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农学   7篇
  1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云南食用玫瑰有机种植的特殊条件,论述食用玫瑰常见病虫害防治问题基本的解决方法,提出食用玫瑰病虫害防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以环境防治、检疫防治、选育无病虫种苗防治及完善栽培管理等生态调控措施为主,同时注重与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的有机结合,实现食用玫瑰的优质高效有机生产,为有机食用玫瑰制品的深加工提供优质的原料保障。  相似文献   
2.
利用云南海拔2650 m高寒稻区种植的地方粳稻老品种小麻谷与具有籼稻细胞质背景的改良品系南34为亲本,基于SSR标记评价了在400、1860和2200 m 3个不同海拔下产生的正反交F2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结果表明,F2(小麻谷×南34)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高于在同一海拔下产生的反交F2群体。2个组合在海拔400 m的海拔产生的群体中遗传多样性均最小,并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在海拔2200 m的海拔产生的群体中遗传多样性最丰富。正反交组合F2群体间的遗传分化高于同一组合在不同海拔下产生的F2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同一组合在不同海拔产生的F2群体间的遗传分化随产生群体的海拔差异增加而扩大。本研究在DNA水平上证实了细胞质和海拔明显影响水稻杂种后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3.
籼粳稻细胞质背景下Rf-1位点PCR标记的遗传分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文在籼、粳稻细胞质背景下研究了Rf-1位点上PCR标记M45461的遗传分离比例,结果显示M45461的遗传分离与提供雄配子的杂合体的细胞质背景有关.粳稻细胞质不影响M45461的遗传分离比例,而籼稻细胞质会导致M45461极显著偏向籼稻或具有籼稻遗传成分较重的亲本.在籼、粳稻细胞质背景下,杂合体的花粉育性分别为半不育和正常可育,而小穗育性均正常.说明M45461的偏分离与雄配子选择有关,而与雌配子关系不大.该结果还揭示粳稻细胞质可以与籼稻细胞核和谐共存,籼稻细胞质则与粳稻细胞核存在不谐和的遗传互作.这一结论可以为籼粳分化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也可为籼粳杂交父母本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雄配子体选择在遗传偏分离中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偏分离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中的遗传学现象,被认为是一种强有力的进化动力。本文从生殖隔离因子、细胞质效应以及环境因素三个方面分析了雄配子体选择可能导致的遗传偏分离效应。研究证明,位于细胞核基因组上的生殖隔离因子如配子体基因、不育基因等遗传因素导致的雄配子体选择是引起遗传偏分离的主要原因;而细胞质核互作导致的雄性不育产生的雄配子选择同样可导致核基因发生遗传偏分离;非遗传因素如环境温度等引起的雄配子选择也会导致遗传偏分离现象。  相似文献   
5.
由于全球气候的变异加剧,植物正面临着以气温变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条件变化的新选择。综述了海拔环境温度对植物遗传变异的影响,并以云南的水稻分化为例分析了海拔引起的环境温度变化在水稻分化中的遗传效应。海拔引起的以温度为主的生态因子的变化对植物遗传多样、遗传分化起着重要作用。海拔差异形成的温度变化导致的配子体选择是籼粳分化的主导因子。研究结果可为植物遗传资源保护和创新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在套袋繁殖产生的滇Ⅰ型不育系合系42A群体中发现的可育株、及其与不育系杂交产生的F1和可育株自交S1代的育性和核恢复基因位点分析,发现不育系合系42A中出现的大约0.11%可育株包括两种类型。一类细胞质正常可育,核无恢复基因,基因型为N(rf/rf),类似保持系,认为是保持系混杂所致。另一类可育株的细胞质雄性不育,核有恢复基因,其恢复基因位于水稻Rf-1基因区域,基因型为S(Rf/rf)。这类可育株不可能来自异品种或保持系串粉,可能是细胞核携带的育性相关基因发生育性自然回复突变导致。本研究将这类可育株简称为“育性回复株”。  相似文献   
7.
不同氮肥水平下杂交粳稻滇杂35产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施氮(0,150,300,450kg/hm2)条件下,对滇杂35及其亲本(母本合系42-5A, 父本南34)以及全国超级稻品种楚粳27的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土壤供氮水平较高条件下(土壤碱解氮154mg/kg),随施氮量的增加,滇杂35及合系42-5B的产量明显下降(P<005),南34的产量显著增加(P<005),楚粳27的产量差异不明显。在不施氮和施氮量150kg/hm2的条件下,滇杂35的产量表现均优于其余供试材料,特别是不施氮条件下产量差异尤为明显,较合系42-5B,南34和楚粳27分别高3144%, 3856%, 2477%。此结果与滇杂35多年的推广生产结果一致,表明滇杂35特别在适合土壤氮肥较低的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王石华 《贵州农业科学》2012,(8):193-194,197
为探索延长丽江雪桃贮藏期的可行方法,以丽江雪桃为材料,研究了低温贮藏条件下(1~2.5℃)不同浓度抗坏血酸(2g/L,6g/L,10g/L)处理对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6g/L抗坏血酸能有效延缓丽江雪桃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的升高,能有效抑制果实褐变。  相似文献   
9.
以丽江雪桃为实验材料,分析比较了包装和贮藏温度对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以及褐变和腐烂的影响.结果表明,包装处理和低温贮藏后果实硬度均无明显变化,但包装处理和低温贮藏均能显著抑制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的上升;此外,保鲜袋包装处理还可显著降低丽江雪桃的褐变和腐烂,低温贮藏对丽江雪桃的褐变和腐烂无明显抑制效果.实验结果可为延长丽江雪桃贮藏期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植物响应低温胁迫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温是限制植物生长和分布的主要逆境因子之一。植物遭受低温胁迫时会迅速启动相关基因,进行转录调控,合成相应蛋白质,进而控制代谢物的合成。为了抵御和适应低温环境,植物形成了复杂的调控网络。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迅速发展,组学已经成为植物响应逆境胁迫机理研究的重要方法,如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和代谢组。这些组学研究技术相结合,能够为探究植物响应低温胁迫的基因调控网络提供有力手段。本文综述转录组、蛋白质组与代谢组等组学技术用于分析植物应答低温胁迫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揭示植物耐寒机理及优良耐寒植物的筛选与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