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检测鲭科鱼类(马鲛鱼和秋刀鱼)中8种生物胺(色胺、2-苯乙胺、腐胺、尸胺、组胺、酪胺、亚精胺和精胺)含量的方法,进而研究马鲛鱼和秋刀鱼在不同贮藏温度下(-30、4和25℃)生物胺含量的变化情况。衍生后的样品经反相色谱柱C18分离,以超纯水和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254 nm紫外检测生物胺含量。结果显示,8种生物胺在17 min内完全分离,加标回收率为96.80%~116.29%,检出限、定量限分别为0.06~0.31mg/L和0.20~0.75 mg/L。马鲛鱼和秋刀鱼中总生物胺含量与贮藏温度和贮藏时间显著相关(P0.05),且随着温度(4、25℃)的升高而增加。-30℃条件下,在前10天秋刀鱼与马鲛鱼总生物胺含量均降低;10 d后秋刀鱼中总生物胺含量升高。两种鱼在3种不同贮藏温度下,2-苯乙胺、尸胺和组胺均是贮藏过程中的主要生物胺;在-30℃贮藏条件下,马鲛鱼2-苯乙胺和尸胺含量在前10天随贮藏时间延长而降低,而秋刀鱼中两者的含量在前10天逐渐增加;在4、25℃条件下,秋刀鱼较马鲛鱼更易产生组胺;鲭科鱼中精胺含量在整个检测时间内无明显变化规律。秋刀鱼在-30、4℃贮藏条件下未检出色胺和酪胺;马鲛鱼中色胺含量较低且变化不显著;鲭科鱼中酪胺在4℃贮藏条件下显著性升高。在25℃贮藏条件下,除亚精胺和精胺外,鲭科鱼中其他生物胺均明显增加。结果表明,鲭科鱼类中生物胺含量与贮藏温度紧密相关,低温贮藏可有效抑制鱼肉中色胺、2-苯乙胺、腐胺、尸胺、组胺和酪胺的产生。本结果可为鲭科鱼类贮藏和生物胺监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纳豆菌抗菌肽APNT-6对凡纳滨对虾的低温保鲜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决因凡纳滨对虾货架期短而滥用化学保鲜剂等问题,实验通过微生物发酵,柱状色谱纯化得到一种新型生物保鲜剂——纳豆菌抗菌肽APNT-6,采用牛津杯法测定了其对凡纳滨对虾腐败菌的抑菌效果,并用浸保鲜剂方式将抗菌肽应用于凡纳滨对虾保鲜,通过测定对照组和保鲜剂组在(4±1)℃贮藏过程中的pH、挥发性盐基氮(TVB-N)、细菌总数、感官评分等鲜度指标的变化规律,评价了抗菌肽对凡纳滨对虾在(4±1)℃贮藏条件下保鲜效果。结果表明,纳豆菌抗菌肽APNT-6对凡纳滨对虾中Pseudomonas、Shewanella等8株腐败菌有良好的抑菌效果,经0.5 mg/mL抗菌肽保鲜剂处理后,保鲜剂组在(4±1)℃贮藏过程中pH、挥发性盐基氮(TVB-N)和细菌总数增加缓慢,货架期延长了2~3 d。  相似文献   

3.
凡纳滨对虾在不同冷藏条件下的品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感官评估、生化分析及蛋白质指纹图谱比较研究了4 ℃和0 ℃冷藏条件下凡纳滨对虾的品质变化,并对评价指标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0 ℃冷藏能延缓虾的腐败,比4 ℃更有利于凡纳滨对虾的保藏.虾肌肉的挥发性盐基氮(TVB-N)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在0 ℃条件下无法准确反映虾的品质变化.K值也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且与感官评价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能反映凡纳滨对虾在冷藏初期的品质变化.而肌浆蛋白和肌纤蛋白的指纹图谱则能标记冷藏后期凡纳滨对虾肌肉蛋白发生的降解.  相似文献   

4.
文章研究了草鱼(Ctenpharyngodon idellus)冷藏过程鱼肉品质与生物胺的变化及热处理对生物胺的影响.将经过前处理的草鱼鱼片于4℃条件下贮藏,对其感官品质、挥发性盐基氮(TVB-N)、菌落总数、汁液流失率以及生物胺等指标进行测定,另外经过85℃、15 min的热处理后对草鱼鱼片的生物胺进行测定,探求其变化规律及草鱼的生物胺与其品质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草鱼的汁液流失率、TVB-N、菌落总数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与感官分值的变化趋势相符,草鱼的感官接受极限为9d.草鱼鱼片在冷藏加工过程中变化最显著的生物胺是腐胺和尸胺,第15天腐胺的质量分数达到(17.12±4.40) mg·kg^-1,尸胺的质量分数达到(237.47 ±3.96) mg·kg^-1,且腐胺和尸胺与其他评价指标有着较好的相关性.经热处理后,腐胺、尸胺、组胺、精胺的质量分数有所下降,但与未经热处理的鱼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故85℃、15 min的热处理对于草鱼中生物胺的破坏作用不明显,难以有效地去除生物胺.  相似文献   

5.
以初始体重为4.04d:O.14 g的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分别在盐度1.5和30的水体中用同一种配合饲料喂养50d,探讨海水养殖和低盐养殖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碱性磷酸酶及酸性磷酸酶和RNA/DNA比值的影响.结果显示,海水养殖凡纳滨对虾的成活率、特殊增长率(SGR)高于低盐养殖对虾(P<O.05);海水养殖凡纳滨对虾的饲料系数(FCR)明显低于低盐养殖对虾(P<O.05);海水养殖凡纳滨对虾肝胰脏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均明显高于低盐养殖对虾(P<O.05);海水养殖凡纳滨对虾肌肉RNA/DNA比值明显高于低盐养殖凡纳滨对虾(P<O.05).  相似文献   

6.
实验检测了条和红鳍红鲌在30℃下贮存48 h内每隔6 h的挥发性盐基总氮(TVBN)和9种生物胺(尸胺、腐胺、组胺、酪胺、5-羟色胺、亚精胺、精胺、多巴胺和章鱼胺)含量的变化,并对TVBN和生物胺含量与时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期为淡水水产品类饵料安全投喂和人类食品安全提供基础资料。结果显示,两种鱼在相同贮存条件下TVBN和生物胺含量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TVBN含量均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且与时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红鳍红鲌除在42 h时TVBN含量低于■条外,其他时间均高于■条。在30℃贮存下,■条和红鳍红鲌的TVBN含量均在12 h时超过30 mg/100 g,因此,这两种鱼在12 h后不推荐食用。尸胺、腐胺、酪胺和组胺是这两种鱼主要的生物胺类型,且有随贮存时间延长含量显著增高的趋势,并与时间呈显著性相关,可推荐用于评价此两种水产品食用安全的生物胺类型。除此之外,在可测到的生物胺中,红鳍红鲌的尸胺和组胺含量明显高于■条,且红鳍红鲌体内的5-羟色胺与时间也呈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7.
为获知海水和饲料中重金属Pb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各组织间的富集与释放特性,应用生物富集双箱动力学模型,模拟凡纳滨对虾分别在海水中Pb浓度为0.0015 mg/L(B0)、0.0080 mg/L(B1)、0.0466 mg/L(B2)和0.2302 mg/L(B3),饲料中Pb浓度为2.089 mg/kg(A0)、2.750 mg/kg(A1)、6.103 mg/kg(A2)和14.520 mg/kg(A3)的驯养过程中,其肝胰腺、外骨骼和肌肉对Pb的生物富集与释放特性,为Pb在凡纳滨对虾体内的分布、富集和迁移提供理论依据,为其安全生产提供指导意义。同时通过非线性拟合得到凡纳滨对虾对海水和饲料中Pb的富集速率常数K1、排出速率常数K2、生物富集系数BCF、生物半衰期B_(1/2),富集平衡时生物体内Pb含量CAmax等动力学参数。结果显示:(1)投喂任一浓度饲料时,B0、B1、B2组凡纳滨对虾肌肉、外骨骼和肝胰腺组织中Pb含量均小于限量值0.5 mg/kg,而在B3海水浓度中,随着投喂饲料浓度的增大,各组织中Pb累积量高于限量值(0.5 mg/kg)的时间出现得越来越早;肝胰腺中Pb的释放速率高于肌肉和外骨骼的释放速率。(2)用SPSS18.0对饲料Pb含量、海水浓度、富集时间进行三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饲料浓度、海水浓度和富集时间对凡纳滨对虾各组织中Pb的富集含量出现显著性差异[除了饲料浓度对凡纳滨对虾外骨骼组织中Pb富集主效应达到边缘显著(F=2.351,P=0.071)],且饲料、海水及时间交互效应分析显示,三者交互作用显著。(3)用SPSS18.0对不同组织中Pb的富集含量、饲料浓度、海水浓度和富集时间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凡纳滨对虾各组织间Pb富集过程中,海水中Pb浓度的贡献率大于饲料中Pb浓度的贡献率。(4)达到平衡状态下,投喂A0饲料浓度,生长在B0~B3组海水中,凡纳滨对虾肌肉组织中Pb含量为0.128~2.981 mg/kg,肝胰腺组织中Pb含量为0.399~4.765 mg/kg;生物学半衰期(B_(1/2))范围分别为5~7 d和3~7 d。投喂A2饲料浓度,生长在B0~B3组海水中,凡纳滨对虾肌肉组织中Pb含量为0.380~1.000 mg/kg,肝胰腺组织中Pb含量为0.288~5.355 mg/kg;生物学半衰期(B_(1/2))范围分别为2~7 d和2~5 d。理论平衡浓度下,肝胰腺组织中含量均大于肌肉。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分别以壳聚糖浓度、乳化剂用量和三聚磷酸钠用量为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以粒径、PDI和Zeta电位为指标进行分析,制备壳聚糖?柑橘精油微胶囊。以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SDS-PAGE电泳、硫代巴比妥酸值(TBA)和菌落总数(TVC)为指标分析壳聚糖?柑橘精油微胶囊在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4℃贮藏过程中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壳聚糖?柑橘精油微胶囊处理组可以明显抑制TVB-N值、TBA值和TVC值增长(P<0.05);SDS-PAGE图谱也显示实验组的肌球蛋白重链分解更慢。说明在4℃冷藏条件下,壳聚糖?柑橘精油微胶囊能够有效地抑制蛋白质的变性、脂肪的酸败和微生物的增长,从而延缓凡纳滨对虾腐败变质,延长凡纳滨对虾货架期3~4 d。  相似文献   

9.
对饲喂同一种配合饲料分别在海水及低盐水体中饲养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肌肉及肝胰脏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1)海水养殖凡纳滨对虾肌肉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总含量低于低盐养殖凡纳滨对虾(P<0.05), 而单不饱和脂肪酸(MUPA)总含量高于低盐养殖凡纳滨对虾(P<0.05), 二者的饱和脂肪酸总量(SAFA)无显著差异(P>0.05).海水养殖凡纳滨对虾肌肉中ω3系列脂肪酸总量显著低于低盐养殖对虾(P<0.05),而ω6系列脂肪酸总量显著高于低盐养殖凡纳滨对虾(P<0.05),ω3/ω6比率海水养殖凡纳滨对虾显著低于低盐养殖对虾(P<0.05).(2)海水养殖凡纳滨对虾肝胰脏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饱和脂肪酸(SAFA)总含量均显著高于低盐养殖凡纳滨对虾(P< 0.05).海水养殖凡纳滨对虾肝胰脏中ω3系列脂肪酸总量显著高于低盐养殖凡纳滨对虾(P<0.05),而ω6系列脂肪酸显著低于低盐养殖对虾(P<0.05), ω3/ω6比率海水养殖凡纳滨对虾显著高于低盐养殖对虾(P<0.05).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尝试将生物絮团技术应用到凡纳滨对虾试验性封闭养殖系统中,筛选生物絮团养殖所需的适宜碳源及其添加量,在此基础上研究生物絮团养殖系统中凡纳滨对虾的适宜养殖密度。结果表明,在养殖密度为150和300尾/m2的凡纳滨对虾养殖系统中,每天按照饲料(蛋白含量42%)投喂量的77%添加蔗糖,生物絮团4d即可形成,在84d的养殖期内,养殖水体的氨氮和亚硝酸氮浓度均维持在较低水平,对虾成活率在80%以上,取得较好的养殖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