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病原学犬巴贝虫(Babesia canis)、吉氏巴贝虫(Babesia gibsoni)、伏氏巴贝虫(Babesiavogeli)感染狗,而猫巴贝虫(Babesia felis)感染猫。巴贝虫分为大型巴贝虫和小型巴贝虫两类。小型的长1.0~2.4微米,包括吉氏巴贝虫和猫巴贝虫。大型的长2.5~5.0微米,如犬巴贝虫。在自然条件下,巴贝虫是由蜱传播的。巴贝虫由蜱为媒介传播到动物血流中后,在红细胞中进行  相似文献   

2.
牛卵形巴贝斯虫的体外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研究了长期在液氮或-80℃冷冻保存虫株-牛卵形巴贝斯虫(B.ovata)的体外培养方法,并探讨了培养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液氮内保存2年之久的牛卵形巴贝斯虫809814号虫株,先经过BO-SCID小鼠体内大量增殖后,在完全埋头液和37℃,5%CO2,5%O2,90%N2培养箱内能够快速增殖,连续培养45天,继代9次,B.ovata在BO-RBC-SCID小鼠体内染虫率可达15%以上,体外培养最高染虫率为6.3%,染虫率5%以上红细胞可作诊断用抗原的制备材料或用液氮(或冷冻)继续保存。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吉氏巴贝斯虫感染后犬脾脏的病理学变化,本试验采用静脉接种的方法感染健康犬,每只犬接种含吉氏巴贝斯虫的血液5 mL(红细胞染虫率约2%),接种后每3天采集1次血液,通过血涂片、血常规、PCR等方法监测吉氏巴贝斯虫是否感染成功;每7天采用B超检查脾脏的大小;对发病死亡犬进行病理剖检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脾脏病理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人工接种吉氏巴贝斯虫3 d后PCR可检测到虫体DNA,6 d后血涂片可见虫体,15 d后血常规指标(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压积)开始降低。B超检查结果显示,犬感染吉氏巴贝斯虫后其脾门、脾尾厚度随病程延长逐渐增大。于感染后第31、36天和第42天试验犬分别死亡1只,死亡率为50%,剖检死亡犬可见其皮下黏膜黄染,脾脏肿大,被膜紧张,边缘钝圆,脾梗死。组织病理学观察可见脾脏充血,白髓、红髓界限不清,大量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浸润,结缔组织增生,脾小梁增粗,梗死灶内大面积坏死,淋巴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浸润。由此可见,在吉氏巴贝斯虫感染过程中脾脏首先发生急性炎性脾肿,随着病程延长逐渐演变成坏死性脾炎和慢性脾炎。  相似文献   

4.
应用双芽巴贝斯虫染虫血和液氮保藏株,进行体外培养技术初步研究,获得了生长、增殖和保种效果。双芽巴贝斯虫在牛红细胞内带虫率达5%,低染虫率的连续培养已超过25d。奠定了双芽巴贝斯虫培养技术应用基础。  相似文献   

5.
1985年10月23日和1988年1月16日,在兽医院门诊遇到2例患病猎犬,表现为严重贫血、黄疸,剖检肝脾肿大,血液涂片发现红细胞中有小型虫体,经鉴定确定为吉氏巴贝西虫(Babesia gibsoni patton 1910)系国内首次记录。一、犬吉氏巴贝西虫形态特征从耳尖采血涂片,甲醇固定,姬姆萨染色,在显微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进行犬吉氏巴贝斯虫病研究过程中发现,接种吉氏巴贝斯虫的摘脾犬又感染犬瘟热病毒后,病犬红细胞的吉氏巴贝斯虫染虫率不但不升高,反而随着犬瘟热症状的加剧而染虫率不断下降。现将观察结果简述如下。要提取吉氏巴贝斯虫抗原和核酸,必须首先大量繁殖虫体。一般家犬感染该虫后,只能隐性带虫,红细胞染虫率极低。只有将带虫犬的脾脏摘除才能达到大量增殖虫体的目的。笔者先后将3只接种吉氏巴贝斯虫的家犬摘脾后,观察其血液内虫体的增  相似文献   

7.
马巴贝西虫 (Babesia equi)是一种蜱传播的血液寄生原虫。马巴贝西虫裂殖子抗原 EMA- 1,是 B.equi的一种主要的表面蛋白 ,基因长度为 816 bp,由 2 72个氨基酸组成 ,分子量为 34k Da,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和特异性 ,被认为具有广泛的开发前景。本文利用杆状病毒真核表达系统对 B.equi的 EMA- 1基因进行了体外表达 ,为进一步研究 EMA- 1的结构和功能 ,研制重组诊断抗原奠定基础。1 材料与方法1.1 虫体 马巴贝西虫 ,由日本带广畜产大学原虫病分子免疫研究所提供。1.2 体外培养 按 Avarzed等人的方法进行。当红细胞的染虫率达 10 %~ 2…  相似文献   

8.
体外培养巴贝斯虫的工作起始于1978年,由Frp等采用悬浮培养(Suspensionculture,又称旋转培养SpinnerflaskmethodSFM)成功地进行了牛巴贝斯虫的体外培养,但培养中红细胞染虫率不高。1980年,Levy等仿照Trager(1976)培养恶性疟原虫的技术建立了微气静相培养技术(MicroaerophilousstationaryphasecultureMASP),实现了牛巴贝斯虫的体外连续培养并得到了理想的结果。之后,该方法被迅速应用于双芽巴贝斯虫、分歧巴贝斯虫、大巴贝斯虫、犬巴贝斯虫、隐藏巴贝斯虫、马巴贝斯虫等多种巴贝斯虫的体外培养均获成功。目前,该方法已被…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秦皇岛某犬养殖中心的50只犬出现红尿、厌食、发烧、精神欠佳等症状,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实验室检查,在其血涂片检查中发现红细胞内有染成淡蓝色的小梨籽形虫体,有圆形、环形和逗点形等,虫体的染色质团呈紫红色,清晰可见,1个红细胞内寄生虫体1~3个不等,红细胞染虫率为5%~15%,确诊为犬吉氏巴贝斯虫病。应用伯氨喹啉(0.8~1.0 mg/kg)和乙胺嘧啶(0.8 mg/kg)配合治疗,连用5 d。用药后贫血症状基本缓解,食欲恢复,红细胞染虫率下降到了1%左右,病犬痊愈。表明伯氨喹啉和乙胺嘧啶对犬吉氏巴贝斯虫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牛巴贝斯虫的培养中,使用不同含量人血清和牛血清混合物,如:20%+20%,30%+10%,40%+0%,0+40%以及199培养液。牛巴贝斯虫稳定株接种给小犊牛,在染虫率6%时使用。培养液每隔24小时更换一次,每间隔24小时培养液的颜色由鲜红变为深咖啡色,红细胞染虫率的增加在24-28小时内最大。同时也观察到红细胞染虫率在1:2稀释明显高于1:1稀释。在培养液Ⅰ中,50%牛血清被人血清替代,红细  相似文献   

11.
吉氏巴贝斯虫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吉氏巴贝斯虫感染置换了犬红细胞的SCID鼠,吉氏巴贝斯虫在SCID鼠体内得到高水平的生长和增殖.虫体大小比在犬体内略增大,而且繁殖型虫体增多,常在一个红细胞内寄生有2、4、8、16和32个虫体.在感染的第10天前后,末梢血液中红细胞的染虫率高达12%左右.从SCID鼠末稍血液能检出虫体的期限为15~18天左右.从而成功地建立了吉氏巴贝斯虫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2.
牛巴贝斯虫PCR检测及体外培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通过PCR方法检测出牛巴贝斯虫单一感染的牛全血样本,并探讨了牛巴贝斯虫病患牛全血体外培养方法及培养条件。试验结果表明,PCR检测结果显示检测方法效果较好,单一感染样本的新鲜血液中虫体在含40%牛血清的完全培养液和37 ℃、5% CO2的条件下能建立起牛巴贝斯虫的体外培养,虫体可以连续培养14 d,传代13次,最高染虫率可以达到12.5%,平均染虫率为4%。  相似文献   

13.
应用冷冻血清对1株采自自然感染的水牛牛巴贝斯虫进行了长达72d的体外连续培养,共继代20次,培养72h红细胞染虫率最高达14.1%,平均为8%~10%。培养20d和30d的牛巴贝斯虫经液氮保存复苏后,接种于去脾水牛犊均引发了严重的牛巴贝斯虫病,从而说明已建立了水牛牛巴贝斯虫的体外连续培养,且经培养后的牛巴贝斯虫致病力没有改变。本试验利用6头份的冷冻健康水牛血清同时进行培养,结果发现,并非所有的健康水牛血清均适合于体外培养牛巴贝斯虫。这一发现对建立水牛牛巴贝斯虫的体外培养和研究水牛牛巴贝斯虫病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犬巴贝斯虫病是由巴贝斯虫引起的经蜱传播的寄生血液红细胞内的原虫病。临床特征为严重贫血和血红蛋白缺乏。对犬,特别是工作犬危害严重。犬巴贝斯虫属于原生生物界,顶复门,孢子虫纲,梨形虫目,巴贝斯虫科,巴贝斯虫属。引起犬巴贝斯虫病的病原主要有3种,即犬巴贝斯虫、吉氏巴贝斯虫和韦氏巴贝斯虫。1.犬巴贝斯虫寄生于犬红细胞内,虫体呈多形性,典型的为梨形,一般长约4.5~5μm,最长可达7μm。一端尖,另一端圆,内有空泡。2.吉氏巴贝  相似文献   

15.
水牛巴贝斯虫病病原—牛巴贝斯虫体外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研究采用微气静相培养技术,对一株采自人工感染的去脾脏水牛犊的牛巴贝斯虫(Babesia bovis)进行了80天的连续体外培养·继代26次,累积增殖6.51×10~((?))倍;累积稀释2.19×10~(35)倍。培养24小时红细胞的染虫率为2.63±0.50%;48小时为7.18±1.39%;72小时为20.78±4 52%。最高红细胞染虫率达33.50%。体外培养的牛巴贝斯虫与采自病牛血液内的牛巴贝斯虫形态一致,说明已建立了水牛巴贝斯虫病病原——牛巴贝斯虫的体外培养。 对影响牛巴贝斯虫体外培养的几种因素进行的实验结果表明:培养液pH值显著地影响虫体的繁殖,最适的体外连续培养的pH为7.2;合适的血清浓度为40%;血清灭活后,支持牛巴贝斯虫生长繁殖的能力明显降低;脱纤血分离的血清和自然凝固血析出的血清用于培养的效果相同;RPMI-1640和TCM-199培养液支持牛巴贝斯虫生长繁殖的能力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16.
探讨体外培养条件下,强力霉素等8种抗生素对猪霉形体的杀灭效果。将感染猪霉形体(Mycoplasma suis,M.suis)的猪红细胞接种到培养基内体外培养,在培养基内添加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的抗生素,结果发现,强力霉素和土霉素杀灭和抑制M.suis的效果明显高于其他抗生素,可明显减小M.suis的染虫率(p0.05)。泰乐菌素对M.suis的染虫率无明显影响,但可明显减小M.suis的染虫强度。  相似文献   

17.
猪附红细胞体的体外连续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临床疑似猪附红细胞体病猪红细胞,经Giemsa染色镜检及PCR扩增,证实感染猪附红细胞体(M.suis)。PCR扩增片段(781hp)与M.suis已知序列(AJ504999)同源性达99.4%。经预试验对红细胞接种量、血清添加量、pH等条件优化后,选用添加新生牛血清、酵母浸出液、葡萄糖等成分的PPLO肉汤,将染虫红细胞接种到细胞培养板上,置于37℃、含5%CO2的培养箱培养,定期更换培养液,约72h后红细胞溶血变为带虫血影(Ghost)。除首次接种外不添加任何红细胞,连续培养达280d以上,染虫率维持近100%。对培养的带虫血影进行了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PCR鉴定、感染阴性红细胞试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证实与接种物为同一病原,并保持有感染阴性红细胞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为验证国产咪唑苯脲(Imidocarb)的临床疗效,特进行本试验。一、材料和方法1.双芽巴贝西虫病来源于黔南州独山县,属自然感染,红细胞染虫率变动在0.01—1.0%之间,偶有在此限外,间  相似文献   

19.
犬血样经Giemsa染色镜检及PCR检测.证实感染附红细胞体.选择添加新生牛血清(BS)、酵母浸出液、葡萄糖等成份的PPLO肉汤(PPLO-S-BS)为培养液,将染虫红细胞稀释后接种到细胞培养板,置37℃、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24~72 h后红细胞溶血变为带虫血影(ghost);在PPLO-S-BS中虫体生长较好,并能连续培养180 d;除首次接种外不添加任何红细胞.对PPLO-S-BS中培养的带虫血影进行了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PCR鉴定、感染阴性红细胞试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其特征与接种物相同.  相似文献   

20.
在牛巴贝斯虫(Babesiabovis)的培养中,使用不同含量人血清(A型RH阳性)和牛血清混合物,如:20%+20%(培养液Ⅰ)、30%+10%(Ⅱ)、40%+0%(Ⅲ)、0+40%(Ⅳ)以及199培养液。牛巴贝斯虫稳定株接种给小犊牛,在染虫率6%时使用。培养液每隔24小时更换一次。每间隔24小时培养液的颜色白鲜红变为深咖啡色,红细胞染虫率的增加在24-28小时内最大。同时也观察到红细胞染虫率在1:2稀释明显高于1:1稀释。在培养液Ⅰ中,50%牛血清被人血清替代,红细胞染虫率增加最高,然而,该寄生虫不能进一步培养或保存。在微气静相培养中,50%被替代是最佳选择。该结果也表明牛巴贝斯虫在。牛血清混合物微气静相培养系统中至少能增殖48小时,这也与巴贝斯虫属人畜共患性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