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双歧杆菌发酵乳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离并经过耐氧训化的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和长双歧杆菌)与乳酸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和乳链球菌)单菌培养制备生产发酵剂,对混合菌株发酵乳饮料的主要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选用PGA和CMC-Na为稳定剂,确定了最佳发酵条件为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2:1:1,按种量4%,发酵终点pH≤4.5,发酵时间6~8h,产品4~5℃贮藏7d后,双歧杆菌活菌数达到10^7cfu.ml^-1。  相似文献   

2.
发酵香肠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以嗜酸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为发酵剂发酵香肠,对工艺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嗜酸乳杆菌单一菌森发酵最佳工艺为30℃,10^8cfu/g,24-48h嗜酸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以1:1组合时最佳工艺为30℃10^7cfu/g,18-24h。  相似文献   

3.
凝固型双歧杆菌酸奶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找出了双歧杆菌发酵剂制备的最佳条件,确定了凝固型双歧杆菌酸奶的生产工艺。实验结果表明,工艺1制作简便,产品在保存期内双歧杆菌数为3.9×10^9 ̄9.1×10^7cfu/mL,风味良好。  相似文献   

4.
用浓度为10^8cfu/ml,X.c.pv.citri全胞活菌免疫家兔,得以效价为1/2560~1/10240的抗血清,应用斑点酶联法(Dot-ELISA)检测X.c.pv.citri表明,抗血清经交叉吸收后特异性高,适宜稀释倍数为1:10^4~10^6,检测灵敏度度要达10^4cuf/ml。加有0.5%Tween20或0.5%Tween80或0.1%tritonX-100的TBS液为适宜封闭液,  相似文献   

5.
经不同农药处理4h时,水稻联合固氮菌株NGH111和EH1113存活率在48.1%-59.4%范围内,活菌的浓度大于10^9/mL。用8种除草剂处理联合固氮工程菌,存活率分别为30.2%-83.7%。在液体菌剂中加4%甘油,于室温条件下保存2个月,存活率为10%,活菌数达10^8/mL。固体菌剂以草炭为介质,先于28℃培养4-5d,后置4℃保存3个月,存活率为50%,活菌数达10^9/g。  相似文献   

6.
经对筛选、驯化的一株婴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infantisGRX)的生长和存活特性的研究表明,该菌在12%NFS的牛乳培养基中,添加1%的葡萄糖和3%的浓缩黄浆水,生长良好,活菌数量为3.2×1010cfu/ml;该菌在BM液体培养基上,生长状况与厌氧条件相当,且能耐受1.5%的牛胆酸钠。在pH2的MRS液体培养基上,经37℃放置1h,该菌活菌数量基本保持不变;同时该菌对光不敏感。体外胃肠壁粘附试验表明,该菌具有较强的粘附能力。该菌发酵乳在1周室温贮放过程中(平均气温25℃)。活菌数量仍能高于108cfu/ml。  相似文献   

7.
对含双歧杆菌碳酸发酵乳饮料生产工艺的研究表明,采用嗜热链球菌和双歧杆菌单菌培养制备生产发酵剂,混菌发酵工艺是可行的。发酵乳中的双歧杆菌活菌数达到10~9cfu·mL~(-1)。最佳发酵条件为: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2:1,接种量6%,生长促进剂0.1%。发酵终点为 pH≤4.7,OD≥4.3,发酵时间为3~4 h。产品在4~5℃贮藏一周后,双歧杆菌活菌数在10~5 cfu·mL~(-1)。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混合发酵生产凝固型无糖酸乳的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分步发酵法生产酸奶的最佳工艺为双歧杆菌发酵剂接种量5%、木糖醇6%、39℃条件下发酵8h后,二次接入4%混合发酵剂(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比例为1:1),发酵温度42℃,发酵时间3h。采用该工艺生产的酸奶凝乳状态良好、口感细腻、酸甜适中,具天然酸奶香味,产品酸度95oT,双歧杆菌活菌数可达3.8×108cfu/mL。  相似文献   

9.
利用电脉冲交质粒pHT3101和pHE-4D分别转入大肠杆菌和苏云金杆菌,结果显示大肠杆菌DNA的转化率为10^4-10^5.μg^-1,苏云金杆菌的DNA的转化率为10^2-10^3.μg^-1,同时利用该法消除Escherichia coli菌株TG1和Bt菌株ISP78/11中的pHT3101质粒,消除率分别为88.6%和66.4%。比较了转化和质粒消除的条件并构建了一个工程菌。  相似文献   

10.
在PH7.00缓冲溶液中,当有0.0020%OP在在时,泰尔登在-1.95V产生一灵敏极谱波,利用此波可测定痕量泰尔登,检测下限为5.4×10^-9mol/L。用恒电位库仑法,计量库仑法和循环伏安法测得反应电子数为2,吸附量为1.17×10^-10mol/cm^2,扩散系数为4.3×10^-5cm^2/s。  相似文献   

11.
葡萄糖蔗糖乳糖对促进发酵豆乳产酸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嗜热链球菌与保加利亚乳杆菌的混合菌种发酵豆乳,当添加葡萄糖,乳糖和蔗糖时可以促进豆乳发酵速度。增加产酸量。豆乳中葡萄糖浓度在0.4mol.L^-1乳糖和蔗糖浓度在0.2mol.L^-1时,豆乳发酵产酸明显;而且葡萄糖和乳糖的产酸量高于蔗糖。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S-10菌株的液体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其产抗培养基为3%葡萄糖,3%玉米面,0.4%9NH4)2SO4,3%黄 饼粉,0.04%MgSO4和0.4%酵母膏,S-10菌株在30℃条件下采用7.5%-10%接种量,发酵初始pH值为7.4-7.6,在一定通气量下,200rpm经过120h发酵其抑菌圈半径可达1.15cm。  相似文献   

13.
八大公山原始次生林微生物类群的垂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八大公山原始次生林设置的标准地内,深度0-45cm土层每克干土中同一类群的微生物数量变动范围不大。其中好气性细菌在1.70×10^-6-7.1×10^6个之间,真菌在1.3×10^-6-9.6×10^6个之间,固氮菌在1.5×10^5-2.1×10^5个之间,厌气性细菌在5.5×10^4-6.5×10^5之间,放线菌在6.7×10^3-9.3×10^4个之间,由于土温常年偏低以及土壤水分系数较大  相似文献   

14.
生长特性试验表明,小猪双歧杆菌最适生长pH值为6.5 ̄8.0,最适生长温度为38 ̄42℃,低于25℃或高于46℃均不生长,双歧力培养至24h活菌数达到高峰,稳定期在24 ̄48h,大豆蛋白胨,酪蛋白水解物对该菌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经连续传代,驯化后的菌株对光线,氧气均有一定的抵抗力,发酵葡萄糖生成醋酸和乳酸的比例为(2.8 ̄3.3):1,终末代谢产物pH值为3.8 ̄4.2。  相似文献   

15.
采用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诱变株HL-9901进行试验。采用正交设计与统计学分析,确定出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淀粉4%,葡萄糖2%,蛋白胨0.1%,NaNO31%,(NH4)2HPO40.3%,K2HPO40.3%,MgSO40.1%,CaCO30.09%。30h时补加1.5%的葡萄糖。最终产率可达到4.063g/100mL,碳源转化率为54.17%,发酵时间可  相似文献   

16.
采用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诱变株HL-9901进行试验。采用正交设计与统计学分析,确定出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淀粉4%,葡萄糖2%,蛋白胨0.1%,NaNO31%,(NH4)2HPO40.3%,K2HPO40.3%,MgSO40.1%,CaCO30.09%。30h时补加1.5%的葡萄糖。最终产率可达到4.063g/100mL,碳源转化率为54.17%,发酵时间可  相似文献   

17.
研究5-Br-PADN与铁(Ⅲ)的显色反应,在pH9.0 ̄9.4范围内,当有10%SDS存在时,铁(Ⅲ)与5-Br-PADN形成1:4的稳定配合物。λmax为534nm,ε为5.13×10^4L·mol^-1·cm^-1,铁(Ⅲ)浓度在0 ̄12.5×10^-4g/L范围内符合Beer定律,用双峰双波长法测定茶叶中痕量铁(Ⅲ),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铍-二溴羟基苯基荧光酮-Brij-35胶束显色反应的最佳形成条件,在pH8.3-9.5的弱碱性介质中,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是548nm,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是1.42×10^5L.mol^-1,cm^-1,铍量在0-1.6μgBe/25mL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应用5mg.kg^-1(I)、10mg.kg^-1(Ⅱ)和20mg.kg^-1(Ⅲ)3个剂量的弗吉尼亚霉素,并设20mg.kg^-1杆菌肽锌(Ⅳ)组和空白对照(Ⅴ)组,对900只AA肉鸡进行对比饲养试验。在整个试验期间,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试验Ⅰ、Ⅱ、Ⅲ和Ⅳ组肉鸡的增重分别提高了2.23%,5.42%,5.15%和2.52%;饲料/增重分别降低了1.30%,4.35%,4.35%和1.30%;  相似文献   

20.
基于铜,邻二氮菲和溴酚兰形成Cu:phen:BPB为1:3:1的三元配合物且丁基罗丹明B与溴酚兰形成经BPB:BRB为1:3的等色染料离子对,建立了等色染出子对萃取法测Cu的新方法,该法摩尔吸光系数为2.86×10^5L.mol^-1.cm^-1线性9.44×10^-7-8.65×10^-5mol.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