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苹果多酚对鲜切莲藕品质及褐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质量分数(0.1%、0.3%、0.5%)苹果多酚处理鲜切莲藕,通过测定低温贮藏期间色泽、脆度、抗坏血酸、总酚含量、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等指标变化,研究苹果多酚对鲜切莲藕褐变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苹果多酚处理显著抑制了鲜切莲藕褐变的发生,与其他处理组相比,0.1%苹果多酚处理保持了莲藕较好的色泽和脆度,延缓抗坏血酸和总酚含量的降解,减缓丙二醛含量的上升,抑制PPO和POD活性的升高。由此表明,苹果多酚处理可较好地保持鲜切莲藕的品质。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抗褐变、适宜鲜切的苹果品种,以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选育的7个中晚熟苹果品种(岳阳红、岳帅、望山红、秋富红、岳华、岳冠、岳苹)为试材,研究鲜切后冷藏期间果实品质、褐变指标及相关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鲜切苹果的适宜冷藏期最长为12 d。各品种鲜切后冷藏期间失重率在3.80%~5.24%。除岳帅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降低外,其余品种TSS含量均升高,升幅在13.3%~21.3%。可滴定酸(TA)含量总体上不断降低,岳冠TA含量降幅最小,为18.8%,岳帅降幅最大,为71.8%。冷藏结束时,岳苹褐变强度最大,为15.1%,岳冠最小,为8.87%。各品种冷藏期间总酚、类黄酮含量增加、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不断升高,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呈单峰变化。果肉褐变强度与类黄酮含量和失重率极显著正相关,与总酚含量和PPO活性显著正相关,与TA含量极显著负相关。说明PPO是影响参试品种果实鲜切褐变的主导酶。岳帅、岳冠抗褐变能力强,适合鲜切及加工;岳华和岳阳红虽然冷藏期间果肉褐变强度增幅不大,但果肉底色深,冷藏后果肉颜色相对较深;秋富红、望山红、岳苹鲜切后冷藏期间褐变严重,不适合鲜切和加工。  相似文献   

3.
鲜切莲藕因失去外层组织保护而易发生褐变,而酶促褐变是主要原因。真空包装对鲜切莲藕的褐变有较好的延缓作用,其中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简称PPO)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简称POD)的编码基因是参与果蔬褐变的主要基因。但目前关于真空包装对鲜切莲藕片相关酶活性及其编码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甚少。分析在4℃下真空包装对鲜切莲藕贮藏过程中褐变度和PPO、POD活性及其编码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包装对延缓鲜切莲藕褐变有较好效果,且在贮藏期内真空包装鲜切莲藕PPO、POD活性变化与其褐变度大体一致。与此同时,基因NnPPOC和NnPOD4的表达量变化对PPO、POD活性的影响与最终蓬藕的褐变度变化一致,且真空包装对基因NnPPOA、NnPOD1/2/3的表达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说明真空包装对鲜切莲藕的NnPPOA/C和NnPOD1/2/3/4基因表达量有降低作用,进而起到延缓褐变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草酸对鲜切山药褐变及贮藏品质的影响,以菜山药为试材,采用0.1%、0.3%、0.5%草酸溶液处理鲜切山药,以清水浸泡鲜切山药为对照,测定失重率、可滴定酸含量、抗坏血酸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褐变度、色度值、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总酚含量等指标变化,研究草酸处理对鲜切山药贮藏保鲜效果。结果表明,草酸处理能维持鲜切山药贮藏后期较高可滴定酸和抗坏血酸含量,保持较低失重率,维持其产品质量。0.3%草酸处理能显著抑制鲜切山药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升高,显著抑制PPO活性和总酚含量增加,并维持较高色度值和较低褐变度。研究认为,0.3%草酸处理能降低鲜切山药膜脂过氧化反应、抑制酶促褐变,对鲜切山药具有较好的贮藏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粉葛(南药)鲜切后极易发生褐变,研究 5 ℃一氧化氮(NO)处理对鲜切粉葛护色效果 的影响。【方法】将新鲜粉葛切分成均一小块后分别放入 0.5、1.0、2 mmol/L 硝普钠(SNP)溶液浸泡 15 min,沥 干后放于塑料盒中并用聚乙烯保鲜膜封口后置于 5 ℃恒温恒湿箱中贮藏,定期取样测定褐变相关生理生化指标。 【结果】不同浓度 SNP 处理均能有效减轻鲜切粉葛的褐变程度,以 2 mmol/L SNP 处理效果较好,处理 10 d 时褐变 度仅为对照的 62.4%,褐变相关生理生化指标测定显示,不同浓度 SNP 处理均能显著抑制贮藏期 6 d 后苯丙氨酸解 氨酶 (PAL) 活性的上升,降低整个贮藏过程中总酚含量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促进总黄酮积累,且随着 SNP 浓度增大,对以上指标的抑制或促进作用愈明显,贮藏 10 d 2 mmol/L SNP 处理的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分别为对照的 66.4% 和 5.42 倍,2 mmol/L SNP 可显著降低贮藏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延缓鲜 切粉葛的褐变。对 2 mmol/L SNP 处理的鲜切粉葛各生理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鲜切粉葛褐变度与 PAL 活性、 总酚含量和类黄酮含量均呈极显著性正相关,与 POD、PPO 活性呈极显著性负相关,与 MDA 相关性不显著。【结 论】2 mmol/L SNP 处理可显著延缓鲜切粉葛褐变,并提高其功能品质,为鲜切粉葛护色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壳聚糖对鲜切莲藕的酶促褐变抑制机理,在4℃下对鲜切莲藕进行壳聚糖涂膜保鲜试验,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1%、2%)壳聚糖对鲜切莲藕品质的影响和酶促褐变相关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处理显著抑制了鲜切莲藕贮藏过程中的褐变和水分损失,保持较高的维生素C和总酚含量,显著抑制了超氧阴离子(O2·-)和过氧化氢(H2O2)的积累,保持较高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并显著抑制了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且2%的壳聚糖处理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潘永贵  陈维信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1):9856-9857
对鲜切荸荠和莲藕组织中与酶促褐变相关的3种关键性酶——PAL、PPO和POD进行对比。研究表明:在贮藏过程中,鲜切荸荠组织中PAL活性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一直呈上升趋势,说明黄色物质形成与PAL活性有密切关系;而与鲜切莲藕组织相比,鲜切荸荠组织中的PPO活性除贮藏中期略有上升外,一直呈小幅下降趋势。同时鲜切荸荠组织中POD的活性在整个贮藏过程中虽然有所上升,但变化幅度非常小,且活性都相当低。表明鲜切荸荠黄化可能并非酶促褐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4-己基间苯二酚对鲜切牛蒡褐变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采用50、100和150 mg/kg三种浓度的4-己基间苯二酚(4-HR)溶液浸泡鲜切牛蒡15 min,于1 ℃贮存,考察鲜切牛蒡褐变情况及相关酶活性.试验结果表明:100 mg/kg 4-HR较好地延缓了鲜切牛蒡的褐变,降低了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抑制了丙二醛(MDA)和总酚(TP)含量的上升,具有较好的抑制褐变、保持品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黄藤笋是指黄藤嫩梢中的可食部分,是一种有待开发的森林保健蔬菜,褐变是导致鲜切黄藤笋品质劣变的主要原因。对可能导致黄藤笋褐变的3个酶活性进行动态测定并作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鲜切黄藤笋在10℃下贮藏28 d过程中,亮度L*值逐步下降,即褐变加重;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先上升后下降,后期POD活性有所回升,PPO活性持续下降,PAL活性则维持低水平。POD、PPO和PAL活性与褐变度的灰度关联系数分别是0.8968、0.8074和0.5977,表明POD和PPO在鲜切黄藤笋酶促褐变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 K9、冰心,红勋3个高酸海棠品种为材料,对果实中与褐变相关的褐变度(ΔOD 值)、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总酚含量分别进行了研究,并对褐变度较高的红勋和冰心2个品种海棠果进行榨汁,采用4种不同护色剂(氯化钠、柠檬酸、维生素 C、偏重亚硫酸钾)对果汁进行护色。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海棠果汁的ΔOD 值、PPO活性和总酚含量不同,其中红勋海棠果汁的ΔOD 值、PPO 活性和总酚含量显示较高,且褐变度与 PPO 活性及总酚呈极显著正相关,其次是冰心;不同护色处理对2个品种海棠果汁褐变的抑制效果各异,制汁时对冰心用4 g/L维生素 C、红勋用12 g/kg 的柠檬酸处理有较好的护色效果。  相似文献   

11.
氯化钙和抗坏血酸处理对鲜切苹果品质和褐变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巍  刘晶  吕春晶  王杰  张素敏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16):3402-3410
【目的】明确苹果鲜切后品质和褐变的变化规律;探讨外源抗坏血酸(AsA)与氯化钙(CaCl2)处理的生理作用,筛选理想的保鲜剂。【方法】取成熟期富士苹果果实为试材,经去皮、去核后,切分成厚度约为1mm的果片,分别于蒸馏水、1.0%AsA、1.0%CaCl2水溶液中浸泡5min,吸干水分后,用培养皿盛装,置于室温(25℃)条件下于0、0.25、0.5、1、2、4、6、8、10、12h后进行褐变指数、失重率调查和可溶性总糖、可滴定总酸、抗坏血酸(AsA)、总酚、丙二醛(MDA)含量测定及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结果】苹果切分后,蒸馏水浸泡的果片褐化迅速、褐变严重,水分及其它易挥发性物质大量散失,可溶性总糖、可滴定总酸、抗坏血酸和总酚含量下降,糖酸比值上升,PPO、POD活性迅速升高,MDA含量先升高后下降。1.0%AsA和1.0%CaCl2处理均能有效延迟果肉褐化进程,降低褐变程度,抑制水分及其它易挥发性物质、可溶性总糖、可滴定总酸、抗坏血酸和总酚含量的下降,延迟糖酸比值上升以及PPO、POD活性高峰的到来,MDA含量升高。两者相比,1.0%CaCl2的处理效果更好。初步建立了鲜切苹果产品质量评价体系,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可滴定总酸、酚类物质含量高,易挥发性物质散失速率低,不易褐变的品种属于良好的鲜切苹果加工品种。【结论】1.0%CaCl2是鲜切苹果理想的保鲜剂及褐变抑制剂。  相似文献   

12.
以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莲藕(Nelumbo nucifera Gaertn)为试材,研究了0.1%、0.3%和0.5%曲酸处理鲜切马铃薯片及莲藕片在模拟货架期(4℃)的色泽及相关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曲酸能不同程度地抑制马铃薯与莲藕的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其中,0.3%和0.5%曲酸处理在保持鲜切马铃薯片及莲藕片色泽,抑制PPO,POD,PAL活性的效果好于未经处理的对照及1%柠檬酸的参比处理。未经处理的马铃薯片、莲藕片外观品质保持为5~6d或4~6d,0.3%和0.5%曲酸处理后的马铃薯片与莲藕片的货架期分别达10d或12d,1%柠檬酸的参比处理分别是8~10d或6~8d。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采收成熟度对核桃青皮褐变及其相关代谢酶的影响,分析核桃青皮褐变发生机制,为生产中核桃适宜采收期的确定及其褐变定向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温185青皮核桃为试材,分别于8月22号(成熟度Ⅰ,花后125 d)、8月27号(成熟度Ⅱ,花后130 d)、9月1号(成熟度Ⅲ,花后135 d)采收,置于(-1±1)℃,相对湿度为75%~85%条件下贮藏,定期测定不同采收成熟度核桃青皮褐变指数、总酚含量及褐变代谢相关酶。【结果】 青皮成熟度不同,褐变指数不同,成熟度Ⅱ(8月27日)采收的核桃青皮贮期褐变指数显著低于其它2个成熟度,总酚及PPO、POD、PAL、SOD、CAT及APX活性显著高于其它两个成熟度,温185核桃青皮褐变与总酚及PPO、POD、PAL、SOD、CAT及APX活性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 成熟度Ⅱ(8月27日)是温185青皮核桃适宜采收期,其贮期青皮褐变与总酚含量及PPO、POD、PAL、SOD、CAT及APX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探讨热处理温度及热处理方式对鲜切生菜品质的影响,为热处理在鲜切果蔬保鲜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采用35、45和55℃的热水处理鲜切生菜1 min,研究不同温度的热处理对鲜切生菜色泽、褐变潜力、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所有切割后热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维持鲜切生菜的色泽(55℃>45℃>35℃),抑制PPO和POD活性,降低褐变潜力,延缓叶绿素的降解。至贮藏期第13 d,55℃热处理的鲜切生菜的亮度值L仍高达54.07,红绿指数a值为-2.50,褐变潜力、PPO和POD活性较低,分别仅为0.10 A/g、13.2 U/kg和32.53 U/kg,叶绿素含量为0.85 mg/g,显著(P<0.05)高于其他处理。切割前或切割后热处理两种热处理方式对鲜切生菜品质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切割前或切割后55℃热处理对鲜切生菜褐变的抑制程度上无显著性差异,但切割前热处理能更好地抑制POD活性,延缓叶绿素的降解,降低a值。本试验中,热处理鲜切生菜的最适温度为55℃,最适处理方式为切割前热处理。  相似文献   

15.
UV-C处理对鲜切‘皇冠’梨褐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UV-C预处理后鲜切和鲜切后UV-C辐照两种方式对鲜切梨褐变的控制效果及其生理机制,为鲜切梨的贮藏保鲜以及扩大UV-C在果蔬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鲜切‘皇冠’梨为研究对象,分别在鲜切前、后采用UV-C(有效波长254 nm)辐照处理5 min,分析在5℃贮藏过程中,两种方式UV-C处理后鲜切梨的褐变程度(BI)、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总酚含量、抗氧化相关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非酶抗氧化能力(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相比,两种UV-C处理均能显著抑制鲜切梨的褐变,其中鲜切后UV-C处理控制效果更好。两种UV-C处理均不同程度提高鲜切梨的PPO活性、降低PAL活性和总酚含量,同时提高鲜切梨的抗氧化酶活性以及非酶抗氧化能力,抑制了H2O2和MDA的积累。相关性分析显示,鲜切梨的BI值与CAT、APX和GR活性以及非酶抗氧化能力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H2O2和MDA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UV-C处理主要通过提高鲜切梨的抗氧化防御能力从而延缓贮藏过程中的表面褐变,两种处理方式相比,鲜切后UV-C处理更能有效提高鲜切梨的抗氧化能力,对褐变控制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回温抑制鲜切马铃薯褐变及影响游离氨基酸代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鑫  姚尧  王庆国  刘佩 《农学学报》2019,9(9):68-75
马铃薯鲜切后表面易发生褐变,严重影响其商品价值,为了解决低温贮藏后马铃薯鲜切褐变的问题,采用20℃下回温处理20 d,探讨其对鲜切马铃薯褐变、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游离氨基酸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回温处理显著地抑制了鲜切马铃薯的褐变,抑制了PPO和POD活性,降低了切前初始总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其中游离酪氨酸、缬氨酸、丝氨酸回温后及切后均显著低于对照;鲜切后贮藏前期,游离天冬氨酸、丙氨酸显著降低,游离甘氨酸显著升高;回温及鲜切后,游离脯氨酸的含量显著升高,MDA含量显著降低。由此表明,回温处理通过抑制马铃薯PPO和POD活性,影响游离酪氨酸、丝氨酸、天冬氨酸、缬氨酸、丙氨酸、甘氨酸的含量,提高脯氨酸并降低MDA含量,显著抑制了低温贮藏鲜切马铃薯的褐变。  相似文献   

17.
百合褐变与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百合褐变与PPO(多酚氧化酶)、POD(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的关系.试验发现,百合在贮藏过程中褐变度与PPO、POD活性变化均趋于上升,且褐变度的变化规律与PPO、POD活性变化呈正相关;百合不同鳞片层的PPO和POD活性差异较大,外2层的活性明显低于内3层.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了影响百合褐变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百合组织内的PPO和POD参与了褐变过程,且POD活性变化是引起百合褐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不同光照条件对槲蕨组织培养外植体褐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组织培养方法,探讨了黑暗、1 000 lx、2 000 lx和3 000 lx等4种不同光照条件对槲蕨外植体褐变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槲蕨外植体的PPO、POD和总酚含量均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相同培养时间下,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槲蕨外植体的PPO和POD活性也同时增加,其中光照强度1 000 lx处理的PPO和POD的活性均低于其他光照强度处理;光照对槲蕨外植体的总酚含量在相同培养时间下影响并不直接,但1 000 lx处理下的槲蕨外植体的总酚含量积累较少,说明1 000 lx是槲蕨的组织培养较为适宜的光照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