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茶花粉为原料,采用发酵法提取得到花粉母液进行花粉运动饮料的研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饮料中花粉母液、柠檬酸、氯化钠、葡萄糖的用量进行探讨,得到了花粉运动饮料的最佳工艺配方为:花粉母液添加量25%,氯化钠添加量1.5%,葡萄糖7%,柠檬酸添加量0.15%。  相似文献   

2.
云南松松花粉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云南松松花粉的贮藏条件、破壁等工艺进行探索研究,研制成功了具有高破壁率的松花粉营养保健型饮料。  相似文献   

3.
松花粉发酵饮料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以马尾松花粉为主要原料,通过米曲霉、乳酸菌等微生物菌种的发酵作用使花粉壁破裂,然后制成浓缩型的发酵饮料的工艺技术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经适当的发酵处理,花粉破壁率可达到89%左右。产品即冲即饮,香甜爽口,而且产品富含乳酸活性菌,具有较好的保健功效,是美容保健的佳品。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以椰汁、蜂蜜、绿茶为主要原料,加入适量的白砂糖,探索椰汁蜂蜜绿茶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并对影响饮料稳定性的杀菌条件与乳化稳定剂进行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来确定椰汁蜂蜜绿茶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为:椰汁添加量120 ml,蜂蜜添加量0.8%,绿茶浸出液添加量120 ml,白砂糖添加量为5%。在复合饮料中添加0.2%单甘脂、0.2%的CMCNa作乳化稳定剂来提高饮料的稳定性,采用的杀菌条件为高压121℃,时间10 min。  相似文献   

5.
李贤煜  李砧  冯佳  张猛  谢树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498-1500,1504
[目的]研究地木耳蛋白饮料的配方,为地木耳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地木耳为主要材料,并添加花生、核桃等辅料,通过合理调配,应用多因素正交试验,结合理化分析、感官评价、微生物检测等方法,得到该饮料成分的最佳配比。[结果]普通型地木耳蛋白饮料最佳配方:地木耳20%,花生6%,核桃6%,白砂糖7%,蜂蜜4%;酸性地木耳蛋白饮料最佳配方:地木耳20%,花生6%,核桃6%,白砂糖6%,蜂蜜5%,酸性果肉及果汁3%;选用0.2%藻酸丙二醇酯作为稳定剂,效果较好;不同品系地木耳蛋白饮料的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有一定差异,但差异不显著。[结论]地木耳蛋白饮料具有独到的风味和营养成分,为纯天然的功能蛋白保健饮料,适合各类人群需要,市场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6.
徐筠 《吉林农业》2004,(11):5-5
天然花木饮料取之于自然,营养丰富,无污染和过多化学成分,深受消费者欢迎。现在已开发出四种类型的花木饮料。 一是果汁型饮料。这是为数最多的一类,它们用山楂、桑椹、橙子等压汁制成,还开发出沙棘、蓝靛果、酸枣、猕猴桃等十几种山野果饮料。近一两  相似文献   

7.
马尾松花粉破壁技术及其发酵饮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马尾松花粉为主要原料,对利用乳酸菌等微生物进行发酵的破壁技术及花粉发酵饮料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适当的发酵处理,花粉破壁率可达89%左右,溶液中的总氨基酸含量比高温高压处理的提高65%。该饮品即冲即饮,酸甜可口,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富含乳酸活性菌,是一种老幼皆宜的新型保健品。  相似文献   

8.
柠檬膳食纤维功能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宇  孙钟雷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677-3678,3698
[目的]探讨柠檬膳食纤维功能饮料的加工工艺。[方法]以柠檬汁为主要原料,柠檬膳食纤维提取物(SDF和IDF)、白砂糖、稳定剂等为辅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饮料的最佳配方和加工工艺。[结果]饮料的最佳配方为柠檬汁35%,膳食纤维0.45%SDF+0.20%IDF,白砂糖10%,稳定剂0.15%CMC-Na+0.05%黄原胶。[结论]该产品为功能饮料行业增添了新品种,为柠檬的精深加工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程文健  杨丽慧 《吉林农业》2011,(12):221-221
以新鲜豆渣为原料,研究了豆渣牛乳复合饮料生产中豆渣粉用量、乳化剂用量、稳定剂用量和pH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以获得最佳生产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豆渣牛乳饮料添加5%豆渣粉,0.8%单硬脂酸甘油酯,0.06%海藻酸钠,饮料pH为4.0所得制品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榛仁粕中的蛋白质加工低脂榛仁蛋白饮料,提高榛子的利用率。[方法]以榛仁粕为主要原料,脱脂奶粉、白砂糖等为辅料,制成低脂榛仁蛋白饮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产品配方。[结果]通过感官评定最终确定低脂榛仁蛋白饮料在榛仁粕11.00%、白砂糖4.00%、脱脂奶粉4.00%、蔗糖酯0.07%、最佳稳定剂黄原胶与CMC-Na质量比2∶1、总用量0.09%(m/V)条件下,饮品色泽呈乳白色,状态均匀。[结论]制得的低脂榛仁蛋白饮料具有榛仁独特的香气并且甜度适中,感官评价较高,市场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并优化牛蒡乳酸菌发酵饮料的工艺条件,为牛蒡的深加工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牛蒡为原料,经去皮、切片、护色、烫漂、匀浆、酶解、抽滤、发酵、调配、灭菌等工序加工牛蒡发酵饮料,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牛蒡乳酸菌发酵饮料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试验得到制作牛蒡乳酸菌发酵饮料的最优工艺条件:白砂糖为牛蒡原汁的8%,酸奶(乳酸菌)为牛蒡原汁的15%,发酵时间为8h,发酵温度为45℃。[结论]在该试验工艺下研制出的牛蒡乳酸菌发酵饮料营养丰富,风味独特。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并优化莲藕柠檬复合饮料的加工工艺。[方法]选用莲藕、柠檬为原料研制莲藕柠檬复合饮料,将莲藕、柠檬分别榨汁,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并考察复合饮料合理的加工配比。[结果]试验得出,莲藕汁在加热9 min,添加0.8%柠檬酸的条件下可有效防止褐变。莲藕柠檬复合饮料的优化配方为:莲藕汁与柠檬汁配比5∶1,添加白砂糖12%,稳定剂为CMC-Na 0.15%。经调配、均质、灭菌等工艺制成复合饮料。[结论]优化的工艺配方下制得的产品色泽为藕色略带黄色,质地均匀,具有藕香和柠檬香气,营养丰富,口感清爽细腻,酸甜可口,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并优化莲藕柠檬复合饮料的加工工艺。[方法]选用莲藕、柠檬为原料研制莲藕柠檬复合饮料,将莲藕、柠檬分别榨汁,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并考察复合饮料合理的加工配比。[结果]试验得出,莲藕汁在加热9 min,添加0.8%柠檬酸的条件下可有效防止褐变。莲藕柠檬复合饮料的优化配方为:莲藕汁与柠檬汁配比5∶1,添加白砂糖12%,稳定剂为CMC-Na 0.15%。经调配、均质、灭菌等工艺制成复合饮料。[结论]优化的工艺配方下制得的产品色泽为藕色略带黄色,质地均匀,具有藕香和柠檬香气,营养丰富,口感清爽细腻,酸甜可口,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近两年,饮料市场正在向低糖、低热、无咖啡因、无糖精、营养强化等方向发展,各种运动饮料、健康饮料、营养饮料及其复合体的消费量迅速上升。饮料已成为现代用餐中不可缺少的水点,特别是夏季市场销量更大。现介绍几种特色果菜保健饮料的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国内饮料市场上,2004年的饮料产量增长了22.6%,2005年的产量增长了24%.  相似文献   

16.
1. 芽菜保健饮料。荷兰等国采用无土栽培等现代技术,大规模、工厂化培育萝卜芽、香椿芽等生产饮料。其中萝卜芽富含多种维生素,香椿芽含有维生素E。2. 蒲公英美容饮料。日本一家公司利用蒲公英生产出一种饮料,由于具有咖啡风味而又不含咖啡因,因此深受女性和老年人欢迎。蒲公英  相似文献   

17.
以甘薯为主要原料,添加梨制作复合饮料,对护色剂、复合饮料的配方组成及稳定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0.2%柠檬酸 0.1%Vc进行护色的效果较好;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为甘薯汁80%、梨汁20%、白砂糖6%、柠檬酸0.006%,复配稳定剂的最佳配方为黄原胶0.02%、琼脂0.04%、CMC-Na 0.02%,研制出的复合饮料色、香、味俱佳。  相似文献   

18.
甘薯牛乳饮料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正交试验对甘薯牛乳饮料的最佳加工工艺条件包括酶处理、稳定剂和糖酸比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薯加5倍水打成浆液,通过糖化酶酶解,加入8%的白砂糖、0.2%的柠檬酸、30%的鲜牛乳、0.45%的复合稳定剂(0.1%琼脂 0.1%黄原胶 0.1%CMC-Na)进行调配,在30 MPa压力下均质,即可得到营养丰富、口感较好的甘薯牛乳饮料。  相似文献   

19.
对以南瓜为主要原料,加入稳定剂、蔗糖等辅料制成营养丰富、口感甜美的南瓜饮料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了4个因素,即南瓜浆用量、蔗糖用量、稳定剂用量、柠檬酸用量的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生产工艺条件为:南瓜浆45%、蔗糖6%、卡拉胶与CMC-Na用量为0.15%,质量比为1:1。饮料风味独特,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20.
以胡萝卜、南瓜为主要原料,采用正交设计试验,对胡萝卜南瓜复合饮料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筛选出了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以70%的胡萝卜汁、15%的南瓜汁、8%的蔗糖和0.1%的柠檬酸进行复合调配,后期加入0.04%黄原胶、0.025%琼脂、0.075%CMC-Na作复合稳定剂,可生产出风味爽口、营养全面的复合饮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