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4篇
农学   5篇
  2篇
综合类   52篇
水产渔业   224篇
畜牧兽医   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通过在人工基质中添加自生固氮微生菌,放置池塘底层或离地的可移动箱筐式人工基质的缢蛏养殖装置,进行海水生物固氮的缢蛏设施化高效养殖关键技术研究,并实现产业化应用.项目研究的缢蛏养殖人工基质,经处理后可重复利用,减少了池塘底部缢蛏穴居或死亡引起的土质污染,确保池塘生态环境和产品质量安全.使缢蛏养殖成活率、起捕率同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大大增加,缢蝇人工采捕成本大幅下降.起到保护环境,工厂化生产的高效与固氮养殖的高品质三重效果.  相似文献   
42.
缢蛏作为沿海滩涂养殖的主要经济贝类,营养价值高、生长快、资金周转快、经济效益显著,但近几年缢蛏养殖死亡现象日趋严重,给养殖户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1总结缢蛏死亡原因1.1滩涂老化缢蛏属埋栖类贝类,其生长和存活除受到水质状况的制约外,与底质环境的质量也密切相关。由于连续多年的缢蛏养殖,有些养殖区滩涂老化,自然生产能力下降现象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43.
虾蛏蟹池塘高效混轮养殖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闽东沿海群众经过长期的池塘养殖生产实践,摸索出一种第一茬日本对虾与缢蛏混养、第二茬养殖三疣梭子蟹的综合养殖模式,克服了以往虾或蛏池塘常年单养而造成池底质恶化、高温期  相似文献   
44.
比较了平均壳长为(59.64±2.85)mm的缢蛏在盐度为0.6%、1.4%、2.2%、3.0%条件下分别摄食6种微藻的能量收支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盐度和微藻种类均显著影响缢蛏能量收支(P<0.05),盐度和微藻种类间存在显著性交瓦作用(P<0.05).占能量支出比例较大的分别为粪便能、呼吸能和生长能,占摄食能的比例分别为24.69%~62.92%、14.41%~44.70%和-0.47%~52.68%,排泄能所占比例很小.在低盐度水平时,缢蛏对大多数微藻具有较高的能量利用率,缢蛏对湛江等鞭金藻和绿色巴夫藻在各盐度水平均具有较高的摄食能和能量利用率.  相似文献   
45.
缢蛏保活过程中乳酸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缢蛏为研究对象,在高温区25℃、常温区18℃、低温区10℃、冰藏区0℃ 4个温度下采用不同贮藏条件下进行饥饿无水保活试验,探讨其在此过程中的乳酸变化.结果表明:采用低温的贮藏方式保活缢蛏,其糖原消耗量少,乳酸含量上升缓慢,营养成分保藏较好.在冰藏区0℃时缢蛏保活时间最长能达到14 d.采用低温充氧方式保活缢蛏时乳酸上升缓慢,糖原消耗量最小,保活效果最好,为实际生产运输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6.
利用室内工厂化育苗设施对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 (Lamarck)进行人工催产,幼虫培育,盐度调控,育苗中后期直接投喂土池中天然藻类,减轻藻类培育负担,同步进行多批次苗种生产,大幅度增加了产量.2011年规模化苗种培育孵化率62.2% ~ 70.7%,附着率52.2% ~77.1%,幼虫成活率30.8%~ 60.2%,幼虫增重率为99.85%~99.96%,3个月内共催产915 kg种蛏,培育优质蛏苗约40亿粒.  相似文献   
47.
4种海洋贝类对海水中铜(Cu)的富集能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研究4种海洋贝类(泥蚶、菲律宾蛤仔、缢蛏、单齿螺)对海水中铜(Cu)的富集效应。设置Cu浓度分别为0.015、0.020、0.025、0.035、0.065和0.115 mg/L 6个试验组,采用半静水法进行泥蚶、菲律宾蛤仔、缢蛏、单齿螺对海水中Cu的富集试验,分别在0、1、3、5、10、15、20、25、30 d取出部分贝类用微波消解—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Cu含量。结果表明:4种贝类均对Cu表现出了一定的富集效应,单壳类对Cu的富集效应明显大于双壳类。水体中Cu浓度达到0.035 mg/L时,泥蚶和单齿螺对Cu的富集效应明显。水体中Cu浓度达到0.025 mg/L时,菲律宾蛤仔和缢蛏对Cu富集明显。贝类体内Cu含量总体上随水体中Cu含量增加而增加,但当水体中Cu浓度在某个浓度点时,贝类体内的Cu含量反而有个低点。这一低点对于泥蚶为0.025 mg/L、对于菲律宾蛤仔和单齿螺为0.035 mg/L,缢蛏并不明显。贝类体内Cu含量总体上随富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3~5 d时,贝类体内Cu含量明显降低,在5~10 d后Cu含量又继续增加。同时,实验还进一步探讨了贝类对重金属的富集机制,比较了不同贝类对重金的富集能力。  相似文献   
48.
几种缢蛏保鲜被覆剂理化性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褐藻酸钠(Alg-Na)、卡拉胶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等可食用胶的化学稳定性、黏度等,筛选出CMC作为缢蛏保鲜被覆剂的配方,为缢蛏保鲜方法提供了一种新选择。  相似文献   
49.
缢蛏丝氨酸蛋白酶基因的序列特征及其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有clip结构域的丝氨酸蛋白酶是一类新的丝氨酸蛋白酶家族,可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防御功能。从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cDNA文库中筛选出一条丝氨酸蛋白酶同源EST序列,然后通过5’RACE扩增、测序,拼接得到全长为1 228 bp的cDNA序列,包括66 bp的5’非翻译区和160 bp的3’非翻译区,以及1 002 bp的开放阅读框。阅读框共编码333个氨基酸,含有17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序列,并含有发卡结构域(clip domain)和胰蛋白酶样丝氨酸蛋白酶结构域(Tryp_SPc domain)。在clip结构域中包含6个半胱氨酸残基形成的3个二硫键,在Tryp_SPc结构域中包含His-Asp-Ser催化三联体(HDS)。该缢蛏丝氨酸蛋白酶基因被命名为ScSP。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表明,ScSP在缢蛏的外套膜、水管、鳃、斧足、性腺、肝胰腺6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尤其在肝胰腺中表达显著高于其他组织,其次为性腺组织,而水管,外套膜和鳃中表达量最低。缢蛏经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诱导感染后4 h和8 h,肝胰腺中的ScSP基因表达量显著上调。缢蛏丝氨酸蛋白酶的序列特征与表达分析揭示了ScSP是含有clip结构域的丝氨酸蛋白酶基因,参与了非特异性免疫防御,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0.
采用碱性蛋白酶酶解缢蛏,以多肽含量为指标,在酶解p H值、料液比、温度、酶添加量、时间的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缢蛏蛋白酶解工艺。结果表明,利用碱性蛋白酶对蛋白质进行水解,多肽含量高。碱性蛋白酶酶解缢蛏制备多肽最优工艺参数为:p H值9.5、酶添加量1.5%、料液比为1∶3.0、温度45℃、时间2.5 h,在此最优工艺参数条件下每克鲜缢蛏可提取多肽(81.3±0.4)m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