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0 毫秒
1.
采用添加枯草杆菌中性蛋白酶与木瓜瓣双酶同时水解技术,对海鳗肉进行水解。正交试验的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结果表明,适宜的酶解工艺条件为pH7.0,温度45℃,加酶量为原料的2%(枯草杆菌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1:1),水解时间为2.5h。蛋白质水解率为75%,所得水解液的α-氨基氮含量为166mg/100mL,经浓缩后的氨基酸总量为1.23g/100mL,其中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57.8%,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甘氨酸(Gly),丙氨酸(Ala) 等呈味氨基酸含量较高,占总量的23%。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鹿茸胶原多肽进行复合酶水解,优化水解工艺,并测定水解液分子量分布。【方法】以碱性蛋白酶和胰蛋白酶为供试酶类,选用酶解时间、pH值、酶解温度、加酶量为影响因素,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单酶水解条件,根据响应面试验所得到的单酶水解的最适条件,确定双酶复合水解方案。通过Sephadex G25测定鹿茸胶原多肽的分子量分布。【结果】碱性蛋白酶最优水解条件为:酶解时间3.6h,pH值10.50,酶解温度55℃,加酶量4%,水解液的水解度为22.03%;胰蛋白酶最优水解条件为:酶解时间3.2h,pH值8.00,酶解温度50℃,加酶量4.4%,水解液的水解度为15.81%。复合酶水解条件:酶解温度为52.5℃,调节pH值为10.50,加入4%的碱性蛋白酶酶解3.6h;调节pH值至8.00,加入4.4%的胰蛋白酶酶解3.2h,所得水解液的水解度可达33.42%。复合酶水解胶原多肽的分子量分布在400~1 400u。【结论】确定了鹿茸胶原多肽碱性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复合水解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3.
酶法水解海鳗肉的工艺条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添加枯草杆菌中性蛋白酶与木瓜瓣双酶同时水解技术,对海鳗肉进行水解。正交试验的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结果表明,适宜的酶解工艺条件为pH7.0,温度45℃,加酶量为原料的2%(枯草杆菌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1:1),水解时间为2.5h。蛋白质水解率为75%,所得水解液的α-氨基氮含量为166mg/100mL,经浓缩后的氨基酸总量为1.23g/100mL,其中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57.8%,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甘氨酸(Gly),丙氨酸(Ala) 等呈味氨基酸含量较高,占总量的23%。  相似文献   

4.
【目的】确定山羊乳酪蛋白的酶解工艺,为制备山羊乳酪蛋白活性肽奠定基础。【方法】选用中性蛋白酶、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采用对比和正交试验方法,研究山羊乳酪蛋白单酶和复合酶的酶解工艺,测定山羊乳酪蛋白的总肽键物质的量,优选山羊乳酪蛋白的酶解工艺参数。【结果】山羊乳酪蛋白的总肽键物质的量为8.5379mmol/g。单酶中,胰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对山羊乳酪蛋白的水解度均较大,木瓜蛋白酶次之,碱性蛋白酶最小;胰蛋白酶对山羊乳酪蛋白的水解度最高,为14.67%,其适宜的酶解工艺为:加酶量2500U/g,pH7.5,50℃下酶解2h。复合蛋白酶中,中性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复合及中性蛋白酶、胰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3酶复合时的水解度均较大,2种复合酶的水解度、平均肽链长度和平均相对分子量分别为17.34%,21.16%;5.77,4.73和692,567。【结论】在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下,单酶中,胰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对山羊乳酪蛋白水解度均较大,复合酶中,中性蛋白酶、胰蛋白酶复合及中性蛋白酶、胰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3酶复合时的水解度均较大。  相似文献   

5.
以新鲜海蛰为材料进行海蜇蛋白质酶水解试验.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为适宜的海蜇蛋白质水解酶,最适条件为:酶用量2.0%、料水比1:2.在60℃、pH7.0条件下水解8 h,水解液中氨基氮含量达到37.2545 mg/100mL;其次为胰蛋白酶,在酶用量3.0%、料水比1:2、55℃、pH7.5条件下水解8 h,水解液中的氨基氮含量为14.8403 mg/100mL.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酶解辣木粕清蛋白的最佳蛋白酶,采用微波辅助酶解制备辣木粕抗氧化肽。 【方法】以辣木粕清蛋白水解度作为考察指标,采用碱性蛋白酶、胰蛋白酶、风味蛋白酶、复合蛋白酶、菠萝 蛋白酶以及木瓜蛋白酶进行初筛和复筛,筛选最佳的蛋白酶。通过单因素试验以及响应面试验,筛选最佳酶解 条件,采用微波辅助进一步优化酶解工艺。通过测定 DPPH·清除率、O2-·清除率、ABTS+ ·清除率和还原能 力评价辣木粕清蛋白抗氧化活性。【结果】辣木粕清蛋白为酶解的最佳蛋白质,风味蛋白酶为最佳蛋白酶。通 过单因素试验以及响应面试验得到最优酶解工艺:加酶量 7 491.44 U/g、底物浓度 9.36%、pH 7.50、酶解温度 45 ℃,水解时间 3.88 h,在此酶解条件下,抗氧化肽得率为 19.09%,水解度为 69.80%。采用低功率微波仪器 (0~100 W)进一步将酶解时间缩短到 1 h,同时可提高酶解物的抗氧化活性。检测出辣木粕酶解物具有较好的 抗氧化活性,清除 DPPH·的最佳质量浓度为 10 mg/mL;清除 ABTS+ ·、O2-·的最佳质量浓度为 50 mg/mL;还 原 Fe3+ 的最佳质量浓度为 50 mg/mL,与阳性对照 Vc 相当。【结论】低功率微波能够提高辣木粕清蛋白酶解效 率和抗氧化活性,辣木粕具有制备天然抗氧化肽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采用Asl.398枯草蛋白酶制备蚯蚓肽,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设计(L9(34)),以氨基氮数,多肽浓度为衡量指标,对最佳酶条件进行筛选研究,并分析了酶解液氨基酸含量和相对分子量的分布。结果表明:最佳酶解条件为pH 6.5、酶浓度为1%、温度50℃反应、时间8 h,在此条件下,酶解蚯蚓蛋白的水解液氨基氮数可以达到16.55 mmol/100 mL,水解液多肽浓度达9.22 mg/mL,酶解液分子量大部分是在5 000以下的多肽、小肽及氨基酸的混合物,其中分子量在220以下的占了72.09%,氨基酸组成平衡,含量丰富,可用来制取新型氨基酸微量元素及小肽添加剂。  相似文献   

8.
蚯蚓蛋白酶解工艺及其产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sl.398枯草蛋白酶制备蚯蚓肽,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设计(L9(34)),以氨基氮数,多肽浓度为衡量指标,对最佳酶条件进行筛选研究,并分析了酶解液氨基酸含量和相对分子量的分布。结果表明:最佳酶解条件为pH 6.5、酶浓度为1%、温度50℃反应、时间8 h,在此条件下,酶解蚯蚓蛋白的水解液氨基氮数可以达到16.55 mmol/100 mL,水解液多肽浓度达9.22 mg/mL,酶解液分子量大部分是在5 000以下的多肽、小肽及氨基酸的混合物,其中分子量在220以下的占了72.09%,氨基酸组成平衡,含量丰富,可用来制取新型氨基酸微量元素及小肽添加剂。  相似文献   

9.
为改善河蚬肉加工现状,提高河蚬肉的利用率和附加值,研究了5种蛋白酶(碱性蛋白酶、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对河蚬蛋白质的水解过程,以游离氨基酸态氮含量、可溶性短肽含量和蛋白质利用率为评价指标对酶解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风味蛋白酶水解河蚬蛋白的能力最强,生成的游离氨基酸态氮含量最高[9 h后达到(3.82±0.26)mg/ml],并且蛋白质利用率最高(9 h后达到42.37%±2.46%);木瓜蛋白酶水解河蚬蛋白生成可溶性短肽的含量最高[5 h后达到(39.14±1.74)mg/ml],碱性蛋白酶水解河蚬蛋白生成可溶性短肽的含量次之[7 h后达到(38.57±2.07)mg/ml]。为获得游离氨基酸含量高的水解液可选用风味蛋白酶,为获得功能性短肽含量高的水解液可选用木瓜蛋白酶、碱性蛋白酶。  相似文献   

10.
年论文 《宁夏农林科技》2011,52(7):108-109,113
【目的】优化风味酶酶解花生蛋白工艺。【方法】探讨酶浓度、pH、底物浓度、温度和酶解时间对花生蛋白水解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用正交试验对各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风味蛋白酶酶解花生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50℃、pH为7.0、酶浓度0.2g酶倌花生蛋白、底物浓度5%、酶解时间6h,最佳条件下水解度为26.12%:【结论】温度对酶解反应的影响最大,其次是酶浓度,酶解时间和pH值。  相似文献   

11.
双酶直接酶解米糠制备短肽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建立在中低温度下直接酶解米糠制备短肽的优化工艺。【方法】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直接酶解米糠制备短肽的工艺条件,其中总糖含量测定采用蒽酮比色法,水解度(degree of hydrolysis,DH)采用pH-stat法,蛋白质回收率采用凯氏定氮法。【结果】确定直接酶解米糠制备短肽最佳工艺条件为:米糠先经糖酶(viscozyme)反应2 h去除糖类杂质,然后用碱性蛋白酶(alcalase)和胰蛋白酶双酶水解,最适pH 8.2,温度45℃,alcalase与胰蛋白酶酶活比59﹕41,总酶活5 750 U/g底物,水解时间3 h。在此条件下,DH为23.04%,蛋白质回收率为84.33%,酸溶性多肽(TCA-SN)为68.40%,短肽分子量主要集中在1 000 D以下。【结论】在中低温和偏中性(pH 8.2)条件下,采用碱性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双酶直接酶解米糠制备短肽,与先提取蛋白后酶解制备短肽的方法相比,具有操作步骤简单、蛋白质利用率高等特点,是一种制备米糠肽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遮光下外源水杨酸对韭菜硝酸盐还原同化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光强下外源水杨酸(SA)对韭菜叶片硝酸盐(NO3-)累积、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光系统II电子传递速率(ETR)及主要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合成的调控效应,以期明确遮光水平下SA对硝酸盐还原同化的影响。【方法】以韭菜品种‘新世纪雪韭’为供试材料,在前期试验工作基础上,采用显著降低韭菜硝酸盐累积的3.0 mmol•L-1 SA对韭菜叶面进行喷施处理,设自然光(900-1 050 μmol•m-2•s-1)和遮光(40%自然光)2种光照强度,分析SA对韭菜硝酸盐累积及NO3-还原同化的影响。【结果】SA处理缓解了遮光水平下韭菜叶片氮代谢关键酶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GOT)和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GPT)活性的降低,显著降低了硝酸盐的累积,其中,与弱光对照相比,SA处理下GOT活性和GPT增幅较明显,分别为23.7%和12.3%;SA处理还显著提高了弱光下叶片的全氮含量和干物率,但叶绿素含量和光系统间电子传递速率ETR的增幅不大;另外,SA处理增加了弱光下韭菜叶片多数游离氨基酸组分的含量,效果最为显著的为色氨酸和丝氨酸,分别比对照提高了89.8%和50.6%;并且提高了游离氨基酸总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但降低了游离氨基酸与可溶性蛋白比值A/P。【结论】弱光降低了韭菜氮素同化能力和物质生产能力,而SA处理促进了弱光下韭菜叶片氮代谢中硝酸盐的还原和铵的同化,同时调动转氨作用的积极协同配合,促进了硝态氮转化为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这可能是遮光下SA降低韭菜硝酸盐累积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冯卓  秦智伟  武涛  何红梅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5):3100-3107
【目的】分离和克隆黄瓜谷氨酰胺合成酶GS1基因,分析其序列特征,了解其在低氮条件下的表达情况。【方法】依据黄瓜基因组数据库中Csa015274基因编码区全序列,应用引物设计软件Primer Premier 5.0设计引物,从黄瓜叶片cDNA中克隆该基因,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获得的cDNA序列及推定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鉴定,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研究GS1基因在不同氮素浓度下的表达变化。【结果】分离到GS1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JQ277263。该基因长1 071 bp,编码356个氨基酸,与甜瓜(Cucumis melo L.)GS1基因同源性高达97%。该基因编码的蛋白是1个不稳定的疏水蛋白,无跨膜结构,无信号肽,存在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N-十四酰化位点,酪氨酸激酶磷酸化位点等活性位点。GS1基因表达模式分析显示,在低氮条件下,该基因下调表达,随着氮素浓度的增高GS1基因的表达量增加。在高浓度的氮素水平下,该基因的表达同样受到抑制。【结论】成功从黄瓜叶片中分离克隆到GS1基因,该基因具有已知物种GS1基因的特征,可用于该基因的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比值质谱仪(gas chromatography-combustion-isotope ratio mass spectrometry,GC-C-IRMS)测定小麦籽粒氨基酸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方法】以小麦临汾50744为材料,水解得到其籽粒蛋白质氨基酸,将氨基酸标准样品以及小麦籽粒氨基酸衍生化为N-新戊酰基,O-异丙醇(N-pivaloyl-isopropyl,NPP)氨基酸酯,利用GC-C-IRMS测定其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结果】氨基酸标准样品的碳氮同位素组成分析表明,NPP氨基酸酯的平均重现性δ13C为0.47‰,δ15N为0.28‰,并没有产生大的同位素分馏,因此δ13C和δ15N都能得到满意的测定结果。运用GC-C-IRMS测定了小麦临汾50744籽粒蛋白质氨基酸的稳定碳氮同位素的自然丰度,其中δ13C的变化范围在-28.7‰到-34.7‰,δ15N的变化范围为-6.2‰到9.5‰。采用系统聚类分析进行分类,根据δ13C可以将氨基酸分为两类;根据δ15N可以将氨基酸分为三类。【结论】运用GC-C-IRMS结合NPP氨基酸酯衍生物可以测定小麦籽粒氨基酸的稳定碳氮同位素,这对于揭示氨基酸代谢途径的差异以及逆境胁迫下氨基酸的合成差异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混合菌种固体发酵菜粕生产氨基酸肥料的条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响应曲面法优化以菜粕作为主要基质,两株产蛋白酶菌株嗜麦芽糖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rophilia G12(FJ211222)和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 K11(FJ211221)混合菌种固体发酵生产氨基酸肥料的发酵过程参数,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响应曲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中的Plackett-Burman设计和Box-Behnken设计完成整个优化过程,用Mintab 15.0软件和Design-Expert 7.0软件分析试验数据。【结果】最终确定了麸皮添加量,基质起始含水量和起始pH为影响固体发酵酶解过程的主要因素,得出固体发酵过程主要工艺参数:发酵周期6 d,麸皮添加量14.1%,基质含水量54.4%,起始pH 9.15,接种量5.0%,菌液体积比为1﹕1,每24 h翻抛1次。【结论】发酵过程参数优化后的菜粕蛋白水解度达到了13.1%,增加了游离氨基酸和小肽含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水酶法提取扁桃仁油.[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单一酶和复合酶种类及浓度、酶解时间、酶解温度、酶解pH、料液比对出油率的影响.[结果]水酶法提取扁桃仁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采用由果胶酶、纤维素酶和木瓜蛋白酶组成的复合酶,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3h,酶浓度2;,酶解pH7.0、料液比1∶4,在此条件下出油率达77.31;.[结论]单一酶中碱性蛋白酶,复合酶中果胶酶、纤维素酶、木瓜蛋白酶的组合对扁桃仁油的提取率最高;复合酶的出油率比单一酶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微波辅助提取法提取啤酒花多酚,为酒花浸膏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多酚含量为响应值,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筛选出乙醇浓度、微波功率、微波时间三种对提取影响较大的因素,响应面法进行优化,并验证优化方案.[结果]确定酒花多酚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56;,微波功率720 W,微波时间81 s.[结论]在此条件下,提取多酚含量达到81.358 mg/g.  相似文献   

18.
赵广河 《南方农业学报》2012,43(10):1553-1557
[目的]确定猴头菇氨基酸营养液的最佳制备工艺,为以猴头菇为原料的氨基酸强化食品开发提供参考.[方法]以猴头菇营养液中的氨基酸总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影响氨基酸总量的酸性蛋白酶用量、纤维素酶用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解pH、液料比等因素进行优化.[结果]影响猴头菇营养液中氨基酸总量的主次因素依次为:酸性蛋白酶用量>纤维素酶用量>液料比>酶解时间>酶解温度>酶解pH,其最佳制备工艺参数为:酸性蛋白酶用量1.00%,纤维素酶用量1.50%,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60 min,酶解pH 3.5,液料比25∶1.与热水浸提法相比,双酶法制备的猴头菇氨基酸营养液中氨基酸总量提高了73.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了75.0%.[结论]以双酶法制备猴头菇氨基酸营养液是可行的,能有效提高营养液中的氨基酸总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相似文献   

19.
玉澜  张春艳 《南方农业学报》2012,44(6):1018-1021
【目的】研究微波辅助法提取枇杷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枇杷叶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枇杷叶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作为评价指标,探讨微波功率(W)、乙醇浓度(%)、料液比(g∶mL)和提取时间(s)对枇杷叶黄酮类化物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筛选微波辅助提取枇杷叶黄酮类化物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微波辅助乙醇提取枇杷叶黄酮类化合物的影响因素主次顺序为:乙醇深度>料液比>微波时间>微波功率,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50%,微波功率125 W, 微波时间100 s, 料液比1∶10(g∶mL)。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得到黄酮类化物含量为0.712%。【结论】微波辅助乙醇提取枇杷叶黄酮类化合物得率高,且提取时间短、乙醇用量少,是提取枇杷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复合酶同步酶解脱脂米糠工艺,比较其在酶解前后营养特性的变化,为脱脂米糠高值转化利用提供技术指导。【方法】以脱脂米糠为原料,先经高温糊化和高温α-淀粉酶液化,再经糖化酶、纤维素酶和蛋白酶3种酶同步酶解,制备高营养价值脱脂米糠复合酶解提取物。以还原糖得率和蛋白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针对双评价指标对工艺参数的优化有差异性,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工艺参数进行双评价指标综合评判,优化建立糖化酶、纤维素酶和蛋白酶3种酶复合酶解工艺。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脱脂米糠热水浸提物冻干样、脱脂米糠复合酶解提取物冻干样。参考国标方法,测定脱脂米糠原料、脱脂米糠热水浸提物冻干样和脱脂米糠复合酶解提取物冻干样中固形物含量、碳水化合物物含量、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和总蛋白含量,通过比较热水浸提和复合酶酶解后提取物中营养组成变化来评价复合酶解工艺优劣。利用高速氨基酸分析仪测定3种样品中氨基酸含量,并根据FAO/WHO必需氨基酸参考模式,对3种样品中的蛋白进行营养价值评价。【结果】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确定最佳脱脂米糠复合酶解工艺条件为:复合酶的总添加量3.5%,复合酶添加比例为糖化酶﹕酸性纤维素酶﹕酸性蛋白酶=1﹕3﹕3,酶解pH 4.1,酶解温度57.5℃,料水比1﹕5,酶解时间190 min。采用复合酶同步酶解脱脂米糠时,原料利用率、碳水化合物转化率、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和蛋白提取率分别为48.34%、65.33%、6.68%和58.75%,复合酶解提取物蛋白中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达到36.93%。与热水浸提相比,采用复合酶解工艺原料利用率、碳水化合物转化率、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得率和蛋白提取率分别提高了118.73%、90.74%、284.22%和257.14%,必需氨基酸含量提高了276.33%(P<0.05)。与脱脂米糠原料相比,复合酶解提取物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提高13.62%,单位质量固形物蛋白中必需氨基酸含量提高了14.78%,其中赖氨酸、甲硫氨酸、苏氨酸和缬氨酸含量分别提高了35.38%、37.75%、40.06%和7.70%(P<0.05),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值(EAA/NEAA)为0.59,更加接近WHO和FAO参考标准值0.6。【结论】采用复合酶解脱脂米糠工艺可以显著提高脱脂米糠原料的利用率,复合酶解提取脱脂米糠后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可溶性膳食纤维、可溶性蛋白和必需氨基酸含量较热水浸都有显著提高,这为开发脱脂米糠制备功能性食品配料提供了一条可靠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