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应用冷冻血清对1株采自自然感染的水牛牛巴贝斯虫进行了长达72d的体外连续培养,共继代20次,培养72h红细胞染虫率最高达14.1%,平均为8%~10%。培养20d和30d的牛巴贝斯虫经液氮保存复苏后,接种于去脾水牛犊均引发了严重的牛巴贝斯虫病,从而说明已建立了水牛牛巴贝斯虫的体外连续培养,且经培养后的牛巴贝斯虫致病力没有改变。本试验利用6头份的冷冻健康水牛血清同时进行培养,结果发现,并非所有的健康水牛血清均适合于体外培养牛巴贝斯虫。这一发现对建立水牛牛巴贝斯虫的体外培养和研究水牛牛巴贝斯虫病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应用光敏生物素直接标记牛巴贝斯虫C51A质粒DNA探针检测牛巴贝斯虫DNA的研究基础上,研究了牛巴贝斯虫C51A重组PUC18导入并建立大肠杆菌DH52转化株的技术,为研制牛巴贝斯虫核酸探针建立了必要的技术条件。材料和方法】.材料(l)牛巴贝斯虫(BQbesiabovis)基因C51A重组质粒PUC18为澳大利亚CSIROB.P.D8iPyyPle博士惠赠的冻干品。该基因已于1992年收人国际基因库。(2)试剂:蛋白陈为日本进口品;EcoRI酶和x/EcoRI+mudIll均购自华美工业公司。2.方法(1)导入试验:挑取大肠杆菌DH52单菌落移植到smlLB液体培…  相似文献   

3.
水牛巴贝斯虫病病原—牛巴贝斯虫体外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研究采用微气静相培养技术,对一株采自人工感染的去脾脏水牛犊的牛巴贝斯虫(Babesia bovis)进行了80天的连续体外培养·继代26次,累积增殖6.51×10~((?))倍;累积稀释2.19×10~(35)倍。培养24小时红细胞的染虫率为2.63±0.50%;48小时为7.18±1.39%;72小时为20.78±4 52%。最高红细胞染虫率达33.50%。体外培养的牛巴贝斯虫与采自病牛血液内的牛巴贝斯虫形态一致,说明已建立了水牛巴贝斯虫病病原——牛巴贝斯虫的体外培养。 对影响牛巴贝斯虫体外培养的几种因素进行的实验结果表明:培养液pH值显著地影响虫体的繁殖,最适的体外连续培养的pH为7.2;合适的血清浓度为40%;血清灭活后,支持牛巴贝斯虫生长繁殖的能力明显降低;脱纤血分离的血清和自然凝固血析出的血清用于培养的效果相同;RPMI-1640和TCM-199培养液支持牛巴贝斯虫生长繁殖的能力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牛巴贝斯虫病的诊断进展概况周金林,沈杰(中国农科院上海家畜寄生虫病研究所)牛巴贝斯虫病(BSbeSIOSIS)是由巴贝斯虫(Babes!asPP.)寄生于牛的红细胞内而引起的一种世界性动物原虫病。目前,已经报道的牛巴贝斯虫有8种[‘’,但被公认的只有...  相似文献   

5.
牛巴贝斯虫病是由巴贝斯属(Babesia)的多种寄生虫寄生于牛红细胞内所引起的血液原虫病。我国已报道的牛巴贝斯虫有3个种:双芽巴贝斯虫(B.bigemina)、牛巴贝斯虫(B.bovis)和卵形巴贝斯虫(B.ovata)。前2个种流行广泛,传播媒介为微小牛蜱和镰形扇头蜱,危害较大;后1个种只在河南局部地区发现,传播媒介为长角血蜱,危害较小。  相似文献   

6.
孙明 《中国动物检疫》2020,37(10):99-103
为建立一种灵敏、特异、快速的牛巴贝斯虫检测方法,针对牛巴贝斯虫Rap-1a基因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然后构建重组质粒制作标准品,经过优化反应体系、绘制标准曲线,建立了牛巴贝斯虫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并进行灵敏度、特异性及稳定性检测,同时利用该方法对37份田间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建立的牛巴贝斯虫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标准曲线方程式为y=-3.362×Log(X)+43.32,相关系数R2=0.999,扩增效率为98.4%。该方法的灵敏度为1.0×102 copies/μL,是普通PCR(1.0×104 copies/μL)的100倍。该方法对牛双芽巴贝斯虫、大巴贝斯虫、卵形巴贝斯虫等7种常见的牛梨形虫病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组内和组间重复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5%,37份田间样品的阳性检出率为67.5%。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牛巴贝斯虫TaqMan荧光定量PCR灵敏度高,且特异、稳定,适用于牛巴贝斯虫的诊断,从而为其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牛的巴贝斯虫病(Babesiosis)又称焦虫病,主要是由巴贝斯科(Babesiidae)、巴贝斯属(Babesia)的双芽巴贝斯虫(B.bigemina)和牛巴贝斯虫(B.bouis)寄生于牛的红细胞内引起的呈急性发作的严重寄生性血液原虫病。该病的发生呈一定的地区性、季节性。  相似文献   

8.
从日本牛体分离的卵形巴贝斯虫新种译者白启作者南,哲郎,石原忠雄除冲绳本岛而外,对从日本牛体分离的巴贝斯虫未定种作了鉴定。与双芽巴贝斯虫(Babesiabigemina)、牛巴贝斯虫(B.bovis)、分歧巴贝斯虫(B.divergens)和大巴贝斯虫...  相似文献   

9.
牛的巴贝斯虫18S rRNA基因序列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对中国已报道的8株牛的巴贝斯虫(包括1株牛巴贝斯虫、1株双芽巴贝斯虫、1株大巴贝斯虫、3株卵形巴贝斯虫和2株巴贝斯虫未定种)的18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测定与比较。自感染动物的血液中纯化虫体,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靶基因,然后将其连接到pGEM—T Easy载体上,进行克隆测序。研究结果显示:牛的巴贝斯虫18S rRNA基因大小在1653~1699bp之间;用所测得的和自GenBank下载的各种动物的巴贝斯虫18S rRNA基因序列构建了系统发生树,发现由刻点血蜱传播的大巴贝斯虫伊犁株与由长角血蜱传播的3株卵形巴贝斯虫存在明显差别,应属于2个独立种;由小亚璃眼蜱传播的牛巴贝斯虫未定种不同于目前已报道的任何种类,在中国应为一个新种。因而,中国存在5种牛的巴贝斯虫,即:牛巴贝斯虫,双芽巴贝斯虫、大巴贝斯虫,卵形巴贝斯虫和巴贝斯虫未定种。  相似文献   

10.
利用真核生物18S rRNA基因的PCR通用引物对寄生于中国水牛的巴贝斯虫(已命名为东方巴贝斯虫-BnbPsia orientalis)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得到其18S rRNA全基因片段,测序后blast分析表明该虫种属巴贝斯虫无疑。将该基因1700bp长片段序列与GenBank中15种已知巴贝斯虫的相应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建立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东方巴贝斯虫与南非未定种的巴贝斯虫亲缘关系最近,与羊巴贝斯虫亲缘关系较近,与牛巴贝斯虫、双芽巴贝斯虫的亲缘关系较远。这一结果说明水牛东方巴贝斯虫是一独立种。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双芽巴贝斯虫和牛巴贝斯虫在新疆疫区牛感染的状况,从吐鲁番市周边散养户、和静县部分散养户采集了273份牛(牦牛)血清。采用间接ELISA方法对血清样本进行牛巴贝斯虫和双芽巴贝斯虫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和静县部分散养户被检牦牛血清抗牛巴贝斯虫(B.bovis)抗体阳性率为18.68%(17/91);被检牦牛血清抗双芽巴贝斯虫(B.bigemina)抗体阳性率为9.89%(9/91)。吐鲁番市周边散养户被检奶牛血清抗牛巴贝斯虫(B.bovis)抗体阳性率为15.38%(28/182);被检奶牛血清抗双芽巴贝斯虫(B.bigemina)抗体阳性率为9.34%(17/182)。通过调查发现牛巴贝斯虫和双芽巴贝斯虫均有混合感染的现象,其中和静牦牛混合感染率为6.59%(6/91);吐鲁番奶牛混合感染率为8.24%(15/182);不同品种牛均可感染牛巴贝斯虫和双芽巴贝斯虫,其感染程度及感染率具有一定的差异。本次试验结果可为有效防治新疆疫区牛梨形虫病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牛巴贝斯虫(Babesiabovis)的培养中,使用不同含量人血清(A型RH阳性)和牛血清混合物,如:20%+20%(培养液Ⅰ)、30%+10%(Ⅱ)、40%+0%(Ⅲ)、0+40%(Ⅳ)以及199培养液。牛巴贝斯虫稳定株接种给小犊牛,在染虫率6%时使用。培养液每隔24小时更换一次。每间隔24小时培养液的颜色白鲜红变为深咖啡色,红细胞染虫率的增加在24-28小时内最大。同时也观察到红细胞染虫率在1:2稀释明显高于1:1稀释。在培养液Ⅰ中,50%牛血清被人血清替代,红细胞染虫率增加最高,然而,该寄生虫不能进一步培养或保存。在微气静相培养中,50%被替代是最佳选择。该结果也表明牛巴贝斯虫在。牛血清混合物微气静相培养系统中至少能增殖48小时,这也与巴贝斯虫属人畜共患性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
为建立一种快速、敏感检测牛巴贝斯虫的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牛巴贝斯虫rap-1基因保守区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经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牛巴贝斯虫套式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特异地检测牛巴贝斯虫,而对双芽巴贝斯虫、牛环形泰勒虫和弓形虫的检测均为阴性;该方法的灵敏度可达1.3×10~1拷贝/μL,是牛巴贝斯虫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的10倍,是常规PCR的1 000倍。对50只扇头蜱和微小牛蜱DNA进行检测,套式PCR、牛巴贝斯虫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和常规PCR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0.0%、72.0%和0。本实验建立的套式PCR检测方法适用于牛巴贝斯虫病的早期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为蜱传牛巴贝斯虫病的防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牛巴贝斯虫病是由巴贝斯虫属的原虫寄生于牛的血细胞和网状内皮系统引起的寄生虫病。临床主要特征为高热、贫血、黄疸和血红蛋白尿。在我国,引起牛巴贝斯虫病的病原体有3种,即双芽巴贝斯虫、牛巴贝斯虫和卵形巴贝斯虫。该病的发生呈一定的地区性、季节性。2009年7月23日我县某养牛户饲养黑白花母牛9头,其中4头突然发病,1头死亡,现将诊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国产咪唑苯脲对奶牛巴贝斯虫病的疗效观察广州市凤凰公司(51052)向湘春,黄流明,张新长咪唑苯脲(Imidocaxb,商品名Imizol)为当今国际公认的最佳抗巴贝斯虫新药,对多种巴贝斯虫和无定形体均有良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广州某奶牛场一直是牛巴贝斯...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牛巴贝斯虫核酸探针的检测性能,制备了地高辛标记的牛巴贝斯虫C15A核酸探针。该探针检测牛巴贝斯虫DNA的灵敏度为32pg,检测探针DNA的灵敏度为0.1pg;检测其他对照血液原虫(双芽巴贝斯虫、边缘无浆体、瑟氏泰勒虫、伊氏锥虫、卵圆巴贝斯虫)和牛血细胞的DNA,均未出现非特异性反应。与光敏生物素标记的牛巴贝斯虫C15A核酸探针比较,光敏生物素标记探针能检出10%带虫血12.5μL,而地高辛标记探针能检出10%带虫血0.015μL,且杂交背景浅,显色深。  相似文献   

17.
牛巴贝斯虫PCR检测及体外培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通过PCR方法检测出牛巴贝斯虫单一感染的牛全血样本,并探讨了牛巴贝斯虫病患牛全血体外培养方法及培养条件。试验结果表明,PCR检测结果显示检测方法效果较好,单一感染样本的新鲜血液中虫体在含40%牛血清的完全培养液和37 ℃、5% CO2的条件下能建立起牛巴贝斯虫的体外培养,虫体可以连续培养14 d,传代13次,最高染虫率可以达到12.5%,平均染虫率为4%。  相似文献   

18.
经作者等深入研究,发现湖北省水牛巴贝斯虫病病原不是牛巴贝斯虫Babesiabovis与双芽巴贝斯虫B.bigemina,而是一新种——东方巴贝斯虫Babesiaorientalissp.nov.。病牛红细胞中的虫体呈梨形(单梨形多于双梨形)、椭圆形、指环形、边虫形及杆状。以梨形虫体居多,病的初期其长度均小于红细胞半径,其平均大小为2.2×1.3μm,双梨形虫体尖端相连多排列成钝角或一字形,位于红细胞偏中央处。病的后期(出现虫血症后5~6d)及体外培养72h,有少部份(1~2%)虫体直径大于红细胞半径。新种的传播者为镰形扇头蜱Rhipicephalushaemaphysaloideshaemaphysaloides经卵传递(由第二代成蜱传给健康牛)。在成蜱的血淋巴中的虫样体(裂殖子)呈圆锥状、一端钝圆、尾部直而尖,不形成钩。新种对黄牛不能感染致病,只能使水牛致病。以199培养基加黄牛血清进行体外培养(微气静相培养技术)不能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19.
牛巴贝斯虫病是媒介蜱传播的梨形虫纲巴贝斯科巴贝斯属的多种病原体寄生在动物红细胞、网状内皮细胞而所发的血液原虫病,牛巴贝斯虫病会对养牛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其发病症状主要以血红蛋白尿、贫血、发热为主,由于当前对牛巴贝斯虫病的预防还没有比较好的实用方法,因此,加强牛巴贝斯虫病初期感染诊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以某地区牛巴贝斯虫病感染情况为例,采用牛巴贝斯虫病间接ELISA检测方法,对牛巴贝斯虫病流行病学进行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20.
新疆牛双芽巴贝斯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使用牛双芽巴贝斯虫HSP20(exon)-iELISA检测方法,对2006-2008年新疆14个地州市的牛双芽巴贝斯虫病流行病学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新疆存在着牛双芽巴贝斯虫病,且比牛巴贝斯虫病严重。在2006年采集的278份牛血清样品中,阳性血清11份,感染率为5.40%。2007年的532份牛血清样品中检出阳性血清25份,感染率为4.70%。在2008年的530份牛血清中检出阳性血清53份,感染率为7.17%;(2)2008年,发病疫区内牛双芽巴贝斯虫感染率高达30%;(3)牛双芽巴贝斯虫感染的地州市由2006年的8个扩大到2008年的13个;(4)新疆牛双芽巴贝斯虫病的感染率逐年上升,疫区面积不断扩大,流行区内感染率激增。这是新疆首次利用血清学方法对全疆范围内牛双芽巴贝斯虫病进行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