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猕猴桃果碱溶性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猕猴桃果实为原料提取并分离纯化,得到碱溶性多糖组分,通过采用正交试验得到提取碱溶性多糖的最佳方案。该多糖经层析方法和Smith降解等反应,证实其为单一组分。该组分多糖由葡萄糖为单一糖基组成,并证实该多糖具有β(1→3)及β(l→6)连接的糖苷键。  相似文献   

2.
盐生隐杆藻胞外多糖的理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盐生隐杆藻(Aphanothecehalophytica)胞外多糖的酸水解产物进行纸层析、薄层层析、气相层析分析。结果表明该多糖是由鼠李糖、岩藻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和葡糖醛酸组成的酸性杂多糖。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表明其糖苷键多数为β型, 少数为α型。高碘酸氧化和Sm ith 降解分析提示其糖苷键主要为1→3 位键合, 少部分为1→6和1→4 位键合。超离心分析测得相对分子质量为280 000。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锦灯笼根茎中的粗多糖,不同乙醇浓度分级醇沉制得精制多糖,再通过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200)色谱法获得2个均一多糖(PⅠ、PⅡ)。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均一多糖的纯度及分子量,PMP柱前衍生HPLC法测定单糖组成,红外光谱和13C核磁共振分析均一多糖结构。试验结果表明:PⅠ、PⅡ均为均一性很好的多糖,峰位分子量分别为211 257 D、109 441 D,重均分子量(Mw)分别为330 156 D、172 900 D,数均分子量(Mn)分别为223 934 D、79 693 D,分布宽度(Mw/Mn)分别为1.47 435、2.16 959;PⅠ主要由甘露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木糖、阿拉伯糖组成,质量比为1.00∶14.94∶7.22∶48.45∶12.62∶6.96∶3.23,它们的残基都是由β-苷键连接;PⅡ主要由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组成,质量比为1.00∶2.58∶2.22∶7.04∶3.11∶1.35,残基是由β-苷键连接。均一多糖PⅠ、PⅡ为首次从锦灯笼根茎中分离得到的一种新的酸性杂多糖。  相似文献   

4.
白芨中性杂多糖的分离纯化与结构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以白芨(Bletilla striata (Thunb.) Reichb.f.)块茎为材料,经热水抽提,乙醇沉淀,Sevag法脱蛋白,阴离子交换纤维素柱(DE-52)层析和凝胶柱(Sephadex G-100)层析,分离纯化得一白芨中性多糖.经高效凝胶渗透色谱(GPC)和凝胶柱层析(Sephadex G-100)鉴定为均一组分.GPC法测得其重均分子量约为99.658 ku.薄层层析、红外吸收光谱(FT-IR)、13C核磁共振谱(13C-NMR)和1H核磁共振谱(1H-NMR)分析该多糖为一中性杂多糖,由β-1,4-甘露糖(β-1,4-Man),β-1,4-葡萄糖(β-1,4-Glu)和α-1,6-葡萄糖(α-1,6-Glu)残基组成,三者的的摩尔比约为6.8∶3.2∶1.5.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渣果胶多糖分离纯化及结构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初步探索马铃薯渣果胶多糖的一级结构。[方法]采用阴离子交换柱分离,交联葡聚糖凝胶柱纯化,气相色谱,高效凝胶色谱,紫外扫描和红外光谱、高碘酸氧化和Smith降解等方法,对马铃薯渣果胶多糖的一级结构进行了初步推测。[结果]马铃薯渣果胶多糖由酸性糖和中性糖组成,其中大部分为酸性糖,酸性糖分子量为41 161 Da,其中不含蛋白、肽链和核酸,既有五碳糖也有六碳糖,既有吡喃糖又有呋喃糖,其结构分枝很少,既有α-糖苷键又有β-糖苷键,戊糖是以1→2或1→4位键合的,己糖则是以1→4或1→3位键合的。[结论]马铃薯渣果胶多糖是一种结构复杂的以糖醛酸为主的酸性杂多糖。  相似文献   

6.
利用各种色谱技术,结合波谱法鉴定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叶的化学成分结构。结果从番茄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香草醛、对羟基苯甲酸、N-反式-对-香豆酰基酪胺、菠甾醇-3-O-β-D-葡萄糖苷、尿嘧啶、番茄碱苷、番茄碱-3-O-β-D-吡喃葡萄糖、蜀羊泉碱-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1→4)-β-D-吡喃半乳糖苷、白英素B、蜀羊泉碱苷、槲皮素、α-菠甾醇、正丁基-O-β-D-吡喃果糖苷、芦丁,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香菇菌丝液体发酵碳源对香菇多糖产量的影响。[方法]以葡萄糖、淀粉和蔗糖作碳源,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柱层析分离多糖,采用正交设计法对香菇真菌发酵的碳源进行研究。[结果]香菇真菌发酵生产香菇多糖的最佳碳源为6%葡萄糖,4%淀粉,2%蔗糖。淀粉对香菇多糖的产量有显著影响。对比试验发现,添加淀粉作碳源有利于香菇菌丝生长发育和多糖的积累。葡萄糖浓度与吸光度A490nm间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关系。红外光谱分析显示,香菇菌丝发酵获得的香菇多糖为吡喃型的β-D-葡聚糖,纯化后与由子实体获得的香菇多糖没有本质的不同,但产量不高。[结论]香菇菌丝在富营养化条件下可以积累香菇多糖。该研究对香菇多糖的发酵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干旱胁迫对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菌丝生长与多糖物质积累的影响,采用不同质量浓度(0、50、100、150、200、250 g/L)PEG-6000处理,分析干旱胁迫下猪苓菌丝生长相关指标及多糖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00 g/LPEG-6000处理下,猪苓菌丝生物量、多糖合成相关酶活性及多糖质量分数最高,其中猪苓菌丝生物量、己糖激酶(HK)活性、磷酸葡萄糖异构酶(GPI)活性、α-磷酸葡萄糖变位酶(α-PGM)活性及多糖质量分数分别较对照组增加60.40%、27.88%、19.89%、28.73%和106.00%。当PEG-6000质量浓度150 g/L时,猪苓菌丝生物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及多糖质量分数均随胁迫程度增大显著降低。因此,适度干旱胁迫有利于猪苓菌丝生长和多糖合成。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桑黄多糖提取方法进行选取并测定其含量,选出提取率高的多糖提取方法以及最优条件,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酶法较水浴辅助溶剂浸提法和微波辅助提取法得率更高,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20(g:mL)、超声波提取时间40 min、超声波功率300 W、加酶量0.15%,在此条件下,桑黄菌丝多糖得率为(6.58±0.01)%;通过HPLC外标法对桑黄菌丝多糖进行成分分析,得出桑黄菌丝体多糖主要单糖成分有甘露糖、氨基葡萄糖、核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氨基半乳糖、葡萄糖、半乳糖、木糖、阿拉伯糖、岩藻糖;通过对桑黄菌丝多糖进行氧化还原分析,得出桑黄菌丝多糖均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但相较VC,桑黄菌丝多糖的抗氧化能力效果略弱。  相似文献   

10.
杯伞发酵培养基的响应曲面法优化研究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9  
在原有的Plackett Burman设计与实验结果基础上 ,采用响应曲面法 (RSM )研究了影响杯伞 (Clitocybesp )AS5 112生长与发酵胞外多糖的培养基关键成分的最佳水平。实验结果表明 ,当葡萄糖、酵母膏、胰蛋白胨、NaNO3 和MgSO4分别为 14 0 0、 5 11、 2 0 7、 2 0 0和 1 2 8g·L-1时 ,胞外多糖最大预测值为 10 81 80 μg·mL-1(以发酵醪计 ) ;当上述自变量为 2 4 0 0、 3 2 3、 1 5 2、 2 36和 1 6 0 g·L-1时 ,菌丝最大生长量为 6 81mg·mL-1(以发酵醪计 )。欲同时获得最大量的胞外多糖和菌丝量 ,则葡萄糖、酵母膏、胰蛋白胨、NaNO3 和MgSO4须为 2 1 74、 4 33、 1 6 5、 2 4 5和1 5 0 g·L-1,在此条件下 ,每毫升发酵醪可同时获得 10 11 30 μg的胞外多糖和 6 6 6mg的菌丝量  相似文献   

11.
旨在对从树莓粗多糖中分离纯化出的树莓多糖组分RPP-6进行结构表征及体外免疫活性和抗氧化活性研究。采用DEAE-Sepharose Fast Flow和Sephadex G-200对树莓粗多糖进行分离纯化。结合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High-Performance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HPGPC)、傅里叶红外光谱法(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 and Mass Spectrometry,GC-MS)和甲基化等方法对RPP-6的结构进行表征。利用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和自由基清除试验研究RPP-6的体外免疫与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RPP-6是一种酸性杂多糖,由阿拉伯糖、葡萄糖、半乳糖、鼠李糖和甘露糖组成,摩尔比为37.8∶30.8∶21.4∶6.0∶3.9 。RPP-6的峰位分子质量为7.645 ku、重均分子质量为7.769 ku、数均分子质量为6.310 ku。RPP-6中存在15种单糖连接方式,其中Araf-(1→、→4,6)-Glcp- (1→、→4)-Galp-(1→和→4)-Xylp-(1→为主要连接方式,含量分别为20.64%、8.59%、24.04%和 16.92%。RPP-6能明显提高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活力和吞噬能力,并促进细胞中TNF-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IL-6(Interleukin-6,IL-6)、IL-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NO(Nitric Oxide,NO)释放。RPP-6对ABTS·+具有较高的清除作用,对DPPH·的清除作用不明显。表明RPP-6是一种多支链的均一酸性杂多糖,具有显著的免疫增强活性和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2.
对灰树花菌丝体多糖 G.F.- 1的理化性质及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G.F.- 1是一种均一性好、相对分子质量为 1.2 3× 10 6 的多糖 ,其单糖组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n(Xyl)∶ n(Man)∶ n(Glc) =0 .9∶1.4∶ 4 .7;其一级结构是由主链以β(1→ 3)、β(1→ 6 )糖苷键为主 ,分枝点大部分发生在主链糖基 C6位的β- D-葡聚糖所构成 ;同时 ,该多糖具有清除 O- ·2 自由基、显著促进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增强机体免疫力的生物活性功能  相似文献   

13.
研究蚊子草的化学成分。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3个化合物,分别是:水杨酸(1)、苯甲基-2-羟基-6-O-[6-β-D-吡喃木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基]苯甲酸酯(2)、2-O-[β-D-吡喃木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基]水杨酸甲酯(3)。化合物2、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通过碱提法提取山药多糖,对其进行氨取代修饰,采用GC-MS、红外吸收光谱、光散射和核磁共振波谱分析其化学结构和分子构象,并对山药多糖、氨取代山药多糖与丙二醇的保润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山药多糖是一种杂多糖,主要由葡萄糖(86.1%)、甘露糖(9.3%)、半乳糖(7.2%)组成。糖链残基组成主要有→4)-Glcp-(1→、→6)-Glcp-(1→、→6)-Galp-(1→、→3)-Manp-(1→、→2,3)-Manp-(1→和端基Glcp-(1→。(2)通过一维核磁分析出山药多糖为α-1,4-葡聚糖。(3)山药多糖的摩尔质量为1.747×105g/mol,远大于氨取代山药多糖的摩尔质量1.115×104g/mol,另外经过氨基化修饰后,多糖的多分散系数增加,摩尔质量分布变宽。(4)山药多糖和氨取代山药多糖都有一定的保润效果,且氨取代山药多糖的保润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15.
黑刺菝葜中的甾体皂甙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黑刺菝葜 (Smilax scobinicaulis Wringh C.H.)根中首次分离得到 2个甾体皂甙化合物 ,经理化、光谱分析及与标准样品对照 ,鉴定化合物 为拉克索皂甙元 - 3- O- [α- L -吡喃阿拉伯糖基 - (1→ 6 ) ]-β- D-吡喃葡萄糖甙 ,化合物 为拉克索皂甙元 - 3- O- [β- D-吡喃葡萄糖基 - (1→ 4 ) ]- [α- L -吡喃阿拉伯糖基 - (1→ 6 ) ]-β- D-吡喃葡萄糖甙。  相似文献   

16.
香菇多糖的化学结构与药理功效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香菇多糖大多为具有分支的以β(1→3)糖苷键连接的吡喃葡聚糖,作为免疫激活剂广泛应用于各种肿瘤的临床治疗中.综述了香菇多糖的化学结构、构效关系及药理功效.  相似文献   

17.
利用液体发酵技术对灵芝单双核菌丝产生多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核菌丝产糖量最大值为1 321.0mg/L,双核菌丝产糖量最大值为1 024.0mg/L,单核菌丝产多糖量比双核菌丝高,为采用单核菌丝作为产灵芝多糖的育种材料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豇豆叶霉病菌,即菜豆尾孢(Cercospra cruenia Sacc)在供试的7种半组合和3种组合培养基上都不形成分生孢子,但菌丝在其上均可生长,以豇豆叶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和V—8汁琼脂培养基为生长最佳培养基。不同碳源、氮源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也不同,其中,2—甲基—D—葡萄糖苷和硝酸钙;硝酸钾、硝酸钠分别为生长的最佳碳源和氮源。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是5~35℃,以25℃~30℃为最佳。不同的光照处理(1000lux荧光)对菌丝生长无显著影响。菌丝在p H2~11.40的0.1M磷酸缓冲液中均可生长,以p H7~8为最适生长酸碱度,0.1M磷酸缓冲液较0.1M柠檬酸缓冲液利于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灰毛豆叶片甲醇提取物中黄酮类化合物,并测试它们对斜纹夜蛾卵巢细胞(SL细胞)的细胞毒性。[方法]对甲醇提取物的分离采用了多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并结合各种光谱分析(包括UV,1D,2D NMR分析以及HR-ESR-MS)进行结构鉴定。细胞毒性的测试采用的是MTT法。[结果]从灰毛豆叶片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黄酮类化合物:6-methoxykaempferol(1),6-methoxykaempferol7-O-α-rhamnopyranoside(2),6-methoxykaempferol3-O-α-rhamnopyranosyl(1→2)[α-rhamnopyranosyl(1→6)]-β-galactopyranoside(3),6-methoxykaempferol 3-O-α-rhamnopyranosyl(1→2)[α-rhamnopyranosyl(1→6)]-β-galactopyranoside-7-O-α-rhamnopyranoside(4),pongachin(5),5,7-dimethoxy-8-(3-hydroxy-3-methylbut-1Z-enyl)flavanone(6)。除了化合物5之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灰毛豆中分离得到。细胞毒性测试发现pongachin(5)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其IC50为4.4 mg/L,化合物1,3和5的细胞毒性均大于阳性对照鱼藤酮。[结论]灰毛豆叶片中6-methoxykaempferol类化合物(1-4)含量相对较大,化合物1,3和5在对SL细胞的活性实验中细胞毒性均大于阳性对照鱼藤酮,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开发新的软骨多糖资源,对龙头鱼鱼骨进行多糖提取和理化性质分析.[方法]以龙头鱼鱼骨为材料,对其进行多糖的提取,并分析龙头鱼鱼骨多糖的理化性质、组分结构及其体外清除自由基的活性.[结果]试验表明,龙头鱼鱼骨中含有约3%的多糖.龙头鱼鱼骨多糖主要由葡萄糖组成,还含有少量的半乳糖、甘露糖、葡萄糖胺和阿拉伯糖,比例依次为为8.9∶1.0∶1.0∶1.5∶0.6;还含有5%的硫酸基团.龙头鱼鱼骨多糖为混合多糖,主要含3种组分,分子量分别为780、8和4 kD.通过红外光谱和甲基化分析表明,龙头鱼鱼骨多糖以α构型为主,主要连接方式为(1→4)-Glc及(1→2)-Glc,多分支结构,分支多发生在(1→4)-Glc的6位,还有2位和3位,分支的末端由Glc(1→、Gal(1→和Man(1→组成.此外,龙头鱼多糖具有一定的DPPH和脂质过氧化物的清除活性,半数清除浓度分别为2.35和2.09 mg/ml.[结论]研究可为龙头鱼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多糖的进一步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