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总结重症心肌瓣膜置换术的体外循环管理,以提高体外循环管理质量,增加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方法:采用常规的体外循环对37例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施行体外循环管理。结果:心肺转流时问40~42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2~l54min.心脏停跳时间26~160min.转流中平均动脉压为50~80mmHg,中心静脉压为0~7.0mmHg。心脏自动复跳29例(占78.4%).电击复跳8例(占21.6%)。术后死亡2例,死亡率5.4%。结论:选用性能良好的膜武肺、保证组织的充沛灌注、维持良好的动脉压及尿量以及采取良好有效的心肌保护方法、做好辅助循环的支持、适当延长辅助循环时间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试验应用现代体外循环技术,实施完全心肺转流的低温体外循环,首次在我国兽医临床建立了28只犬低温体外循环实验模型。探索适用于小动物心脏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手术操作、心脏停搏与复苏、体外循环灌注管理的技术方法。研究表明,选择右侧第4肋间进胸,从右心房施行前后腔静脉插管及升主动脉根部置供血管是简便易行的手术通路。采用部分晶体液与全血作预冲液,体外转流维持中度血液稀释(平均2368±327%),最低温度控制26℃左右(平均2614±077℃),血流复温至36℃左右(平均3597±068)开放升主动脉,转流中灌注压维持50~90mmHg(平均72±13mmHg),灌注流量80~100mL·kg-1·min范围,是低温体外循环下开展犬心内直视手术成功的基本保障。采用冷晶与冷温血停搏液不同灌注。结果显示,冷温血停搏液联合灌注组心脏自动复跳率最高,并且复跳迅速,心搏有力,正性肌力药应用剂量小,复跳后辅助循环时间明显低于冷晶停搏液灌注组(P<005)。  相似文献   

3.
在心脏空跳中进行心内直视手术是近几年来新兴的一种较接近生理的心肌保护方法。我院自1996年7月~1998年12月,在心脏跳动中进行心内直视手术52例,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25例,女27例,年龄5~46岁,体重8~57kg。房间陋缺损28例,室间隔缺损17例,肺动脉瓣狭窄3例,左房粘液瘤、三尖瓣下移、二尖瓣狭窄、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各1例。1.2 体外循环的方法与实施使用Sarns8000型人工心肺机,鼓泡式氧合器,动脉微栓过滤器。转流前将预充液加温至32℃左右。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尽快调整好体内血容量平衡,维…  相似文献   

4.
体外循环术中心脏复跳时高血钾致心脏骤停1例林群,陈捷(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体外循环组,湛江524001)体外循环术中由于医源性所致高血钾少见,国内偶见报道(郑国强主编,心肺转流文集,1988,198),最近我们遇1例,报道如下:患者女,26岁,50kg...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95~1999年共完成心内直视手术约150例,其中发生升主动脉插管意外3例。现就其临床经过及处理报道如下。   1 病例   例1:女,9岁。体重22kg。术前诊断室间隔缺损(VSD)。拟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修补术,并行循环开始动脉灌注流量(20~30)ml.kg-1.min-1,泵压高达34.66~40.00kPa,平均动脉压(MAP)2.67~4.00kPa,心脏胀满,以左心为著。经台上反复调整未能奏效,后请上级医师调整插管方向,方恢复正常体外循环,泵压立即降为16.00kPa,全过程约7~8分钟。术后给予适当高流量灌注,保持酸碱平衡,用甲基强的松龙600mg,20%甘露醇60ml加强脑保护。术后7天痊愈出院,无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外源性磷酸肌酸停跳液对儿童心肌保护作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外源性磷酸肌酸对儿童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将30例心脏手术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实验组采用含磷酸肌酸(CP)的st.Thomas 号停跳液,对照组采用st.Thomas 号停跳液,分别以手术中心脏停跳液用量、心脏停搏情况、心脏复跳情况、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血中肌钙蛋白T(Tn T)评价两种诱导停跳液的心肌保护作用。结果:(1)实验组停跳液能达到与对照组停跳液同样好的停跳效果;(2 )心脏自动复跳率、复跳后ST段改变、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 .0 5 ) ;(3)实验组术中、术后6、2 4、4 8h的血Tn 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 1)。结论:磷酸肌酸停跳液较单纯晶体停跳液具有更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山莨菪碱和芬太尼后处理联合缺血后适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兔心肌细胞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兔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复灌120min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4组(n=8):假手术组:动脉下仅穿线不结扎;缺血再灌注组:直接恢复再灌注;缺血后适应组:结扎兔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后予以3轮复灌30s/缺血30s的缺血后适应后恢复再灌注;联合用药后处理+缺血后适应组:缺血28min给予山莨菪碱5mg·kg-1、芬太尼5μg·kg-1后处理后,30min予以缺血后适应后恢复再灌注。检测各组心肌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酶蛋白活力浓度、丙二醛浓度。结果缺血再灌注组较假手术组外周血丙二醛浓度明显升高(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酶蛋白活力明显降低(P<0.01)。缺血后适应组较缺血再灌注组外周血丙二醛浓度明显降低(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酶蛋白活力浓度明显升高(P<0.01)。联合用药后处理+缺血后适应组较缺血后适应组外周血丙二醛浓度明显降低(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酶蛋白活力明显升高(P<0.01)。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可导致兔外周血丙二醛浓度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酶蛋白活力降低;缺血后适应可显著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兔外周血丙二醛浓度,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酶蛋白活力,其中山莨菪碱及芬太尼后处理联合心肌缺血后适应较之缺血后适应可显著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兔外周血丙二醛浓度、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酶蛋白活力,具有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 1993年 2月至 1998年 3月间 ,共进行尸体肾移植2 0例 ,全部病例均采用环孢素 A(Cs A)为主要免疫抑制剂治疗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2 0例尸体肾移植患者 ,男 14例 ,女 6例 ,年龄 30~ 5 7岁 ,5 0岁以上患者 4例。原发疾病除 1例为多囊肾外 ,余均为慢性肾炎。全部病例均为第 1次作肾移植手术。供肾年龄 19~ 2 7岁 ,供肾动脉多支畸形 3例 ,静脉多支畸形 2例 ,未发现输尿管畸形。热缺血时间 5~ 12 min,10 min以内 18例 ,冷缺血时间 6~ 17h,10 h以内 18例。术前配型 :供、受体 ABO血型相符 16例 ,2例供…  相似文献   

9.
1病例简介患者女,15岁,因活动后心悸、气促4个月,诊断为左房粘液瘤,于1995年3月收入我院.入院后第8天在低温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左房粘液瘤摘除术,术程顺利,术中取出粘液瘤重50g,包膜完整。术后常规呼吸机辅助呼吸,20h后停呼吸机,予中流量吸氧,呼吸平顺,肺呼吸音清,血气分析结果正常,术后半小时开始出现频繁的室性早搏二联律,多次给予利多卡因20~50mg静脉注射,后可复率,但持续时间仅2~3min.并于利多卡因250mg加10%葡萄糖250ml静脉点滴,效果更差,再用利多卡因750mg加10%葡萄糖250ml静脉点滴,入量200mg,室性早博二联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状况.方法对42例经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患者的院内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院内感染发生率23.8%,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合并院内感染者住院时间延长.结论原发病的轻重,术后并发症的有无和院内感染的发生有关;术后气管插管上呼吸机时间不超过48h对院内肺部感染的发生影响不显著.发生院内感染病人住院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STEMI心肌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2006年10月—2009年1月在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STEMI患者且于12 h内行直接PCI者共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和缺血后处理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再灌注治疗,缺血后处理组采用再灌注30 s/再缺30 s,交替3次后再持续灌注的方法.对比观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频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缺血后处理组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减少.结论急性心肌缺血后处理能够显著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老年冠状动脉狭窄的效果.方法 8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无球囊预扩张直接支架置入术)和对照组(在球囊预扩张的基础上行支架置入术),比较两组的支架置入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随访结果、平均手术时间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支架放置成功率均为100%;住院并发症治疗组(3例)与对照组(10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内再次介入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组(1例)与对照组(7例)比较亦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平均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造影剂用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部患者随访24个月,对照组2例因急性心肌梗死死亡,3例再狭窄;治疗组1例行再次介入术.结论 在选择合适病例的条件下,直接支架植入术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疗效优于球囊扩张后支架植入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上肢不同部位动静脉内瘘的结构基础及流量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测定20例患者上肢不同部位动静脉内瘘造瘘前及造瘘后1年的血流量、左室射血分数(EF值).结果7例上臂内瘘,瘘流量在960~2540ml/min 之间,平均1750±368.42ml/min;13例下臂内瘘,瘘流量在390~910mi/min之间,平均650±143.12ml/min.3例于透析间期时有心衰发作,其中2例为下臂内瘘, 1例为上臂内瘘.结论 动静脉内瘘可导致高心输出性心衰,其发生与造瘘前心功能状态、透析的规则性有关.上肢不同部位动静脉内瘘分流量对心功能的影响无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两种紧急心脏起搏方法治疗心动过缓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两种紧急心脏起搏方法治疗心动过缓的效果。方法 :3 3例严重心动过缓的患者中 ,10例使用带气囊漂浮电极经左锁骨下静脉穿刺 ,2 3例使用普通电极经右颈内静脉穿刺进行床边心内膜起搏 ,对两者的操作时间和效果分别加以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均成功起搏。计算从穿刺开始至成功起搏的操作时间 ,经左锁骨下静脉置入气囊电极者为 ( 6.2± 1.9)min ;经右颈内静脉置入普通电极者时间为 ( 3 .8± 1.5 )min(P <0 .0 1)。结论 :使用普通电极经右侧颈内静脉较带气囊漂浮电极经左锁骨下静脉进行床边紧急心脏起搏优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CK和CK-MB峰值及其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将64例12 h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段抬高型A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缺血后处理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再灌注治疗,缺血后处理组采用再灌注30 s/再缺血30 s,交替3次后再持续灌注的方法.观察两组发病72 h CK和CK-MB峰值及72 h CK值动态变化.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CK峰值分别为(1 732.30±480.10)U/L和(1 162.10±547.82)U/L,CK-MB峰值分别为(280.12±99.24)U/L和(164.70±69.67)U/L(P〈0.01);缺血后处理组72 h CK释放曲线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急性心肌缺血后处理能够显著减少AMI患者CK和CK-MB的释放,从而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部分切除术小剂量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HSS40)对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肝部分切除术患者45例随机分成研究组(22例)和对照组(23例)。研究组术前输注HSS40,对照组术前输注乳酸林格氏液(RL,R),监测两组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中输液量及输血量较少(P<0.05);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在预扩容后上升(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和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在稀释后下降(P<0.05),也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扩容后pH值、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氧供(DO2)和氧耗(VO2)无变化(P>0.05);P(a-v)O2值T1~T6时明显增加(P<0.01),血细胞比容(HCT)下降。结论术前小剂量HSS40对肝部分切除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内环境稳定,可增加组织血流灌注,减少术中血液丢失,减少库血的使用,改善肝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突发致命性心律失常患者实施胸外按压联合人工呼吸抢救的可行性。方法对心血管内科、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6例突发致命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以合理用药、电复律、严密监测、胸外按压抢救;治疗组在对照组抢救基础上进行人工呼吸,分别记录心脏转复时间,心脏转复后测动脉血气,记录此时PO2、PCO2、pH和24h生存率。结果两组心脏转复时间、PO2、PCO2、pH和24h生存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外按压联合人工呼吸可提高突发致命心律失常患者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尿道电汽化术(TURBT)治疗浅表膀胱肿瘤的效果。方法对25例浅表膀胱肿瘤采用TURBT治疗,术后灌注丝裂霉素。结果25例膀胱肿瘤均一次切除,手术时间为10~80 min,平均30 min,术中出血量2~20mL,术后恢复3~7d,术后用丝裂霉素常规膀胱灌注化疗。结论TURBT治疗膀胱肿瘤创伤少,恢复快,并发症少,尤其适合于年龄偏大、合并有多种疾病的膀胱肿瘤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包埋玻璃化法对扁桃休眠茎尖超低温保存的影响,为扁桃资源的超低温保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不同预培养蔗糖浓度和预培养时间、不同装载液处理时间、不同玻璃化液处理时间及不同化冻方式对莎车14号扁桃休眠茎尖包埋玻璃化超低温保存存活率进行比较.[结果]将低温贮藏的扁桃休眠茎尖剥成1~2 mm,用3;的海藻酸钠包埋,在含0.4 mol/L蔗糖的0.1 mol/L CaCl2溶液中固定30 min后形成包埋丸,用含有0.5 mg/L蔗糖的MS培养基预培养3d,放入装载液(MS+2 mol/L甘油+0.4 mol/L蔗糖)中处理20 min,0℃下用PVS2处理30 min后迅速投入液氮,超低温保存24 h后取出,放入40℃水浴锅中化冻1~2 min,用1.2 mg/L蔗糖的MS洗涤液洗涤20 min,转入含0.3 mg/L 6-BA和0.3 mg/L IAA的MS培养基中培养,存活率达45;.[结论]包埋玻璃化法能够提高莎车14号扁桃休眠茎尖超低温保存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回顾性分析近20年烧伤总面积≥50%成人烧伤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大面积烧伤救治的经验教训.方法选择1992~2011年收治的烧伤面积≥50% TBSA的94例成人烧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前10年(1992~2001年,A组)和后10年(2002~2011年,B组)两组,比较两组保护心功能辅助用药情况、休克期补液总量及胶体、晶体和水分各成分补液量,尿量、休克期平稳度过及伤后内脏并发症和病死率.结果 B组患者应用心功能保护药物比率高,时间长,且多种药物序贯应用;B组患者伤后第1个24h晶体、胶体、水分补液量、补液总量、尿量及伤后第2个24h晶体、胶体、水分补液量、补液总量、尿量均较A组患者显著减少;B组患者内脏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12.82%、2.56%,较A组(32.72%和18.18%)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早期、全程、多种药物序贯维护心脏功能,对休克期平稳度过、降低内脏并发症和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