基因的酵母单杂交报告载体构建成功,为进一步研究还原酶与转录因子互作关系及明确黑素素合成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对 0~ 2 0周龄固始鸡快、慢羽纯系生长发育的研究结果表明 :羽速基因对固始鸡早期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 ,初生重、2周龄、4周龄、8周龄慢羽系鸡体重高于快羽系鸡 ,且初生重和 4周龄体重达显著水平(P <0 .0 5 ) ;羽速基因对固始鸡育成公鸡体重有极显著影响 ,8周龄快羽系公鸡体重极显著小于慢羽系公鸡 (P<0 .0 1 )。但 1 0~ 2 0周龄 ,快羽系公鸡各周龄体重均极显著地大于慢羽系公鸡 (P <0 .0 1 ) ;羽速基因对固始鸡1 8周龄和 2 0周龄的育成母鸡体重有极显著影响 ,快羽系母鸡体重极显著地低于慢羽系母鸡 ,对 8~ 1 6周龄母鸡的体重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SOC1转录因子在红掌中的成员及作用机制,采用5'/3'末端快速扩增技术获得这2个SOC1基因的完整编码区,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这2个基因的相关信息,并结合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验证这2个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获得的2个基因核苷酸长度分别为651 bp和642 bp,命名为Aa SOC1-1和Aa SOC1-2;2个转录因子在二级结构上均有螺旋、折叠和转角,未发现其他结构。系统进化分析显示,二者与单子叶植物同类蛋白距离较近,与红掌的植物学分类地位一致。表达分析结果显示,2个基因均在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表达,但表达水平略有差异。研究认为,从红掌中克隆的2个SOC1转录因子可能定位于线粒体而非细胞核中,二者在序列组成和表达模式上既有保守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预示它们在功能上可能也存在一定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卷羽鸡毛囊发育规律及卷羽候选基因KRT75遗传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卷羽鸡卷羽弯曲过程、结构特点、卷羽毛囊发育规律和卷羽候选基因KRT75序列特征及其在卷羽毛囊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规律。【方法】通过对360只卷羽鸡从1日龄到300日龄卷羽发生情况进行观察,了解其羽毛出壳后弯卷过程;制作成年卷羽和片羽羽毛切片,了解卷羽羽轴、羽枝、羽小枝、羽小钩显微结构特点;对卷羽鸡和片羽鸡胚胎期8-19 d皮肤毛囊制作石蜡切片,阐明卷羽毛囊发生过程,分析卷羽和片羽毛囊发育异同;分别提取13胚龄卷羽和片羽鸡皮肤RNA,反转录为cDNA,连接pMD™ 18-T 载体,将连接产物加入DH5α感受态细胞中,转化涂板,挑取白色菌落摇菌后PCR鉴定,阳性菌液送测序,同时随机抽取15只300日龄片羽鸡和15只卷羽鸡,翅下静脉采血,血液基因组柱式小量提取试剂盒提取DNA,PCR产物纯化后测序,采用DNAMAN软件比对分析KRT75基因的遗传特征;分别提取卷羽和片羽胚胎期E 8-E 17d皮肤RNA,反转录成cDNA,根据SYBR试剂盒操作说明荧光定量KRT75基因在卷羽和片羽整个毛囊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变化规律。【结果】卷羽鸡初生绒羽弯曲明显,以后逐渐弯曲,在第一次换羽结束时(约6周龄左右)全身羽毛显著弯曲;卷羽羽轴向外翻卷,羽小枝上着生羽钩,但羽小枝之间不能相互勾连形成闭合羽片;卷羽毛囊发育从胚胎期第8天开始到第16天结束,整个过程类似于片羽毛囊发育,卷羽毛囊在胚胎期第8-16天完成,整个过程和片羽毛囊发育过程基本相似,但在12-15胚龄卷羽毛囊髓质面积、羽小枝大小与片羽毛囊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在第12-14天,卷羽毛囊髓质面积要明显大于片羽,羽小枝板要明显小于片羽;卷羽鸡和片羽鸡KRT75基因CDS全长均为1 569bp,编码522个氨基酸,全序列没有发生69 bp的缺失突变,但在CDS区的3个SNP(954bp: T>C;967bp: T>C;978bp: C>T)可能是卷羽、片羽区别的分子标记;KRT75基因在片羽和卷羽中的表达变化存在明显差异,在片羽毛囊胚胎期E8-E17中表达量均很低,而在卷羽鸡12胚龄显著上调,且高表达量持续到15胚龄,16胚龄显著下调,其中在胚胎期第9、10、12-16天KRT75基因在卷羽中的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片羽(P<0.01),KRT75基因可能在卷羽羽轴髓质和羽小枝分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结论】初步研究表明卷羽鸡的卷羽并不是由于KRT75基因缺失突变引起,但KRT75可能与卷羽髓质和羽枝嵴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5.
利用RACE方法从奶牛中克隆得到了Meg8基因的5 '端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HQ407410~HQ407413),序列比对发现该基因存在4种可变剪接体.选取牛Meg8基因的5'侧翼区作为研究对象,生物信息学在线分析发现:在人、绵羊、鼠、猪、狗和马这几个物种中,牛Meg8基因5'侧翼区与绵羊相似性最高,为80.45%;该区域内存在2个SINEs、1个Simple repeat,未发现CpG岛;可能存在2个启动子位点,位于牛Meg8基因的Exon1前3 402~4 118 bp和1 200~1 367 bp处,并富含Sp1、SRY、CdxA、GATA-1、MZF1等多个潜在的转录因子位点.Meg8基因5'侧翼区密集存在的转录因子可能与基因的转录起始有关.可变剪接体及侧翼区域的诸多转录因子可能是Meg8基因行使调控功能的原因,本研究结果将为阐明该基因的功能及其调控机理提供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台湾褐色菜鸭为试验动物,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使用2-ΔΔCt换算法对PRLR基因拷贝数进行定量,分析了其多态性与台湾褐色菜鸭生产性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PRLR和Ldh-B标准曲线的R2分别为0.991和0.990,扩增效率分别为111.68%和108.429%,斜率分别为-3.070和-3.135,PRLR和Ldh-B的扩增效率近似一致,可通过2-ΔΔCt方法对PRLR基因进行定量分析.在94羽台湾褐色菜鸭的样品中共检测到5种拷贝数(1、2、3、4、5)变异类型,拷贝数变异与台湾褐色菜鸭的蛋壳厚度和蛋形指数显著相关(P0.05),拷贝数为2的个体蛋壳厚度显著高于拷贝数为1和5的个体;拷贝数为3的个体蛋形指数显著低于拷贝数为1、2和4的个体;其余性状均无显著相关(P0.05).因此,PRLR基因拷贝变异区域可能影响蛋壳厚度和蛋形指数.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独龙鸡的基因功能和种质特性,试验采集3羽健康状况良好的独龙鸡卵巢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并与饲养条件基本相似并且同周龄的红原鸡卵巢组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红原鸡相比,独龙鸡中差异表达基因共有7 404个。KEGG和GO富集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GTP酶激活剂活性、膜结构、泛素蛋白连接酶活性和ATP结合等过程,并参与Ras信号通路、硒化合物的代谢通路、SNARE因子在囊泡运输中的相互作用等通路。对显著性通路分析发现,独龙鸡在蛋品质和免疫抗性上具有一定优势,但在产蛋性能上与红原鸡还存在一定差距。说明NCBP1、NCBP2、TXNRD1、PTEN、ENOX1基因主要富集在抗性、产蛋性能和蛋品质相关通路中,可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鸡局部黏着斑激酶(FAK)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运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确定了鸡胚成纤维细胞FAK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点,并发现FAK基因mRNA的5′非翻译区(5′UTR)存在4种剪切形式.分析这4种剪切形式的5′端序列,发现它们都不影响蛋白的编码,但可能影响mRNA的翻译效率.另外,将启动子序列935 bp片段克隆构建到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载体pGL3-Basic中,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测定启动子的转录活性.通过启动子序列系列缩短的克隆,将核心启动子区定位在转录起始位点上游-662至 7的669 bp片段内,该启动子的典型特征是:没有TATA盒,而富含"GC"碱基.以上结果为FAK基因的表达调控研究提供了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从番茄成熟种子中提取总RNA,反转录得到cDNA.根据GenBank中番茄LeABI3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方法获得了番茄LeABI3基因的2个转录本,其中转录本1序列比GenBank中LeABI3基因编码区序列多出30 bp,含1个1 740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579个氨基酸;转录本2比GenBank中LeABI3基因编码区序列也多出30 bp,同时在编码区内另一个位置因剪接而缺失了122 bp的核苷酸序列.通过替换掉植物过量表达载体PBI121上的GUS编码区序列,将序列无缺失的转录本1连接到PBI121上,对所获得的重组质粒进行双酶切,结果表明植物过量表达载体PBI121-LeABI3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20.
鸭骨形成蛋白4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比较基因组学方法,采用RT-PCR技术克隆了鸭骨形成蛋白4(BMP4)基因的1 256 bp cDNA序列,包含44 bp的5'非翻译区和1 212 bp的完整编码序列(编码404个氨基酸);对该基因的结构分析得知鸭BMP4基因包含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经同源比对发现该编码序列与鸡的BMP4基因相似性达9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