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收期对黄金梨果心褐变和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不同采收期对黄金梨果心褐变发生和膜脂过氧化的影响,阐明采收期、果心褐变和膜脂过氧化之间的关系。[方法]以2个不同采收期的黄金梨为试材,比较贮藏过程中果心褐变和氧化胁迫相关指标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黄金梨果心褐变主要发生在贮藏后期,120d后果心褐变率急剧增加。果心褐变过程中丙二醛(MDA)含量、膜离子渗透率、超氧阴离子(O_2~-·)产生速率、过氧化氢(H_2O_2)含量、总酚含量逐渐升高,多酚氧化酶(PPO)活性逐渐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适当的早采可延缓贮藏过程中黄金梨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抑制了果心MDA含量、膜离子渗透率、O_2~-·产生速率、H2O2含量、总酚含量和PPO活性的升高,保持相对较高的SOD、CAT和POD活性,抑制了黄金梨果心褐变。[结论]黄金梨果心褐变的发生与果心膜脂过氧化水平密切相关,采收期可影响贮藏过程中果心的膜脂过氧化水平和褐变发生时间和发生率,适时采收可以较好地抑制黄金梨采后果心褐变。  相似文献   

2.
功能性MA包装对黄冠梨贮藏品质和褐变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功能性薄膜对套袋黄冠梨进行包装处理,研究了功能性MA包装对黄冠梨贮藏品质和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期间,功能性MA包装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果实硬度下降,抑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升高,加快可滴定酸含量下降。其中,30μm白色PE膜减少果皮褐变,30μm绿色PE膜减少果心褐变。整体来看,30μm白色PE膜包装贮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以鸭梨果皮为试材,研究其褐变过程中细胞膜透性及超氧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等自由基清除酶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果皮褐变程度的加深,果皮细胞相对电导率显著增大,上述两种酶的活性明显降低,同时,褐变果皮中膜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也显著增加,试验认为自由基对细胞膜的伤害和有关清除酶系统的保护作用削弱是造成鸭梨果皮褐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以采后荔枝果实为试材,研究了天然抗褐变剂半胱氨酸和异抗坏血酸处理对果皮褐变、活性氧和抗氧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0.1%半胱氨酸(AC)和1%异抗坏血酸(IAA)的处理明显抑制了贮藏期间荔枝果皮褐变、病菌感染和果皮组织膜透性增加,降低了H2O2含量和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表现出较低的膜脂过氧化水平;该处理还诱导了SOD、APX和CAT活性升高,有利于清除果皮中的H2O2和O2-,减缓膜脂过氧化。该结果说明0.1%AC+1%IAA处理诱导荔枝果皮抗氧化酶活性增高,减轻了膜脂过氧化和保持了细胞膜的完整性,从而延缓了荔枝果实在常温贮藏期间果皮的褐变。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鲜切马铃薯易褐变的问题,寻找行之有效的褐变抑制方法,本实验研究了伤处理对鲜切马铃薯褐变的抑制效果及机理。采用切伤和刮伤两种方式处理马铃薯块茎,然后分别置于5 ℃、20 ℃下放置12、18、36 h,来探究不同伤处理方式及条件对鲜切马铃薯褐变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采用刮伤并于20 ℃放置18 h处理对鲜切马铃薯褐变的抑制效果最佳;处理组鲜切马铃薯货架期比对照延长了4 d。与对照相比,伤处理降低了贮藏期间鲜切马铃薯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及总酚含量,提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及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降低了丙二醛(MDA)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伤处理通过显著降低酚类物质的积累、酶促氧化以及提高鲜切马铃薯的抗氧化能力降低膜透性来抑制鲜切马铃薯的褐变,为抑制鲜切马铃薯褐变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褐变是影响竹荪食用品质的主要原因,为探究竹荪在贮藏期间发生褐变的机制,以干制竹荪为原材料,研究竹荪褐变前后的还原糖、总酚、氨基酸态氮、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情况和在常温及4℃冷藏2种贮藏条件下竹荪每隔7d的褐变度。结果表明,竹荪在发生褐变后还原糖、总酚、氨基酸态氮、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发生显著性下降,竹荪褐变的主要类型有美拉德褐变、酚类氧化褐变,可能还有抗坏血酸褐变和酶促褐变,但不会出现焦糖化反应褐变;4℃低温贮藏有助于减缓竹荪褐变速度。  相似文献   

7.
木奈果肉褐变是酚类物质、多酚氧化酶与氧结合起酶促反应的结果.但酚、酶在果肉细胞中是区域化分布的,果实含Ca量降低使膜透性增加,为酚、酶和氧接触提供了条件,果实缺Ca是木奈果肉褐变的主要原因,通过提高果实的含Ca量可有效地防止果肉褐变.  相似文献   

8.
鸭梨果实气调贮藏过程CO#-2伤害机理初探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鸭梨果实采后对CO#-2极为敏感,尤其是果心组织。于5%-7% O#-2+0.6%或3.0%CO#-2环境中贮藏50天后,果心组织便出现不同程度的伤害而发生褐变;当O#-2浓度一定,CO#-2浓度越高,伤害褐变越严重,但果肉和果皮组织无褐变出现:果心褐变指数与果心组织的酚类物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8868**),与多酚氧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r=0.8890**);CO#-2伤害引起的组织褐变,首先是细胞内膜系统被破坏。  相似文献   

9.
植物组织培养中褐变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马莉贞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583-3584
阐述了植物组织培养中褐变现象的原理及影响褐变的因素,提出了防止褐变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了有效防止双孢菇褐变,从菇体细胞膜和色泽两方面考虑,在不同真空度下对双孢菇进行充氮处理,检测其烫漂前的细胞膜透性、丙二醛含量和烫漂后的颜色变化,从而找出真空充氮烫漂有效防止双孢菇褐变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随着真空度的提高,双孢菇的细胞膜透性增大,丙二醛含量增加,两者均在真空度0.100MPa时达到最大;真空充氮处理能显著影响双孢菇烫漂后的颜色变化,最佳处理是真空度0.090MPa下充氮,此时双孢菇的氧气含量为3.8%,褐变指数最小(28.74),褐变抑制率达17.52%。综合分析,真空充氮处理虽然不利于双孢菇细胞膜完整性的保持,但与沸水烫漂结合,能有效地抑制双孢菇的褐变,是一种有效的物理调控防褐变技术。  相似文献   

11.
以黄金梨、大香水、新梨七号为试材,研究了贮藏后梨褐变不同部位酚类物质含量和种类、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及可溶性蛋白的关系。结果表明,梨果实中的酚类物质以绿原酸为主,果实褐变与酚类物质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特别是二者在果实中不同部位的分布特性有关。黄金梨果心与其他部位比较具有较高的酚类物质含量和PPO活性。由果皮至果心CAT活性依次降低,而果皮中POD活性极大地高于其他部位。SOD的活性与褐变的直接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荔枝采后果皮花色素苷的降解与花色素苷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荔枝果实外观颜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果皮花色素苷含量及其存在的状态 ,果皮褐变与花色素苷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荔枝果皮存在高活性的花色素苷酶 ,而同样富含花色素苷的水果如苹果、葡萄、草莓和杨梅等则不含花色素苷酶活性。容易褐变的糯米糍荔枝含有较高的花色素苷酶和PPO活性 ;不容易褐变的桂味、兰竹则含有较低量的花色素苷酶和PPO活性。在荔枝采后褐变过程中 ,花色素苷酶活性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并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PPO活性随褐变加重而下降 ,POD活性则逐渐升高。因此推测 ,荔枝果皮花色素苷的降解及果皮褐变除了与PPO和POD有关之外 ,还可能与花色素苷酶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拟茎点霉侵染对龙眼果实采后果皮褐变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采后龙眼果实用拟茎点霉孢子悬浮液(浓度为104个孢子/mL)浸泡接种5 min,以无菌水处理的龙眼果实为对照。经过处理的果实在(28?1)℃、相对湿度90%下贮藏,贮藏期间定期测定果实病害指数、果皮褐变指数、MDA含量、 产生速率、活性氧清除酶(SOD、CAT、APX)活性和内源抗氧化物质(AsA、GSH)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果实相比,拟茎点霉侵染提高了龙眼果实病害指数和果皮褐变指数。同时,拟茎点霉侵染促进龙眼果皮 产生速率增加,且在整个侵染过程维持较高水平;拟茎点霉侵染0—2 d内的果皮GSH含量和APX活性明显下降而SOD和CAT活性快速上升,侵染2—5 d内的果皮APX活性快速上升而SOD和CAT活性快速下降,侵染5 d后的果皮SOD和APX活性快速下降;在整个侵染过程的果皮AsA含量快速下降,而MDA含量增加。【结论】拟茎点霉侵染导致龙眼果皮活性氧清除能力下降而积累大量活性氧,大量的活性氧对细胞膜结构的破坏会引起细胞区室化功能的丧失,使多酚氧化酶与酚类物质接触,其结果引起酚类物质的酶促氧化和黑褐色高聚物的形成而导致龙眼果皮褐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呼吸解偶联剂2,4-二硝基苯酚(DNP)对采后龙眼果实果皮褐变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采后龙眼果实用0.1 mmol?L-1的DNP浸泡 0.5 h,以蒸馏水处理的果实为对照,果实晾干后用0.015 mm厚的聚乙烯薄膜袋密封包装,在(28?1)℃下贮藏。定期测定贮藏期间果皮褐变指数、三磷酸腺苷(ATP)和丙二醛(MDA)含量、超氧自由基( )产生速率、活性氧清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内源抗氧化物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还原型抗坏血酸(AsA)]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果实相比,经DNP处理的龙眼果实果皮褐变指数增大,果皮ATP含量降低。同时,DNP处理促进龙眼果皮产生 的速率增加,且在整个贮藏期间维持较高水平。APX活性下降,SOD和CAT活性上升,内源抗氧化物质GSH和AsA含量明显下降,MDA含量增加。【结论】DNP促进龙眼果皮褐变可能是由于DNP降低活性氧清除能力、导致活性氧积累而破坏细胞膜系统,同时DNP导致的能量亏缺使细胞膜系统的损伤修复能力下降,其结果破坏细胞膜结构,使酚酶(多酚氧化酶,PPO)与酚类物质接触、酚类物质氧化而形成褐变聚合体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荔枝、龙眼采后果皮极易褐变,主要是果皮细胞中多酚氧化酶(PPO)与酚类底物的酶促反应所致。文章系统综述了荔枝与龙眼果实采后PPO酶促褐变机理、褐变底物种类确定与化学结构鉴定、外界条件对酚类底物性质的影响及贮藏期间底物含量变化规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发现除花色素苷类物质外,有关荔枝、龙眼果皮中其他酚类褐变底物理化性质的研究鲜见报道。今后需进一步研究探讨有关酶促褐变底物种类及其化学结构鉴定、外界环境因素如何影响PPO底物性质和酶活性变化、外界环境因素与不同品种褐变过程差异的关系、贮运期间PPO底物含量的变化规律等,为控制荔枝、龙眼果实采后贮运过程中果皮酶促褐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果袋类型对黄冠梨褐斑病及Ca·Mg·K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套袋黄冠梨果实褐斑病的发生机制。[方法]于盛花后36 d对黄冠梨果实进行不同套袋处理;于果实成熟期(盛花后130 d)每株各选择一个基部主枝统计褐斑病发病率,并采取未套袋果实、套袋后表现正常、发病初期和发病后期的果实各30个进行果皮和果肉的Ca、Mg、K含量分析。[结果]套2层纸袋的果实中未发生果皮褐斑病,而套3层纸袋的果实中发生褐斑病。套袋降低了黄冠梨果皮中Ca含量和Ca/K比值,提高了K含量,特别是患病果实表现更为明显;但套袋对果肉中Ca、K含量影响较小。套袋均可提高果肉中Mg含量,降低果皮中叶绿素含量,但厚纸袋明显低于薄纸袋,患病果皮中叶绿素含量较低于正常果实。[结论]黄冠梨果皮褐斑病的发生与套厚袋诱导的果皮中低Ca含量和低Ca/K比值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杏果实酶促褐变机理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完熟期的凯特、山农凯新2号、红玉为试材,对杏果实中与酶促褐变有关的褐变度、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总酚含量及酚类物质组分等多个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品种不同,影响杏果实酶促褐变的主要因素不同。红玉的褐变程度最高,主要是因为其PPO活性和绿原酸含量最高,并且其褐变度与酚类物质含量及PPO活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938、0.9944);山农凯新2号总酚含量最低,且除阿魏酸外,各酚类物质组分的含量也都最低,这些因素导致其褐变程度最低。(2)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酚类物质组分进行检测,发现表儿茶素、绿原酸、儿茶素是完熟期杏果实中主要的酚类物质,并且表儿茶素是三个品种中测得的含量最高的酚类物质组分。  相似文献   

18.
贮藏荔枝果皮多酚氧化酶及过氧化物酶与褐变的研究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5  
以“淮枝”的材料,着重研究了分析了荔枝(LichichinensisSom)贮藏过程中果皮多酚氧化酶及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及其同工酶谱的变化,结果发现,荔枝果皮多酚氧化酶(PP)和过氧化物酶(POD)均具有游离态和结合态两种形式,它们在果皮褐变过程中活性的变化规律有所差别,随着果皮的褐变,PPO和POD均有新的同工酶带出现,新酶带与酶活性的变化和果皮褐变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9.
乙烯与1-甲基环丙烯对荔枝采后果皮褐变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乙烯处理虽然诱导了荔枝果皮多酚氧化酶(PPO)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荔枝果实的乙烯释放量和呼吸速率,但对果皮褐变指数和果实营养成分没有显著影响;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荔枝果实的呼吸、乙烯、PPO、POD及营养成分均无显著影响,也不能延缓果皮褐变,表明荔枝果皮褐变是一个对乙烯不敏感的生理过程,也表明了果皮褐变不能简单地归结为PPO及POD催化的酶促褐变。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乌龙岭龙眼贮藏保鲜过程中的褐变问题,以C6H6O2为底物,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底物浓度对龙眼果皮PPO活性的影响规律.采用正交试验方案,分析了不同抑制剂、pH值和温度对乌龙岭龙眼果皮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龙眼果皮褐变反应的动力学符合米氏方程,米氏常数为0.054 mol.L-1,最大反应速度为1.428×102U.m in-1.适宜的抑制剂可有效延缓龙眼果皮的褐变,保持龙眼质量.在相同条件下,Na2S2O3抑制效果最好.此外,还对影响龙眼果皮PPO活性的因素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