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以天然绿色棉成熟纤维为材料,对纤维色素提取液进行理化性质及稳定性研究.[方法]采用溶剂、光照、pH值调节、金属离子和氧化及还原剂对色素进行处理.[结果]自然光照射致色素提取液颜色随时间变化变浅.常温下色素易溶于极性小的有机溶剂,难溶于极性大的溶剂.色素在pH5~9颜色稳定,Al3+、Fe3+、Cu2+、Fe2+、Ca2+离子导致色素颜色变化.耐氧化性和耐还原性处理前后色素溶液光谱扫描曲线均有明显变化.[结论]光照、pH值、部分金属离子、还原剂及氧化剂影响色素稳定性,且为脂溶性色素.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紫甘薯色素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和光谱学特性,pH值、温度、光照、H2O2、Vc和Fe3+、Al3+、Zn2+、Cu2+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紫甘薯色素为花色苷类色素,易溶于水、甲醇、乙醇等极性溶剂,不溶于丙酮、乙酸乙酯、乙醚和石油醚;紫甘薯色素在pH 1.0~3.0时保持稳定,色泽鲜红;随pH值升高,其解指数增大;温度超过60℃时,色素的稳定性迅速下降;连续光照8 d后色素的保存率为87%;色素的耐氧化和耐抗坏血酸较差;A13+和Zn2+有利于提高色素稳定性,且有一定程度的护色效果,而Fe3+对其有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3.
憎水性红曲红色素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乙酐处理醇溶性红曲红色素得到憎水性红曲红色素,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07和428nm.根据FTIR测定结果,推测在反应中可能发生酮与酸酐的缩合反应.反应后的红曲红色素可以溶于多种较低极性的溶剂,在pH7.5-12.0的碱性缓冲溶液中,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在酸性和pH13.0缓冲溶液中,则出现浑浊.在加热过程中,添加Al3+和Fe3+的色素溶液稳定性较差,添加Sn2+的色素溶液比较稳定,而添加Mg2+和Ca2+后,色素溶液光密度略有上升.色素溶液光密度随光照时间的延长而呈近乎线性下降;在40、60和95℃水浴中加热,色素溶液光密度随加热时间的延长也呈近乎线性下降.  相似文献   

4.
紫荆花红色素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分光光度法探讨了纯化的紫荆花红色素的稳定性和理化性质.结果表明,紫荆花红色素属花色苷类,最大吸收波长为526 nm,易溶于水等极性溶剂,不溶于石油醚等非极性溶剂.红色素水溶液颜色随pH变化而变化,在酸性条件下呈红色,pH>10时呈褐色.色素耐光性、耐热性较好,苯甲酸钠、蔗糖、抗坏血酸、苹果酸、柠檬酸等添加剂对其影响较小,H2O2、Na2SO3对色素有一定的破坏作用.金属离子Na+、Mg2+、Zn2+、Al3+对色素稳定性无影响,Cu2+、Fe2+对色素影响较小,Fe3+可使紫荆花红色素变为褐色,因此应避免与Fe3+接触或共存.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乌饭叶色素的应用特性,以乌饭叶为原料,采用溶剂法提取色素,考察了乌饭叶色素的溶解性以及温度、光照、pH值、甜味剂、氧化剂、还原剂和金属离子等因素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乌饭叶色素易溶于水、乙醇等极性溶剂;耐高温,光照、还原剂及酸碱环境对其无明显影响,但对氧化剂较敏感;K+、Na+、Al3+和Ca2+对其无显著影响,而Fe3+、Mg2+、Cu2+和Fe2+对其有明显破坏作用,在使用时应注意避开;此外,葡萄糖、果糖的存在对色素影响不大,而高浓度蔗糖不利于其保存。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三角梅花色素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和光谱学特性,考察了pH值、温度、光照、H2O2、Na2SO3、金属离子、食品添加剂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三角梅花色素为花色苷类色素,易溶于水、50%冰醋酸、50%甲醇、50%乙醇等极性溶剂,微溶于无水甲醇、无水乙醇,不溶于乙酸乙酯、石油醚;光照和温度对三角梅花色素影响不大,该色素在pH值=4~7时比较稳定,适宜于弱酸性和中性条件下使用,对H2O2、Na2SO3、金属离子和食品添加剂的稳定性较好,但是对Fe3+和Al3+不稳定。该色素有望开发成为安全、可靠、低廉的天然植物色素添加剂。  相似文献   

7.
该文以落叶松树皮为原料,采用含水乙醇提取、分离、干燥等步骤,制备了醇溶性红色素,并对该色素的理化性质和稳定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色素的产率为6.29%,色素溶 液具有原花色素的UV特征吸收光谱,分别在紫外光谱λmax为225~278 nm范围内有强吸收,在550、577 nm处有可见吸收峰.该色素的色价大于250,易溶于甲醇、乙醇、丙酮以及它们的含水溶剂.色素溶液在含水乙醇中稳定,在pH 3~8的酸性与弱碱性环境中较为稳定,日光照射不会引起色素溶液褪色,在低于100℃下、加热1 h之内,色素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常见的无机离子如Ca2+、Ba2+、Na+、Mg2+、Cl-、SO42-等对色素溶液影响不明显,但Fe2+、Fe3+、Al3+会引起颜色发生较大改变.添加糖或浓度低于5%的酸和食盐等常用食品成分后,色素溶液颜色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8.
紫叶矮樱叶片色素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紫叶矮樱叶片中提取红色素,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紫叶矮樱叶片红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35 nm,易溶于水和酸性溶剂,难溶苯等有机溶剂;该色素对温度、食品添加剂及酸性条件较稳定;对光、氧化剂和还原剂较不稳定;8种金属离子中,Na2+、Mg2+、Al3+、Ca2+对色素稳定性和颜色无产生不良影响,而Cu2+、Pb2+、Fe3+Fe2+对色素有明显的破坏作用,并使溶液变为绿色和黄绿色。  相似文献   

9.
为开发、利用扶桑花天然色素资源,研究在超声波作用下扶桑花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扶桑花样品与提取溶剂的质量、体积比(下称料液比)对提取效率的影响极显著;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对提取效率有影响,但不显著;当提取溶剂为0.1%HCl-95%乙醇(体积比70∶30),料液比为1∶150,提取时间30 min,提取温度60 ℃时,提取效果最好,提取率为24.28%;通过不同pH下色素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谱图及颜色比较可初步推断扶桑花色素的主要成分为花色苷;扶桑花色素为水溶性色素,易溶于极性溶剂,难溶于非极性溶剂.  相似文献   

10.
蓝粒小麦籽粒色素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蓝粒小麦麸皮的乙醇浸提色素溶液(pH=2)为材料,分析了蓝粒小麦色素的光谱特性以及pH、温度、自然光、氧化剂(H2O2)、还原剂(Na2SO3和维生素C)、防腐剂(苯甲酸钠)和柠檬酸、食盐、蔗糖等食品饮料添加剂以及常见金属离子(Fe2 、Ca2 、Zn2 、Mg2 、Al3 、Cu2 、Fe3 )等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光谱性质分析结果表明,在可见光区,蓝粒小麦色素酸性乙醇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30 nm。不同因素对蓝粒小麦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色素溶液的颜色与pH有关,pH越小,颜色越鲜艳,在pH≤3时呈现稳定的紫红色;蔗糖、食盐、热和还原剂对色素的影响很小;除Cu2 、Fe3 外,其他常见金属离子均对色素无影响;蓝粒色素抗氧化性较强,光照容易使色素降解。  相似文献   

11.
以玫瑰色素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试验对玫瑰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进行了探索,并对玫瑰色素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玫瑰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以0.1 mol./L HCl-95%乙醇溶液为提取剂,提取时间为60 min,提取温度为60℃,科液比为1:25 (m/V,g:mL).玫瑰色素在520 nm处有最大光吸收.玫瑰色素在酸性环境中对H2O2、维生素C和食品添加剂稳定性较好,对Fe2+和Fe3+不稳定,且不耐高温.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玫瑰花红色素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研究贮藏条件、不同添加剂和金属离子对纯化前后玫瑰花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比较纯化前后玫瑰花红色素的稳定性。[结果]该色素稳定性由强到弱的贮藏条件依次是:低温避光>室温避光>室温光照。纯化后的色素在不同储藏条件下的稳定性均高于纯化前的。0.02%~0.04%抗坏血酸对色素的储藏不利,而且对纯化后色素的破坏性强于对纯化前色素的。0.02%~0.04%的亚硫酸钠对色素的稳定性有增强作用。在测试时间内,纯化后的玫瑰花色素在Fe2+、Sn2+离子溶液中保存8 d后的吸光值大于未添加金属离子的溶液,在Pb2+和Mg2+离子溶液中,色素的保存率为75.6%和77.5%。[结论]与纯化前的色素的稳定性相比,纯化后的色素在一些常见离子中的稳定性较强。  相似文献   

13.
紫红薯色素、辣椒红色素和胭脂红色素稳定性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对紫红薯色素与胭脂红素和辣椒红素稳定性的详细研究比较,发现紫红薯色素和胭脂红素对光热的稳定性较好,辣椒红素对光热的稳定性则较差。紫红薯色素和胭脂红素与辣椒红素的耐氧化性均较好,而三者的耐还原性都相对较弱。常见的金属离子对胭脂红素影响不明显,Fe3 、Fe2 、A13 、Cu2 对紫红薯色素影响较明显,Fe2 和A13 对辣椒红素也有影响。酸碱对辣椒红素影响较弱,但碱对紫红薯色素和胭脂红素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14.
紫色甘薯茎叶色素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乙醇萃取法从紫色甘薯茎叶中提取色素,并采用常规分析方法,研究了色素在不同理化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pH对色素的色泽影响明显,在酸性条件下色泽稳定,适宜低温储藏;光照加快色素分解,宜在黑暗处保藏;金属离子Ca2+、Mg2+、Zn2+、Cu2+、Na+对色素稳定性无显著影响,增加Fe3+和Sn4+含量可使溶液的吸光度值减小,颜色变淡,因此在甘薯茎叶的加工和使用过程中要避免与Sn4+、Fe3+接触。蔗糖、山梨酸钾和维生素C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对黑豆色素在pH值、温度、光照、氧化剂、还原剂、金属离子等不同因素影响下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豆色素在酸性条件、避光条件下稳定性好;色素耐热能力较强;K+、Mg2+对色素影响效果不明显,Fe3+、Cu2+、Zn2+对黑豆色素稳定性影响较大,色素的抗氧化、抗还原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16.
12种阳离子对红白锦鲤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剂浸泡法从红白锦鲤皮肤、尾鳍、鳞片红色部分提取红色素,并研究12种阳离子对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Fe2+、Cr3+对红白锦鲤红色素具有保护作用,且Fe2+Cu2+>Al3+>Mg2+>NH4+>Hg2+>Ca2+;Mn2+、K+、Na+对红白锦鲤红色素基本无作用。阳离子对锦鲤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随添加浓度和处理时间的不同而改变。  相似文献   

17.
蒋益花  蒋新龙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2):2369-2371
研究了生姜叶鞘红色素的提取条件和稳定性,结果表明:用料液比11∶00、pH值为1的95%乙醇作提取剂,在70℃恒温浸提30min,提取效率较好。生姜叶鞘红色素属花青素类色素,水溶性好,对热(80℃以内)的耐受性强,光照能加快色素降解。pH值对色素影响明显。金属离子Na+、Ca2+、Zn2+对色素色泽无影响,而A13+、Cu2+、Fe3+、Pb2+有不良影响。色素的抗氧化能力较差而耐还原性能较好。蔗糖、葡葡糖和盐等添加剂对色素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红叶黄栌红色素的提取方法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红叶黄栌(Cotinus coggygriavar.cinerea)叶片红色素的提取、理化性质及其稳定性,为开发利用这种天然色素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用0.1%的HCl提取剂在31℃恒温条件下提取4 h,提取效果最好,红叶黄栌红色素属于花青素类色素,pH值对色素影响明显;此色素热稳定性较好;抗氧化能力较差,色素溶液加入H2O2后,迅速退色;金属离子Na+、K+、Ca2+、Zn2+、Fe2+、Cu2+、Mn2+对红叶黄栌红色素的色泽无不良影响,Fe3+能使色素出现异常混浊,呈现黄色。  相似文献   

19.
采用乙醇萃取法从红蓝草(Peristrophe roxburghiana)中提取紫色素,研究了色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红蓝草紫色素具有较高的耐光性和耐热性;其在pH 5~13时比较稳定,在强酸强碱条件下不稳定;耐氧化性较差,还原剂对紫色素有保护作用;食品添加剂蔗糖和山梨酸钾对紫色素稳定性的影响较小,而柠檬酸和维生素C会与紫色素发生作用或造成紫色素的降解;Na+、Zn2+、K+、Mg2+和Ca2+5种金属离子对色素稳定性及色泽无太大影响,而Cu2+、Al3+和Fe3+3种金属离子会导致紫色素变色和(或)吸光度下降.  相似文献   

20.
葡萄红色素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葡萄皮红色素在食品中使用时的稳定性。[方法]以红提葡萄为材料提取葡萄皮红色素,研究温度、VC和金属离子对葡萄皮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葡萄皮红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30 nm,其残存率随温度上升而逐渐降低,18、25、40、60和80℃条件下的残存率分别为81.77%、80.98%、79.41%、78.80%和75.72%。葡萄皮红色素的残存率受食品添加剂VC浓度的影响不显著。葡萄皮红色素的残存率受K+影响较小,受Fe3+影响较大,在Zn2+、Mg2+、Al3+、Cu2+、Ca2+、Fe3+和K+影响下,其残存率分别为85.05%、85.47%、91.30%、88.72%、85.58%、83.23%和93.47%。[结论]葡萄皮红色素不耐高温,VC对其稳定性的影响不显著,K+对其稳定性影响较小,Fe3+、Cu2+对其稳定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