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3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45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生长阶段斑节对虾消化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斑节对虾不同生长阶段蛋白酶、脂肪酶及淀粉酶活性变化的分析,探讨了斑节对虾在生长过程中对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利用。结果表明,根据消化酶活性,可将斑节对虾生长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在体长10~12.5 cm阶段之前,随着个体的增大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不断升高;第2阶段,在12.5 cm之后,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下降。肝胰腺、胃、肠3种不同消化器官的消化酶活性在不同生长期也不一致,大致上蛋白酶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肝胰腺>胃>肠;脂肪酶活性:肠>肝胰腺>胃;淀粉酶活性:肠>胃>肝胰腺。  相似文献   
2.
草鱼、鲤、鲢、鳙和尼罗非鲫脂肪酶活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草鱼和鲤肝胰脏脂肪酶活性明显比肠道的高(P<0.025);鲢和鳙肝胰脏脂肪酶活性明显低于肠道的(P<0.025);尼罗非鲫肝胰脏和肠的脂肪酶活性几乎相等(P>0.05),而胃脂肪酶活性明显比肝胰脏和肠道的低(P<0.005)。五种鱼的肝胰脏脂肪酶活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草鱼>尼罗非鲫>鲤>鳙>鲢;肠脂肪酶活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鲢>鳙>尼罗非鲫>草鱼>鲤。结果表明:鱼类的食性与脂肪酶活性无明显相关。草鱼、鲢和鳙的肠脂肪酶活性,中肠略高于前肠和后肠;尼罗非鲫和鲤的肠脂肪酶活性由前往后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铜绿假单胞菌脂肪酶Lipase基因进行原核表达。[方法]利用PCR方法从铜绿假单胞菌基因组DNA中扩增得到脂肪酶基因,测定其核苷酸序列,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脂肪酶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加IPTG至终浓度为1.0 mmol/L诱导蛋白表达4 h,并进行SDS-PAGE电泳。[结果]从铜绿假单胞菌中克隆的脂肪酶基因成熟肽的序列,与NCBI上所递交的铜绿假单胞菌脂肪酶序列同源性很高,达99.36%。成功构建了脂肪酶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ET32a-Lip,进一步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目的基因得到高效表达。[结论]克隆的铜绿假单胞菌脂肪酶带有自身的信号肽,也可以在大肠杆菌中正常表达,可以用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高酸值米糠油酶法酯化脱酸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脂肪酶Novozym 435催化高酸值米糠油酯化脱酸进行了研究.利用响应面分析法(RSM)优化脱酸条件.根据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对试验条件进行优化,在分析各因素显著性及其交互作用的基础上,得出米糠油酯化脱酸最佳工艺参数为:酶质量分数1.1%、甘油添加量0.42 mg、温度56.4℃、反应时间23.2 h.实际测得脱酸后米糠油酸值(KOH)由56 mg/g降为5.04 mg/g,游离脂肪酸酯化率达到91%,与模型预测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5.
 以粳稻H129为材料,对稻米的脂解酶进行了研究。水稻脂解酶主要位于胚芽及盾片部分,它含有数种性质不同的同功酶;灭菌与不灭菌水稻脂解酶活性的变化曲线不一致;与前人的研究结论相反,未萌发或休眠的米糖部分未检测出脂解酶活性。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HM菌剂对餐厨垃圾堆肥的发酵效果,以国内主要商品菌剂为材料,筛选出三株适用于堆肥发酵的菌株:产淀粉酶D6(Bacillus Cohn,1872)、产脂肪酶Z4(Bacillus Cohn,1872)、产纤维素酶X4(Brevibacillus shida,1996)。结果表明:D6体外淀粉酶活达26.48 U/mL,Z4体外淀粉酶活达6.67 U/mL,X4体外淀粉酶活达4.05 U/mL,且菌株之间及菌株与HM菌剂之间拮抗作用不明显。混合菌剂以D6∶Z4∶X4=1∶1∶1时产酶效果最好,淀粉酶、脂肪酶和纤维素酶分别达到12.00 U/mL、1.83 U/mL和76.93 U/mL。与HM复合菌剂混合堆肥效果优于HM菌剂单独堆肥。  相似文献   
7.
肖勇生  张良  包珍  巫小波  李琎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3,(21):9051-9052,9055
[目的]探讨用固定化脂肪酶从脱臭馏出物中生产脂肪酸甲酯并提取植物甾醇的方法。[方法]以江西特产山茶油精炼过程中的脱臭馏出物为原料,采用酶法合成脂肪酸甲酯及提取植物甾醇,对反应条件进行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最佳反应工艺参数。[结果]试验表明,固定化脂肪酶添加量8%,甲醇添加量10%,在反应温度为40℃、搅拌速度为150r/min条件下反应16h,酯化率可达93%。且经过酯化反应,将反应液经过冷析和重结晶后,植物甾醇的提取率可达89%,纯度达到90%以上。[结论]该研究得出的合成脂肪酸甲酯及提取植物甾醇的工艺方法,可对山茶油精炼过程中的废液进行重新利用,增加了附加值,同时保护了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低温对黄瓜种子发芽期水解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北京截头和长春密刺这两个低温发芽能力有显著差异的黄瓜品种为试材,比较研究了在种子发芽期间低温对水解酶(包括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瓜低温种子发芽能力与水解酶的活性高低和水解酶活性高峰的出现有关,其中水解酶活性的高低起主导作用;长春密刺在低温发芽过程中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有突然上升的现象,可能有新的水解酶诱导合成,这可能是低温下长春密刺发芽能力高于北京截头的原因;低温处理早期脂肪酶活性受到抑制,而蛋白酶活性无此现象,说明脂肪酶比蛋白酶对低温更敏感。  相似文献   
9.
Superheated steam (SS) at 170 °C for 5 min was used to inactivate lipase of common buckwheat grains in this study, which effectively retarded lipid hydrolytic rancidity and maintained lipid nutrition of common buckwheat. Higher stabilities based on lower free fatty acid accumulation and lipase activity were observed in SS-treated buckwheat samples during storage. Meanwhile, SS could suppress oxidation of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UFA) in buckwheat, significantly retard the increase of saturated fatty acids and the decrease of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during storage. Moreover, the lipidomics profil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S processing could retard the increased hydrolysis and oxidation of sulfoquinovosyl diacylglycerol, phosphatidylethanolamine, phosphatidylserine and lysophosphatidic acid during storage, while regulate the content of galactolipids. Thus, SS processing could effectively inactivate lipase, suppress UFA oxidation, change glycerolipids and glycerophospholipids subclass metabolism, and consequently retard hydrolytic rancidity and the loss of lipid nutrition in buckwheat during storage. SS processing was proved to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quality of buckwheat during storage for the first time.  相似文献   
10.
温度对鲫血液生化指标和消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室内模拟方法,研究了鲫(Carassius auratus)在9 ℃、16 ℃、25 ℃、30 ℃四个温度条件下的血液学指标和消化酶活力的变化。结果显示,鲫血清无机成分中的镁、磷以显著差异在16 ℃时存在最大值,而其他成分变化不显著。在9~25 ℃水温范围内,甘油三脂、总胆固醇、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等均随水温上升而上升,并在25 ℃时达到最大值,而超过25 ℃后,甘油三脂、总胆固醇、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等含量均随水温升高而下降。在9~30 ℃水温范围内,血清中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随水温上升先上升后有下降,在25 ℃时达到最大值。鲫肠道中,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在9~25 ℃阶段升高,25~30 ℃时下降,蛋白酶和脂肪酶的活性均在25 ℃时最高;而肝胰脏中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随温度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