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598篇
  免费   4758篇
  国内免费   9993篇
林业   10337篇
农学   13321篇
基础科学   7699篇
  14429篇
综合类   31106篇
农作物   5105篇
水产渔业   3272篇
畜牧兽医   13353篇
园艺   3850篇
植物保护   5877篇
  2024年   218篇
  2023年   1013篇
  2022年   2512篇
  2021年   3566篇
  2020年   3157篇
  2019年   3167篇
  2018年   2287篇
  2017年   3276篇
  2016年   3019篇
  2015年   4278篇
  2014年   4145篇
  2013年   4969篇
  2012年   6158篇
  2011年   6619篇
  2010年   6502篇
  2009年   6013篇
  2008年   5589篇
  2007年   5725篇
  2006年   5309篇
  2005年   4664篇
  2004年   2293篇
  2003年   2206篇
  2002年   2027篇
  2001年   2003篇
  2000年   2021篇
  1999年   2207篇
  1998年   1900篇
  1997年   1710篇
  1996年   1550篇
  1995年   1405篇
  1994年   1220篇
  1993年   1237篇
  1992年   974篇
  1991年   840篇
  1990年   702篇
  1989年   548篇
  1988年   443篇
  1987年   259篇
  1986年   151篇
  1985年   74篇
  1984年   52篇
  1983年   49篇
  1982年   54篇
  1981年   57篇
  1980年   36篇
  1979年   18篇
  1965年   18篇
  1964年   17篇
  1963年   12篇
  1956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为探索一次性检测猪肉中多种磺胺类药物残留的检测方法,建立了同时测定猪肉中22种磺胺类药物残留的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样品用3%乙酸乙腈提取,MCX固相萃取柱净化,水和甲醇淋洗,5%氨化甲醇洗脱,氮气吹至近干,0.1%甲酸-乙腈(9:1,V/V)溶液复溶,二极管阵列检测器270 nm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对22种磺胺类药物检测的线性关系良好(R2 0.999),定量限为2.5~10.0μg/kg,检测限为1.0~4.0μg/kg;各药物平均回收率为83.2%~96.6%,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1.1%~3.5%和3.6%~13.4%。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成本低廉,且操作简单、快速,可用于猪肉样品中多种磺胺类药物残留的同时检测。  相似文献   
992.
为提高畜牧兽医行政监管效能和信息化监管水平,河南省建立了智慧兽医云平台,实现了动物检疫全链条信息化闭环管理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该平台首先将动物检疫电子出证监管向养殖场纵向延伸,强化产地管理,实行养殖档案电子化,通过编制不同颜色的二维码,实现养殖场的动态分类监管;然后实行畜禽屠宰从养殖场到屠宰场的"点对点"调运闭环管理,实现了对运输畜禽去向的跟踪监控;最后整合养殖场管理、动物检疫电子出证、运输车辆备案、畜禽屠宰管理、疫苗管理、耳标管理和动物疫病监测等系统,实现底层数据共享共用,从而实现了动物和动物产品的全链条追溯监管。河南省通过建立动物检疫全链条信息化监管模式,强化了动物卫生监督管理,提高了监管效率和公共卫生安全保障水平,规范了动物检疫行为,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993.
为建立一种快速、高通量的多重耐药基因检测方法,利用Luminex液态芯片平台,建立了可同时检测17种耐药基因的液态芯片检测方法。该方法对大肠杆菌常见的七大类抗菌药物所对应的17种耐药基因(blaSHV、blaCMY-1、Aph3-IIa-1、aac(6)-Ib-cr、aadA-1、cmlA-1、gyrA、mcr-1、NDM-1、parC、qnrS-1、sul-1、sul-2、sul-3、tetA、tetB、tetX)进行序列分析,随后依次对其设计多重PCR特异性引物,构建特异的阳性质粒作为阳性参比品进行液态芯片检测条件优化,从而进行多重耐药基因液态芯片检测方法的研发。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17种耐药基因的阳性质粒,并建立了两套体系用于检测17种耐药基因。在特异性试验中,两套体系中的检测信号无干扰,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数值;敏感性试验中,体系一的单一质粒最低检测量为102~104 copies/μL,混合质粒为103~105 copies/μL;体系二的单一质粒最低检测量为102~105 copies/μL,混合质粒为104~106 copies/μL;有效性试验中,液态芯片法与PCR检测结果的Kappa值多在0.60以上,具有高度一致性。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2套液态芯片检测体系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和高特异性的优点,可同时对17种耐药基因进行检测,能够达到快速检测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4.
云南省红河州畜禽养殖数量庞大。为了解红河州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的建设情况,总结了该州畜禽养殖生产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基本情况,指出了该州存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收集体系建设进展缓慢、集中无害化处理率低、补助配套政策不完善等问题,继而提出了加快推进收集处理体系建设,建立联动监管执法机制,强化政策配套及落实,加强宣传引导,提升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水平等建议,从而为完善该州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推动畜牧业健康高效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5.
王静  刘晓静  程甜甜  童长春  汪雪 《草地学报》2021,29(9):1941-1949
为探讨不同氮效率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叶特征差异及其对产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4个不同氮效率紫花苜蓿品种(‘LW6010’、‘甘农3号’、‘甘农7号’和‘陇东苜蓿’)和2个施氮处理(0,103.5 kg·hm-2),对比研究不同氮效率紫花苜蓿的叶特征及其生产性能,并采用通径分析法探讨叶特征各因子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施氮和供氮103.5 kg·hm-2时,‘LW6010’的叶面积、比叶重、叶片数、叶蛋白含量、维管束、韧皮部、木质部面积、导管数量和总产量显著大于‘陇东苜蓿’。通径分析表明,‘LW6010’叶特征各因子对产量的影响依次为:叶面积>叶重>叶片数>叶增量>比叶重>叶茎比。综上,紫花苜蓿的叶特征在不同氮效率品种间存在差异,无论氮水平高低,氮高效紫花苜蓿品种‘LW6010’叶特征综合表现总是优于‘陇东苜蓿’。利用通径分析发现,紫花苜蓿叶特征各因子中叶面积和叶重的产量效应最突出。  相似文献   
996.
为获得营养均衡的调制牛奶,满足人体的多种营养需求,添加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设计出一款适用于糖尿病人、亚健康人群、体重管理、皮肤管理等人群饮用的低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 Index,GI)的牛奶。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静置12 天后,牛奶无显著脂肪上浮,体系稳定性良好;人体GI值试验结果表明,调制牛奶的餐后血糖值上升和下降均较葡萄糖餐后血糖值平稳,有较好稳定餐后血糖的效果,表明开发的调制牛奶为低GI食品(GI值=22.86)。人体饱腹感试验结果显示,和普通纯牛奶对比,调制牛奶具有显著提高饱腹感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7.
为加快奶牛养殖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促进奶业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助力新疆“十四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笔者所在团队对新疆8 个地州、35 个县、85 家规模化奶牛场进行了实地查看走访、数据采集,重点对牛群结构及生产技术参数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大部分奶牛场的牛群结构都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共性问题,影响了奶牛场的经营效益与长期发展。本文对问题进行了汇总,并提出了有效的改进措施,旨在引起奶牛场经营者的重视,同时也为日后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8.
骨形态发生蛋白15(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15,BMP15)基因突变对绵羊排卵率、产仔数以及繁殖力有很大影响,本研究旨在建立快速可视化检测BMP15基因B2突变的技术。将改良的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与核酸染料SYBR Green Ⅰ结合,针对BMP15基因B2突变设计ARMS特异性引物,使引物下游3'端的最后一个碱基为A,并在下游引物3'端的第3位碱基处设计额外的错配,以提高引物的特异性;经ARMS PCR扩增后,向产物中加入SYBR Green Ⅰ,通过肉眼观察PCR管内的颜色变化来检测BMP15基因的B2突变。经测序发现所采集的样本均为野生型,因此,利用重叠延伸PCR构建BMP15基因B2突变型模板,测序结果显示BMP15基因B2突变型模板构建成功。ARMS PCR结果显示,ARMS特异性引物能够只扩增突变型模板,而不会扩增野生型模板,且扩增效果良好。ARMS PCR扩增后加入SYBR Green Ⅰ发现已知野生型模板与阴性对照一致,呈SYBR Green Ⅰ原始颜色橙黄色,而已知突变型模板呈亮绿色,且色差明显,肉眼可辨。用建立的可视化检测BMP15基因B2突变的技术检测50个小尾寒羊基因组DNA (随机向其中20个样本中加入构建的BMP15基因B2突变型模板),将可视化检测的突变型样本编号与混合样本时记录的编号对比,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够准确检测绵羊BMP15基因的B2突变,且准确率高达100%。将构建的BMP15基因B2突变型的模板进行梯度稀释,对本试验可视化检测体系的灵敏度进行检测,发现ARMS可视化检测技术的灵敏度达到0.006 ng/μL。因此,本研究建立的技术能够可视化地检测绵羊BMP15基因B2突变,且准确率高,有望为高繁殖力绵羊的选育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99.
试验旨在探索羊源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入侵宿主脾脏组织中引发的免疫应答途径。首先利用羊源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HN01菌株)感染小鼠,建立羊源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的动物模型;之后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获得感染小鼠与正常小鼠的脾脏转录组数据,并使用COG、KOG、eggNOG、GO、KEGG数据库对测序结果中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进行功能注释与分析,同时对于显著富集到关键免疫通路的差异表达基因使用STRING软件和KEGG mapper进行蛋白互作分析,筛选出核心通路中起关键作用的基因;最后选取关键的10个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RT-PCR验证。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感染组中筛选出3 380个差异表达基因(P<0.01,log2|FoldChange|≥0.5),其中1 691个基因上调,1 689个下调。基因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表明,感染组脾脏中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发挥信号转导的功能,其主要参与的生物途径包括细胞因子与细胞因子受体互作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蛋白互作分析筛选出约28个核心差异表达基因,结合实时荧光定量RT-PCR验证后,其中9个基因的表达结果与测序一致,分别是C3、Cd4、Cxcl13、LckGnai1、Grap2、IL-6、Cxcr6及Serping1基因。本研究初步证明了脾脏在抵抗多杀性巴氏杆菌入侵中参与了一系列免疫应答反应,为进一步研究羊源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解乳酸菌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并为制定乳酸菌发酵生产过程中噬菌体污染的防控措施提供试验数据和参考,本研究通过斑点试验和双层琼脂平板法,以干酪乳杆菌(L. casei) ATCC 393、戊糖乳杆菌(L. pentosus) KLDS 1.0413、短小乳杆菌(L. brevis) ATCC 367为指示菌从乳制品、泡菜样品中分离乳酸菌噬菌体,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噬菌体形态,噬菌体基因组限制性内切酶作用分析其包装机制,并进行宿主范围和一步生长曲线的测定,SDS-PAGE分析噬菌体结构蛋白,对获得的噬菌体进行生物学特性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获得3株烈性乳酸菌噬菌体,依次命名为Lc、Lpen和Lbre。电镜结果显示,噬菌体Lc、Lpen均由多面体头部和非收缩性尾部组成,而噬菌体Lbre由多面体头部和收缩性尾部组成。根据形态学分析,Lc和Lpen属于长尾噬菌体科(Siphoviridae),B1类,Lbre属于肌尾噬菌体科(Myoviridae),A1类。噬菌体基因组经限制性内切酶作用后,核酸电泳结果显示,噬菌体Lc、Lpen基因组均为异质平末端,其包装机制属满头包装,即pac-型,而Lbre含有黏性末端,其包装机制属于cos-型。宿主范围测定结果显示,噬菌体Lc、Lbre对宿主专一,而Lpen宿主谱较广。一步生长曲线显示,噬菌体Lc、Lpen和Lbre潜伏期分别为60、45和150 min,裂解期分别为45、90和105 min,裂解量分别为47、24和30 PFU/cell。SDS-PAGE分析显示,噬菌体Lc结构蛋白有7个,主要结构蛋白分子质量约为50 ku;噬菌体Lpen和Lbre结构蛋白均有5个,主要结构蛋白分子质量分别约为55和50 ku。综上,本研究分离获得3株乳酸菌烈性噬菌体,并对其主要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对了解乳酸菌噬菌体及后续乳酸菌噬菌体污染的防治提供了试验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