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总结重症心肌瓣膜置换术的体外循环管理,以提高体外循环管理质量,增加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方法:采用常规的体外循环对37例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施行体外循环管理。结果:心肺转流时问40~42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2~l54min.心脏停跳时间26~160min.转流中平均动脉压为50~80mmHg,中心静脉压为0~7.0mmHg。心脏自动复跳29例(占78.4%).电击复跳8例(占21.6%)。术后死亡2例,死亡率5.4%。结论:选用性能良好的膜武肺、保证组织的充沛灌注、维持良好的动脉压及尿量以及采取良好有效的心肌保护方法、做好辅助循环的支持、适当延长辅助循环时间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2,3-丁二酮单肟(2,3 butanedione monoxime,BDM)初始复灌对停搏心脏机械功能和氧代谢恢复的影响,确定理想作用浓度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48只Langendorff灌流豚鼠心脏用4℃St.Thomas Hospital液保存12 h,随机分为4组,分别以37℃改良Krebs-Ringer液(CON组)、含20 mmol/L BDM的Krebs液(BDM20组)、含30 mmol/L BDM的Krebs液(BDM30组)和含40 mmol/L BDM的Krebs液(BDM40组)进行初始复灌30 min,随后所有心脏以37℃改良Krebs-Ringer液进行复灌60 min。结果:与CON组比较,BDM组初始灌流后左室作用压、左室压力增加速率峰值( dP/dtmax)和左室压力减少速率峰值(-dP/dtmax)、氧消耗速度和用氧效率恢复更为迅速,BDM30组最为显著。电镜检查发现,CON组心肌呈明显的肌节过度收缩和线粒体破坏,BDM30组则明显减轻。结论:BDM初始灌流可显著改善停搏心肌的机械功能和氧代谢,且理想作用浓度为30mmol/L,其机制可能与BDM减轻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肌过度收缩和细胞破坏有关。  相似文献   

3.
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应用关节活动器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关节活动器 (CPM)膝关节活动度的疗效。方法 :3 8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 19例。 (1)实验组在一般运动锻炼的基础上 ,手术当日即用下肢关节活动器进行功能锻炼 ;(2 )对照组进行一般的肌肉舒缩锻炼。两组检查膝关节伸屈膝度和屈膝度为指标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实验组的伸膝度在术后 1周及 6个月时均为 0°,对照组的伸膝度在术后 1周及 6个月时分别为 (12 .5± 1.6)°、(2 .1± 0 .3 )°;术后 1周两组的屈膝度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术后 6个月对照组的屈膝度优于对照组 (P<0 .0 1)。结论 :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应用 CPM对膝关节伸屈功能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心脏移植术的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管理经验.方法 3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在ECC下作心脏移植术,体循环预充以胶体为主,中度血液稀释,用膜式氧合器,非搏动灌注,流量2.4~2.8L/(min·m2),灌注压力维持在80~120mmHg,根据心脏病例特点及术前检验结果预充白蛋白、血定安等,采用中低温ECC技术.结果 ECC时间150~203min,主动脉搏阻断时间78~84min,热缺血时间2~3 min,冷缺血时间98~143min,3例心脏移植术顺利.2例心脏自动复跳,1例10瓦秒除颤复跳.结论 心脏移植体外循环中,增加胶体预充,低流量灌注良好的心肌保护,平稳的体外循环操作,术中监测及及时纠正代谢紊乱等综合的体外循环管理措施,有利于患者顺利渡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心肌酶活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6 1例 HIE和 30例正常新生儿分别测定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乳酸脱氢酶 (L DH)、磷酸肌酸激酶 (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 MB)、α-羟丁酸脱氢酶 (α- HBDH)的活性 ,并作对比分析。结果 :HIE组血清 AST、L DH、CK、CK- MB、α- HBDH活性均高于对照组 ;HIE组中轻、中、重度组 5种血清心肌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 ,HIE病情越重 ,血清心肌酶活性越高 (P<0 .0 1)。结论 :HIE时血清心肌酶活性升高 ,可作为心肌损害的重要生化指标 ,对评价 HIE脑损伤程度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非缺血性心脏病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清心肌钙蛋白 I(c Tn I)水平的变化 ,以指导非缺血性心脏病并 CHF的治疗和判断预后。方法 :随机调查 40例非缺血性心脏病并 CHF患者 ,分别于入院第 2天和心衰稳定 5~ 7天各抽血 2 m L,用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 c Tn 水平。结果 :CHF组血清 c Tn I水平为 (1.16± 0 .77) 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0 .2 0± 0 .0 8) μg/ L(P<0 .0 0 1) ;CHF组阳性者治疗前 c Tn I水平为 (1.38± 0 .75 ) μg/ L,治疗后 c Tn I水平降低为 (0 .35± 0 .11) μg/ L,P<0 .0 0 1;血清 c Tn I水平随心力衰竭的程度加重而升高 ,血清 c Tn I持续阳性者 ,其预后不佳。结论 :非缺血性心脏病并 CHF患者存在心肌细胞损伤或坏死 ,血清 c Tn I水平是反映非缺血性心脏病并 CHF严重程度的一个可靠指标 ,同时可识别其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7.
迷走神经张力过高致心肌缺血报道尚少 ,笔者遇 2例 ,现报道如下。1 病例例 1,男性 ,5 6岁 ,健康体检发现心电图心肌缺血 ,于 1995年 8月 10日入院。患者平素健康 ,爱好体育锻炼 ,无胸痛、心悸等症状。体查 :发育良好 ,BP110 / 70 mm Hg,心肺无异常 ,X线、超声心动图和核素心肌扫描检查均示心脏正常。实验室检查 :血沉降、血脂蛋白 ,血电解质和心肌酶均正常。静息 12导联心电图示 :(1)窦性节律 ;(2 ) V2 ~ V6 导联的 T波倒置 ,倒置 T波的双肢对称 ,其中 TV4倒置深达 0 .7m V,QRS及 ST段正常。作平板运动试验 ,心率达 10 2 / min时心…  相似文献   

8.
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3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介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导管射频消融术对 3 7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 ,并于术前 1d、术后即时及术后 1a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3 7例患者中 ,手术成功 3 3例 (成功率89.12 %)。射频消融治疗成功患者每分输出量、二尖瓣A峰与E峰充盈速度比值术后即时与术前 1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 ,1a后与术前 1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左室射血分数在术后有轻微下降 ,但 1a后明显增加。结论 :导管射频消融术能安全治疗快速心律失常且效果确切 ,术中对心功能不产生影响 ;远期能明显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将 4 0 0羽 5 9周龄海兰褐壳蛋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 2 0 0羽 .实验组在千克基础日粮中添加Eggshell 4 91g,试验持续 70 d.结果表明 :实验组的不合格蛋率比对照组下降 1.3% ;实验组的蛋质量 (蛋壳厚度、蛋壳强度、哈氏单位、蛋密度 )、血 Zn、血 Mn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蛋的受精率、孵化率及血 Ca、血 P、蛋壳成分 (Ca、P、Zn、Mn)及蛋重 ,两组无显著差异 (p>0 .0 5 ) ;蛋壳结构电镜观察表明实验组蛋壳乳突较小、大小一致 ,乳突与壳膜连结紧密 ,壳膜纤维交织密度高 ,而对照组蛋壳乳突较大、大小不一致 ,乳突与壳膜连接不紧密 ,壳膜纤维交织密度稀 .可见 ,在产蛋后期日粮中添加具有生物活性的 Zn、Mn可显著提高蛋壳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血液稀释复合光量子综合疗法对冠心病心绞痛合并高粘滞血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8例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48例在常规临床治疗基础上采用少量多次高容性血液稀释、紫外光及低强度 He- Ne激光体外照射与充氧血液磁化等处理后自血回输 ;对照组 :40例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复方丹参液静滴。治疗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症状、心电图缺血性 ST- T段、血脂、血液流变学及心肌耗氧指数等变化及不良反应 ,并作比较。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症状 ,心电图缺血性 ST- T改变 ,血脂、血液流变学及心肌耗氧指数均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 ) ,而且不良反应少。结论 :血液稀释复合光量子综合疗法对冠心病心绞痛合并高粘滞血症的患者有较好的近期临床疗效 ,安全性好 ,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闭胸浅低温心肺转流(CPB)对犬心肺复苏中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制作犬心搏骤停模型,停搏15min后行浅低温(32-34℃)(A组,n=6)和正常体温非开胸CPB复苏(B组,n=6)。于停搏前、停搏后15min,CPB开始后l、3h抽血,于3h取大脑皮层,测定血清和脑组织S100β蛋白浓度。结果停搏15min和CPB开始后1、3h,A、B两组犬血浆S100β含量均明显高于停搏前(P〈0.01);A组于CPB1、3h时的S100β含量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PB后3h,A组大脑皮层中S100β含量为(2.051±0.923)pg/(mg·prot),明显低于B组(4.068±1.462)pg/(mg·prot)(P〈0.05)。结论犬心脏停搏15min后行浅低温闭胸CPB复苏对大脑皮层的损伤较轻,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全麻加颈丛神经阻滞对复杂性甲状腺手术麻醉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全麻加颈丛阻滞用于复杂性甲状腺手术是否优于全麻。方法 :68例复杂性甲状腺手术分为全麻复合颈丛神经阻滞组 (A组 ) 4 2例和全麻组 (B组 ) 2 6例 ,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和术毕的血压、心率、血糖变化及清醒拔管时间。结果 :两组间术前血压、心率和血糖无明显差异 ,但在手术开始和分离甲状腺时血压、心率及术中血糖变化差异非常显著 (P<0 .0 1 )。A组在气管插管时的血压和心率较术前、术中和术毕明显升高 (P<0 .0 1 ) ;而 B组在气管插管时的血压和心率与术中比较无差异 ,但比术前和术毕明显升高 (P<0 .0 1 )。结论 :复杂性甲状腺手术选择全麻复合颈丛神经阻滞 ,在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应激反应及缩短术毕清醒气管导管拔除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单纯全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盐酸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所有患者手术均采用咪达唑仑、顺式阿曲库铵、丙泊酚、芬太尼行麻醉诱导,顺式阿曲库铵、芬太尼与丙泊酚维持麻醉,术后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使用PCA泵镇痛;分别记录苏醒后(T0),术后4h(T1),8h(T2),12h(T3),24h(T4)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术后不同时点PCA按压次数;24h舒芬太尼累计用量;镇痛期间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4h内VAS评分A,B组高于C组(P〈0.05);Ramsay镇静评分:A,B组低于C组(P〈0.05);24h镇痛泵的总按压次数A组高于B组(P〈0.05),B组高于c组(P〈0.05);与术前相比,A组术后血压、心率变化不明显,而B,C两组术后血压、心率下降(P〈0.05);3组患者术后均无呼吸抑制和镇静过度等不良反应(P〉0.05),恶心的不良反应发生率B,C组明显少于A组(P〈0.05).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神经胶质瘤患者术后放疗同步替莫唑胺( Temozolomide,TMZ)化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收治的86例神经胶质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组(43例)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同步TMZ化疗,B组(43例)采用单纯三维适形放疗,所有治疗均在术后1个月内开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1,2,3 a的生存率、Karnofsky评分及毒副作用.结果 A组的客观有效率( 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和疾病控制率( disease control rate,DCR)分别为76.7%和90.7%,显著高于B组(55.8%和74.4%)(P〈0.05);治疗后,两组Karnofsky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且A组显著高于B组(P〈0.05);术后中位生存期及术后1,2,3 a的生存率A组均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的毒副作用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疗同步TMZ化疗是神经胶质瘤术后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可提高近远期疗效和术后的生存率,且并不增加药物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BBDL菌种制剂对仔猪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效果,给初生仔猪每天每头口服63亿个BBDL菌为试验A组,不给口服菌或药物的仔猪为空白对照。给断奶仔猪每天每头口服31.5亿个菌为试验B组,以每天每头口服0.1g痢特灵的断奶仔猪为对照。试验期7d,观察BB-DL菌制剂对仔猪大肠杆菌病的预防效果。结果:初生仔猪服用BBDL菌制剂的仔猪保护率为100%,空白对照发生大肠杆菌病20%(P<0.01)。断奶仔猪的试验组保护率为100%,痢特灵药物对照发病率10%(P<0.01),差异均极显著。从而得出结论:用BBDL菌制剂预防仔猪大肠杆菌病有良好的效果,可替代部分抗生药物。  相似文献   

16.
随机选择75只中卫山羊哺乳羔羊,连同母羊分为5组,每组15只羔羊.各组分别饲喂不同蛋白水平的饲料,A组和B组饲喂粗蛋白的质量分数为17%的粉料和颗粒料,C组和D组饲喂粗蛋白的质量分数为19%的粉料和颗粒料,E组为对照组饲喂玉米粉料.试验结果显示:各试验组羔羊增体质量均大于对照组,其中B组羔羊增体质量最快,C组次之.经方差分析显示:B组和C组差异不显著,B组与D组差异显著,A组和E组差异极显著,B组不仅饲喂效果最好而且增体质量成本最低,也最经济.  相似文献   

17.
通过蛋鸡日粮不添加或少添加无机磷、降低粗蛋白水平,应用氨基酸、植酸酶、生化黄腐酸、大蒜素和复合微生态制剂等综合调控,分别设A(CP 13.63%、AP 0.11%)、B(CP 14.69%、AP 0.11%)、C(CP 15.74%、AP 0.11%)和D(CP 15.39%、AP 0.18%)4组,开展蛋鸡低氮磷无抗菌素日粮研究,结果表明,在无抗菌素条件下,A组比D组产蛋率与产蛋量分别下降1.87%(P0.01)与2.25%(P0.01),但B组与D组生产性能差异不显著(P0.05);A组比D组鸡蛋总氮提高7.8%(P0.05),B组比D组鸡蛋总磷与钙增加200%(P0.01)和112.5%(P0.01),胆固醇降低24.7%(P0.01),蛋砷、铬、镉均显著或极显著降低;A组比D组粪总氮降低15.9%(P0.01),B组比D组粪总磷降低25.3%(P0.01),粪铜、粪砷分别降低27.0%(P0.01)、22.2%(P0.01)。  相似文献   

18.
选用90对健康肉用种鸽,分为A、B、C、D试验组和E对照组共5组,每组18对种鸽,试验组饲料的粗蛋白(CP)水平分别为16.16%、14.22%、14.29%、16.18%。代谢能(ME)分别为11.85MJ·kg-1、11.82MJ·kg-1、12.52 MJ·kg-1、12.51 MJ·kg-1的颗粒料。对照组饲料粗蛋白含量为11.79%,代谢能为13.31 MJ·kg-1的原粮。进行肉用种鸽颗粒料筛选及与原粮的对比试验。结果:30日龄乳鸽体重(m/g)A、B、C、D 4组分别为 517.00±41.43、505.16±34.16、506.67±39.56、497.68±46.04,比对照组470.00±43.42分别提高10.0%、7.4%、7.8%、5.9%,A、B、C组与E组差异极显著(P<0.01),D与E组差异显著(P<0.05),种鸽的受精率、孵化率各组差异不明显。种鸽生产周期A、B、C、 D试验组分别比对照E组缩短 4.60 d、2.85d、1.73 d、4.30d。A,D组与E对照组差异显著。表明:以粗蛋白为16.16%、代谢能为11.85MJ·kg-1的种鸽颗粒效果最好,该颗粒促进乳鸽生长发育,缩短种鸽生产周期,提高肉鸽种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选用 90对健康肉用种鸽,分为A、B、C、D试验组和E对照组共 5组,每组 18对种鸽。试验组饲料的粗蛋白(CP)水平分别为 16.16 %、14.2 2 %、14.2 9%、16.18%,代谢能(ME)分别为 11.85KJ/g、11.82KJ/g、12.5 2KJ/g、12.5 1KJ/g的颗粒料。对照组饲料是粗蛋白含量为11.79%,代谢能为 13.31KJ/g的原粮。进行种鸽颗粒料筛选及与原粮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0日龄乳鸽体重A、B、C、D 4组分别为 5 17.0 0± 4 1.4 3、5 0 5.16± 34.16、5 0 6.6 7± 39.5 6、4 97.6 8± 4 6.0 4 g,比对照组 4 70.0 0± 4 3.4 2g分别提高 10 %、7.4 %、7.8%、5.9%。A、B、C组与E组差异极显著(P <0.0 1),D与E组差异显著(P <0.0 5)。种鸽的受精率、孵化率各组差异不明显。种鸽生产周期A、B、C、D试验组分别比对照E组缩短 4.6 0、2.85、1.73、4.30d。A、D组与E对照组差异显著。表明粗蛋白为 16.16 %、代谢能为 11.85KJ/g的种鸽颗粒料效果最好,该颗粒料促进乳鸽生长发育,缩短种鸽生产周期,提高肉鸽种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对60只270日龄罗曼褐蛋鸡进行两期代谢试验.每期将所有参试鸡随机等分为4个处理,每处理5重复,每重复3只.试验日粮为在相同的豆粕型或杂粕型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120、150和180 g/t溢多利浓缩微丸酶,分别形成A、B、C、D 4组.结果表明:纯豆粕型日粮中,蛋白质和能量表观代谢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但处理组比对照组都有改善的趋势(P>0.05),但在统计意义上,不能计算其潜在营养价值.杂粕型日粮中,添加酶150和180 g/t两组的蛋白质和能量表观代谢率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它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杂粕型日粮中添加150 g/t酶制剂的潜在营养价值:1kg溢多利浓缩微丸酶相当于39.58 kg表观可消化粗蛋白和2.22 Mj/kg表观可代谢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