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0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7篇
园艺   2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为了筛选出有利于荔枝贮藏的复合保鲜剂,以‘井岗红糯’荔枝果实为试验材料,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 BL)和曲酸(kojic acid, KA)配比对采后荔枝果实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在25 ℃贮藏条件下,对荔枝果实的最佳保鲜配方为:油菜素内酯40 μmol/L、曲酸35 mmol/L,浸泡时间为3 min,该复合保鲜剂配方能较好地抑制荔枝果实褐变和腐烂,降低果皮相对电导率、果皮pH和果皮丙二醛(malonaldehyde, MDA)含量,延缓果肉总可溶性固形物(total soluble solids, TSS)和维生素C(vitamin C, VC)含量的下降,维持较高的果皮色度L *值、a *值、C *值和花色苷含量,抑制了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PPO)、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及漆酶(laccase, Lac)的活性。  相似文献   
2.
龙眼果实低温贮藏性能常规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个品种的龙眼果实为试验材料,监测了低温[(4±0.5)℃]贮藏期间25个常规指标,运用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果实的贮藏性能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1)分别得到了与褐变指数、自溶指数、衰老度和失重率等显著相关的指标公因子组成及其解释指标,并构建了相应的数学预测模型;(2)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得到了不同贮藏效果的有效评价指标,其中,褐变指数包括失重率、皮电导率、皮果糖和皮还原糖,自溶指数为肉还原糖,失重率包括肉还原糖和皮蔗糖,衰老度包括皮果糖、皮电导率和失重率; (3)6个品种中,石硖贮藏性能最好,其次为储良、立冬本、水眼、东壁,后壁埔最差,评价指标中,皮电导率作用最大,其次是失重率、皮果糖和皮还原糖,肉还原糖作用最小; (4)本研究得到的4个预测模型中,除自溶指数外,其它3个均具有较好的解释作用。  相似文献   
3.
枇杷采后生理变化与贮藏保鲜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枇杷采后主要生理变化,并对采后贮藏保鲜技术处理作逐一介绍.  相似文献   
4.
5.
为了解果蔬保鲜专利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作者采用专利分析法对近40年国内外果蔬保鲜专利技术信息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全球果蔬保鲜技术的发展正迎来第三次高潮;日本、美国和中国是主要的专利技术申请来源国,但美国在国际上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低温、气调、杀菌仍然是目前果蔬保鲜技术研究的热点,但成膜物质和乙烯抑制剂化合物的制造、剂型、制剂的研发代表着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不同龙眼品种果实的耐贮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19个龙眼Dimocarps longanaLour.品种的果实为试材,对品种间耐贮性和评价指标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质量损失率和商品率的关系.结果表明,19个龙眼品种的果实在低温(5℃)和室温下的耐贮性均有较大差异,部分在室温下较耐贮的品种在低温下耐贮性有所下降.各评价指标在决定龙眼果实耐贮性中的作用和关系,在不同贮藏状态下表现不同,在室温密闭条件下,质量损失率与果实的耐贮性关系不大,霉变率和烂果率是影响贮藏效果的主要原因;在低温密闭条件下,贮藏前期的果皮褐变与后期的果肉自溶腐烂是影响贮藏效果的主要原因.影响好果率的因素主要是烂果率,其次是霉变率.质量损失率与褐变指数无显著相关性,但与商品率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青柠檬采后易变黄的问题,使用300、600、900μL/L 1-甲基环丙烯(1-MCP)分别处理青柠檬后于8℃下贮藏,筛选最佳延缓青柠檬变黄的1-MCP处理浓度,并利用电子鼻分析不同浓度1-MCP处理对青柠檬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00μL/L 1-MCP处理能有效减缓青柠檬转黄,抑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降低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上升;在电子鼻分析中,线性判别分析(LDA)更能准确判别出青柠檬不同贮藏期之间挥发性气体的差别;300μL/L 1-MCP处理能明显抑制青柠檬果实部分挥发性气体的生成,从而延缓果实后熟。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龙眼果实成熟期间内外品质变化规律,明确成熟度的判断方法,以石硖、储良和古山二号龙眼为试材,比较研究了3个品种果实成熟期间重量、大小、果形、营养品质等性状指标的变化,提出以比熟度作为衡量果实成熟度的重要参考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成熟度增加,果实重量、大小和还原糖含量逐渐增加,果形指数逐渐下降;可溶性固形物(TSS)、全糖和蔗糖含量变化呈阶段性特征,完熟时积累至最高水平;内果皮褐变在果实完熟后期发生并逐渐加重;除了品种固有特征差异外,3个品种在成熟时期与阶段性上存在明显差异,完熟时间石硖为花后100-105 d、古山二号为花后95-100 d、储良为花后105-110 d,历时分别约10、10和15 d,比熟度范围为9.1-10.0;各类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也表明,果实完熟后储良退糖较慢,石硖和古山二号较快.总之,3个品种果实成熟后衰老进程差异明显,储良较为缓慢,古山二号次之,石硖最快.  相似文献   
9.
荔枝果皮的褐变一直是商业上的一个主要采后问题。大多数人认为褐变是由于果实失水后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增加引起的,它导致了花青苷的迅速降解,使果变褐。然而,支持此理论的实验证据很少。最近,澳大利亚和以色列着重研究果皮液泡的PH值对花青苷颜色和稳定性的影响。本文综述了研究荔枝果皮褐变的方法,并针对目前流行的PPO引起花青苷降解的理论提出一些疑问。  相似文献   
10.
荔枝果皮褐变程度的数学模型研究(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荔枝采后果皮褐变的程度,为生产上的分级和研究中定量果皮的褐变程度提供依据,以淮枝、糯米糍、桂味为材料,研究了采后其果皮颜色变化过程中亮度(L*)、色饱和度(C*)、色度角(h)值及a*值和b*值的变化规律,探讨这些指标与褐变程度的关系,并推导出褐变与这些指标变化相关的方程式。结果表明,色度指标L*,a*,b*和C*值的变化均可用于衡量荔枝果皮的褐变程度,其中以C*值的相关性最高,并确定了3个品种荔枝C*值与褐变程度的对应关系,将荔枝果皮褐变程度数量化,建立荔枝果皮褐变程度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