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猪附红细胞体的体外连续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临床疑似猪附红细胞体病猪红细胞,经Giemsa染色镜检及PCR扩增,证实感染猪附红细胞体(M.suis)。PCR扩增片段(781hp)与M.suis已知序列(AJ504999)同源性达99.4%。经预试验对红细胞接种量、血清添加量、pH等条件优化后,选用添加新生牛血清、酵母浸出液、葡萄糖等成分的PPLO肉汤,将染虫红细胞接种到细胞培养板上,置于37℃、含5%CO2的培养箱培养,定期更换培养液,约72h后红细胞溶血变为带虫血影(Ghost)。除首次接种外不添加任何红细胞,连续培养达280d以上,染虫率维持近100%。对培养的带虫血影进行了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PCR鉴定、感染阴性红细胞试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证实与接种物为同一病原,并保持有感染阴性红细胞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吉氏巴贝斯虫感染后犬脾脏的病理学变化,本试验采用静脉接种的方法感染健康犬,每只犬接种含吉氏巴贝斯虫的血液5 mL(红细胞染虫率约2%),接种后每3天采集1次血液,通过血涂片、血常规、PCR等方法监测吉氏巴贝斯虫是否感染成功;每7天采用B超检查脾脏的大小;对发病死亡犬进行病理剖检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脾脏病理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人工接种吉氏巴贝斯虫3 d后PCR可检测到虫体DNA,6 d后血涂片可见虫体,15 d后血常规指标(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压积)开始降低。B超检查结果显示,犬感染吉氏巴贝斯虫后其脾门、脾尾厚度随病程延长逐渐增大。于感染后第31、36天和第42天试验犬分别死亡1只,死亡率为50%,剖检死亡犬可见其皮下黏膜黄染,脾脏肿大,被膜紧张,边缘钝圆,脾梗死。组织病理学观察可见脾脏充血,白髓、红髓界限不清,大量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浸润,结缔组织增生,脾小梁增粗,梗死灶内大面积坏死,淋巴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浸润。由此可见,在吉氏巴贝斯虫感染过程中脾脏首先发生急性炎性脾肿,随着病程延长逐渐演变成坏死性脾炎和慢性脾炎。  相似文献   

3.
《中国兽医学报》2017,(4):668-670
选用健康本地杂种犬,分为2组,一组手术切除脾脏,另一组未经任何处理,然后2组犬人工静脉接种含犬吉氏巴贝斯虫的病犬血液,接种后观察临床症状、进行实验室检查(血涂片、血常规、病原的PCR检测),检测2组犬人工感染犬吉氏巴贝斯虫后的发病情况。结果显示,人工感染后2组犬均表现出自然感染犬吉氏巴贝斯虫后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血涂片中检测到犬吉氏巴贝斯虫虫体,血常规表现出严重的贫血,PCR能扩增出犬吉氏巴贝斯虫的基因片段。2组犬比较显示,切脾组的红细胞感染率和贫血程度均高于未切脾犬。本试验成功建立了犬吉氏巴贝斯虫人工感染方法,且脾切除后感染效果优于直接静脉感染。  相似文献   

4.
以吉氏巴贝斯虫(Babesia gibsoni)虫血经肌注接种除脾犬,对其接种后的临床及血液学等进行观察,结果实验感染犬于接种后第4天在末梢血涂片中观察到吉氏巴贝斯虫滋养体,染虫率高峰出现在接种后第21天为40%,红细胞可降至110万/mm~3,血红蛋白降至2.1g/100ml,白细胞可升至23200个/mm~3。感染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不规则发热,渐进性贫血消瘦,轻度黄疸,慢性病程,实验犬于接种后第23天自然死亡,死后剖检主要病理变化为肝显著肿大。  相似文献   

5.
采集长沙地区某奶牛场疑似患病牛鲜血及牛舍周围吸血类昆虫(牛虻、厩蝇和蚊子等),分别作镜检观察,腹腔接种至试验小鼠体内(0.5 mL/只)进行培养和观察.为进一步证明其传播途径,将12只试验兔分别放置于牛舍不同方位饲养1周,进行临床感染试验.结果表明,病牛鲜血涂片染色后在血液红细胞内观察到呈圆点状或球状的无浆体虫体,绝大部分位于红细胞边缘,少数位于中央,染虫率达30%,患牛抗凝血在试验小鼠体内进行培养后,第4天开始在小鼠红细胞内查到虫体,第17天达到感染高峰;吸血类昆虫血液涂片、染色后,其中385片在血液红细胞内观察到虫体,虫体查出率达77%;吸血昆虫内容物在试验小鼠体内的培养情况大致与患牛抗凝血情况相同;在临床感染1周后的第6天,7只兔在血液红细胞中查到虫体,兔感染率达75%.  相似文献   

6.
从一头脾切除的驴在其寄生虫血症高峰期时,收集感染的红细胞(Ag—E)和感染的血浆(Ag—S),制备两型马贝斯虫(Babesia equi)虫苗。两组各6只驴,每头接种Ag-E或Ag—S虫苗,4只未接种的驴作为对照。第一次接种后14天,对实验动物再以同种抗原进行第二次接种。在64天对接种的和对照的驴,用含有强毒的同种马巴贝斯虫株的血加大剂量接种后进行攻击。所有接种虫苗的驴得到保护,4头对照有2头死于感染。  相似文献   

7.
探讨体外培养条件下,强力霉素等8种抗生素对猪霉形体的杀灭效果。将感染猪霉形体(Mycoplasma suis,M.suis)的猪红细胞接种到培养基内体外培养,在培养基内添加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的抗生素,结果发现,强力霉素和土霉素杀灭和抑制M.suis的效果明显高于其他抗生素,可明显减小M.suis的染虫率(p0.05)。泰乐菌素对M.suis的染虫率无明显影响,但可明显减小M.suis的染虫强度。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进行犬吉氏巴贝斯虫病研究过程中发现,接种吉氏巴贝斯虫的摘脾犬又感染犬瘟热病毒后,病犬红细胞的吉氏巴贝斯虫染虫率不但不升高,反而随着犬瘟热症状的加剧而染虫率不断下降。现将观察结果简述如下。要提取吉氏巴贝斯虫抗原和核酸,必须首先大量繁殖虫体。一般家犬感染该虫后,只能隐性带虫,红细胞染虫率极低。只有将带虫犬的脾脏摘除才能达到大量增殖虫体的目的。笔者先后将3只接种吉氏巴贝斯虫的家犬摘脾后,观察其血液内虫体的增  相似文献   

9.
从一头切除脾脏驴的血液虫体高峰时(约85%),收集感染的红细胞(Ag—E)和血浆(Ag—S)制备两型死的巴贝西虫苗。收集感染的血液在四醋酸乙二胺二钠(EDTA,1.2克/1升)抗凝剂内,用2500转的速率离心沉淀20分钟,从血液中分离出血浆,保存在-20℃下。红细胞在-20℃下贮藏72小时,然后以解冻与冻结使之溶解,被感染红细胞的溶解物即是(Ag—E)虫苗。将血浆解冻并以3000转的速率离心沉淀30分钟,此上清液即成(Ag—S)虫苗,均贮藏在-20℃下备用。试验的两组各六头驴,每组各头接种Ag—E和Ag—S虫苗,而四头驴不接种疫苗作对照。第一次接种  相似文献   

10.
将分离于中国河南省的一株牛的巴贝西原虫用长角血蜱(Haemaphysalis longicomis)幼虫对牛进行了实验感染.依据感染牛呈现的临床症状、媒介蜱、红细胞内裂殖子出现的时间及形态学特征,以及荧光抗体试验结果,确认该原虫为卵形巴贝西虫(Babesia ovat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