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生理盐水 (9g/ L )、复方醋酸钠平衡液、5 0 g/ L葡萄糖生理盐水 3种晶体液对酸碱平衡的影响。方法 :选择子宫肌瘤 36例分为 3组 ,每组 12例 ,A组输注生理盐水 (9g/ L) ,B组输注 5 0 g/ L 葡萄糖生理盐水 ,C组输注复方醋酸钠平衡液。均以 2 0 m L/ (kg·h)速度输注。各组除输上述晶体外无其他任何液体或血液输入 ;术中监测血气、电解质及乳酸浓度的动态变化。结果 :A组与 B组 p H值明显下降 ,而 Na+ 、Clˉ 、碱剩余 (BE)绝对值明显升高。C组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 :快速输注生理盐水 (9g/ L)和 5 0 g/ L 葡萄糖生理盐水可产生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 ,而复方醋酸钠平衡液对酸碱平衡的影响极小。  相似文献   
2.
128例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改良的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 (PCDT)的实用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 12 8例需气管切开的危重病人实施三叶钳暴露气管腔、直视下插入气管导管的改良法 PCDT;记录操作时间、切口大小、伤口愈合时间及并发症等。结果 :12 8例中 92例康复出院 ,死亡 36例 (因脑疝、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死亡 ,非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所致 )。 12 8例的手术操作时间 (11.5± 4.2 ) min,切口长度 (1.5± 0 .2 ) cm。 12 8例中出现皮下气肿 4例 (均为机械通气的患者 ) ,另有 2例切口感染和 1例操作中出血。出院前未发生有临床症状的气管狭窄和声音改变等远期并发症。所有存活患者的切口在气管导管拔除后 2~ 4d内愈合 ,且无明显疤痕。结论 :改良的 PCDT创伤小 ,并发症少 ,手术操作简便易行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与过氧化脂质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DCM患者共118例,按NYHA标准分组,心功能Ⅱ级组4l例、Ⅲ级组37例、Ⅳ级组40例;健康人对照组48例。两组同步检测红细胞C3b受体、血浆丙二醛(MDA)及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其中,红细胞C3b受体检测采用红细胞酵母菌混合花环法,MDA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红细胞SOD测定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反应法,并作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DCM心功能Ⅳ级患者红细胞受体花环率(RBC—C3bRR)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较心功能Ⅲ级、Ⅱ级患者及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显著意义(P<0.0l,<0.05)。相关分析表明.RBC—C3bRR与MDA呈高度负相关、与SOD呈中度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3和 0.72。结论:DCM患者存在红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及LPO增加,并随心功能的减弱而加重,这可能与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4.
全麻加颈丛神经阻滞对复杂性甲状腺手术麻醉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全麻加颈丛阻滞用于复杂性甲状腺手术是否优于全麻。方法 :68例复杂性甲状腺手术分为全麻复合颈丛神经阻滞组 (A组 ) 4 2例和全麻组 (B组 ) 2 6例 ,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和术毕的血压、心率、血糖变化及清醒拔管时间。结果 :两组间术前血压、心率和血糖无明显差异 ,但在手术开始和分离甲状腺时血压、心率及术中血糖变化差异非常显著 (P<0 .0 1 )。A组在气管插管时的血压和心率较术前、术中和术毕明显升高 (P<0 .0 1 ) ;而 B组在气管插管时的血压和心率与术中比较无差异 ,但比术前和术毕明显升高 (P<0 .0 1 )。结论 :复杂性甲状腺手术选择全麻复合颈丛神经阻滞 ,在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应激反应及缩短术毕清醒气管导管拔除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单纯全麻。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需要手术治疗患者(术前具有明显肝肾功能不全患者除外)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乌司他丁组,每组各30例,乌司他丁组在麻醉诱导后切皮前静注乌司他丁30万u,对照组采用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切皮前,切皮后2h、4h,术后第1天(D1)、第2天(D2),采静脉血测定血浆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非蛋白氮(BUN)、肌酐(SCr)以及脂质过氧化物MDA(丙二醛)、SOD等水平。结果:乌司他丁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流动力学方面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ST、ALT、LDH在切皮后2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切皮后4h、术后第1天(D1)以及术后第2天(D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UN、SCr在切皮后2、4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天(D1)以及术后第2天(D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MDA、SOD在切皮后2、4h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术后第1天(D1)以及术后第2天(D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乌司他丁可有效抑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在休克期以及休克恢复期氧自由基的释放,对肝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寻求小儿经皮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捷径。方法:选10岁以下患儿100例,平均年龄(6.2±2.1)岁,随机分为两组(n=50),Ⅰ组(实验组)用18号短套针直接低位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Ⅱ组(对照组)用传统高位穿插导引置管。结果:首次穿刺置管成功Ⅰ组49例(占98%)、Ⅱ组40例(占80%),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误穿动脉Ⅰ组1例(占2%),Ⅱ组6例(占12%),两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Ⅱ组4例首次穿刺未见回血。结论:低位右颈内静脉直接套针穿刺成功率高于传统的高位穿刺导引置管法,且并发症少,更适用于10岁以下小儿经皮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对肺叶切除术患者白细胞介素 8(IL 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的影响 ,以寻求合理调控手术应激的麻醉处理方法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肺叶切除术患者 5 4例 [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ASA)分级标准均为Ⅰ~Ⅱ级 ,可排除内分泌系统和各种感染性疾病及长期应用激素史 ],随机分为A、B、C3组 ,每组 18例。A组采用常规静吸复合全身麻醉 ,B组采用静吸复合全麻 +硬膜外麻醉 ,C组在B组基础上保留硬膜外管至术后 72h ,用Graseby 930 0患者自控镇痛泵行硬膜外自控镇痛 (PCEA)治疗。各组分别于麻醉前、开胸后 30min、术毕即刻、术后 2 4h、术后 72h各时间点采静脉血 5mL ,用酶标法测定血浆IL 8、TNF α水平。结果 :各组术前、开胸后 30minIL 8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A组术毕时开始明显升高 ,至术后 72h达到高峰 ;B组升高的幅度虽低于A组 ,但仍明显高于C组 ;C组手术前后变化不明显 ;TNF α在各组及各时间点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硬膜外阻滞麻醉能有效降低血浆IL 8水平 ,尤其联合PCEA能将血浆IL 8维持在一个稳定水平 ;TNF α在肺叶切除手术前后变化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寻找一种硬膜外术后镇痛的合理药物或药物组合。方法;将31例妇产科手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三级,分别从硬膜外注射0.125%的布比卡因10ml、0.125%的布比卡因+10%葡萄糖10ml、0.125%的布比卡因+10%葡萄糖+0.05mg芬太尼10ml进行术后镇痛对照现实,并进行VAS、VRS评分及呼吸循环和并发症的监测。结果:三种药物联合应用效果明显优于其它对照经,具有起效快、镇痛完全、维持时间长、副作用少等优点。结论:三者联合是硬膜外术后镇痛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寻找一种硬膜外术后镇痛的合理药物或药物组合。方法:将31例妇产科手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从硬膜外注射0.125%的布比卡因10ml、0.125%的布比卡因+10%葡萄糖10ml、0.125%的布比卡因+10%葡萄糖+0.05mg芬太尼10ml进行术后镇痛对照观察,并进行VAS、VRS评分及呼吸循环和并发症的监测。结果:三种药物联合应用效果明显于其它对照组,具有起效快、镇痛完全、维持时间长  相似文献   
10.
观察异丙酚与氯胺酮联合静脉麻醉对唇裂修复术患儿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唇裂修复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3组(n=20),均在氯胺酮5mg.kg^-1肌注后入室,以5.0g.L^-1普鲁卡因0.2mL.kg^-1作眶下神经阻滞后,分别微量泵静脉输注氯胺酮20-40μg.kg^-1.min^-(氯胺酮组)、异丙酚60-70μg.kg^-1.min^-1(异丙酚组)或50.0g.L^-1氯胺酮+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