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红松籽油调节血脂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红松籽油对老龄大鼠血脂的调节作用.方法将60只22月龄Wistar 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雌雄各半)空白对照组,高脂对照组和三个松籽油处理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饲喂高脂饲料,同时,3个松籽油处理组分别饲喂2.0g/kg.d 、4.0g/kg.d、8.0g/kg.d 剂量的松籽油,连续饲喂8周,每周称量1次各组平均体重.饲喂4周后,取尾血,测定血清中的血脂和血糖(Blood Glucose).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组总胆固醇(TC)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表明高脂模型建立成功.松籽油处理对大鼠体重增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与高脂对照组比较,松籽油处理组血清BG、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无显著差异(P>0.05),而4.0g/kg.d 剂量组可以明显降低血清中甘油三酯(TG)的含量(P<0.05),但8.0g/kg.d 剂量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与高脂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结论红松籽油具有一定调节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葛根素对去卵巢大鼠血清中对氧磷酶1(PON1)活性及血脂的影响,将48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设阴性对照组,即假手术对照组(SHAM);阳性对照组,即去卵巢对照组(OVX);雌激素治疗组(OE)及不同剂量葛根处理组,OPl20mg/(kg·d)、OPm50mg/(kg·d)、OPh100mg/(kg·d).8周后测定所有处理大鼠血清PON1活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TC)水平,计算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结果发现:OVX组大鼠PON1活性比假手术组(SHAM)降低,葛根素组和雌激素组的PON1活性比OVX组高,与SHAM组相似.OVX组HDL-C降低,LDL-C升高,葛根素组和雌激素组的HDL-C升高,LDL-C降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雌激素水平与PON1活性呈线性正相关(r=0.294,P=0.043).据此认为,葛根素可提高去卵巢大鼠PON1活性,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患性,可能有预防妇女绝经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观察左卡尼汀( L-carnitine,LC)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代谢的影响及抗氧化作用,将5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分别接受标准饲料、高脂饲料、高脂饲料加低、中、高剂量[(0.25、0.50、1.00g/(kg·d)]LC灌胃处理.连续灌服给药28 d后,测定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及血清和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与高脂模型组相比,给予LC可显著降低血清TC、TG、LDL-C含量,增加HDL-C含量;血清和肝脏中SOD活性提高、MDA含量降低(P<0.05).表明LC对高脂血症大鼠有明显的降血脂和改善体内抗氧化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紫甘薯是天然抗氧化物花青素的重要来源。鉴定‘宁紫薯1号’花青素(PSPC)组成成分,探索紫甘薯花青素对高脂诱导肥胖的预防效果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通过液质联用技术分析紫甘薯新品种‘宁紫薯1号’的花青素组分;采用p H示差法测定制备的样品中总花青素含量。建立因高脂摄入过多导致机体产生营养性肥胖的动物模型,并灌胃不同剂量的紫甘薯花青素比较其预防肥胖效果。每周定时测量大鼠禁食6 h后的体重,通过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样品血糖(Glu)、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的含量,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瘦素(Leptin)含量。通过荧光定量PCR法(RT-PCR)检测下丘脑样品瘦素及其受体的m RNA表达,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瘦素及其下游蛋白的信号表达。【结果】分离鉴定出11种PSPC组分,其中10种为已知的矢车菊素和芍药素酰基化衍生物,峰1为新发现的1种化合物。制备的花青素样品中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含量为17.4%。体重指标直接表明高剂量花青素组预防肥胖效果最好,为(358.2±20.1)g,中剂量组其次,为(371.6±16.3)g;效果最差的为低剂量组,体重为(384.0±7.2)g。紫甘薯花青素各剂量组大鼠血糖、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的3项血生化指标均趋于正常水平,有效预防肥胖的发生。血清瘦素检测结果显示,高脂组比对照组多释放65.50%;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紫甘薯花青素组血清瘦素含量分别为(3.13±0.05)、(2.84±0.12)和(2.64±0.06)ng·m L~(-1),与高脂组相比均显著下降。同时不同剂量紫甘薯花青素组下丘脑中瘦素及瘦素受体的m RNA表达均显著高于高脂组。而高剂量紫甘薯花青素组可以调节下丘脑中瘦素信号,从而降低下游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AMPKα)的磷酸化。【结论】高剂量紫甘薯花青素可以通过调节下丘脑中leptin/AMPKα信号通路有效抑制高脂诱导肥胖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低聚木糖对生长猪免疫功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体重20 kg左右的杜枫姜三元杂交猪180头,随机分成4组,每组45头.4个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基础日粮+100 mg·kg~(-1)低聚木糖(1组)、基础日粮+150 mg·kg~(-1)低聚木糖(2组)、基础日粮+200 mg·kg~(-1)低聚木糖(3组),探讨不同处理对生长猪免疫功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3组血液单核细胞数分别增加10.7%、37.5%、1.8%;试验组血小板数有提高趋势,且2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比对照组分别提高31.1%、17.2%、33.3%;试验组血清溶菌酶活性也有提高趋势(P>0.05);试验组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和葡萄糖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试验组血清尿素氮含量有下降趋势(P>0.05);1、3组血清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血清胆固醇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杏仁多肽的降血糖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杏仁多肽对糖尿病大鼠辅助降血糖活性.方法:4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其中两组未注射STZ,分别饲喂正常饲料(正常对照组)和杏仁多肽(正常口服组),经STZ注射造模的其他3组,分别饲喂正常饲料(糖尿病对照组),每天灌胃10g/kg.bw杏仁多肽(口服高剂量组),每天灌胃5g/kg.bw杏仁多肽(口服低剂量组),测定5d、10d、15d、20d、25d、30d、停药12d空腹血糖,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胰岛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口服高剂量组和口服低剂量组在20d时均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p<0.05),25d时使血清中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降低,血清中胰岛素显著升高(p<0.05).结论:杏仁多肽能有效调节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及血脂生化指标,对高脂糖尿病具有辅助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亚麻酸磷脂软胶囊降血脂药理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亚麻酸磷脂软胶囊对混合型高脂血症大鼠的降血脂作用。[方法]84只SPF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2组: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空白对照组大鼠给予维持饲料,模型组给予模型饲料。模型组造模成功,从模型组动物中筛选出60只大鼠,按血清总胆固醇水平随机分成4个剂量组和1个模型对照组,每组12只;空白对照组12只大鼠全部参与试验。3个剂量组分别以333、667、2 000 mg/kg剂量(分别相当于人拟用剂量的5、10、30倍)的亚麻酸磷脂软胶囊给各剂量组大鼠灌胃30 d,模型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大鼠给予等体积的橄榄油。[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高剂量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和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各剂量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麻酸磷脂软胶囊对雄性SD大鼠具有辅助降血脂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对吉林地区野生山葡萄籽和山移植葡萄籽中总黄酮、低聚原花青素含量做对比分析;并利用GC-MS技术对葡萄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组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野生山葡萄籽中总黄酮(3.64%)含量略高于山移植葡萄籽中总黄酮,而低聚原花青素(0.95%)含量比山移植葡萄籽高1.07倍;葡萄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90%以上,其中亚油酸达75%以上,野生山葡萄籽油中亚油酸(78.84%)含量高于山移植葡萄籽,葡萄籽放置1年以后,亚油酸含量下降13.37%,而硬脂酸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9.
云南松低聚原花青素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云南松低聚原花青素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从还原能力、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清除作用3个方面对云南松低聚原花青素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云南松低聚原花青素的还原能力稍好于合成抗氧化剂BHT;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89和1.31mg/ml,而BHT对二者的半抑制浓度分别为3.00和1.81mg/ml,云南松低聚原花青素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强于BHT,且该清除作用与样品浓度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云南松低聚原花青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
研究山楂沙棘片对混合高血脂模型大鼠血脂的影响。大鼠预先眦内静脉采血,测定血清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根据血清中总胆固醇含量,将大鼠平均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山楂沙棘片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对照组喂以正常饲料,其它组喂以高脂模型饲料。各组每日灌胃相应受试物或溶剂,连续灌胃8周。模型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HDL-C/TC比值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山楂沙棘片高剂量组明显降低大鼠血清中TC含量(P0.05),显著降低血清中LDL-C含量(P0.01),显著升高血清HDL-C/TC比值(P0.01)。与模型组比较,山楂沙棘片中剂量组明显降低大鼠血清中TC、LDLC含量(P0.05),显著升高血清HDL-C/TC比值(P0.01)。山楂沙棘片能降低混和高脂模型大鼠血清中TC和LDL-C含量,提高血清HDL-C/TC比值。  相似文献   

11.
莽吉柿果皮提取物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岩  刘严  刘金平  卢丹  李平亚 《特产研究》2007,29(2):55-56,61
目的观察莽吉柿果皮提取物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影响。方法通过4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同时口服给予莽吉柿果皮提取物50mg/kg、100mg/kg、200mg/kg,观察预防性给予莽吉柿果皮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清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TC/HDL-C值的影响。结果莽吉柿果皮提取物可显著降低血清TC、TG、LDL-C以及TC/HDL-C值。结论莽吉柿果皮提取物能很好地降低髙脂血症大鼠的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2.
石榴皮鞣质的长期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林  周本宏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529-8530
[目的]观察石榴皮鞣质长期给药对大鼠产生的毒性反应。[方法]将80只供试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分别以0.3,0.9,1.5g/kg石榴皮鞣质连续对试验大鼠灌胃给药4周并设空白对照,末次给药24h后每组活杀一半大鼠,另一半停药后继续观察2周,分别测试大鼠体重、血液学、血液生化学、脏器系数及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石榴皮鞣质3个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的毒性。[结论]石榴皮鞣质在上述剂量下连续服用4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心脉隆注射液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心脉隆注射液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探讨心脉隆注射液在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加维生素D的方法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的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心脉隆治疗组.于造模开始第8周后取大鼠静脉血测血脂水平.结果心脉隆注射液能明显的降低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P<0.05).结论心脉隆注射液能够改善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的血脂水平,对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的治疗和干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蜂王浆中不同活性组分对大鼠降血脂效果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将新鲜王浆经过180目滤网过滤,滤液再逐步经过0.5 μm、0.1 μm和0.05 μm的无机陶瓷膜过滤,分别得到5种蜂王浆活性组分.试验用健康雄性Wister大鼠,给予高脂颗粒饲料喂饲后第9 d,大鼠眶静脉取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值.高脂血症动物模型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蜂王浆及各活性组分实验组,同时设置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大鼠.分组后连续6周灌胃蜂王浆及各活性组分,同时继续给予高脂颗粒饲料喂饲,之后各组大鼠取血测定TC、TG和HDL-C.结果表明:42 d后,新鲜王浆(A组)、经180目滤网过滤的滤渣(B组)、经0.5 μm陶瓷膜过滤的滤渣(C组)和再经0.1 μm陶瓷膜陶过滤的滤渣(D组)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TC含量;A、D组和经多次过滤后的滤液(F组)都有显著降低大鼠血清TG含量的作用;在提高HDL-C含量方面,A组、经0.05 μm的无机陶瓷膜过滤的滤渣(E组)和F组都起作用,其它各组无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单羰基姜黄素类似物(代号B06)对Ⅱ型糖尿病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糖脂代谢紊乱的影响。[方法]应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小剂量STZ干扰建立Ⅱ型糖尿病大鼠模型[1],并随机分模型组、A75治疗组、C66治疗组、正常对照组,各组均灌胃治疗12周;检测各组大鼠血生化指标[2]。[结果]单羰基姜黄素类似物能明显改善试验性Ⅱ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升高,FINS明显低于模型组;肝脏TC、血清TG、TC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对血清HDL有明显的升高作用,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羰基姜黄素类似物对Ⅱ型糖尿病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观察大黄素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脂肪组织11β-HSDl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可能机制。采用30只雄性Wistar大鼠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给药组,每组10只。模型建立通过高脂饲料喂养结合地塞米松刺激的方式。12周后造模成功,给药组予大黄素200 mg·kg-1灌胃。给药4周后,进行胰岛素耐量试验,检测血糖、血脂、血液胰岛素及皮质酮水平,计算肝指数、内脏肥胖指数及HOMA-IR指数和11β-HSD1基因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胰岛素抵抗状态显著改善,血糖、胰岛素及血脂水平明显降低,肝指数及内脏肥胖指数也明显下降,同时内脏脂肪组织11β-HSD1基因及蛋白表达明显下调。可见大黄素可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大鼠的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敏感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11β-HSD1基因及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黄精酸奶对摄食高脂饲料大鼠的降脂作用。方法 SD大鼠64只,雌雄各半,随机为正常组,高脂血症模型组,黄精组,普通酸奶组,阿托伐他汀组,黄精酸奶高、中、低剂量组。正常组喂基础饲料,其余各组喂养高脂饲料并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每天1次,连续8周。分别在实验4周、8周后,眼眶釆血,检测血中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结果 4周、8周后测试结果都显示,与模型组相比,黄精酸奶可降低TC、TG、LDL-C,升高HDL-C(P<0.05或P<0.01),黄精酸奶组的降脂作用优于黄精组、普通酸奶组(P<0.05或P<0.01)。结论 黄精酸奶具有降脂作用,其效果优于单纯食用黄精或酸奶。  相似文献   

18.
白藜芦醇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和一氧化氮及其合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白藜芦醇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和一氧化氮及其合酶的影响。结果表明 :高脂饲料可导致实验性大鼠高脂血症。与高脂对照组相比 ,白藜芦醇能明显降低大鼠体内TC、TG、LDL- c、NO浓度 ,使AI降低 ,HDL c/TC比值升高 ;给予白藜芦醇组血清NOS、iNOS活性降低 ,cNOS活性升高。说明白藜芦醇能调节高脂血症大鼠血脂代谢及纠正NO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9.
为观察不同作用时间下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相关因子的改变,研究高热量饲料结合慢性应激促进NAFLD病变的过程,将64只雄性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热量饲料(HFSD)组、慢性应激(EFNS)组及高热量饲料结合慢性应激(HFSD+EFNS)组。8周后,每组随机取8只动物,作为第1批实验动物;14周后,余下每组8只动物作为第2批实验动物,检测胰岛素抵抗、血液及肝组织脂质、氧化应激状态、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基因表达,计算肝指数。另外,取肝脏做病理切片,比较各组肝组织病理改变程度。结果显示,8周后大鼠出现胰岛素抵抗、脂质紊乱、氧化应激、炎症状态及肝指数增加。2种刺激只对肝脂质代谢紊乱有交互作用。14周后,大鼠NAFLD进一步恶化,对脂质紊乱、肝脂质代谢、炎症、氧化应激状态均有协同作用,肝组织切片也显示出现脂肪性肝炎。高热量饲料结合慢性应激促进NAFLD有一个发展过程,14周后能够诱导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The trace element vanadium has an unclear biological function. Vanadate, an oxidized form of vanadium, appears to have an insulin-like action. The effect of vanadate on blood glucose and cardiac performance was assessed in female Wistar rats 6 weeks after they were made diabetic with streptozotocin. When vanadate was administered for a 4-week period to the diabetic rats, their blood glucose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nondiabetic controls despite a low serum insulin. In contrast, blood glucose was increased about threefold in the diabetic rats that were not treated with vanadate; these rats also had low insulin levels. Cardiac performance was depressed in the untreated diabetic animals, but the cardiac performance of the vanadate-treated diabetic animals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nondiabetic controls. Thus vanadate controlled the high blood glucose and prevented the decline in cardiac performance due to diabe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