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期对莱阳茌梨酚类物质代谢和组织褐变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不同采收期果实中酚类物质的代谢状况及其对组织褐变的影响。果实分四期采收(6/9,16/9,26/9,6/10)。分析结果表明晚采果实中水溶性酚类物质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均低于早采果,贮藏期间酚类物质合成速率也以晚采果实为小,因此组织褐变率最轻。但采收过晚易导致其它品质的下降,因此认为莱阳茌梨的采收期以9月下旬为宜。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莱阳茌梨"的起源及其特点,分析了"莱阳茌梨"及其后代的杂交育种概况,总结了"莱阳茌梨"及其后代作为育种资源的特点,为我国梨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褐变是影响竹荪食用品质的主要原因,为探究竹荪在贮藏期间发生褐变的机制,以干制竹荪为原材料,研究竹荪褐变前后的还原糖、总酚、氨基酸态氮、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情况和在常温及4℃冷藏2种贮藏条件下竹荪每隔7d的褐变度。结果表明,竹荪在发生褐变后还原糖、总酚、氨基酸态氮、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发生显著性下降,竹荪褐变的主要类型有美拉德褐变、酚类氧化褐变,可能还有抗坏血酸褐变和酶促褐变,但不会出现焦糖化反应褐变;4℃低温贮藏有助于减缓竹荪褐变速度。  相似文献   

4.
以苹果梨为材料,在果实贮藏前通过高脂膜浸果进行保护,研究高脂膜对贮藏期间苹果梨果皮褐变的抑制作用,同时探讨果皮的超微弱发光(UWL)、果皮褐变的变化规律,了解UWL与褐变度之间的关系。希望通过高脂膜能够抑制苹果梨果皮的褐变度,以改善其外观品质,提高市场竞争力,并借助超微弱发光间接反映果皮的褐变程度。结果表明,A_1、A_2、A_3处理的果皮褐变度随贮藏时间的增加均呈上升趋势,但褐变程度均低于CK,其中A_1处理对抑制果皮褐变的效果最为明显。各处理苹果梨果皮的发光强度随贮藏时间的增加也均呈上升趋势,CK和A_1处理果皮的发光强度在各贮藏时期均低于A_2、A_3处理;A_2、A_3处理果皮的发光强度在各贮藏时期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5.
石榴贮期果皮褐变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研究石榴贮期果皮褐变机理,探讨防褐变技术。【方法】以采后陕西临潼净皮甜石榴为试材,研究了贮藏温度、气体成分和pH对果皮褐变的作用,测定了引起果皮褐变的主要物质单宁的变化规律,分析了抗坏血酸氧化酶(AAO)、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与果皮褐变的关系。【结果】单宁是石榴果皮褐变的底物;AAO、PPO、POD活性与果皮褐变指数呈正相关性,CAT活性与果皮褐变指数呈负相关性。石榴在pH 4.0、(5.0±0.5)℃、5.0% CO2+8.0%O2+87.0%N2的气体成分条件下贮藏,每隔5 d在(15±0.5)℃下间歇升温处理24 h,贮藏120 d褐变指数仅为0.15。【结论】石榴贮期酶促单宁变性是果皮褐变的主要原因,在适宜的pH、贮藏温度和气体成分条件下间歇升温贮藏,防褐变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6.
果蔬采后酶促褐变的机制及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蔬因其富含维生素、有机酸,无机盐以及植物纤维等营养物质,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然而果蔬在采后运输,贮藏和加工过程中极易发生褐变,不仅影响产品的外观、风味、营养,而且还大大降低贮藏加工性能,因此褐变一直是果蔬采后研究的热点。本文从果蔬褐变的原因、酶促褐变的机制、果蔬褐变控制技术3个方面综述了果蔬采后酶促褐变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以丽江雪桃为实验材料,分析比较了包装和贮藏温度对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以及褐变和腐烂的影响.结果表明,包装处理和低温贮藏后果实硬度均无明显变化,但包装处理和低温贮藏均能显著抑制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的上升;此外,保鲜袋包装处理还可显著降低丽江雪桃的褐变和腐烂,低温贮藏对丽江雪桃的褐变和腐烂无明显抑制效果.实验结果可为延长丽江雪桃贮藏期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金秋梨贮藏过程中褐变度及多酚含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金秋梨为试验材料。研究其贮藏过程中外观色泽、褐变度及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增长,金秋梨褐变度变大。室温下贮藏比5℃条件下贮藏变化明显,果皮的变化最大,果心次之,果肉的变化最小;总酚含量均有所提高,5℃条件下梨的总酚含量变化较乎缓.室温下金秋梨的总酚含量变化大。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金银花贮藏过程中的变色机理,为合理贮藏提供理论依据,在45、55、65、75℃条件下进行加速货架测试试验,用色差仪测定金银花贮藏过程中的颜色参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游离氨基酸、还原糖等成分含量,HPLC法测定5-羟甲基糠醛(5-HMF)含量,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随贮藏时间延长和温度升高,金银花暗度值和色差值增加,褐变指数增大,提示金银花在贮藏过程中发生褐变生成了有色物质;金银花提取液A420nm值稳定上升,说明褐变生成的有色物质为类黑素;氨基酸和还原糖含量随贮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且水提液p H值在贮藏过程中显著下降,说明氨基酸和还原糖可能为褐变的初始反应物;5-HMF不断积累,且温度每升高10℃,褐变反应加快3~5倍,说明5-HMF可能为褐变反应的中间产物,5-HMF生成量和褐变速度密切相关。金银花贮藏过程中颜色参数、氨基酸、还原糖、p H值、A420nm值及5-HMF的动态变化,说明发生了美拉德反应,这是发生褐变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在不同成熟度和降温贮藏方式下,LAC表达模式与鸭梨果心褐变的关系,为进一步解析鸭梨果心褐变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鸭梨作为材料,通过对不同成熟度(早采、中采和晚采)的鸭梨进行急速降温(急降)和缓慢降温(缓降)处理,观察贮藏期间鸭梨果心褐变情况,测定漆酶(Laccase,LAC)活性及其基因LAC的相对表达量,研究LAC在鸭梨果心褐变过程中的参与作用。【结果】冷藏60 d时,晚采鸭梨出现褐变,晚采缓降处理的鸭梨果心褐变指数为0.32,是同期急速降温处理的2.56倍;在贮藏90 d时,中采缓降处理的褐变指数是0.24,中采急降处理的褐变指数仅为0.01。各个处理组在贮藏期间LAC活性多数表现为先逐渐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晚采的果实在贮藏60 d时出现活性高峰,褐变发生;早采和中采鸭梨LAC活性高峰均在90 d时出现,褐变程度低于晚采鸭梨。在贮藏期间,缓慢降温处理的LAC活性高于急速降温处理。鸭梨LAC14LAC7表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LAC6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再降低的变化趋势;中采、晚采鸭梨在贮藏60 d时,LAC14LAC7表达量最高。【结论】与缓慢降温相比,急速降温处理减少了鸭梨果心褐变的发生。在整个贮藏期间,LAC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然后又上升的趋势,其峰值时的活性高低次序为:晚采>中采>早采,这与果心褐变趋势一致;LAC在鸭梨果心褐变过程中上调表达。相比缓慢降温处理,急速降温处理具有较低的LAC7LAC14LAC6表达量。急速降温结合适时采收能够抑制LAC的上调表达,减少鸭梨果心褐变发生。  相似文献   

11.
温度、pH值对梨汁非酶褐变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褐变度和5-羟甲基糠醛(5-HMF)为主要褐变评价指标,就不同贮藏温度和pH对梨汁非酶褐变的影响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贮藏梨汁褐变影响显著,温度越高梨汁褐变度越高、5-HMF生成量也越多,褐变度和5-HMF生成量之间呈正相关性,温度升高褐变加快,反应活化能为Ea=27.424kJ/mol;pH对贮藏梨汁褐变影响较大,随着pH降低,梨汁褐变度越大、5-HMF生成量也越多;在pH值较低(pH3.0、pH3.5)时,褐变度和5-HMF含量呈正相关,而pH值较高时(pH5.0、pH5.5),褐变度和5-HMF含量的相关性降低。  相似文献   

12.
不同CO2浓度贮藏条件对库尔勒香梨果心褐变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库尔勒香梨采后贮藏适宜的CO2浓度,减少香梨贮藏过程中果心褐变的发生,为库尔勒香梨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库尔勒香梨为试材,在低温冷库(温度-1.5 ~0℃,湿度95;)中经不同CO2浓度的贮藏,研究其对香梨果心褐变指数、果心褐变发病率、果实硬度、VC含量、叶绿素、色度角、相对电导率的影响.[结果]2.0;~2.5;和1.5; ~2.0;浓度CO2贮藏的库尔勒香梨分别于第80和100 d出现果心褐变,果心褐变发病率分别是13.1;、16.7;,其它各处理在贮藏过程中均没出现果心褐变.与对照相比,在贮藏过程中0.5; ~1.0;、1.0;~1.5;浓度CO2处理能够较好保持香梨果实的硬度、VC含量、叶绿素含量及色度角,降低香梨果实的相对电导率;而2.0; ~2.5;和1.5; ~2.0;浓度CO2处理则明显降低了香梨果实的硬度和VC含量,并显著增大了香梨果实的相对电导率.[结论]库尔勒香梨在贮藏过程中CO2浓度高于1.5;时易发生果心褐变,建议库尔勒香梨在保鲜过程中CO2浓度应控制在1.5;以下.  相似文献   

13.
青梅果汁加工过程非酶褐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果表明:在青梅果打浆时加入质量分数为0.2%的异抗坏血酸钠,可防止果汁氧化褐变而保持天然淡黄色泽;减压浓缩较常压浓缩明显抑制了非酶褐变的发生;随着果汁含量和加工温度的提高,非酶褐变加快,色泽加深;低温有利于青梅浓缩汁的贮藏,冷冻贮藏是最佳的贮藏条件.  相似文献   

14.
以石榴为研究对象,通过定期测定贮藏期间石榴果皮的褐变度(BD)、总酚、单宁、丙二醛、含水量、花色素苷、电导率、pH值、多酚氧化酶(PPO)及过氧化氢酶(CAT)的变化趋势,分析石榴果皮的褐变机制.结果表明:石榴在贮藏期间,果皮pH值、总酚、单宁、水分和花色素苷含量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与贮藏期间果皮褐变度的升高是相反的;丙二醛含量、电导率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呈上升趋势.与贮藏期间果皮褐变度的升高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研究低温贮藏对莲藕褐变度、总酚含量及酚类物质组成的影响。低温贮藏有效延缓了莲藕的褐变,20℃贮藏条件下,褐变度和总酚含量呈增加趋势,增加的酚类物质可能是由于酚类物质合成增加或是褐变产物的积累。通过高效液相测定酚类物质组成,20℃贮藏条件下的莲藕在保留时间50~62 min的物质种类有明显增加,而低温贮藏条件下,保留时间50~62 min的物质种类较少且变化不明显。保留时间50~62 min的物质可能是20℃诱导合成的物质或是褐变过程中的产物。莲藕多酚提取物中检测到的单酚有没食子酸、没食子儿茶素、儿茶素。在贮藏期间,没食子酸和没食子儿茶素的含量在减少,在贮藏后期儿茶素的含量在增加。在贮藏前期,低温条件下没食子酸含量的减少弱于高温贮藏;在贮藏后期,低温贮藏儿茶素含量的增加弱于高温贮藏。  相似文献   

16.
苹果梨果皮衰老及褐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贮藏过程中,苹果梨果皮酚类物质含量降低,褐变程度加深。果皮失水及膜脂过氧化作用导致组织膜透性增大及区域化分布破坏是褐变反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正>金秋十月,硕果满园。山东闻名遐迩的莱阳茌梨今年也喜获丰收。在莱阳地区金正大套餐肥莱阳茌梨的测产观摩会上,来自各地的经销商、周边农户、农艺师、媒体真正感受到了金正大套餐高肥效带来的高收益。老树焕新生亩产破万斤"去年园内茌梨的平均亩产量在8000斤左右,我从去年下旬开始施用金正大套餐肥,预计今年单棵茌梨产量在1000斤以上,比去年多产100-200斤,一亩地按10余棵梨树算,今年亩产肯定超万斤。"莱阳市照旺庄镇西陶漳村农民姜文勇估算着今年梨树丰产的产量。与姜文勇一样,西陶漳村几乎全部村民都在施用金正大套餐肥,享受着高肥效所带来的高收益。记者随手摘下一只大梨并一口咬下去,又脆又甜的梨子瞬间溢出了饱满的汁  相似文献   

18.
正莲藕在我国有大面积种植,长江中下游及江南各省为盛产区,是我国目前重要的出口创汇蔬菜之一。然而,莲藕在贮、运过程中极易发生褐变,影响了其出口和销售。现在,科技人员已研制了LB系列莲藕保鲜剂,使贮藏的莲藕既不发生褐变,无腐烂,重量也不发生改变,并能使莲藕在室温条件下贮藏保鲜达1个月。现将此技术的要点介绍如下。将挖掘出来的带泥莲藕用清水洗干净,分成藕段,将藕段两头的藕节去  相似文献   

19.
梨黑心病的发生和防治杨增军,王东昌,许周源(山东莱阳农学院)(延边农学院)1梨黑心病的发生梨在贮藏过程中往往产生各种各样代谢上的生理失调反应,其中以组织褐变尤为严重.致病原因分别是冷害、冻害、组织衰老、缺钙、高二氧化碳伤害、低氧伤害和机械损伤.病变的...  相似文献   

20.
急降温对活性氧和梨果心褐变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急降温条件下,鸭梨较茌梨更易产生果心褐变。贮至60天,二者褐变率分别为47.9%和2.7%,其间鸭梨果心细胞内积累H#-2O#-2和丙二醛较多,组织相对电导率也高于茌梨,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低于茌梨,特别是在低温条件下鸭梨CAT活性迅速下降,导致H#-2O#-2积累,引起果心褐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