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目的]探讨甘蔗茎尖组织培养过程中酚类物质种类及其含量变化与甘蔗茎尖褐变的关系,为甘蔗茎尖离体培养褐变机理研究及解决褐变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甘蔗茎尖组织培养过程中的酚类物质(绿原酸、没食子酸、儿茶素、表儿茶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酚类物质组成和含量在茎尖组织褐变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褐变的关系.[结果]甘蔗茎尖褐变率增加量随接种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接种后第3~6d褐变严重,褐变率增加量在第6d达峰值(16%),之后呈下降趋势.接种培养后0~12d,正常生长和褐变的甘蔗茎尖均检测出没食子酸、绿原酸、儿茶素和表儿茶素4种酚类物质.接种当天4种多酚物质含量均最高;接种后3~6 d,褐变现象严重,褐变率迅速增加,没食子酸、儿茶素和表儿茶素含量显著下降(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褐变率增加量与酚类物质含量呈负相关,其中与表儿茶素含量的负相关达极显著水平(P<0.01),Pearson相关性系数为0.825.[结论]甘蔗茎尖褐变率增加量与酚类物质含量呈负相关,而表儿茶素为甘蔗茎尖组织培养过程中的主要酚类物质.  相似文献   

2.
金秋梨贮藏过程中褐变度及多酚含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金秋梨为试验材料。研究其贮藏过程中外观色泽、褐变度及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增长,金秋梨褐变度变大。室温下贮藏比5℃条件下贮藏变化明显,果皮的变化最大,果心次之,果肉的变化最小;总酚含量均有所提高,5℃条件下梨的总酚含量变化较乎缓.室温下金秋梨的总酚含量变化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无核白绿葡萄干清洗前后酚类物质含量变化及其与酶促褐变的关系,为研究葡萄干清洗褐变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测无核白绿葡萄干清洗前后酚类物质的含量变化,分析酚类物质与葡萄干多酚氧化酶反应的活性变化,判断参与酶促反应的底物,采用相关性方法,分析影响葡萄干清洗褐变的主要酚类物质。【结果】无核白绿葡萄干清洗前后有质量变化的酚类物质有槲皮素、儿茶素、咖啡酸、山奈酚、P-香豆酸、绿原酸、阿魏酸、原儿茶酸、香草酸、龙胆酸、芥子酸、丁香酸、没食子酸。其中槲皮素、绿原酸、咖啡酸、P-香豆酸、山奈酚、儿茶素为葡萄干清洗前后参与酶促褐变的主要酚类物质。【结论】无核白绿葡萄干清洗前后,葡萄干褐变度与槲皮素,咖啡酸,山奈酚,儿茶素含量呈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苹果果实酚类物质组成与果实褐变的关系,建立测定苹果汁中主要酚类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选取10个苹果品种,采用Folin-C法,测定总多酚含量,并检测果肉褐变度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苹果汁中表儿茶素、儿茶素、绿原酸、咖啡酸、香草醛、对香豆酸、根皮素7种酚类物质含量.[结果]黄魁的褐变度以及总酚含量相对较高,吉早红、寒富、瑞林的褐变度以及总酚含量较低;表儿茶素、儿茶素及绿原酸是苹果果肉中含量相对较高.果实的褐变度与总酚、表儿茶素、儿茶素及绿原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寒富、瑞林、吉早红的果实总酚含量相对较低,褐变度较低;果肉中总酚、表儿茶素、儿茶素及绿原酸对果实褐变程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以新鲜莲藕的皮、节和食用部位为材料,通过溶剂浸提-萃取获得分布于水相、正丁醇相、乙酸乙酯相和石油醚相的不同极性酚类物质,考察莲藕不同极性酚类物质的含量、组成及抗氧化活性差异。莲藕各部位均以水相分布酚类物质含量最高(P0.05),其中藕皮水相中的总酚及总黄酮含量分别达到33 mg GAE/kg FW和36.5 mg RE/kg FW。采用HPLC法分析发现,莲藕不同部位中酚类物质组成有所差异,以表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和儿茶酚为主,其中:表儿茶素分布于石油醚相和乙酸乙酯相,儿茶酚主要分布于水相,没食子儿茶素仅在石油醚相未检出。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证实,藕皮和藕节中不同极性酚类组分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和FRAP抗氧化活性均以水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而食用部位则为水相正丁醇相乙酸乙酯相。研究结果可为莲藕酚类物质提取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褐变是影响竹荪食用品质的主要原因,为探究竹荪在贮藏期间发生褐变的机制,以干制竹荪为原材料,研究竹荪褐变前后的还原糖、总酚、氨基酸态氮、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情况和在常温及4℃冷藏2种贮藏条件下竹荪每隔7d的褐变度。结果表明,竹荪在发生褐变后还原糖、总酚、氨基酸态氮、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发生显著性下降,竹荪褐变的主要类型有美拉德褐变、酚类氧化褐变,可能还有抗坏血酸褐变和酶促褐变,但不会出现焦糖化反应褐变;4℃低温贮藏有助于减缓竹荪褐变速度。  相似文献   

7.
针对莲藕贮藏中的褐变现象,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对整节莲藕品质和保鲜效果的影响。将莲藕用聚乙烯袋(厚度0.03mm)包装,分别贮藏于25、12、8、4℃恒温箱中,统计20 d贮藏期内莲藕表皮褐变指数、失重率以及品质指标Vc、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与常温(25℃)相比,4、8、12℃在贮藏20 d内均能显著抑制莲藕表皮褐变,以4℃处理的抑制效果最显著,其次为8℃。与常温(25℃)相比,低温处理可显著抑制莲藕Vc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但4、8、12℃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贮藏20 d后,常温(25℃)下贮藏的莲藕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而低温处理增加了莲藕中可溶性糖含量,且随温度升高增加幅度增大。  相似文献   

8.
杏果实酶促褐变机理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完熟期的凯特、山农凯新2号、红玉为试材,对杏果实中与酶促褐变有关的褐变度、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总酚含量及酚类物质组分等多个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品种不同,影响杏果实酶促褐变的主要因素不同。红玉的褐变程度最高,主要是因为其PPO活性和绿原酸含量最高,并且其褐变度与酚类物质含量及PPO活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938、0.9944);山农凯新2号总酚含量最低,且除阿魏酸外,各酚类物质组分的含量也都最低,这些因素导致其褐变程度最低。(2)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酚类物质组分进行检测,发现表儿茶素、绿原酸、儿茶素是完熟期杏果实中主要的酚类物质,并且表儿茶素是三个品种中测得的含量最高的酚类物质组分。  相似文献   

9.
苹果加工品种果实中的酚类物质与褐变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加工苹果品种的酚类物质组成及其与果实褐变的关系,为选择加工品种和加工工艺提供依据。【方法】利用Folin-C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测定分析了10个苹果加工品种(4个酿酒品种、6个制汁品种)的果实酚类物质组成、果实褐变度及多酚氧化酶活性。【结果】果实中酚类物质的含量和比例因品种类型而异,苦涩酿酒苹果总酚含量高于甜或酸苹果。原花青素、绿原酸、表儿茶素及儿茶素是苹果果肉中含量较高的酚类物质,苹果特征酚类物质根皮苷在苦绯甘品种中大量存在。果实的褐变度与总酚、原花青素、儿茶素和根皮苷相关性较高,绿原酸与果实的褐变度相关性较低。【结论】酚类物质含量与苹果加工品种类型有关,酿酒品种的总酚含量高于制汁品种。果实中黄烷-3-醇含量对褐变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加工苹果品种的酚类物质组成及其与果实褐变的关系,为选择加工品种和加工工艺提供依据。【方法】利用Folin-C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测定分析了10个苹果加工品种(4个酿酒品种、6个制汁品种)的果实酚类物质组成、果实褐变度及多酚氧化酶活性。【结果】果实中酚类物质的含量和比例因品种类型而异,苦涩酿酒苹果总酚含量高于甜或酸苹果。原花青素、绿原酸、表儿茶素及儿茶素是苹果果肉中含量较高的酚类物质,苹果特征酚类物质根皮苷在苦绯甘品种中大量存在。果实的褐变度与总酚、原花青素、儿茶素和根皮苷相关性较高,绿原酸与果实的褐变度相关性较低。【结论】酚类物质含量与苹果加工品种类型有关,酿酒品种的总酚含量高于制汁品种。果实中黄烷-3-醇含量对褐变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研究测定了不同生长环境下莲藕中酚类物质、PPO及Fe、Cu的分布与含量,比较了它们的贮藏效果.结果表明,田藕中酚类物质、PPO及Fe、Cu的分布趋势与塘藕基本上是一致的,但酚类物质含量、PPO活力高于相应部位的塘藕,Cu含量更是远远高于后者;褐变因素上的差异使相同条件下田藕的贮藏性能显著差于塘藕.  相似文献   

12.
1 莲藕的采收和贮存条件。当莲藕的终止叶长出,叶背微呈红色时,表示藕已成熟。植株多数叶片青绿色时采收的是嫩藕,不耐贮存。当叶片枯黄时采收的是老藕,耐贮藏。因莲藕采收后有一段时间的休眠期,同普通旱生蔬菜相比耐贮存,但因其含水量高、皮薄、富含酚类物质和多酚氧化酶,加之采收后改变了长期生长的水环境,容易发生损伤、表皮褐变和萎蔫,进一步出现内部可食部分的褐变,同时发生组织纤维化,严重影响食用品质。因此,必须创造适宜的贮存条件,抑制和延缓莲藕的品质变化。莲藕不耐低温,贮运温度低于5℃会出现冷害。贮藏温度应控制在5-8℃。相对湿度以85%-100%为好。莲藕对通风要求不高。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苹果果实酚类物质组成与褐变的相关性,本研究以响富、烟富8、烟富10和普通苹果为试材,测定果实褐变度及总酚含量,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对苹果中儿茶素、绿原酸、隐绿原酸、表儿茶素、根皮苷、根皮素、原花青素B2、原花青素B4、槲皮素3-半乳糖苷、槲皮苷10种酚类的组成和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烟富10的总酚含量以及褐变度较高,且仅在烟富10中检测到槲皮素3-半乳糖苷;不同品种中绿原酸含量均最高,根皮苷、表儿茶素含量较高,为主要的酚类物质;3个优系富士品种果实的褐变度与总酚含量、儿茶素、表儿茶素、根皮苷、绿原酸、槲皮素3-半乳糖苷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果实总酚含量对褐变度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4.
采后桃果实衰老褐变与活性氧和酚类物质代谢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久保”果实在常温(20±1)℃下贮藏时,硬度快速下降,呼吸明显上升,膜透性急骤增加;与此相对应,果实的褐变度、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自由基产生速率呈逐渐增加趋势;采后早期酚类物质迅速积累,在后期其含量又有所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先下降后上升至峰值,最后呈升高趋势。低温(4±1)℃贮藏可延缓果实软化和褐变,减慢上述生理变化。这表明果实衰老褐变与活性氧和酚类物质的代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挑选、清洗、预冷、切分后的鲜切莲藕采用不同褐变抑制剂组合处理 ,并贮藏于 4℃下。贮藏期间定期测定鲜切莲藕的褐变度 (BD)、总酚 (TP)、游离酚 (FP)和儿茶酚含量。试验结果表明 ,鲜切莲藕中FP占总酚的 70 %以上 ,且FP又以儿茶酚为主 ;鲜切莲藕在贮藏期间TP、FP和儿茶酚的量先上升后下降 ;效果最好的褐变抑制剂的组合是4 0mg·mL-1L Cys +1 5mg·mL-1EDTA 2Na +2 0mg·mL-1Zn(Ac) 2 。  相似文献   

16.
白茶品种茸毛的生化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福鼎大毫茶、福安大白茶等适制白茶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了茶树嫩梢鲜样的茶身和茸毛、白茶的茶身和茸毛的生化成分.结果表明:嫩梢鲜样茶身的儿茶素总量和咖啡碱含量高于茸毛;白茶茶身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含量,酚氨比,儿茶素总量及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等组分含量均显著高于茸毛,儿茶素总量、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而茸毛的游离氨基酸总量及茶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丙氨酸等组分含量显著高于茶身.可见,茶树嫩梢的茸毛具有高氨基酸含量和低酚氨比特性,对白茶风味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梁艳  黄亚亚  邓永亮  胡歆  陈桂梅  纪晓明  周兴长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10267-10268,10293
[目的]研究不同的提取方法对茯砖茶中的多酚类物质和咖啡碱含量的影响,为建立最佳的茯砖茶浸提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了5种不同的提取方法对茯砖茶中的8种多酚,包括没食子酸(GA)、没食子儿茶素(G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表儿茶素(E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及儿茶素没食子酸酯(CG)和咖啡碱(CAF)的含量的影响。[结果]8种多酚类物质在0.000 6~0.300 0 m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且70%甲醇70℃水浴浸提法较蒸馏水100℃水浴和70℃水浴更能有效地提取茯砖茶的多酚组分;而咖啡碱的含量,蒸馏水超声提取法的测定值最高。[结论]对于多酚总量,70%甲醇浸提法较优,而对于咖啡碱类较稳定的化合物,蒸馏水超声浸提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盐肤木根粉碎后按1 g∶50 mL的比例加入80%甲醇超声50 min,离心后取上清液,经0.22μm滤膜过滤后进行色谱分离。以ACQUITY UPLC HSS T3柱为固定相,50 mmol/L柠檬酸盐溶液-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电压600 mV,对11批盐肤木样本进行检测并进行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没食子酸、苔黑酚葡萄糖苷、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甲酯、苔黑酚、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没食子酸乙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1,2,3,4,6-O-五没食子酰葡萄糖等酚类化合物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9,11批盐肤木样品进行的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均将其分为3类。所建立的方法可为提高盐肤木的质量标准和加强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莲藕中酚类化合物的化学氧化,寻求控制莲藕褐变的有效方法,针对莲藕中的主要酚类化合物邻苯二酚、没食子酸及多巴进行了化学氧化模拟试验.结果表明,pH对化学氧化反应后褐变指数的影响最大,其次是酚类化合物的种类,反应温度的影响最小.酚类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更易褐变;3种酚类化合物发生化学氧化反应的速率由快到慢依次是多巴、没食子酸、邻苯二酚.在莲藕加工过程中可以选择多巴及没食子酸含量较低的莲藕品种,并控制好pH,可以有效减缓莲藕中酚类化合物化学氧化反应的速率,达到防止莲藕褐变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以鲜切莲藕为原料,通过测定褐变度、失重率、总酚含量、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研究了臭氧处理对鲜切莲藕贮存过程中酶促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贮存时间延长,鲜切莲藕褐变度和失重率呈增加趋势,臭氧处理可以极显著降低鲜切莲藕褐变度和失重率(P0.01),且0.3 mg/L臭氧比0.6 mg/L效果好。当贮存时间由8 d延长为12 d时,样品总酚含量和PPO、POD活性开始降低,但总酚含量变化不大,PPO和POD活性下降较快。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臭氧浓度与褐变度呈负相关(P=0.024);贮存时间与失重率、褐变度、总酚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PO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鲜切莲藕用0.3 mg/L臭氧水处理12 min后,可以在0~4℃冰箱贮存8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