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5 毫秒
1.
对苹果梨果实的山梨糖醇、果糖、葡萄糖、蔗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山梨糖醇含量在8月20日迅速积累达到最高峰,然后下降,9月20日采收时含量较少;果糖自7月中旬开始迅速增加,采收时含量最高;葡萄糖和蔗糖在整个生长期间含量较微;9月初之前果实中主要以山梨糖醇为主,之后果实中主要以果糖为主。  相似文献   

2.
利用快速粘度分析仪测定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对稻米淀粉黏滞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糖浓度的增加,稻米淀粉峰值粘度下降;随着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的增加,黏滞谱特征值的最终粘度、热浆粘度和消减值显著降低,而蔗糖对热浆粘度基本没有影响;葡萄糖、果糖使崩解值显著增加,而麦芽糖使崩解值先下降后上升,蔗糖使崩解值显著下降;4种糖都使糊化温度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1种蜜样中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的含量,结果表明:以洋槐蜜的果糖含量最高,为46.60%,油菜蜜中的果糖含量最低,为30.68%;以柳树蜜中的葡萄糖最高,为43.16%,Acacia蜜中的葡萄糖含量最低,为11.94%;以葵花蜜中的麦芽糖最高,为3.44%,柳树蜜中的麦芽糖最低,为1.55%;龙眼蜜中的蔗糖最高,为2.86%,Acacia蜜中的蔗糖最低,为0。  相似文献   

4.
糖含量与种类在食品营养与口感中有重要作用。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探索14年生4种类型林下参(竹节芦(粗)、竹节芦(细)、长脖芦及马牙芦)开花期根部及茎叶部麦芽糖、蔗糖、葡萄糖及果糖的含量差异,旨在为人参选种以及人参食品加工提供一定理论依据。结果表明,4种类型林下参在4种糖的含量中差异不显著,但在糖类的积累中,马牙芦占一定的优势;比较根与茎叶的4种糖分布发现,根部4种糖占比依次为蔗糖果糖葡萄糖麦芽糖,茎叶4种糖占比依次为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  相似文献   

5.
采用甲醇提取法提取连翘叶中的连翘苷,HPLC法进行含量测定,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温度、酸碱度、光照条件和不同食品添加剂对连翘苷提取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品连翘苷含量为48.182 mg·L-1,纯度为96.3%。连翘苷提取液不耐高温,50℃以上时,吸光度值下降;连翘苷提取液在中性条件下最稳定,并且光稳定性好。糖类对连翘苷稳定性无明显影响,经过蔗糖、麦芽糖、葡糖糖和果糖处理之后其吸收值在0.4035~0.4037之间;柠檬酸盐类对连翘苷提取液的稳定性影响较大,但与时间因素无关。  相似文献   

6.
以甜瓜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甜瓜中的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和乳糖进行了分析。在GB/T 22221—2008标准的基础上,优化了HPLC的流动相组成,确定乙腈和水的最佳比例为75∶25。分析结果表明,甜瓜中的主要糖类为果糖、葡萄糖和蔗糖,且以蔗糖为主。瓤、果肉、皮的甜度的减低主要是蔗糖减少明显的缘故。  相似文献   

7.
以3年生巨峰葡萄植株为试材,测定了根域限制条件下不同发育时期叶片、韧皮部及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糖积累和分配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根域限制条件下,巨峰葡萄不同部位糖的组成和含量不同。叶片中主要积累葡萄糖、果糖、蔗糖不同时期含量变化较大,韧皮部主要积累蔗糖(54.63%~87.66%),果实主要积累葡萄糖和果糖(87.19%~92.90%)。根域限制处理明显增加了韧皮部中的蔗糖含量及果实中的葡萄糖、果糖、蔗糖含量。始熟期葡萄果实中各种糖含量大幅增加,是根域限制影响葡萄糖含量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8.
以50份甘薯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熟化前后薯块中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含量并计算生化甜度,再与食味评价的甜度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生鲜薯和熟化薯中均含有4种可溶性糖组分,生鲜薯中蔗糖含量最高;而熟化薯块中,麦芽糖含量大幅增加,可溶性总糖含量高低主要由麦芽糖含量决定.熟化薯生化甜度与食味甜度的相关系数最大(r=0.97),因此选择熟化薯中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含量作为自变量,食味甜度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选择R2最大(0.938)时拟合模型,建立的回归方程较好,因变量对自变量的解释度较高.熟化薯可溶性总糖组分对甜度的贡献大小依次为果糖>麦芽糖>蔗糖>葡萄糖,其中果糖和麦芽糖2种组分对甜度的贡献超过60%,处于主导地位,可以作为反映甘薯甜度的核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N2包装处理对小白杏果实中糖组分及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调节作用。【方法】以新疆特色果品小白杏为试材,采用真空预冷结合氮气(N2)包装处理,将处理后小白杏放置4℃条件下贮藏,贮藏时间为18 d。【结果】真空预冷结合氮气包装处理能提高果实中葡萄糖和果糖的含量、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蔗糖分解酶(SS-I)、中性转化酶(NI)和酸性转化酶(AI)的活性,降低蔗糖和山梨糖醇的含量。当贮藏至18 d时,真空预冷结合N2处理组杏果实中葡萄糖含量是93.42 mg/g、果糖含量是54.73 mg/g,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3.32%、11.6%;SPS、SS-I、NI和AI活性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31.42%、44.06%、9.58%、19.98%。【结论】真空预冷结合N2包装处理可以保持小白杏果实中糖类物质,较好维持了果实的口感。  相似文献   

10.
HPLC-ELSD法测定梨果实中不同种类可溶性糖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4个品种梨果实中可溶性糖组分(葡萄糖、果糖、蔗糖、山梨糖醇)和含量。结果表明:高效液相色谱条件为CAPCELL PAK NH2(4.6 mm×250 mm,5μm)色谱柱,50℃柱温,流动相为乙腈-水(体积比为70∶30)溶液,流速为1.0 mL.min-1;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漂移管温度为80℃,N2(氮气)流速为2.0 mL.min-1。在12 min内能准确检测出梨果实中4种糖,加标回收率为96.40%~103.20%。‘巴梨’、‘黄冠梨’、‘丰水梨’和‘砀山酥梨’果实中各种糖组分的HPLC-ELSD法测定结果表明,梨果实内主要的可溶性糖是葡萄糖、果糖、蔗糖和山梨糖醇,其中果糖含量最多,占总糖含量的43%~66%,其次为山梨糖醇和葡萄糖,分别占总糖含量的13%~28%和14%~18%,蔗糖含量最少,约占总糖含量的4%~12%。  相似文献   

11.
王丽娟  李天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021-12023
[目的]研究夜间亚低温对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M ill.)果实几种糖含量及糖代谢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15℃夜温为对照,研究了9℃夜间亚低温处理对番茄果实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及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的影响,并分析了糖含量与糖代谢酶活性的相关性。[结果]经过夜间亚低温处理后,番茄果实中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均小于对照。与对照相比,夜间亚低温处理使番茄果实中AI和NI的活性降低,但SS和SPS活性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在番茄幼果期,果实中AI和NI活性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但在果实成熟时转化酶活性急剧升高;SS活性随着果实的发育逐渐降低,在果实成熟期SS活性很低;试验期内,SPS活性一直处于低活性水平。番茄果实中AI和NI活性与葡萄糖和果糖的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蔗糖合成酶(SS)活性与蔗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夜间亚低温导致成熟期番茄果实含糖含量下降的主要因素是转化酶活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王丽娟  李天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7):10237-10238,10329
[目的]探讨夜间低温处理对番茄叶片蔗糖代谢的影响。[方法]以夜温15℃为对照,设夜温6℃(18:00—6:00)为处理,处理7d后测定番茄叶片糖和淀粉含量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结果]夜间低温处理增加了叶片中的果糖、葡萄糖、蔗糖、总糖和淀粉的含量,果糖和葡萄糖含量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蔗糖、总糖和淀粉含量与对照相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夜间低温处理增加了叶片中酸性转化酶(AI)和中性转化酶(NI)活性,降低了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结论]夜间低温导致番茄叶片中光合产物积累,对光合作用产生反馈抑制。  相似文献   

13.
夜间低温对薄皮甜瓜果实糖积累及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夜间低温胁迫下薄皮甜瓜果实糖代谢的变化规律。【方法】以薄皮甜瓜(Cucumis melo L.)‘玉美人’为试材,利用人工气候室模拟设施生产中的夜间低温胁迫环境,研究夜间低温对薄皮甜瓜果实糖含量及其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不同的夜间低温胁迫对果实糖含量的影响程度不同。夜间9℃处理3 d后显著降低了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在处理的中后期蔗糖、棉籽糖和水苏糖含量才显著降低而肌醇半乳糖苷无显著差异;同时,夜间9℃处理3 d后,果实中总糖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且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差异更大;夜间9℃处理3~12 d,果实中淀粉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夜间12℃处理对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无明显影响,但明显增加了淀粉含量,且后期差异极显著。从不同的夜间低温对果实内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来看,夜间9℃处理增强了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碱性α-半乳糖苷酶活性,降低了蔗糖合成酶(SS)、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夜间12℃处理对各种酶活性影响不大,差异不显著。【结论】夜间9℃处理严重影响薄皮甜瓜果实糖积累及其代谢相关酶活性;夜间12℃处理对果实糖积累及其代谢相关酶活性无明显影响,夜间12℃可能是薄皮甜瓜果实中糖代谢发生改变的临界低温。以上表明,夜间9℃胁迫条件下,薄皮甜瓜果实中蔗糖代谢、水苏糖代谢及淀粉代谢能力的下降共同影响果实的膨大生长和品质。  相似文献   

14.
甜质型和普通型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糖组分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技术比较分析了甜质型 (ZeamaysL .SeccharataSturt)和普通型玉米 (ZeamaysL .IndentataSturt)籽粒中糖组分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籽粒发育初期 (授粉后 10d) ,2类型间糖组分差异不显著 ,均含有水溶性多糖 (WSP)、蔗糖、果糖、葡萄糖、山梨醇和甘露醇 ;授粉 2 0d后 ,甜质型玉米能积累 2种聚合度不同的WSP(其保留时间分别为 5 .2 8和 5 .98min) ,而普通型玉米仅有其中的 1种 (保留时间为 5 .98min) ;整个籽粒发育过程中未测得麦芽糖。甜质型玉米随籽粒发育其可溶性总糖 (TSS)含量增加 ,而普通型玉米的含量降低 ,其中WSP、蔗糖、葡萄糖、果糖、甘露醇、山梨醇在 2类型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不同。甜质型玉米的直链、支链淀粉含量较普通型玉米少 ,其中直链淀粉含量随籽粒发育而降低 ,支链淀粉含量则升高。  相似文献   

15.
The sugar components and their dynamic variation in the developing grains of sweet corn(Zeamays L. seccharata Sturt)and normal corn (Zea mays L. indentata Sturt) were compared. There are WSP(water-soluble polysaccharides), sucrose, fructose, glucose, mannitol and sorbitol in both sweet corn and nor-mal corn, but no maltose. Two components with different degrees of polymerization (D. P. N) were detected inthe sweet corn; only one of them was detected in the normal corn 20 days after pollin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rains, the total soluble sugar content(TSS)in sweet corn increased, but in normal corn it decreased.The dynamic variation of WSP, sucrose, glucose, fructose, mannitol and sorbitol in sweet and normal corngrains are different. The contents of sugar components in the sweet corn grains are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or-mal corn. Sweet corn accumulates less starch than normal corn.  相似文献   

16.
不同栽培种梨果实中可溶性糖组分及含量特征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对分属不同栽培种的98个梨品种果实中可溶性糖组分及含量进行分析,以比较不同种及品种间糖含量和组成的特点与差异。【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成熟期梨果实中糖组分及含量进行测定,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1)成熟期梨果实的可溶性糖主要由果糖、葡萄糖、蔗糖和山梨醇组成,其中果糖含量最高,均值为51.17mg·g-1FW。不同品种之间,果糖和葡萄糖的含量相对稳定;蔗糖和山梨醇含量变化幅度较大,变化范围分别为1.14—47.75mg·g-1FW和4.46—47.29mg·g-1FW。(2)不同栽培种梨果实的糖分组成中,果糖的含量均为最高,占总糖比例的42.22%—57.02%,而其它3种可溶性糖含量在不同系统中存在较大差异。白梨和新疆梨中葡萄糖、山梨醇含量接近,蔗糖含量最低;西洋梨和秋子梨中葡萄糖、蔗糖含量接近,但西洋梨中山梨醇含量较高,而秋子梨的山梨醇含量较低;砂梨中蔗糖、山梨醇含量接近,葡萄糖含量最低。(3)不同种之间糖分的分布特点是:白梨分布在高葡萄糖和高山梨醇区域,砂梨分布在高蔗糖和高山梨醇区域;西洋梨分布在高果糖和高山梨醇区域,秋子梨分布在高葡萄糖和高蔗糖区域,新疆梨分布在高果糖和高葡萄糖区域。【结论】梨果的糖分主要由果糖、葡萄糖、蔗糖和山梨醇组成,其中果糖含量最高;不同品种之间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相对稳定,蔗糖和山梨醇含量变化幅度较大。不同栽培种中,果糖含量稳定,其余糖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根据糖组分的分布划分,白梨为高葡萄糖和高山梨醇型,砂梨为高蔗糖和高山梨醇型;西洋梨为高果糖和高山梨醇型,秋子梨为高葡萄糖和高蔗糖型,新疆梨为高果糖和高葡萄糖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弱光胁迫对云南烤烟打顶至采烤期间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为云南烤烟提质增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遮阳网(遮光率75%)对烤烟进行遮盖,研究弱光胁迫对云烟87中部及上部烟叶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结果]不同时间的弱光胁迫降低了烤烟上部叶中淀粉、总糖、还原糖、蔗糖的含量,对葡萄糖、果糖含量无显著影响;对中部叶影响比上部叶显著,降低了中部烟叶中淀粉、总糖、还原糖的含量,增加了蔗糖含量,对葡萄糖、果糖含量无显著影响。[结论]在弱光胁迫下,烟叶中的淀粉、总糖、还原糖含量明显下降。中部叶受弱光胁迫影响强于上部叶,并且随胁迫时间延长而增强,因此生产中应通过合理密植方式减小弱光胁迫对烤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王丽娟  李天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704-12706
[目的]探讨苗期夜间低温处理对番茄叶片蔗糖合成能力的影响。[方法]以15℃夜温为对照,研究了6℃夜间低温处理1、3、5、7d对番茄叶片中蔗糖合成能力的影响。[结果]经过夜间低温处理,番茄叶片中的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在处理期间6:00时均大于对照,11:00时则相反;处理和对照植株在6:00时番茄叶片中的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均低于11:00时。番茄叶片中的淀粉含量在处理期间6:00和11:00时均较对照有所增加。夜间低温处理使番茄糖代谢酶活性发生了改变,处理期间6:00和11:00时处理植株的酸性转化酶(AI)和中性转化酶(NI)活性皆高于对照,而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皆低于对照;处理植株11:00时的所有酶活性均高于6:00时,对照植株11:00时与6:00时相比转化酶活性降低,而合成酶活性升高。在夜间低温处理过程中处理植株的蔗糖合成酶活性降低,叶片中11:00时蔗糖增加量小于对照,说明夜间低温处理降低了番茄叶片的蔗糖合成能力。[结论]为番茄设施高产栽培的环境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烟草中水溶性糖测定的影响因素,建立烟草中水溶性糖的测定方法,为判断卷烟感官品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准确称取1.0000g样品,转移至具塞三角瓶中,加入纯净水,于40℃下超声萃取30min,过滤。利用液相色谱分析,考察了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流动相、ELSD参数对水溶性糖测定值的影响。[结果]最终确定超声萃取,其中,提取时间30min,提取温度40℃,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柱温30℃,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温度80℃,载气流速2.00L/min。该方法中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在含量0.2~20.0μg范围内与其色谱峰面积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检出限分别为12、10、14、20ng,4种糖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方便,适用于烟草中水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