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1篇
农学   5篇
  2篇
综合类   51篇
水产渔业   220篇
畜牧兽医   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浙江乐清湾缢蛏的形态和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形态学、SRAP两种标记对浙江省乐清湾6个,及采自福建、江苏及山东等中国沿海4省共11个缢蛏群体进行比较分析,形态学分析结果显示:(1)福建竹塔群体和浙江乐清湾5个野生群体有较大的相似性,聚成一支,乐清湾养殖群体没有与野生群体聚为一支;(2)11个群体平均判别准确率为82.4%;(3)壳顶点到体前端(BD)、背前端到腹前端(BH)、背前端到背后端(AC)3项负荷值比较大,是重要的特征参数。SRAP分析结果表明:(1)浙江乐清雁湾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高,其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值为0.481 4,浙江以外区域的为0.402 8,前者比后者高16.3%;(2)乐清湾群体聚成一支。2种标记研究结果同时表明浙江乐清湾野生群体之间具有较高的形态和遗传相似性。  相似文献   
102.
缢蛏是我国四大养殖贝类之,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在风浪平静、潮流畅通、有淡水注入的内湾,中、低潮区海涂是缢蛏繁殖生长的适宜场所。其为广温性海洋生物,水温在8~30℃正常生活,适宜比重为1.005~1.020的海水,主要饵料是浮游性弱而易于下沉的硅藻和底栖硅藻,还有有机碎屑。缢蛏雌雄异体,一年性成熟,繁育季节一般在秋季即9、10月份。浙江的三门湾、乐清湾自然海区苗种资源丰富,每年“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四个时节产卵,人工养殖菌种从海区采集。采集后经过中问培育再放养在养殖区内养成商品规格。  相似文献   
103.
以低值鱼贝类缢蛏蛋白酶解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氨基酸分析,并且通过美拉德反应制备天然调味料.结果表明缢蛏酶解液含有丰富的呈味氨基酸.通过正交试验得到美拉德反应的最佳工艺:20 mL水解液中加入15%葡萄糖、3%生姜粉,自然pH值,115℃反应30min,制得澄清透明、色泽金黄、无腥味且具有良好海鲜风味的天然调味料.  相似文献   
104.
我国缢蛏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而缢蛏主产区苗种的遗传结构却缺乏系统的分析研究.利用微卫星标记和线粒体CO Ⅰ序列分析了我国浙闽沿海8个缢蛏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水平.基于微卫星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群体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6.2 ~9.0,期望杂合度(He)为0.806 ~0.875;基于线粒体CO Ⅰ标记的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单倍型多态性(Hd)为0.942 ~ 1.000,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为0.005 6~0.011 5.基于微卫星标记的群体间遗传分化值(FST)为0.001 4~0.063 8,除NH和SM群体外,其他群体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基于线粒体CO Ⅰ标记的群体间遗传分化值(FST)为0.000 9~0.368 0,部分群体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基于微卫星标记和线粒体CO Ⅰ标记的聚类结果表明,位于同一海湾内的群体首先聚类在一起,但是浙江和福建沿海8群体并不符合地理距离隔离模式的聚类方式,而呈现出浙江群体和福建群体的交叉聚类.由此可见,我国缢蛏主产区浙闽沿海群体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但是异地群体间产生了基因交流,并形成了新的地方性种群.  相似文献   
105.
为研究缢蛏功能基因的表达调控,利用SMART cDNA文库构建试剂盒成功构建了缢蛏肝脏组织的标准化cDNA文库。对随机选取的5 679个克隆进行随机测序,比对、筛选出2条β-actin同源序列,对其中一条EST序列两端进行扩增、测序,然后进行5′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扩增、测序,拼接得到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β-ACTIN 1。该序列全长为1 552 bp,包括73 bp的5′非翻译区和348 bp的3′非翻译区,以及1 131 bp的开放阅读框。阅读框共编码376个氨基酸,推算分子量约为41.95 ku,理论等电点为5.23。与其他7种软体动物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发现,β-ACTIN 1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中Ile179、Glu229、Ser232、Pro236、Ile248、Asn272、Cys273、Val283、Ser320、Ser325、Val330、Pro339等12个氨基酸残基具有特异性;同时发现缢蛏β-ACTIN 1氨基酸序列与其他软体动物的相似性高达97%以上。系统进化分析显示,缢蛏首先与软体动物聚在一起,然后与节肢动物聚在一起,再依次与鱼类、两栖类、哺乳类聚在一起。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β-ACTIN 1基因在缢蛏各组织中的表达及鳗弧菌诱导后的表达均不稳定,不适合作为内参基因。  相似文献   
106.
缢蛏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基因克隆、组织表达及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休克转录因子1 (HSF1)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调控因子,在生物体内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为了探究海洋滩涂生物在耐受高温过程中HSF1发挥的作用和分子机制,进一步阐述HSF1的生理功能,文章以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为实验材料,利用RACE技术克隆HSF1基因。结果显示,缢蛏HSF1基因的cDNA全长2 026 bp,开放阅读框(ORF)长1 707 bp,编码568个氨基酸,5'非编码区(UTR)长196 bp,3'UTR长123 bp。氨基酸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缢蛏HSF1基因与美洲牡蛎(Crassostrea virginica)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其系统进化分析与传统的形态学分类相吻合。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HSF1基因在各个组织均有表达,其中在外套膜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其次是鳃、肝胰腺和水管,在斧足和性腺组织的相对表达量较低(P0.05)。荧光定量结果显示HSF1基因在急性温度胁迫后第9小时表达量较高。推测HSF1基因参与缢蛏的热应激过程,并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7.
108.
通过对不同温度、盐度、pH值和光照条件等若干因子人为调控,试验其对缢蛏净化的影响关系,寻求快速净化的技术方案。试验表明,缢蛏在不同的温度、盐度和pH组,第一h时段排出杂物的百分率均呈现峰值变化,且在温度为20℃组、盐度为25组和pH为8的偏弱碱性水组,以及黑暗水域组,其排出杂物的百分率均最大,净化4h后其吐出杂物的百分率依次已达到89.7%,92.4%和83.5%,以及88.7%。所以,为快速净化缢蛏,应将水域调控为温度20℃左右、盐度25左右、pH值为8左右,且净化水域以黑暗为最佳。  相似文献   
109.
缢蛏对养殖水体净化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恒温20℃下24 h、48 h、72 h、96 h时试验水体的pH、DO、COD和氨氮值,与初始值和对照组作比较分析。经缢蛏96 h净化后,污染海水的pH值升高了7.79%,DO值升高了47.25%,而COD值降低了23.60%,氨氮降低了15.94%。实验表明:缢蛏对养殖水体中的DO、COD和氨氮具有一定的净化能力。  相似文献   
110.
福建缢蛏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的ITS-1和ITS-2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PCR技术对福建缢蛏的霞浦野生群体(WP)和漳湾养殖群体(CZ)进行了ITS-1和ITS-2的多态性分析。利用贝类通用引物扩增了ITS-1和ITS-2序列,PCR产物经纯化、测序、同源序列比对,获得长度分别为495 bp的ITS-1和485 bp的ITS-2核苷酸序列,其中分别包括25 bp和22 bp的插入缺失。ITS-1和ITS-2片段的T、C、A、G四种碱基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3.6%、30.2%、28.3%、29.7%(ITS-1),16.2%、33.7%、19.5%、30.6%(ITS-2),A+T含量显著低于G+C含量。序列分析显示,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多态位点数、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分别为1.0、40、10.54(ITS-1),0.96、27、11.91(ITS-2)和1.0、28、8.23(ITS-1),0.96、28、10.16(ITS-2),揭示出福建两个缢蛏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均较为丰富,其变异主要源于碱基的插入和缺失,野生群体的多样性较高于养殖群体,但是遗传组成存在着较高的一致性,群体间没有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