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贮藏过程中凡纳滨对虾生物胺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邻苯二甲醛(OPA)为柱后衍生化试剂,采用反相HPLC法测定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中的酪胺(Tyr)、腐胺(Put)、尸胺(Cad)、组胺(His)、胍丁胺(Agm)、精胺(Spe)和亚精胺(Spd)等7种生物胺。结合虾的感官分析、pH值和T-VBN值测定等方法评价凡纳滨对虾的品质,分析了凡纳滨对虾在不同贮藏温度和贮藏时间下的生物胺种类及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0和4℃两种贮藏温度下,尸胺和腐胺发生的变化均最显著,可以其作为凡纳滨对虾新鲜程度的参考指标,确定最长贮藏时间分别为8d和6d。  相似文献   

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物胺衍生条件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荧光检测器(FLD),采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组胺(HIS)、色胺(TRP)、2-苯乙胺(2-PHE)、腐胺(PUT)、尸胺(CAD)、酪胺(TYR)、亚精胺(SPD)和精胺(SPM)8种生物胺(BA)进行测定分析。通过探究丹酰氯(Dns-Cl)质量浓度、反应体系的pH、衍生时间及衍生温度对生物胺衍生反应的影响,确定最优的衍生条件。结果显示,当Dns-Cl的质量浓度为BA质量浓度的10倍、pH 11.0、40℃下避光反应45 min,所有BA均能有效分离。BA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在3%以内,能够满足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3.
实验检测了条和红鳍红鲌在30℃下贮存48 h内每隔6 h的挥发性盐基总氮(TVBN)和9种生物胺(尸胺、腐胺、组胺、酪胺、5-羟色胺、亚精胺、精胺、多巴胺和章鱼胺)含量的变化,并对TVBN和生物胺含量与时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期为淡水水产品类饵料安全投喂和人类食品安全提供基础资料。结果显示,两种鱼在相同贮存条件下TVBN和生物胺含量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TVBN含量均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且与时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红鳍红鲌除在42 h时TVBN含量低于■条外,其他时间均高于■条。在30℃贮存下,■条和红鳍红鲌的TVBN含量均在12 h时超过30 mg/100 g,因此,这两种鱼在12 h后不推荐食用。尸胺、腐胺、酪胺和组胺是这两种鱼主要的生物胺类型,且有随贮存时间延长含量显著增高的趋势,并与时间呈显著性相关,可推荐用于评价此两种水产品食用安全的生物胺类型。除此之外,在可测到的生物胺中,红鳍红鲌的尸胺和组胺含量明显高于■条,且红鳍红鲌体内的5-羟色胺与时间也呈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4.
文章研究了草鱼(Ctenpharyngodon idellus)冷藏过程鱼肉品质与生物胺的变化及热处理对生物胺的影响.将经过前处理的草鱼鱼片于4℃条件下贮藏,对其感官品质、挥发性盐基氮(TVB-N)、菌落总数、汁液流失率以及生物胺等指标进行测定,另外经过85℃、15 min的热处理后对草鱼鱼片的生物胺进行测定,探求其变化规律及草鱼的生物胺与其品质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草鱼的汁液流失率、TVB-N、菌落总数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与感官分值的变化趋势相符,草鱼的感官接受极限为9d.草鱼鱼片在冷藏加工过程中变化最显著的生物胺是腐胺和尸胺,第15天腐胺的质量分数达到(17.12±4.40) mg·kg^-1,尸胺的质量分数达到(237.47 ±3.96) mg·kg^-1,且腐胺和尸胺与其他评价指标有着较好的相关性.经热处理后,腐胺、尸胺、组胺、精胺的质量分数有所下降,但与未经热处理的鱼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故85℃、15 min的热处理对于草鱼中生物胺的破坏作用不明显,难以有效地去除生物胺.  相似文献   

5.
  亚等 《科学养鱼》2014,(5):63
<正>生物胺(Biogenic amine)是一类低分子量含氮有机化合物的总称,包括组胺、酪胺、尸胺、腐胺、色胺等多种物质,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及多种食品当中。研究表明,适量的生物胺对机体健康有益,在人和动物的生物活性细胞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如组胺在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消化和呼吸系统以及免疫反应中具有多种不同的生理调节作用。然而,当摄入过量的生物胺时,能够造成机体严重的食物中毒。例如,摄入过量的组胺时,会引起一系列过敏性中毒症  相似文献   

6.
采用液相色谱法和可见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水产品中组胺的含量,比较了这两种检测方法测定结果的差异性,结果发现可见分光光度法的检测值比液相色谱法高。根据可见分光光度法的显色反应原理,研究了尸胺、腐胺、亚精胺和酪胺4种水产品中常见的非挥发性生物胺与偶氮试剂的显色反应,发现4种生物胺在480nm处都有一定吸光度,这会对组胺的检测结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酪胺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最大,其吸光度达到了同浓度组胺的70%左右,而且生物胺的浓度越高对组胺检测结果产生的影响也越大。这4种生物胺是水产品中常见的胺类物质,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组胺含量时,其存在往往会导致检测结果偏高。因此,为保证水产品中组胺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尽量选择使用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本研究为水产品中组胺定量检测方法的选择及检测结果分析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
水产加工     
012086加工过程对半防腐鳗鱼酱制品中生物胺的影响二BiogelliC anlinesinsemipreserved anehovies as affected by pro-e哪ing[刊,英}。raiseiR// FSTA一2000,32(4)一Rc236 检测L了意大利半防腐鳗鱼酱制品(亚速海鳗)加工工艺中各步骤的生物胺(腐胺、尸胺、组胺和酪胺)的变化量。鳗鱼酱制品盐熟化工艺条件为:压力0.35和709/c耐,温度1S℃和22℃,而且由优秀的实验师36(GMPS)调节鱼品加工装置,经过对各种胺的离子交换分离,运用精确的色谱法测定了生物胺的变化及其灵敏性、选择性,用综合脉冲电流分析法(IC一IPAD)确定了检测限。盐熟化过…  相似文献   

8.
液熏罗非鱼片在25℃贮藏过程中生物胺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考察液熏罗非鱼片在贮藏过程中生物胺的质量分数及其变化,鱼片采用真空和普通2种包装方式在25℃下贮藏,使用HPLC-紫外检测器分析腐胺(Put)、色胺(Try)、组胺(His)、苯乙胺(Phe)和亚精胺(Spd)5种生物胺的变化。结果表明,5种生物胺在30min内得到有效的分离,并且在0.25~10.0μg.mL-1质量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最低检测限0.02μg.mL-1,回收率73.8%~113.6%,相对标准偏差(RSD)低于10%。在真空包装和普通包装样品中,Put的最终质量分数为(13.94±0.66)和(16.25±0.16)mg·kg-1,His为(8.76±0.17)和(6.38±0.21)mg·kg-1,Spd为(0.85±0.17)和(0.95±0.21)mg.kg-1,而Try和Phe在贮藏全程未被检出。真空包装能明显延缓且抑制Put质量分数的增加,但对His和Spd无影响,且在2种包装的鱼片中检出的His均未超过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9.
常见水产品中生物胺的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中辉  林洪  王林  李振兴 《水产科学》2012,31(6):363-366
为研究不同水产品中生物胺的产生情况,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荧光检测技术对蓝点马鲛、黄鳍金枪鱼、银鲑、牙鲆、中国明对虾、鹰爪虾、中华绒螯蟹、杂色蛤、杂色鲍中的7种生物胺含量进行调查与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鲜活水产品中几乎不含生物胺,或仅含少量的精胺、亚精胺;腐败水产品中检出大量的生物胺,其中蓝点马鲛、黄鳍金枪鱼、银鲑、牙鲆中的组胺含量分别为422.57、640.00、309.63、151.86mg/kg,而虾、蟹、贝类等无脊椎动物几乎不产生组胺。不同水产品在腐败过程中产生的生物胺种类、含量、比例不同。生物胺总量可作为水产品腐败变质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测定感官分值、菌落总数(TAC)、挥发性盐基氮(TVB-N)、ATP关联物、生物胺等指标,研究了低浓度盐和糖处理对鲟(Acipenser sinensis)鱼片4℃冷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T1(1.8%食盐干腌)和T2(1.8%食盐+1.0%绵白糖干腌)组鱼片感官可接受时间均比空白组延长了5 d;空白组菌落总数第6天达到7.34 log CFU·g-1,而T1和T2组在第16和第12天分别达到6.76 log CFU·g-1和6.78 log CFU·g-1;空白组TVB-N的增长速率也显著高于T1和T2组(P0.05);和空白组相比,T1和T2组HxR的含量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但K值及ATP、AMP、IMP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腐胺、酪胺和精胺的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升高,T1和T2组腐胺含量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结果表明,盐和糖的加入,明显改善了鲟鱼片冷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鲐鱼在贮藏期间组胺的形成,并探索了不同鱼种在不同贮藏条件下组胺形成的规律。采用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前处理,以偶氮试剂为显色剂进行比色测定。该方法具有前处理效果好回收率高,操作简便的优点。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升高会加快组胺的形成速度,鲐鱼在0℃条件下贮藏可大大降低组胺的形成。鲜度好的则其组胺形成较慢。根据贮藏的温度和时间等条件可推算出其组胺的含量,这对于判断鱼品质量和防止组胺中毒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日本沼虾冰藏期间ATP降解产物变化及鲜度评价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戚晓玉 《水产学报》2001,25(5):482-484
鱼类贮藏期间的各种生物化学变化已有诸多报导,但对虾类的这些变化则报道较少[1]。1986年Nakamura和Ishikawa[2]研究了日本对虾在20℃贮藏时K值与鲜度之间的关系。1990年等对日本对虾在不同贮藏温度下的ATP及其降解产物、多胺类化合物、挥发性盐基氮(VBN)以及乳酸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1]。结果表明K值、VBN和乳酸的含量似乎可以用作为日本对虾新鲜度的潜在指标,而腐胺和次黄瞟吟含量似乎可以用作为腐败的指标。 本文以日本沼虾为材料,研究冰藏对其ATP及它的降解产物的变化以及对其…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鱼类腌制过程生物胺形成机理,本文研究了带鱼(Trichiurus haumela)在腌制加工过程盐度、水分含量、水分活度(Aw)、pH、蛋白质水解指数(P.I.) 非蛋白氮(NPN) 、游离氨基酸、微生物和生物胺的动态变化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pH在腌制阶段增加但在干燥阶段下降;盐度、P.I和微生物(菌落总数、乳酸菌、葡萄球菌和微球菌)在整个加工过程持续上升,水分含量和Aw则持续下降。整个加工过程,发生了明显的蛋白质降解反应,NPN 和游离氨基酸在干燥阶段含量显著上升;总生物胺含量增加了2.26倍(p<0.05),其中尸胺含量显著增加了157倍,其次是组胺。带鱼腌制过程,游离氨基酸与生物胺显著正相关(p<0.05),作为生物胺前体物质对生物胺的形成影响较大,微生物则起到了促进和抑制生物胺的作用,生物胺的形成还受pH、盐度、Aw等因素的共同影响,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鲭鱼和马鲛鱼营养价值丰富,DHA、EPA的含量仅次于鲔鱼,可增强机体免疫力,而且价格十分低廉,深受海内外消费者的欢迎。但是鲭鱼和马鲛鱼含有较高量的组胺酸,当鱼体不新鲜或腐败时,在细菌所产生的脱羧酶作用后,组胺酸脱羧基产生组胺,当组胺积蓄到一定量时,人在食用后便有中毒的危险。所以加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工艺条件确保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5.
鲭科(Scombridae)由15属51种表层洄游性海洋鱼类组成,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是重要的经济鱼类。目前关于鲭科鱼类系统发生学的研究主要基于形态学特征。为了从分子水平上阐明鲭科鱼类的分类与系统进化关系,本研究扩增了鲭科7种鱼类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1个含311个碱基的序列区和转录间隔区1(ITS1)的1个含644~692个碱基的序列区。采用多个生物软件对序列碱基组成进行分析,计算了Kimura-2parameter遗传距离、转换/颠换比等遗传信息指数。Cyt b和ITS1序列4种碱基平均含量分别是:A为22.8%、G为16.4%、C为31.2%、T为29.5%和A为13.5%、G为31.3%、C为38.7%、T为16.5%。基于Cyt b计算的鲭科鱼类种间遗传距离为0.0065~0.3335,平均遗传距离为0.1689;基于ITS1计算的金枪鱼族鱼类种间遗传距离为0.0032~0.2668,平均遗传距离为0.2025。Cyt b和ITS1序列的转换/颠换比分别为1.8和0.9。以竹荚鱼(Trachurus trachurus)和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为外群,并结合GenBank上鲭科24种鱼类的同源序列,构建NJ、ML和ME系统树。研究结果确认了金枪鱼属处于系统进化树的顶端,代表着最新演化的种类,是鲭科中最繁盛的一属,也是目前系统发育的高峰。所有分子系统树都表明鲣属、鲔属和舵鲣属显示与金枪鱼属很近的亲缘关系,它们均归入金枪鱼族。然而,研究结果与形态学上将金枪鱼属分为2个亚属的分类结果存在分歧。同时,本研究关于狐鲣属、平鲣属、刺鲅属和双线鲅属进化地位上的结果也不同于形态学的结果。故鲭科鱼类客观、科学的分类地位还需通过形态学、生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加以确认。  相似文献   

16.
正金枪鱼也称鲔鱼、吞拿鱼,是硬骨鱼纲、鲈形目、鲭科鱼类,属大洋性高度洄游鱼类,肉质受近海和沿岸海域的污染程度较低,其肉质柔嫩、鲜美,蛋白质含量很高,生物价高达90,富含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和EPA(二十碳五烯酸)等n-3PUFA(多不饱和脂肪酸),同时,甲硫氨酸、牛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丰富,是国际营养学会推荐的绿色无污染健康美食。调味金枪鱼罐头是以金枪鱼和香菇为原料制作  相似文献   

17.
陈舜胜 《水产学报》2006,30(1):124-129
分析了乌鳢(Channaargus)即杀后背肉、腹肉、尾部肉、肝脏、生殖腺中ATP关联化合物、游离氨基酸、多胺、糖元及糖酵解中间代谢物、有机酸等的含量。ATP关联化合物在肌肉中的总量为7.5~8.0μmol·g-1。ATP在背肉含量为3.9μmol·g-1,腹肉为4.1μmol·g-1,尾部肉为4.7μmol·g-1。运动激烈的尾部肉ATP占63%,含量相当高。肝脏中有少量的腺苷与肌苷酸一起被检出,据此可认为ATP的分解存在两个途径。游离氨基酸总量在背肉中为436.0mg·(100g)-1,腹肉中为405.0mg·(100g)-1,尾部肉中为356.3mg·(100g)-1。牛磺酸和甘氨酸为主要氨基酸,占68%~73%。丙氨酸和谷氨酸也相当高的含量检出。肌肉中的多胺检出为精胺和亚精胺,肝脏和生殖腺中有较高浓度的腐胺及亚精胺和精胺检出。即杀后糖元的量约占肌肉的0.5%,还有相当多的葡萄糖和6磷酸葡萄糖的糖酵解中间代谢物以及其最终产物乳酸的大量检出。  相似文献   

18.
杨文鸽  张芝芬 《海洋渔业》2000,22(4):159-161
对不同贮藏温度下紫贻贝磷脂含量及其组分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在30℃、4℃、-10℃、-20℃分别贮藏贻贝,随着温度的上升,磷脂含量的下降速度加快。对贮藏3d后的贻贝磷脂进行组分分析,磷脂各组分的相对百分比都发生了变化,并且随温度的升高PC的降解速度大大加快,所占的百分比快速下降,而LPC的比例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19.
罗非鱼在微冻和冰藏条件下鲜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鱼类的低温贮藏方法主要有冰藏和冻藏二种。冰藏法的贮藏温度为0℃左右,其设备简单,温度易控制,但贮期较短,一般在7—10天;冻藏法的贮藏温度为-18℃,贮藏期较长,可达6个月以上,但需要一定的制冷及贮藏设备,耗能较大,而且冻品使用时必须经过解冻,难免产生汁液流失等现象,营养成分及风味都受到一定损失。近年来提倡的微冻保鲜法,是在略低于食品冻结点的温度条件下,使食品中的部分水份结冰,抑制酶和微生物的生长,达到保鲜目的的一种方法。微冻法在水产品保鲜中常用的温度  相似文献   

20.
白斑狗鱼(图见彩中插2)隶属鲑形目,狗鱼亚目,狗鱼科,在自然条件下生活于寒冷地带的河流,湖泊中,为亚冷水性鱼类,适宜生长温度为0-30℃,最适生长温度为20-23℃,体色银灰色,体表分布较均匀淡蓝色的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