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不同贮存温度条件对鸡蛋品质和质构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不同贮存温度对鸡蛋品质的影响,选取新鲜刚产出鸡蛋170枚,其中10枚当日进行测定,其余160枚随机分为4组,试验Ⅰ组贮藏条件为冬季室外,Ⅱ组贮藏条件为室内,Ⅲ组贮藏温度4℃,Ⅳ组贮藏温度8℃,试验Ⅰ、Ⅱ组由环境检测箱实时监测环境温度。第7、14、21、28天每组分别取10枚鸡蛋,其中5枚用于测定常规蛋品质,5枚用于测定熟鸡蛋的质构特性。结果表明:随着贮存天数的增加,室内贮存条件下的鸡蛋与新鲜鸡蛋相比极显著降低(P0.05),蛋壳强度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室外贮存的熟鸡蛋硬度、咀嚼性、回复性显著性增加(P0.05),弹性极显著增加(P0.01),4℃贮存条件下的鸡蛋硬度、弹性、咀嚼性、回复性显著增加(P0.05),4个贮存条件对熟鸡蛋蛋白的质构影响不大。结果提示,室内贮藏对鸡蛋的常规品质影响很大,而室外贮存和4℃贮存条件对熟鸡蛋的质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室内室外反复冻融对鸡蛋蛋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新鲜鸡蛋50枚,随机分为对照组(10枚)及试验组(40枚)。对照组直接测定其品质,试验组每天8:00—20:00在室内常温保存,20:00—次日8:00在室外冷冻保存,共反复冻融4 d。试验期间每天随机选取10枚鸡蛋,其中5枚进行蛋品质测定,5枚用水煮熟后进行质构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蛋品质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反复冻融天数的增加,蛋黄硬度、弹性逐渐增加,试验3,4组蛋黄硬度与1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试验2,3,4组蛋黄弹性与试验1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反复冻融4 d并没有对熟鸡蛋蛋白造成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反复冻融条件对鸡蛋蛋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生鲜鸡蛋50枚,10枚当日进行测定,其中5枚用于测定常规鸡蛋品质指标,另5枚煮熟后用于测定熟鸡蛋的质构指标,此为新鲜鸡蛋组;其余随机分为4组,其中-18℃冻2 h后再于4℃融24 h的为冻融1组,此后再-18℃冻2 h后再于4℃融24 h(冻融2次)的为冻融2组,冻融3组反复冻融3次,冻融4组反复冻融4次,每组随机抽取10枚,其中5枚用于测定常规鸡蛋品质指标,另5枚煮熟后用于测定熟鸡蛋的质构指标。结果表明:随着反复冻融次数的增加,鸡蛋品质下降,新鲜度下降;经过冻融处理后,熟蛋黄硬度、弹性、咀嚼性和回复性都呈增加趋势;熟蛋白弹性、咀嚼性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经过反复冻融处理后的鸡蛋就形成了市场上所谓的"橡皮蛋"。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贮藏温度对鸡蛋质构的影响,选取新鲜刚产出鸡蛋64个,随机分为2组,试验Ⅰ组贮藏温度4℃,试验Ⅱ组贮藏温度18℃,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个鸡蛋.第3、6、9、12天每个重复分别取2个鸡蛋煮熟后对其质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4℃贮藏的鸡蛋质构变化比18℃条件下的大.4℃贮藏条件下,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熟鸡蛋蛋白的硬度、咀嚼性和胶黏性与蛋黄的弹性、咀嚼性、胶黏性和内聚性均呈现上升的趋势,而黏附性则有所下降,4℃贮藏下蛋黄弹性增加比18℃明显.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饲粮中添加未脱毒棉籽油对蛋鸡蛋品质及熟鸡蛋质构的影响,试验将260日龄的健康海兰褐商品蛋鸡16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试验组分别添加1%、2%、3%棉籽油,对照组不添加,试验期为3周。结果表明:随着棉籽油添加量的增加,蛋重、蛋黄颜色、蛋黄重量呈增加趋势,蛋形指数、哈氏单位呈下降趋势,蛋壳厚度则没有明显变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棉籽油对蛋黄蛋白质含量和脂肪沉积影响较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熟蛋黄的硬度、弹性、凝聚性、咀嚼性、胶黏性与棉籽油添加量呈正相关。说明棉籽油在蛋鸡饲粮中的添加量达到2%便可使蛋品质和质构特性下降。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鸡蛋内容物扩散面积随贮存时间的变化规律,将240个白来航蛋鸡鸡蛋随机分成12组,每组20个,每两天测量一次鸡蛋内容物扩散面积、气室高度、哈氏单位和蛋白pH值。结果表明:蛋黄扩散面积随着贮存时间的增加呈阶梯型增长;外稀蛋白扩散面积在贮存前期增加缓慢,后期快速增加;与之相反,内浓蛋白扩散面积前期快速增加,后期增长缓慢。鸡蛋全部内容物扩散面积具有优于气室高度、哈氏单位和蛋白pH值的与贮存时间的线性关系,随着贮存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加,分辨率高,因此鸡蛋全部内容物扩散面积可以作为一种精确评价鸡蛋新鲜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浓度的枯草芽孢杆菌对初产蛋鸡鸡蛋品质和熟鸡蛋质构的影响,试验选用健康、体重相近的19周龄"大午金凤"蛋鸡240只,随机分成4组,试验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Ⅱ组饲喂基础日粮+0.1%的枯草芽孢杆菌;试验Ⅲ组饲喂基础日粮+0.5%枯草芽孢杆菌;第Ⅳ组饲喂基础日粮+1%的枯草芽孢杆菌。预饲期7 d,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试验第14天,第Ⅳ组蛋壳相对重高于第Ⅰ、Ⅲ组(P0.05);第Ⅲ组蛋白高度、哈氏单位高于其他各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熟鸡蛋质构在各组之间差异均不明显(P0.05)。试验第28天,第Ⅲ组蛋壳相对重显著高于第Ⅳ组(P0.05);第Ⅲ组蛋白高度显著高于第Ⅰ、Ⅱ组(P0.05),极显著高于第Ⅳ组(P0.01);第Ⅲ组哈氏单位极显著高于第Ⅳ组(P0.01);第Ⅳ组蛋清弹性显著高于第Ⅱ组(P0.05);第Ⅲ组蛋清黏聚性显著高于第Ⅰ组(P0.05),极显著高于第Ⅱ组(P0.01);第Ⅱ、Ⅲ、Ⅳ组蛋黄弹性明显高于第Ⅰ组(P0.01)。由此表明,添加0.5%的枯草芽孢杆菌对鸡蛋的蛋品质和熟鸡蛋的质构有较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了比较研究凡士林涂抹法与冷藏法对鸡蛋保鲜效果的影响。选择重量相近、食用期限相同的白皮鸡蛋160枚,试验开始随机选取10枚鸡蛋测量其重量、哈氏单位、蛋黄指数作为初始数据,剩余150枚鸡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温储藏)、凡士林涂抹组(常温储藏)与4℃冷藏组,试验期为25 d,每5 d各组随机选取10枚鸡蛋测量并比较其重量、哈氏单位、蛋黄指数。结果表明,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各组鸡蛋重量、哈氏单位、蛋黄指数分别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对照组鸡蛋的各项指标呈现下降趋势最为显著,而凡士林涂抹处理与冷藏保存均有效减缓了鸡蛋各项指标的下降,且在该试验条件下,冷藏法保存鸡蛋的效果要优于凡士林涂抹法。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东涛鸡鸡蛋品质性状,试验选取100枚东涛鸡鸡蛋,根据肉眼观察蛋壳色泽分为1组(浅白色31枚)、2组(粉色39枚)、3组(褐色30枚),测定蛋品质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东涛鸡鸡蛋平均蛋重为(49.08±5.01)g,蛋形指数为1.33±0.07,哈氏单位为72.01±8.10,蛋壳重为(6.35±0.99)g,蛋壳厚度为(0.32±0.04)mm,蛋壳强度为(2.98±0.76)kg/cm~2,蛋黄色泽为8.00±1.59,蛋黄比率为(33.74±3.19)%,蛋白高度为(5.01±1.00)mm。蛋白高度与哈氏单位、蛋壳强度和蛋壳厚度、蛋重和蛋黄重都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蛋壳色泽不同,蛋形指数与蛋白高度、哈氏单位的相关密切程度有所不同;褐色蛋和粉色蛋的蛋重、蛋白高度均极显著或显著地高于浅白色蛋(P0.01或P0.05)。说明东涛鸡鸡蛋综合品质优秀。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贮藏方式及时间对不同颜色鸡蛋品质的影响,选取大小适中、品质良好的鸡蛋150枚,其中白、褐、粉壳鸡蛋各50枚,同种颜色鸡蛋随机分成10组,5组置于室温保存,另5组置于低温的冰箱冷藏,分别于第0、7、14、21、28天测定鸡蛋的失重率、气室高度、蛋形指数、蛋壳厚度、哈夫单位、蛋黄指数、蛋清pH、蛋壳相对重、蛋黄相对重、蛋清相对重、卵磷脂含量、蛋黄水分比、蛋清水分比和蛋比重。结果表明:白、褐、粉壳鸡蛋贮存至第14天,因贮藏方式不同,鸡蛋品质出现显著差异(P 0.05),不同颜色鸡蛋置于低温贮藏,更能有效保持鸡蛋的良好品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研究液体石蜡涂抹法对鸡蛋保鲜特性的影响。选择食用期限相同的白皮鸡蛋72枚,试验开始前随机选取8枚作为起始数据,将剩余鸡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温储藏)与液体石蜡涂抹组(常温储藏),试验期为20 d,每5 d各组随机选取8枚鸡蛋进行测量并且比较2组鸡蛋重量、哈氏单位、蛋黄指数。结果表明,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鸡蛋重量、蛋黄指数、哈氏单位均出现下降趋势,但液体石蜡涂抹组鸡蛋各指标的下降程度显著减缓,说明液体石蜡对鸡蛋保鲜储藏起显著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鸡蛋在贮藏过程中的新鲜度变化,构建鸡蛋的货架期预测模型,将鸡蛋贮藏在4℃、10℃、16℃、37℃,测定蛋重、蛋黄颜色、哈氏单位、蛋黄系数,在线性回归的基础上,分析不同贮藏温度、贮藏天数与鸡蛋哈氏单位的变化规律,构建鸡蛋哈氏单位与贮藏温度、贮藏天数之间的数学模型。结果显示:在4℃、10℃、16℃、37℃贮藏的鸡蛋哈氏单位与贮藏天数线性方程的R2分别为0.98、0.99、0.94、0.93;4℃贮藏的蛋重、哈氏单位、蛋黄系数下降幅度明显小于10℃、16℃、37℃贮藏时的下降幅度,其变化幅度均为37℃16℃10℃4℃,且低温贮藏时鸡蛋的蛋黄颜色更深;根据不同贮藏温度下的哈氏单位建立了鸡蛋货架期预测模型,所获得货架期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在10%以内,当贮藏温度在4~37℃范围内可根据哈氏单位对鸡蛋的剩余货架期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不同贮存温度和时间对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鸡蛋品质的影响,收集饲喂6种日粮的41周龄海兰褐蛋鸡所产蛋,每组40枚,随机均分为2份,分别放置于室温和4 ℃冰箱,在保存0、15、30、60和90 d时各取4枚测定鸡蛋失重率、比重和蛋黄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富含PUFA鸡蛋在贮存过程中失重率、比重和蛋黄MDA含量无显著差异( P >0.05);鸡蛋室温与4 ℃贮存相比3个指标差异极显著( P <0.01),室温贮存失重率是4 ℃贮存的3倍左右,且失重率与贮存时间呈显著正相关;鸡蛋室温贮存比重下降大于4 ℃贮存,且比重与贮存时间呈显著负相关;室温贮存蛋黄MDA含量均高于4 ℃贮存( P <0.05),各组蛋黄MDA含量随贮存时间延长呈显著正相关增加趋势。研究揭示,富含PUFA鸡蛋在储存过程中失重率、比重和蛋黄MDA含量变化与普通鸡蛋无差异;鸡蛋室温贮存15 d或4 ℃贮存30 d仍为鲜蛋,4 ℃贮存优于室温贮存。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研究醋酸棉酚对蛋鸡生产性能,鸡蛋品质及经冷藏后鸡蛋物理性状的变化。选用健康的42周龄京粉2号商品代蛋鸡360只,随机分为4组,即高、中、低剂量组和对照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高、中、低剂量组和对照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醋酸棉酚100、200、400和0 mg/kg,试验期为6周。结果显示:蛋鸡产蛋率随着醋酸棉酚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平均蛋重极显著降低(P0.01);高剂量组料蛋比显著降低(P0.05);醋酸棉酚添加量对鸡蛋的哈夫单位、蛋壳强度、蛋壳厚度、蛋形指数、蛋黄色泽和蛋黄比重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各试验周期鸡蛋经4℃贮存后,煮熟后蛋黄弹性未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研究表明:醋酸棉酚会导致蛋鸡产蛋率下降;当饲料中醋酸棉酚添加量达400 mg/kg时,蛋鸡料蛋比和平均蛋重下降;醋酸棉酚对蛋品质和冷藏后蛋黄弹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鸡蛋在室温与冷藏保存条件下物理性状的变化规律,试验选取褐壳商品鸡蛋240枚,随机分成2组,常温保存组(Ⅰ组)和4℃冷藏保存组(Ⅱ组),每组各120枚,分别在保存第1,2,3,4周每组选取30枚鸡蛋进行物理性状测定。结果表明:气室直径随保存期延长而逐渐增大,保存第3周、第4周气室直径Ⅱ组极显著低于Ⅰ组(P0.01);蛋壳强度Ⅰ组略高,但在不同时间Ⅰ组与Ⅱ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随着保存期的延长未见蛋壳强度有显著降低趋势;Ⅱ组保存4周后哈氏单位仍然维持较高水平(81.95),而Ⅰ组下降较快,Ⅱ组各周哈氏单位均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Ⅱ组蛋黄颜色测定结果高于Ⅰ组,且在第2周时差异显著(P0.05)。说明鸡蛋在冷藏条件下的保存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冷热应激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冷热应激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350日龄京白939蛋鸡168只,随机分成3组,分别饲养于3个环境控制舱内,试验鸡分别在35℃、60% RH,4℃、60% RH条件下进行试验,对照组温度为20℃、60% RH,其中每个处理组56只,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14鸡,试验期为10 d.结果表明:热应激组的采食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产蛋率、料蛋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冷应激组采食量稍高于对照组,产蛋率、料蛋比稍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热应激组蛋壳厚度、蛋壳强度、蛋重、蛋白高度、哈氏单位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冷应激组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都不显著(P≥0.05);冷热应激组熟蛋黄的硬度、弹性、黏聚性、胶着度、咀嚼度、回复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冷热应激都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有显著影响,热应激对常规蛋品质影响较大,而冷应激对熟蛋黄影响较大,结果为生产上合理控制养殖温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鸡蛋贮存期间摆放方式对其物理性状的影响,试验测定了新鲜鸡蛋在相同环境中以钝端朝上、锐端朝上、横放三种方式摆放贮存不同时间的质量指标。结果表明:以钝端朝上的摆放方式存放的鸡蛋在同样的贮存时间内其失重率、哈氏单位、蛋黄粘壳情况等指标均优于锐端朝上或横放方式(P0.05或P0.01);蛋黄颜色也呈现相似变化,但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在室温条件下以钝端朝上方式摆放的鸡蛋在贮存过程中能够较好地保持鸡蛋的新鲜度。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对储存时间不同的三个品种的鸡蛋进行了蛋品质的测定。结果显示,三种新鲜和陈旧鸡蛋的蛋品质在蛋重、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3项指标中差异显著,其中新旧笨鸡蛋的蛋重、蛋黄重、蛋黄比、蛋白高度、哈氏单位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新旧红丹达鸡蛋的蛋重、蛋壳强度、蛋白高度出现显著明显(p0.05),哈氏单位出现了极显著差异(p0.01);新旧金皇后鸡蛋的蛋重、蛋黄颜色、蛋白高度、哈氏单位出现明显差异(p0.05)。可见,鸡蛋品质各指标与存放时间呈明显的相关性。尤其表现在蛋重、蛋白高度以及哈氏单位这3项指标。  相似文献   

19.
选择三种符合国家食品添加剂卫生标准的保护剂A、B、C,即A为泡花碱(水玻璃),B为矿物油,C为食用油,分别对清洗消毒过后的鸡蛋进行喷雾保护处理;另设只清洗消毒不作保护处理的D组和不作任何处理的普通鸡蛋组即E组为对照组。选择同一日龄鸡蛋1200枚为试验材料,每一组120枚。五个组的鸡蛋分别在冰箱冷藏室(4℃~6℃)和常温(25℃±5℃)条件下贮存,在第10d、20d、30d、40d、50d和60d,每组每次选择20枚,分别测定鸡蛋的蛋重、蛋白高度,散黄程度等指标。并计算出哈夫单位和散黄率。结果显示,在两种不同贮存条件下,采用A、B、C三种保护剂处理的鸡蛋哈夫单位明显高于未进行保护剂处理的对照组,其中保护剂B的保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散养鸡鸡蛋在不同温度和时间下感官指标、微生物数目以及氨基酸成分的变化,试验选取信阳市不同散养鸡场随机采集同一日龄、大小均匀、品质良好的鸡蛋200枚进行试验。将200枚鸡蛋随机分为2组,每组100枚,分别放置在4℃冰箱和25℃恒温箱两种条件下储存,每隔7 d取样,测定所取样品的蛋重、蛋黄指数、蛋清pH、菌落总数、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数目,同时每隔14 d取样分析氨基酸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4℃和25℃条件下贮藏的鸡蛋其蛋重、蛋黄指数会随储存时间的延长而降低,4℃条件下,28 d时蛋重较1 d时下降了8.09%,但差异不显著(P> 0.05),35 d时蛋黄指数较1 d时下降了14.89%,差异显著(P <0.05),25℃条件,28 d时蛋重最低和1 d相比降低了14.86%,差异显著(P <0.05);14 d时蛋黄指数较1 d降低了31.91%,在21 d时蛋清pH较1 d时增加了19.50%,差异显著(P <0.05)。鸡蛋内部微生物的数量也会随储存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增加,4℃条件下,35 d时蛋黄中沙门氏菌、蛋清中的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数目分别是28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