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覆膜与氮肥对高粱生育时期、水分消耗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高粱品种覆膜与施氮肥条件下各生育时期的土壤含水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以2个高粱品种‘晋杂34号’和‘晋杂35号’为试验材料,在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试验田研究了不同栽培措施(B_1:覆膜,B_2:不覆膜),不同施氮梯度(C_1:0 kg/hm~2N,C_2:225 kg/hm~2N,C_3:450 kg/hm~2N)下高粱各生育时期土壤含水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变化。结果表明:‘晋杂34号’、‘晋杂35号’以覆膜,施氮225 kg/hm~2为合理的栽培措施。覆膜处理显著地缩短了高粱品种的生育期,高粱的生育期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先缩短后延长的变化趋势,覆膜栽培显著的提高了高粱的穗粒重和产量。高粱全生育期0~20 cm土层的土壤耗水较多;增施氮肥加大了土壤0~20 cm、20~40 cm土层的耗水量。该试验获得了高粱在覆膜和氮肥处理下生育特性、土壤水分,产量性状的变化规律,为旱作高粱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针对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氮肥过量施用问题,探索氮素在土壤中的残留情况和马铃薯最佳施氮量,为科学施用氮肥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氮肥水平(0,75,150,225,300,375Nkg/hm2)对水浇地覆膜马铃薯‘青薯9号’各生育期土壤0~20cm和20~40cm土层矿质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随施氮量的增加,土壤铵态氮含量变化较小,但0~20cm和20~40cm土层硝态氮的含量随施氮量增加显著增加,不同氮肥用量T2、T3、T4、T5和T6处理的0~20cm土层中硝态氮含量至收获期时高达57.53,88.53,149.86,185.10mg/kg和240.42mg/kg,比播前增加了40~200mg/kg;20~40cm土层硝态氮含量至收获期时分别为63.90,88.11,156.70,192.13mg/kg和244.51mg/kg,比播前增加了30~200mg/kg;过量施氮(T5和T6)和氮肥施用不足(T1、T2和T3)均降低了马铃薯的块茎产量.【结论】试验条件下,马铃薯的经济最佳施氮量和最高产量施氮量分别为180.99kg/hm2和231.07kg/hm2.不同氮水平主要通过影响‘青薯9号’的平均单株薯质量而影响块茎产量.  相似文献   

3.
氮肥施入量对高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小区对比试验方法,探讨了氮肥不同施入量对高粱品种辽杂18号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氮肥施入量,可促进辽杂18号高粱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增加。在该试验条件下,基施氮肥300 kg/hm2、P2O575 kg/hm2和K2O 75 kg/hm2获得产量10 484.1 kg/hm2,比不施氮肥增产7.97%,达显著水平。同时,对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也较大,对产量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青薯9号秋覆膜与露地栽培丰产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青薯9号秋覆膜栽培比露地栽培生育进程加快、生育阶段提前、生育期延长11 d;秋覆膜栽培平均产量52 026 kg/hm2,露地栽培平均产量34 017 kg/hm2,增产53%,纯收入增加24 577.28元/hm2,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探明不同施N模式和施N量对‘越光-S’生长发育及其产量的影响,确立‘越光-S’高产栽培的合理施N模式和适宜施N量,为‘越光-S’高产栽培提供技术依据。试验以日本优质粳稻品种‘越光-S’(Koshihikari-S)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2种施N模式、5个施N水平、共9个施N处理,3次重复。试验结果是:新施N模式(1:1:1:1)在总施N量为202.5 kg/hm2时产量最高,为6935.7 kg/hm2,传统施N模式(5:2:3:0)在总施N量为135 kg/hm2时产量最高,为6534.3 kg/hm2,二者的最高产量之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新施N模式栽培‘越光-S’,前期生长量较小,但中后期生长稳健,抗倒伏能力增强,叶片功能期延长,分蘖成穗率、结实率和千粒重提高;传统施N模式栽培‘越光-S’,有利促进早生快发,增加穗数,但容易倒伏和早衰,分蘖成穗率、结实率和千粒重降低。试验得出的结论是:‘越光-S’在高产栽培条件下,合理的施N模式是基肥:蘖肥:穗肥:粒肥为1:1:1:1,适宜的施N量为200 kg/hm2左右;‘越光-S’在中低产栽培条件下,合理的施N模式是基肥:蘖肥:穗肥:粒肥为5:2:3:0,适宜的施N量为140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6.
饲草高粱南方区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筛选优质饲草高粱品种。[方法]运用随机区组排列,正常南方大田管理,研究了7个品种的生育性状、植物学性状和产量表现。[结果]7个品种生育期差异不大,均在185~190 d;芽鞘、幼苗、叶脉颜色无差别;晋农大甜饲杂1号的分蘖数为3个,其他品种为4.5或5个;辽草3号、晋农大甜饲杂1号的中部茎粗最大,均为1.7 cm;晋草5号穗长的最长为39.5 cm,辽草3号及晋草5号的穗粒重较高,分别为20.21、9.5 g,晋草4号的千粒重较高16.1 g。2次刈割时,晋草5号株高均最高,分别是203和358 cm;晋草5号的生物产量最高为99 672 kg/hm2,比对照皖草2号增产27.67%。[结论]晋草5号是一个难得的饲草高粱新品种,可以在华南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小麦增产与氮素高效利用的目标,以天津地区主推小麦品种‘衡观35’、‘衡4399’和‘济麦22’为供试材料,于2018—2019年在冬小麦生长季内开展不同小麦品种和施氮水平的田间试验,施氮水平为不施氮(N1),225 kg·hm~(-2)(N2)和300kg·hm~(-2)(N3)3个。结果表明,N2和N3比N1的小麦产量分别增加38.85%~94.88%和62.03%~131.51%;3个小麦品种氮肥利用率为25.5%~35.6%,N3的氮肥利用率与N2相比降低了8.02%~20.32%;‘衡观35’的氮肥偏生产力提高了4.64%,‘衡4399’、‘济麦22’的氮肥偏生产力分别降低了23.83%和12.48%。综合考虑三个小麦产量及氮素利用率,225 kg·hm~(-2)为本研究条件下的最佳施肥量。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适宜机械化栽培矮秆耐密高粱品种‘晋杂34 号’生产的种植模式,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行距种植模式对‘晋杂34 号’株高、LAI、光合特性、单株生物量、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行距增大,株距变小,拔节期和抽穗期株高、LAI、光合特性、单株生物量、产量呈降低趋势,而采用宽窄行60 cm:40 cm 处理较等行距种植栽培处理,可显著增加抽穗期株高;可提高拔节期和抽穗期LAI、光合特性各指标;可增加抽穗期和成熟期单株生物量;可显著提高枝梗数、千粒重和产量,比等行距栽培平均增产3.36%~18.81%。本研究表明,行距种植与高粱主要农艺性状、光合特性和产量构成息息相关,采用宽窄行栽培措施可提高‘晋杂34号’光合特性,促进生长发育,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氮肥施用量对单季杂高粳稻秀优5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对秀优5号的苗、蘖和穗形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氮肥施用量与结实率及千粒重呈负相关关系;施纯氮0~225kg/hm2,秀优5号单产随施氮量上升而增加;当氮肥用量超过225kg/hm2时,则产量随施肥量增加而降低,施肥效益也降低.秀优5号在中等土壤肥力条件下,最佳施氮量为施纯氮225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10.
7个高粱新品种(系)在泾川县的品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泾川县高平镇对引进的7个高粱新品种(系)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折合产量以吉杂129号最高,为8171.43 kg/hm2,较对照品种晋杂12号增产20.34%;平杂10号次之,为8028.57 kg/hm2,较对照品种晋杂12号增产18.23%;沈杂10号为7847.62 kg/hm2,较对照品种晋杂12号增产15.57%.3个品种(系)在试区的田间表现生长整齐,适应性强,综合性状好.  相似文献   

11.
施氮量对甜高粱光合特性·糖分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氮肥对甜高粱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以醇甜2号为试材,设5个氮肥用量处理,研究氮肥用量对甜高粱光合特性、糖分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拔节期甜高粱的光合作用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增强趋势,拔节期后其光合作用随施氮水平提高呈先增强再降低的趋势。甜高粱糖分积累和产量随施氮水平的提高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施氮量为225kg/hm2处理的效果最好,其次是150、300和75kg/hm2,不施氮的效果最差。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施氮对甜高粱成熟期锤度、茎杆产量、籽粒产量的效应均可较好地用二次曲线回归方程进行拟合(P<0.0001)。[结论]氮肥对甜高粱的光合作用有明显调节作用,对茎杆糖分含量有一定影响。甜高粱茎杆和籽粒产量在施氮量为225kg/hm2时最高。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田间试验,比较分析当归全膜双垄沟栽、全膜单垄垄栽和全膜平栽3种栽培方式与施0(CK)、600、750、900 kg/hm2复合肥4种不同施肥水平下不同生育期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和养分含量的变化及当归产量。结果表明:除当归地上部分生长旺盛期0~20 cm土层土壤外,同时期同层土壤中全膜双垄沟栽+施肥750 kg/hm2处理的土壤含水量最高;同时期同层土壤中,全膜双垄沟栽+施肥750 kg/hm2处理的土壤铵态氮质量分数最高,全膜双垄沟栽+施肥900 kg/hm2处理的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质量分数均为最高;全膜双垄沟栽+施肥750 kg/hm2处理的当归产量最高。栽培方式极显著影响当归地上部分生长旺盛期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当归地上部分生长旺盛期>20~40 cm土层土壤铵态氮质量分数及当归产量,显著影响当归根部膨大期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和速效钾质量分数、当归地上部分生长旺盛期0~20 cm土层土壤铵态氮和速效磷质量分数、当归地上部分生长旺盛期>20~40 cm土层土壤速效钾质量分数及当归根部膨大期>20~40 cm土层土壤速效磷质量分数;施肥极显著或显著影响当归2个时期0~40 cm土层土壤铵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质量分数,且极显著影响当归产量。当归全膜双垄沟栽+施肥750 kg/hm2可有效增加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和养分含量,提高当归产量,可在甘肃省当归道地产区推广。  相似文献   

13.
旱作水稻营养吸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不同覆盖物、施氮量、施氮配比对旱作水稻氮、磷、钾养分吸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覆膜旱作可通过增加施氮量、提高穗肥比例来增加齐穗后叶片、根系中氮素和磷素的含量及茎鞘中钾的含量,并提高产量;水稻盖草旱作可通过提高分蘖肥比例来增加齐穗后根中氮、磷、钾的含量,并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雨养旱作地区,土壤温度、水分和耕作措施是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明确雨养旱作区高粱生产中全膜覆盖对高粱根区土壤环境条件的影响及对杂草的抑制效应,为促进高粱增产奠定基础。【方法】 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修文试验基地,以高粱品种晋糯3号为材料,采用顺序排列设计,于2017和2018年分别开展黑色全膜覆盖、白色全膜覆盖和裸地栽培试验,分析不同处理对高粱根区0—15 cm土壤日地温、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杂草的抑制效应和高粱生长、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 黑色全膜覆盖能有效提高高粱各生育期耕层土壤温度,与白色全膜覆盖处理相比,0—15 cm土壤日地温平均降低1.14℃(P<0.05);同时,黑色全膜覆盖具有与白色全膜覆盖基本相同的保墒效果,各土层土壤平均含水率略高于白色全膜覆盖区,较裸地平均提高1.89个百分点,并可显著(P<0.05)提高裸地0—16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黑色全膜覆盖显著降低高粱田间杂草发生量,对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达96%和93%以上,防效优于白色全膜覆盖(P<0.05),具有更为彻底的杂草防控作用。黑色全膜覆盖对高粱出苗率、穗长、一级枝梗数、穗粒数等性状无明显影响,但对高粱株高、株高整齐度、生育期、千粒重、产量及效益有影响。黑色全膜覆盖60 d高粱的株高及株高整齐度高于白色全膜覆盖;黑色全膜覆盖生育期与裸地基本相当,而白色全膜覆盖生育期较短,较裸地缩短4—6 d;黑色全膜覆盖千粒重、产量显著(P<0.05)高于白色全膜覆盖和裸地处理,2017和2018年千粒重较白色全膜覆盖分别增加3.72%和3.78%,较裸地分别增加6.95%和7.06%;产量较白色全膜覆盖分别提高6.72%和6.94%,较裸地分别提高19.27%和20.03%;2017和2018年黑色全膜覆盖较白色全膜覆盖分别增收1 529.82和1 599.76元/hm 2,较裸地分别增收3 025.38和3 215.52元/hm 2。 【结论】 建议在雨养旱作区高粱生产中,采用黑色全膜覆盖替代白色全膜覆盖,促进高粱高产。  相似文献   

15.
以荷兰15为试材,研究了3个氮肥施用水平和3个钾肥施用水平及相互组配,对冬种马铃薯黑地膜夹层覆盖栽培植株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钾肥的施用量以及不同配比,对黑地膜夹层覆盖栽培冬马铃薯的出苗快慢和最终成苗率和叶片总数没有明显影响,但株高呈现出随着N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K2O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对植株主茎茎粗呈现出随着K2O施用量的增加而增粗的趋势。N施用量在225 kg/hm2以下时,马铃薯的产量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大而提高,N施用量达到300 kg/hm2时,马铃薯的产量反而随着钾肥施用量增大而降低,这说明施肥量不宜高于N 300 kg/hm2+K2O 150 kg/hm2;施N 225 kg/hm2、K2O 450 kg/hm2的产量最高,但与施N 225 kg/hm2、K2O 300 kg/hm2的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6.
选取对洛南小麦产量影响较大的品种、播量、施肥量、覆盖方式四因子,进行配套栽培因子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设计条件下,影响小麦产量的因素为播量>施肥量>覆盖方式>品种。初步确定洛南县小麦行套种植的最佳因子处理组合为A1B2C2D2,即品种陕麦150,播量240万粒/hm2,施肥量P2O5135 N180kg/hm2,种植方式为地膜覆盖。  相似文献   

17.
为通过控制施氮量来实现高肥力条件下小麦的高产、高效、安全生产提供依据,以冬小麦品种‘藁8901’为材料,研究了高肥力条件下不同施氮水平对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籽粒产量和土壤中硝态氮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高肥力条件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冬小麦的籽粒产量和植株吸氮量均是先增加后降低,籽粒产量和植株吸氮量均以N150最高,氮素生产力则以N0最高。在冬小麦的拔节期和成熟期,土壤NO3-N含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减少氮肥施入量能降低冬小麦拔节期和成熟期土壤0-100 cm土层中的硝态氮含量。施用氮肥能提高小麦拔节期和成熟期植株全氮积累量和土壤NO3-N积累量,但两者并非同步增加,土壤NO3-N积累量增加的幅度远远大于植株全氮积累量的增长幅度。在施氮量0-180 kg/hm2范围内时,植株全氮积累量有所增加,且土壤中硝态氮的积累量增加较为缓和;而在施氮量180 kg/hm2的基础上继续提高氮素用量,植株全氮积累量下降,而土壤硝态氮积累量却开始大幅度增加。据此综合考虑,冬小麦‘藁8901’的适宜施氮量应控制在150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秸秆还田配施化学氮肥最佳方案。[方法]试验设置7个秸秆还田配施化学氮肥方案,考察不同处理对土壤养分、水稻产量及其结构的影响。[结果]秸秆还田后施纯氮315 kg/hm~2时,产量最高,达9 600.90 kg/hm~2。[结论]秸秆还田后配施315 kg/hm~2氮能满足秸秆腐解与水稻生长的需要,该方案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地膜种类和覆膜时期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试验观察了不同地膜和不同覆膜时期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苗期、大喇叭口期、灌浆期的土壤含水量以黑色地膜秋季全膜覆盖处理保水保墒效果最好,0~30 cm耕层土壤平均含水量较对照白色地膜播前半膜覆盖分别增加59、37、32 g/kg,折合产量最高,为8 681.8 kg/hm2,较对照增产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