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鱿鱼加工废弃物鱼酱油发酵过程中的生物胺含量变化。[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荧光检测法研究了鱿鱼加工废弃物鱼酱油中酪胺、尸胺、组胺、精胺、亚精胺、胍丁胺和腐胺7种生物胺含量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结果]鱼酱油中的7种生物胺得到了很好的分离和测定,平均回收率较好,为88.6%~111.7%,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0%。鱿鱼加工废弃物鱼酱油发酵过程中7种生物胺的变化规律:酪胺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增加较快,腐胺次之,组胺含量增加较少,尸胺、胍丁胺、精胺、亚精胺含量在发酵过程中变化很小。发酵30d得到的鱿鱼加工废弃物低盐鱼酱油中酪胺、腐胺、组胺、尸胺、胍丁胺、精胺、亚精胺含量分别为(20.75±0.84)、(8.95±0.55)、(3.37±0.27)、(0.32±0.07)、(0.14±0.02)、(0.67±0.02)、(0.69±0.03)mg/L,其与日本鱿鱼鱼酱油各种生物胺的含量比例相似。[结论]为鱿鱼加工废弃物低盐鱼酱油的生产提供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2.
混合菌种发酵对草鱼肉微生物和生物胺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发酵草鱼的pH值、微生物菌群以及生物胺等特性的变化,为发酵草鱼的加工及其卫生品质的控制提供参考。【方法】新鲜草鱼宰杀后,切取宽度3cm的草鱼鱼块,加入30g/kg食盐腌制6h后,混合接种酵母、红曲和乳酸菌,于30℃发酵12h,然后进行微生物检测,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生物胺的变化。【结果】经过12h的发酵,鱼肉中的组胺、酪胺、腐胺、亚精胺和精胺的含量分别为(0.29±0.10)、(1.31±0.10)、(16.53±0.20)、(3.86±0.15)和(5.18±0.2)mg/k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1±0.10)、(1.96±0.10)、(21.62±0.30)、(10.93±0.20)和(12.69±0.25)mg/kg;发酵鱼肉pH值从起始的6.4下降到5.2;大肠菌群最近似数300CFU/kg,没有检出芽孢菌。【结论】接种混合菌种于30℃发酵12h,可以控制发酵草鱼制品中组胺、酪胺、腐胺、亚精胺及精胺的含量,抑制大肠菌群的生长,保证发酵草鱼制品的卫生品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鲅鱼在不同储藏温度下组胺变化规律及其与品质变化的关系,为青皮红肉鱼组胺安全性和品质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鲅鱼在冷藏(4℃)和常温(20℃)2种储藏温度下组胺、腐胺和尸胺等3种生物胺含量的变化情况,结合感官评价、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含量和K值评价鲅鱼品质变化,并分析生物胺含量与品质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鲅鱼体内生物胺含量不断产生并积累,4℃储藏条件下鲅鱼货架期不超过4 d,20℃储藏条件下不超过1 d;4℃储藏14 d内鲅鱼组胺含量升高明显,达1213.46 mg/kg;20℃储藏4 d内,第1 d组胺生成量明显,从初始13.63 mg/kg增至472.51 mg/kg,2 d后尸胺生成量明显,4 d保存期内达1134.46 mg/kg.感官评价结果显示,鲅鱼品质随着储藏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微生物数量和TVB-N含量增加,K值变大,综合各品质指标可知4℃储藏条件下的鲅鱼品质优于20℃储藏条件下的品质.皮尔森(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显示,感官评价、菌落总数、TVB-N含量和K值等品质指标与鲅鱼组胺、腐胺和尸胺的含量变化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低温有助于减少鲅鱼生物胺积累和维持鲅鱼品质;由于鲅鱼感官在可接受的食用范围时也可能存在组胺安全性风险,因此对其进行安全性和品质评价时应结合感官评价、菌落总数、TVB-N含量和K值等多个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4.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分离检测水产品中的多组分生物胺.这些生物胺包括:色胺,章鱼胺,2-苯乙胺,腐胺,尸胺,组胺,5-羟色胺,酪胺,亚精胺和精胺.高氯酸溶液提取,丹酰氯衍生,再用氨水去除尸胺干扰峰.C18反相色谱柱,用醋酸胺和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40 ℃;254 nm下紫外检测器检测.结果表明:平均回收率是79.59%~111.10%;相对标准偏差为2.6%~15.8%;方法检测限(信噪比S/N=3):腐胺、亚精胺0.8 μg/g;尸胺、组胺、酪胺、精胺1 μg/g;章鱼胺、5-羟色胺2 μg/g;2-苯乙胺3 μg/g;色胺5 μg/g.  相似文献   

5.
水产品中生物胺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分离检测水产品中的多组分生物胺.这些生物胺包括:色胺,章鱼胺,2-苯乙胺,腐胺,尸胺,组胺,5-羟色胺,酪胺,亚精胺和精胺.高氯酸溶液提取,丹酰氯衍生,再用氨水去除尸胺干扰峰.C18反相色谱柱,用醋酸胺和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40 ℃;254 nm下紫外检测器检测.结果表明:平均回收率是79.59%~111.10%;相对标准偏差为2.6%~15.8%;方法检测限(信噪比S/N=3):腐胺、亚精胺0.8 μg/g;尸胺、组胺、酪胺、精胺1 μg/g;章鱼胺、5-羟色胺2 μg/g;2-苯乙胺3 μg/g;色胺5 μg/g.  相似文献   

6.
纳豆发酵过程中的生物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通过丹磺酰氯柱前衍生,用HPLC对纳豆发酵过程中的生物胺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纳豆发酵过程中可产生亚精胺、精胺、腐胺和酪胺。发酵12至18h,生物胺含量从268.7±0.32mg·kg-1增加到347.7±24.31mg·kg-1,18~24h生物胺含量变化不大。纳豆中95%以上的生物胺是对人体没有直接毒性的多聚胺,其中亚精胺约占70%;对人体有直接毒性的生物胺只检测到酪胺,其含量小于14mg·kg-1。在2种商品纳豆中检测到亚精胺、精胺和腐胺,没检测到酪胺,总生物胺含量分别为84.1±1.52mg·kg-1和104.0±4.30mg·kg-1。  相似文献   

7.
化学减菌处理对冰鲜鸡肉的保鲜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化学保鲜剂对鸡胸肉冷藏过程中微生物生长水平和生物胺生成量的影响,评价其减菌效果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使用一定浓度的化学减菌液(磷酸钠、酸化亚氯酸钠、柠檬酸、乳酸)对分割后鸡胸肉进行浸蘸处理,分别应用固体平板计数法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方法,测定其在(4±1)℃冷藏过程中的微生物指标及生物胺(酪胺、组胺、腐胺,尸胺、亚精胺、精胺)含量,以及其它理化指标的变化,以考察其对冰鲜鸡肉的保鲜效果。【结果】在冷藏初期,各组间微生物数量和生物胺含量差异不大。随着冷藏时间增加,各组微生物数量和生物胺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上升,且各组间差异也逐渐增大。到第9天时,处理组微生物污染水平和生物胺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以乳酸处理和柠檬酸处理组效果最好,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数、假单胞菌数均比对照组降低2.0 log CFU?g-1以上。在整个冷藏过程中乳酸处理组、柠檬酸处理组,腐胺和尸胺含量始终低于30 mg?kg-1,没有检出组胺。各处理组最终颜色、TVB-N值、pH的变化与微生物生长、生物胺含量间也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结论】使用减菌液,尤其是乳酸和柠檬酸处理,对于降低分割鸡肉微生物污染水平具有明显效果,能显著延长冰鲜鸡肉货架期,同时还能显著抑制有害生物胺的产生,延缓腐败感官特征的产生,提高冰鲜鸡肉产品的食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三文鱼中生物胺的不确定度.[方法]样品经过5%三氯乙酸提取、正己烷除脂、丹磺酰氯丙酮溶液衍生化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三文鱼中9种生物胺的含量,对方法相对标准不确定度、标准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进行评估.[结果]色胺、β-苯乙胺、腐胺、尸胺、酪胺、组胺、精胺、亚精胺、去甲基肾上腺素的平均值分别为4.30、5.59、5.72、6.21、4.85、5.48、7.18、6.79、4.77 mg/kg,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0.46、0.56、0.48、0.54、0.42、0.50、0.64、0.55、0.41 mg/kg(k=2).[结论]标准储备液的配制、稀释以及标准曲线的线性拟合对不确定度的贡献值最大,建议选用精度好的量器,规范试验操作与前处理步骤.  相似文献   

9.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冷却猪肉中生物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建立同时测定冷却猪肉中多种生物胺的方法。样品经0.4 mol/L高氯酸提取后用丹磺酰氯柱前衍生,流动相为乙腈和水,采用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Ex)340 nm,发射波长(Em)515 nm。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色胺、苯乙胺、腐胺、尸胺、组胺、酪胺、亚精胺和精胺8种生物胺能在25 min内得到很好分离。线性范围为0.5-20μg/mL(R^2〉0.99),回收率在82.43%-97.1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0%。  相似文献   

10.
建立1种阳离子交换色谱分离,抑制型电导-紫外串联检测法测定肉类产品中腐胺、尸胺、组胺、亚精胺、苯乙胺、精胺、酪胺等7种生物胺的方法。样品经甲烷磺酸溶液提取,乙腈沉淀蛋白后,采用IonPac CG17(50 mm×4 mm)保护柱和IonPac CS17(250 mm×4 mm)分析柱进行分离,采用甲基磺酸溶液作为淋洗液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 L·min~(-1),柱温为30℃。结果表明,在最佳色谱条件下,7种生物胺能达到较好的分离效果,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0,方法检出限在0.35~3.16 mg·kg~(-1),峰面积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4.1%(n=6)。采用该方法对风干牛肉、小黄鱼及带鱼样品进行测定,样品加标回收率在88.2%~108.8%。该方法简单、方便,具有较好的重现性和准确性,适用于各肉类产品中多种生物胺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1.
通过半海水寒天培养基及组胺酸肉汤选择性培养液,组胺的电泳分析技术,对秋刀鱼肉中的组胺生成菌进行筛选、理化分析和功能酶检测及细菌鉴定试剂盒API20E的分析试验,进而对秋刀鱼肉中的组胺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株组胺生成菌,通过生化分析,此菌株为假单胞菌。此菌株在5~30℃的培养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组胺生成量逐渐增加,在30℃有最高组胺生成量,约2 200mg/kg。  相似文献   

12.
鲭鱼鱼肉中组胺菌的分离及其理化性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组氨酸肉汤培养液,对鲭鱼鱼肉中的组胺生成菌进行筛选,然后通过生物化学和形态学实验,进而对组胺生成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得到2株组胺菌,菌种I在5~25℃的培养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组胺生成量逐渐增加,在25℃组胺生成量最高,约2700mg/kg。菌种Ⅱ在20℃组胺生成量最高,约为2000mg/kg。依据2种组胺菌的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分离菌可能分别属于摩尔摩根氏菌、嗜水性气单胞菌属。  相似文献   

13.
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水产品中组胺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水产品中组胺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方法]用高氯酸提取水产品中的组胺,丹磺酰氯衍生后,用配有紫外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组胺在0.5~20.0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空白样品中组胺添加浓度在50~1 000 mg/kg时,平均回收率在81.0%~94.8%,批次内和批次间相对标准偏差均〈10%。组胺的检出限为25 mg/kg,定量限为50 mg/kg。[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能够满足水产品中组胺含量的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14.
通过直接将培养液中的组胺经丹酰氯衍生化生成稳定的物质,以1,7-二氨基庚烷为内标,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HPLC-VWD)方法检测培养液中的组胺;并研究了温度和pH对产组胺菌生长和组胺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液中组胺的检测方法定量限为0.5μg/mL,回收率在100%~107%,满足方法培养液中组胺的检测。经分离得到的2株产组胺菌分别记为J2和J4,2株菌在添加L-组氨酸的胰酶大豆肉汤里均能够产生组胺;菌株J2和J4最适生长温度均为30℃,最适pH分别为7和6,菌株J2和J4产组胺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最适pH均为5,在适宜的实验条件下组胺产生量最大值为12.47 mg/L。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大黄鱼在不同温度(0、4、25 ℃)和不同盐分(0、0.5%、2.0%、5.0% NaCl)贮藏条件下生物胺(BAs)的变化情况,采用离子色谱-抑制电导及紫外串联检测分析了大黄鱼中腐胺(Put)、尸胺(Cad)、组胺(His)、酪胺(Tyr)、苯乙胺(Phe)、亚精胺(Spd)、精胺(Spe)7种生物胺含量和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的变化。结果显示:在整个贮藏过程中大黄鱼肌肉均未检出组胺和精胺;0、4 ℃贮藏16 d,大黄鱼中生物胺随贮藏时间的延长缓慢增加,生物胺总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41~17.53、1.53~187.63 mg·kg-1。25 ℃贮藏6 d,生物胺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急剧增加,尤其是Cad、Put和Tyr 3种特征生物胺,生物胺总量变化范围为9.44~2 539.22 mg·kg-1。采用不同含量盐分处理,25 ℃贮藏6 d,大黄鱼中生物胺含量随盐分含量升高明显降低,当NaCl含量达5%时,生物胺总量变化范围仅为1.32~120.93 mg·kg-1,生物胺生成得到有效抑制。另外,不同贮藏条件下,大黄鱼中TVB-N值变化趋势与生物胺变化趋势相同。实验结果表明,低温及适当添加盐分贮藏是控制大黄鱼产生生物胺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米易县植烟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米易县是攀枝花市烟叶的重要产区,为了解该区植烟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特征。【方法】对米易县12个产烟乡镇345个植烟土壤样本中有效态微量元素进行了测定分析统计。【结果】米易县植烟土壤有效铁和有效锰平均含量达到146.91mg/kg和69.80mg/kg,含量极丰富;有效铜平均含量为3.49mg/kg,含量丰富;有效锌、有效钼平均含量为1.53mg/kg和0.28mg/kg,含量中等;有效硼平均含量为0.09mg/kg,含量极低。【结论】几种微量元素在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土壤类型和不同乡镇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需要合理补充相应的微量元素肥料。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鱼粉中组胺的柱前衍生、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样品经高氯酸溶液提取、丹磺酰氯衍生化反应后经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方法的检出限为50 mg/kg,浓度在2.0~80.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9 3),添加浓度在50、300、1 000 mg/kg时,回收率均大于70%,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7%,结果表明该方法可适用于鱼粉中组胺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孔雀石绿胶体金快速检测试剂板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孔雀石绿免疫胶体金快速检测试剂板,采用杭州南开日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实验室自制的包被抗原孔雀石绿-卵清蛋白偶联物(MG-OVA)、抗孔雀石绿单抗作为原料,将各组分经过调试优化后组装成试剂板。结果表明,该试剂板对阴性水产样品的检测结果与液相-串联质谱法(LC-MS/MS)完全符合,对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隐性孔雀石绿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1μg/kg和3μg/kg,整个检测所需时间约30min。该试剂板具有快速、灵敏、准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