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2016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提高对急性主动脉夹层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改善预后。方法对确诊为急性主动脉夹层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表现多样,胸痛为常见首发表现,高血压是导致急性主动脉夹层发生的常见原因。胸痛、超声和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快速诊断和定位。如及时诊断和治疗,预后良好。结论急性主动脉夹层的病因主要为高血压病,如及时诊断和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胺碘酮、普罗帕酮、西地兰治疗阵发性房颤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静脉应用胺碘酮、普罗帕酮、西地兰治疗阵发性房颤的效果。方法7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成胺碘酮组(n=26)、普罗帕酮组(n=20)、西地兰组(n=24),分别静脉推注胺碘酮150~600mg、普罗帕酮70~210mg、西地兰0.2~0.6mg,观察各组房颤的转复情况、复律时间、心室率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胺碘酮组转复有效率优于普罗帕酮组和西地兰组(P〈0.05或0,01)。普罗帕酮组和胺碘酮组转复成功时间短于西地兰组(P〈0.01),其中普罗帕酮组最短。每组治疗前、后的平均心室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胺碘酮组和普罗帕酮组治疗后的平均心室率优于西地兰组(P〈0.01)。结论胺碘酮转复心律的效果优于普罗帕酮和西地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浆中和肽素、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的预测价值.方法 检测4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院时血浆中和肽素及NT-proBNP水平,并分为A组220例(和肽素≥14.36pmol/L或NT-proBNP≥1923.90 ng/L)和B组240例(和肽素<14.36 pmol/L且NT-proBNP< 1923.90 ng/L),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1a预后、生存质量、心功能指标差异.结果 入院时A组的心功能分级明显较B组差(P<0.01).出院1a后B组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6 min步行距离均显著优于A组(P<0.01),心理、生理、社会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P.<0.01),心衰复发率和心脏相关死亡率明显低于A组(P<0.01或0.05).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和肽素、NT-proBNP水平过高可能预示后期生存质量、心功能恢复较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缺血后适应(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oC)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71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4)和IPoC组(n=37),再灌注开始3min内,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干预,而IPoC组给予30 s再灌注/30 s再闭塞的3次循环.检测术前及术后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并记录梗死相关动脉开通后2h内心律失常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IPoC组术后TNF-α、hs-CRP、MDA、NT-proBNP、CK-MB水平及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P<0.05或0.01),而SOD及LVEF水平升高(P<0.05).结论 IPoC可能通过抑制心肌炎症、氧化应激反应等机制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AMI患者心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比索洛尔联合坎地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68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口服坎地沙坦,治疗组口服坎地沙坦和比索洛尔,治疗24周后观察心功能情况及左室射血分数、心率、6 min步行距离和N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UP)水平.结果 治疗组的心功...  相似文献   
6.
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3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介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导管射频消融术对 3 7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 ,并于术前 1d、术后即时及术后 1a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3 7例患者中 ,手术成功 3 3例 (成功率89.12 %)。射频消融治疗成功患者每分输出量、二尖瓣A峰与E峰充盈速度比值术后即时与术前 1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 ,1a后与术前 1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左室射血分数在术后有轻微下降 ,但 1a后明显增加。结论 :导管射频消融术能安全治疗快速心律失常且效果确切 ,术中对心功能不产生影响 ;远期能明显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发病后各时间段血浆的巨噬细胞集落因子 (M- CSF)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 ACS患者和健康成人各 30例 ,采用 ELISA法检测 ACS患者发病后第 1、2、3、7、1 4天血浆中的 M- CS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 C-反应蛋白 (CRP)的水平 ,同时检测 30例健康成人的 M- CSF、CRP和 TNF-α作为对照。结果 :ACS患者发病后第 1、2天血清M- CSF、CRP和 TNF- α的水平均较对照组高 (P<0 .0 1 ) ;但 ACS患者血清 CRP和 TNF- α的水平只在发病初期 (1~ 3d)增高 ,而 M- CSF在整个急性炎症过程中均显著增高 (P<0 .0 1 )。结论 :M- CSF是反映炎症过程的敏感指标 ,检测 M- CSF有助于临床医生判断 ACS急性炎症过程是否结束 ,对 ACS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低钾血症的发生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23例ST段抬高型AMI患者于入院时抽血测定血钾、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根据血钾水平分为低血钾组(血钾<3.5 mmol/L)和正常血钾组(血钾3.5~5.5 mmol/L),同时观察住院期间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和猝死等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低钾血症的总发生率为30.1%,下壁 后壁AMI的发生率较低(7.4%),明显低于前间壁和广泛前壁心肌梗死(P<0.01);发病至抽血时间≤3 h的低钾血症发生率为53.1%,明显高于发病时间>3 h者(P<0.01);低血钾组的CK和cTnI峰值明显高于正常血钾组(P<0.05或0.01);低血钾组总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32.9%)明显高于正常血钾组(10.8%)(P<0.01)。结论低钾血症与AMI患者的梗死时间、部位和面积有关,并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