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探讨不同高粱品种覆膜与施氮肥条件下各生育时期的土壤含水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以2个高粱品种‘晋杂34号’和‘晋杂35号’为试验材料,在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试验田研究了不同栽培措施(B1:覆膜,B2:不覆膜),不同施氮梯度(C1:0 kg/hm2 N,C2:225 kg/hm2 N,C3:450 kg/hm2 N)下高粱各生育时期土壤含水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变化。结果表明:‘晋杂34号’、‘晋杂35号’以覆膜,施氮225 kg/hm2为合理的栽培措施。覆膜处理显著地缩短了高粱品种的生育期,高粱的生育期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先缩短后延长的变化趋势,覆膜栽培显著的提高了高粱的穗粒重和产量。高粱全生育期0~20 cm土层的土壤耗水较多;增施氮肥加大了土壤0~20 cm、20~40 cm土层的耗水量。该试验获得了高粱在覆膜和氮肥处理下生育特性、土壤水分,产量性状的变化规律,为旱作高粱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施氮量对优质粳稻南粳46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优质粳稻南粳46为研究对象,设置0、150、187.5、225.0、262.5、300、337.5 kg/hm2等7种施氮水平,研究施氮量对南粳46产量及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南粳46产量先增加后下降,在施氮量为262.5 kg/hm2时,产量最高,达9 513.6 kg/hm2.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南粳46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呈增加的趋势,其中在施氮量为262.5、300、337.5 kg/hm2条件下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其他氮肥处理.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南粳46的垩白率、垩白大小、垩白度以及蛋白质含量均增加,而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下降.综合南粳46的产量及其品质性状对氮肥的响应可知,187.5 ~262.5 kg/hm2施氮范围更有利于南粳46实现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3.
南粳49和通粳981系近年江苏审定的粳稻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两品种都以225 kg/hm2施氮量产量最高,在高施氮量的条件下,南粳49产量降幅小于通粳981.基、苗肥不同比例对两品种产量影响总体不明显,在高肥条件下,南粳49对氮肥的敏感性小于通粳981.南粳49对氮肥用量、运筹要求相对较宽,是稳产型的品种;而通粳981对氮肥用量、运筹要求较为严格,实行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较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以武育粳3号,新品系108为对照,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南粳45在225.0、300.0、345.0kg.hm-2施氮量下,其分蘖期、拔节期和开花后的生长和光合生理指标,鉴定其耐光氧化和耐阴特性,并在成熟期考察产量构成因子。结果表明,与武育粳3号、新品系108相比,在施氮300.0 kg.hm-2下,南粳45单株产量分别提高了24.89%、5.40%;在不同生育期以及不同的施氮量下,南粳45具有较高的光合能力,尤其在拔节期;人工光氧化处理后,其最大的光化学效率(Fv/Fm)衰减较少;遮阴条件下,干物质下降较缓,结实率较高,属耐光氧化和耐阴品种。可见,南粳45在不同生育期均具有高光合能力和适应广幅变动的光强特性,这可能是南粳45获得高产的重要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5.
郭万胜  王曙光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3):410-411,419
以迟熟中粳广陵香粳为材料 ,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 ,结果表明 :广陵香粳要获得 10 5 0 0kg/hm2左右的产量 ,在土壤基础地力产量 60 0 0~ 675 0kg/hm2 ,10 0kg稻谷吸氮量为 2 .11~ 2 .2 0kg ,氮肥当季利用率为 40 .5 %~ 42 .4%的条件下 ,大面积生产总施氮量为 2 2 6.65~ 2 81.2 5kg/hm2 。  相似文献   

6.
以转双价基因抗虫三系杂交棉邯杂429为试验材料,在棉花播种前施过磷酸钙360 kg/hm2和氯化钾180 kg/hm2做底肥,试验设尿素施用量0(CK)、210、300、390和480 kg/hm2计5个处理,尿素施肥方法为基施和花铃期追施各占50%,在最佳种植密度42 000株/hm2条件下,分析了不同施氮量对棉花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探索实现杂交棉高产的适宜施氮量。结果表明:施氮量≤300 kg/hm2时,增施氮肥对提高棉花株高和果枝数效果明显;施氮量≤390 kg/hm2时,增施氮肥对提高单株铃数、总铃数、单铃重、衣分和产量效果明显。邯杂429高产的经济施氮量为390 kg/hm2,该施肥条件下,杂交棉农艺性状好,产量(4 454.4 kg/hm2)和衣分(37.7%)高,且避免了氮肥浪费。  相似文献   

7.
氮肥水平对优质粳稻蒸煮食味品质与质构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质粳稻生产中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以优质粳稻品种南粳5055、武运粳27为材料,设置7个氮肥水平(0kg/hm2、75kg/hm2、150kg/hm2、225kg/hm2、300kg/hm2、375kg/hm2和450kg/hm2),研究其对优质粳稻主要品质特性与米饭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稻米加工和营养品质提高,外观品质呈先降后升趋势,蒸煮食味品质呈下降趋势,质构特性变差,口感偏硬。在不同氮肥水平下南粳5055较武运粳27米饭的质构特性更稳定,品质更优。生产上南粳5055与武运粳27的氮肥水平宜在保证产量的基础上适当减少,针对不同品种对氮肥敏感性差异相应调整施肥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栽培措施(移栽密度、施氮量)对优质粳稻品种云科粳 5 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方法】采用大田裂区设计,设置 4 个氮肥施用量(N 0、150、240、330 kg/hm2 )和 4 个移栽密度(24 万、30 万、 36 万、42 万苗 /hm2 )处理,测定稻谷产量性状、叶片 SPAD 值、糙米率、直链淀粉、精米率、垩白粒率、蛋白 质、胶稠度等,探究施氮量和栽培密度对粳稻云科粳 5 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在 0~330 kg/hm2 范围内, 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分蘖明显增加,高氮条件下个体分蘖数最高,达 18.80 个 / 穴;而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 分蘖逐渐降低;产量随着移栽密度增加整体呈下降趋势,各施氮量处理下,移栽密度为 24 万苗 /hm2 获得最高产 13 308 kg/hm2 。云科粳 5 号在 240 kg/hm2 高氮水平下易取得高产,配合适宜的移栽密度能够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 随着氮肥用量逐渐增加,垩白粒率、垩白度、胶稠度整体呈增加趋势,36 万苗 /hm2 移栽密度在各施氮量下精米 率整体较高,最高达 75.10%。整精米率在高氮和高密度下偏高,糙米率和蛋白质含量在 240 kg/hm2 和 330 kg/hm2 高施氮量下较高,说明高氮肥会增加米质的糙米率和蛋白质含量。【结论】在施氮量 240 kg/hm2 和移栽密度 24 万苗 /hm2 组合下,云科粳 5 号产量最高达 13 308 kg/hm2 ,米质综合判定二级,为最优组合,可应用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9.
南粳44超高产形成规律与关键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专题试验与示范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南粳44超高产形成规律和关键栽培技术,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南粳44是一个具有超高产潜力的品种,超高产群体的穗数、每穗粒数发展变化空间较大,每穗粒数对产量构成因素有较大的限制作用,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直接贡献大小的顺序依次为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增穗增产效果最好.在满足适宜穗数的基础上,应着力提高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本试验条件下,11 250 kg/hm2以上产量及其构成因素95%的置信区间为:穗数1 hm2 2.675×106~2.875×106,每穗粒数150.2~166.2粒,结实率89.8%~91.6%,千粒重28.9~29.6 g,理论产量为11 425.5~11 728.5 kg/hm2.(2)旱育稀植条件下,南粳44的基本苗控制在1 hm2 7.2×105~8.1×105,施氮量315 kg/hm2左右时,易获得超高产;全量麦秸机械还田塑盘抛秧条件下,南粳44的施氮量285~315 kg/hm2,基本苗为1 hm2 9.75×105,密度和施氮量较为协调,易获得超高产.  相似文献   

10.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栽插密度(行距)和施氮量对超级稻南粳44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相比,施用氮肥可以增加穗长、着粒密度和每穗一、二次枝梗数,但穗长、着粒密度和二次枝梗数又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相同施氮量条件下,不同栽插行距对穗长、着粒密度和每穗枝梗数的影响不同.施氮量的增加提高了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粒数,降低了结实率和千粒重.在本试验条件下,南粳44以氮肥用量300 kg/hm2、栽插行距为26.7 cm时产量最高,达11848.2 kg/hm2.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不同有机肥氮素占总氮投入的百分比处理对双季稻区早稻和晚稻各个生育时期植株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大田定位试验为平台,系统分析了无N对照(M0)、施用化肥N(M1)、30%有机肥N(M2)、50%有机肥N(M3)、100%有机肥N(M4)5个不同施肥处理双季水稻植株叶片保护性酶活性、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早稻和晚稻各个主要生育时期,M1、M2、M3和M4处理均提高了植株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降低了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脯氨酸(proline,Pro)含量。其中,M1和M2处理植株叶片SOD、POD和CAT活性均显著高于M0处理,而MDA和Pro含量均显著低于M0处理。早稻和晚稻各个主要生育时期,M1、M2、M3和M4处理植株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叶片气孔导度均显著高于M0处理。2017和2018年两年的早稻产量均以M1和M2处理最高,分别比M0处理显著增加2 0408和1 9728 kg·hm-2;晚稻产量分别以M1和M4处理最高,分别比M0处理显著增加2 1724和2 0060 kg·hm-2。采取不同有机肥氮素占总氮投入百分比施肥处理均有利于提高双季水稻叶片保护性酶活性和光合特性,为水稻获得高产奠定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高原杂交粳稻滇杂35制种产量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高原杂交粳稻滇杂35制种亲本不同栽插行比与产量结构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栽插密度一致、父母本花期相遇良好的情况下,随着栽插行比增大,单位面积上有效穗逐渐增加,穗实粒数、结实率和花粉密度逐渐降低,父母本不同行比栽插有效穗数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穗实粒数、异交结实率和小区产量之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高原杂交粳稻滇杂35制种父母本最佳栽插行比为2∶14,产量达4618.42kg/hm2。  相似文献   

13.
恢复系秧龄对高原滇型杂交粳稻制种产量相关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研究了恢复系南34在3种不同秧龄时移栽对杂交粳稻滇杂35的制种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恢复系南34秧龄42 d移栽的有效穗数明显高于45和52 d秧龄移栽,达到显著水平;恢复系不同秧龄移栽对母本穗实粒数、异交结实率及制种产量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恢复系南34适时提早移栽,缩短秧龄,有利于促进分蘖,提高成穗率,进而提高花粉供给量.  相似文献   

14.
氮素是保证水稻(Oryza sative L.)产量的关键,同时也会影响稻田温室气体的排放。研究施氮水平对江汉平原地区稻田甲烷(CH4)、氧化亚氮(N_2O)排放和水稻产量的影响,旨在筛选出适合当地的低碳高产氮肥管理措施。以单季稻"丰两优香1号"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施氮水平(T0:对照,0 kg N/hm2;T1:90 kg N/hm2;T2:150 kg N/hm2;T3:210 kg N/hm~2),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稻田CH4和N_2O排放通量进行连续监测,测定水稻产量及CH4和N_2O季节排放特征,分析综合温室效应和排放强度。结果表明,不同施氮处理下CH4和N_2O排放通量具有较为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T2处理的CH4季节累积排放量为302.5 kg/hm2,显著大于T0、T1和T3处理,与T0相比增加CH4排放106.7%,T3处理稻田CH4季节累积排放量为160.5 kg/hm2,比T2、T1水平处理低。不同施氮处理生长季N_2O累积排放量在0.465~0.631 kg/hm2之间,T3、T2、T1处理N_2O累积排放量显著大于T0处理,但T3、T2、T1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水稻产量随着氮素水平增加而增加,100年尺度上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以T3处理最小为0.39,T2处理最大为0.79,二者差异显著(P0.05)。因此,210 kg N/hm2可推荐为江汉平原地区水稻低碳高产的适宜氮素投入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干旱区棉田相同灌水条件下,不同氮磷施肥配比对棉花产量的影响,为棉花高产合理施肥与平衡施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正交饱和实验设计,设计不同氮、磷施肥水平及其组合,共计27个试验小区.[结果]确定了多项式回归的棉花(皮棉)产量(Y)和氮(N)和磷(P)数量的回归方程:Y=206.58 +3.21XN+9.83 XP-0.0035 XN2+ 0.029 Xp2-0.011XNXP,得出最佳施肥量:施氮量260.74 kg/hm2、施磷量120.07kg/hm2时棉花(皮棉)有最高产量Y=1 214.98 kg/hm2.[结论]不同的氮和磷的施肥水平对棉花产量的影响不同,氮和磷的交互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16.
 通过云南红壤旱地上两年的定位试验,研究翻压等量绿肥(光叶紫花苕)和化肥减量对烟草产量和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全量化肥处理比较,翻压绿肥15000kg/hm2,氮磷钾化肥减量15%的处理烤烟产量,产值最高,烤烟增产11.89%,增值14.35%;氮磷钾化肥减量30%的处理,烤烟增产5.53%,增值5.55%;施用光叶紫花苕处理烤烟产量较空白对照增加18.81%,产值增加26.01%。可见,绿肥纳入烟草种植体系以后,烤烟产量,产值均得到提高,而且产值增幅超过产量增幅。表明光叶紫花苕纳入烟草复种体系,不仅有利于提高烟草产量,更有利于提高烟草品质,而且可以减少化肥用量。  相似文献   

17.
华北地区夏玉米滴灌施肥的肥料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研究华北地区中低产土壤条件下不同氮、磷、钾肥施用量在滴灌夏玉米上的肥料效应,从而优化滴灌施肥系统,为夏玉米高效滴灌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推进水肥一体化技术。方法 通过两年田间试验,以郑单958为供试品种,滴灌带设置为一管带两行,氮磷钾分别设4个处理,其中氮肥处理为0、144、180、216 kg·hm -2(记为N0、N1、N2、N3),磷肥处理为0、72、90、108 kg·hm -2(记为P0、P1、P2、P3),钾肥处理为0、72、90、108 kg·hm -2(记为K0、K1、K2、K3),氮磷钾肥料分4次滴施,以研究不同处理对夏玉米产量及不同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分析不同处理下肥料的利用率。结果 (1)华北地区中低产田条件下夏玉米产量随施氮磷肥的用量呈抛物线性变化,当施氮量为180 kg·hm -2,施磷量为90 kg·hm -2时,作物产量最高;当氮磷肥施用量超过最高产量施肥量时,作物产量随施氮磷用量的提高呈下降趋势,但氮肥处理的下降程度差异不显著,而磷肥施用量超过90 kg·hm -2时,作物产量随施磷量的提高显著下降(P<0.05);在本处理中,夏玉米产量随施钾量的提高,均呈增加趋势。(2)不同施肥处理对夏玉米生育前期干物质积累几乎没有影响,在灌浆期与收获期时干物质积累与施氮量、施磷量均呈抛物线性变化,变化趋势与产量基本相同。(3)不同处理的氮磷钾肥利用率不同,分别为33.39%—58.44%、14.15%—28.88%、54.70%—65.75%,当夏玉米产量最高时的氮、磷、钾肥利用率两年平均为51.21%、28.88%、65.75%;在最高产量条件下,氮、磷、钾肥的平均农学效率分别为8.08、11.41和8.83 kg·kg -1;偏生产力分别为59.88、119.75和100.65 kg·kg -1结论 在华北地区中低产土壤滴灌施肥条件下,最适宜的氮磷施用量分别为180 kg·hm -2和90 kg·hm -2,当施氮量超过180 kg·hm -2、施磷量超过90 kg·hm -2时,夏玉米产量会出现下降,但随施钾量的提高,产量有增加的趋势。滴灌施肥可获得较高的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为51.21%和28.88%和65.75%。  相似文献   

18.
以攀西地区安宁河流域主推的杂交籼型优质稻金优527和常规粳型优质稻合系39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氮肥运筹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用量对2供试品种产量的效应较穗粒肥比例的效应大,只有在适宜的氮肥水平和穗粒肥比例下才能获得水稻的高产;供试籼型品种对氮肥的敏感性较粳型品种高,其高产的适宜氮肥用量较粳型品种低。本文还分别建立了水稻产量与氮肥用量和穗粒肥比例的二次回归模型,并经统计分析得出了金优527产量≥10.5t/hm2、合系39产量≥10.5t/hm2的优化氮肥用量和穗粒肥比例。  相似文献   

19.
氮肥施用对杂交大豆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为了探索杂交大豆在不同氮肥因素水平下的生育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方法]以杂交大豆杂优豆1号为试验材料,以常规高产大豆蒙91-413为对照,设置5个水平3次重复的氮肥处理,进行杂交大豆生育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结果]终花期时杂优豆1号的分枝数在氮肥水平为90 kg/hm2的C、E处理中分别为7.0和7.4,在氮肥水平为45 kg/hm2的B、D处理中分别为6.4和6.8,在未施氮肥的A处理中仅为6.2;杂优豆1号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在氮肥水平90 kg/hm2的C、E处理中分别为104.0个和105.4个、188.0粒和201.0粒2、9.8 g和31.3 g,在氮肥水平45 kg/hm2的B、D处理中分别为95.8和98.8个1、65.7和166.6粒2、6.6和27.0 g,未施肥的A处理中分别为83.9个、141.3粒2、4.8 g。杂优豆1号在C、E和B、D处理中的小区产量分别为4.284、.38和3.813、.82 kg,比A处理增加21.2%、24.1%和7.9%、8.2%。[结论]增施氮肥可显著提高杂交大豆单产,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