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蛤和波纹巴非蛤冷冻变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IMP热电偶测温系统及组织切片技术、食品化学特性的常用分析方法以及测定表征蛋白质变性的盐溶性蛋白溶解度和Ca2 ATPase活性,对文蛤和波纹巴非蛤在冷冻后的组织结构、食品化学特性、蛋白质变性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冻结会使贝肉组织结构发生较大变化,水分流失,非蛋白氮显著增加,但冻结对贝肉蛋白质冷冻变性的影响不明显;在冻藏后贝肉蛋白质发生了较大变性。在相同冷冻条件下,文蛤在上述3方面受到的影响均比波纹巴非蛤受到的影响大,说明文蛤比波纹巴非蛤更容易发生冷冻变性。  相似文献   

2.
冻结速率和冻藏温度对鲢肉蛋白质冷冻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汪之和 《水产学报》2001,25(6):564-569
研究了冻结和冻藏温度对鲢肉肌原纤维Ca-ATPase活性和盐溶性蛋白溶解度的影响并作了冷冻切片观察,结果发现,冻结速率对具有一定细胞形态的鲢肌蛋白质的冷冻变性有一定的影响,对无完整细胞形态的碎鱼肉和鱼糜基本无影响,而冻藏温度对鱼肌、碎鱼肉和鱼糜蛋白质冷冻变性都有显著的影响,即温度越低,变性越小,而抗冻剂可有效防止蛋白质的冷冻变性,尤其是使鱼糜肌原纤维蛋白质的稳定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3.
海藻糖抗冻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在冻藏条件下,海藻糖对白鲢鱼肉冷冻变性的作用。结果表明,在-20℃冻藏30天后,加入海藻糖后白鲢鱼肉的Ca^2+-ATPase活性保持在70%左右水平,其肌原纤维能够维持很高的稳定性;对比蔗糖、多聚磷酸盐等传统抗冻剂,海藻糖较大程度地维持了鱼肉原有的颜色和风味,保证鱼肉的品质。  相似文献   

4.
速冻方式对梭子蟹贮藏理化指标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速冻速度、盐溶性蛋白、ATPase活性、巯基含量、失水率及感官评定为指标,研究采用-50℃液体浸渍、-50℃液氮喷洒、-35℃空气隧道式、-20℃冰柜直接冻结梭子蟹Portunus pelagicus,其肉蛋白质理化指标及品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用温度记录仪测定液体浸渍速冻最快,其次为液氮喷洒、空气隧道式,最慢为冰柜直接冻结。4种方式速冻的蟹,在冻藏过程中随时间的延长,其肌动球蛋白盐溶性、ATPase活性及巯基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但低温快速冻处理能降低蟹肉蛋白质冷冻变性的程度,-50℃液体浸渍对梭子蟹品质的保持最好,最差的是一20℃冰柜直接冻结。  相似文献   

5.
浸渍冻结大黄鱼贮藏期间品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浸渍冻结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采用普通冰箱冻结大黄鱼作为对照,以蛋白质质量分数、蛋白冷冻变性程度、持水力、组织结构、弹性作为品质评价指标,对大黄鱼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贮藏前2个月,浸渍冻结的大黄鱼蛋白质变性缓慢,蛋白质损失少,冰晶更均匀,组织结构破坏小,持水力和弹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保持品质较好;2个月后品质下降逐渐加快,6个月时浸渍冻结的大黄鱼品质上已不具有明显优势;建议速冻大黄鱼冻藏时间不宜太长,以不超过2个月为宜。  相似文献   

6.
<正>冻藏过程中肉制品的品质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大量学者研究表明冻藏温度、包装方式、冻藏时间、解冻方式、冻结方式等均会对冷冻肉品的品质产生影响,除上述因素外,冻结前原料的状态也是影响肉制品品质的一项重要因素。在肉制品冷冻过程中究竟宰后停滞多长时间再将肉品送去冷冻是科学合理的,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这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以脆肉鲩为研  相似文献   

7.
3种淡水对虾在冻藏过程中蛋白质特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欢  陈舜胜 《水产学报》2010,34(3):389-394
以目前市场上主要的3种养殖对虾为对象,以肌原纤维蛋白盐溶解度、Ca2+-ATPase活性与蛋白质表面的巯基含量为指标,探讨了不同温度冻藏过程(-10、-20、-30、-40℃)对虾虾肉蛋白质生物化学特性的变化,评价了不同冻藏温度对对虾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3种蛋白质的冷冻变性指标应用于对虾时出现一定差异。Ca2+-ATPase活性比较灵敏,能较好反映-10~-40℃不同冻藏温度引起的蛋白质变性的程度。肌原纤维蛋白盐溶解度能够反映-20℃以上冻藏过程中蛋白质变性程度的差异,而-20~-40℃的差异难以区分。-10℃冻藏时,肌原纤维蛋白的盐溶解度下降明显,而-20℃冻藏时下降程度较小,-20、-30、-40℃冻藏时肌原纤维蛋白的盐溶解度没有明显区别。-10~-40℃冻藏对于巯基含量变化都不大。第二,冻藏过程中3种对虾蛋白质冷冻变性较轻度,比一般鱼类在冻藏过程中稳定,虾比大部分鱼类更耐冻。第三,冻藏温度越低Ca2+-ATPase活性下降程度越小,-10~-40℃冻藏时其差异性有比较明显区分,表明Ca2+-ATPase活性更适合于虾的质量评价。第四,-20℃冻藏对于虾类是比较经济合理的,实用冻藏温度可取-20℃...  相似文献   

8.
防止白鲢鱼糜蛋白质冷冻变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正交试验L9(3^3)法研究了白链鱼糜蛋白经漂洗后,添加食品磷酸盐和蔗糖作为抗冻剂对防止冷冻变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漂洗液的盐分浓度越低,鱼糜中蔗糖含量越高,蛋白质冷冻变性程度越小。添加食品磷酸盐对漂洗和未漂洗鱼糜的影响有所不同。此外,在无抗冻剂条件下冷冻,漂洗鱼糜蛋白质的变性程度大于未漂洗鱼糜,而抗冻剂在提高漂洗鱼糜蛋白质抗冷冻变性的效果比未漂洗鱼糜要明显。  相似文献   

9.
冷冻鱼糜生产工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冷冻鱼糜的加工工艺,重点介绍了海水小杂鱼冷冻鱼糜的采肉、漂洗、脱水、添加冷冻变性防止剂和冻结贮藏等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0.
低温速冻处理对美国红鱼-20℃冻藏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盐溶性蛋白质含量、巯基含量、ATPase活性、pH值、感观评定等为指标,研究美国红鱼在-20℃冻藏中肌肉蛋白质生化特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无论是-20℃直接冻结还是-80℃低温速冻,在冻藏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延长,美国红鱼的肌动球蛋白盐溶性、巯基含量以及ATPase活性均呈下降趋势;除冻藏后期外,低温速冻处理能降低美国红鱼蛋白质冷冻变性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以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欧洲鳗鲡(A.anguilla)、美洲鳗鲡(A.rostrata)、印尼鳗鲡(A.bicolor pacifica)和菲律宾鳗鲡(A.mormorata)5种鳗鲡的幼鳗为试验对象,探讨其对极限高、低温的耐受性及种间差异。以自然水温为试验起始温度(日本鳗鲡、欧洲鳗鲡、印尼鳗鲡为27℃;美洲鳗鲡、菲律宾鳗鲡为24℃),高温试验过程中每4h升1℃,低温试验每4h降1℃,直至全部受试个体死亡。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的幼鳗对环境温度的耐受范围具有种间差异。日本鳗鲡、美洲鳗鲡、欧洲鳗鲡、印尼鳗鲡和菲律宾鳗鲡高温"死亡高峰温度"分别为39、38、37.5、39和38℃,日本鳗鲡对高温的耐受性最强,欧洲鳗鲡最弱,但种间差异不显著;日本鳗鲡、美洲鳗鲡对低温的耐受性最强,能在冰和水混合液中生存,欧洲鳗鲡、菲律宾鳗鲡和印尼鳗鲡对低温耐受性依次减弱,低温"死亡高峰温度"分别为2、5和10℃。  相似文献   

12.
点篮子鱼幼鱼的热耐受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驯化温度对点篮子鱼(Siganus guttatus)幼鱼热耐受特征的影响,实验设置了5组驯化水温(19℃、22℃、25℃、28℃和31℃),采用临界温度法对点篮子鱼幼鱼[(2.163±0.450)g]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各驯化温度下(19℃、22℃、25℃、28℃和31℃)的最大临界温度(CTmax)和最小临界温度(CTmin)分别为37.26℃、37.72℃、39.49℃、39.75℃、39.90℃和13.11℃、13.14℃、14.22℃、14.29℃、17.28℃;最大致死温度(LTmax)和最小致死温度(LTmin)分别为37.76℃、38.18℃、39.88℃、40.79℃、40.93℃和11.69℃、11.75℃、11.85℃、12.41℃、15.39℃。点篮子鱼幼鱼在19℃、22℃、25℃、28℃和31℃驯化温度下的温度耐受幅分别为24.15℃、24.58℃、25.27℃、25.46℃、22.62℃;高温驯化反应率最大值出现在22~25℃区间内,为0.663;低温驯化反应率最大值出现在31~28℃区间内,为0.997。19~31℃驯化区间内的热耐受区域面积为296.085℃2。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驯化温度的升高,最大临界温度和最大致死温度逐渐增大;随驯化温度的降低,最小临界温度和最小致死温度逐渐减小。点篮子鱼幼鱼的热耐受性明显受到驯化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选取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鞍带石斑鱼(E.lanceolatus♂)的杂交种(俗称云龙石斑鱼)为研究对象,设定20℃、16℃、15℃、13℃和10℃共5个温度梯度(20℃为对照组),从20℃开始,采取1℃/d的降温速率,对其进行低温胁迫实验,并对云龙石斑鱼血清中生化指标和代谢酶活力进行检测.同时对棕点石斑鱼(E fuscoguttatus♀)和鞍带石斑鱼(♂)的杂交种(俗称珍珠龙胆石斑鱼)、斜带石斑鱼(E.coioides♀)×鞍带石斑鱼(♂)的杂交种(俗称青龙石斑鱼)进行低温胁迫,每天记录3种杂交石斑鱼的存活率.当存活率低于50%时,记录半致死温度.结果显示,云龙石斑鱼半致死温度为8℃,珍珠龙胆石斑鱼的半致死温度为11℃,青龙石斑鱼的半致死温度为9.5℃.云龙石斑鱼血清中肌酐(CREA)含量和总胆固醇(T-CHO)含量随低温胁迫强度增加呈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呈现波动,在15℃和10℃时与对照组比较,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葡萄糖(GLU)含量随胁迫强度的增加呈现波动,在16℃和13℃时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在16℃时有所升高,但整体上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现波动,除13℃以外,其余各组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中谷草转氨酶(GOT)的活性在13℃和16℃时略高于对照组.谷丙转氨酶(GPT)活性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在16℃和15℃时,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3种杂交石斑鱼中,云龙石斑鱼最耐受低温;低温胁迫会导致幼鱼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下降,实际生产中仍应降低胁迫强度和缩短胁迫时间.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温度对玫瑰无须鲃(Puntius conchonius)胚胎发育的影响,将玫瑰无须鲃的受精卵置于不同温度培养容器中进行孵化观察。结果显示,在温度为18~32℃的环境条件下,玫瑰无须鲃的胚胎均能孵化,最适孵化温度范围为24~28℃。如果温度高于32℃或低于18℃时,玫瑰无须鲃的胚胎不能孵出仔鱼。在温度为34℃时,胚胎发育到原肠胚晚期全部死亡,温度为16℃时,胚胎发育停止于神经胚期,孵化时间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呈幂函数相关。玫瑰无须鲃胚胎发育的生物学零度为12.35℃,有效积温为419.40℃.h。  相似文献   

15.
The behavioural and metabolic responses of the largemouth bass Micropterus salmoides (Lacépède) to temperature were determined to define optimal thermal conditions. The final preferendum of largemouth bass juveniles determined with acute and gravitation methods was independent of the method (29.0–28.1 °C). The displacement velocity in the horizontal thermal gradient of bass juveniles was 22.4 cm h−1 in the light phase and 22.6 cm h−1 in the dark phase. Oxygen consumption rates in the largemouth bas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5) from 48.8 to 69.4 mg O2 Kg−1 h−1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acclimation temperature from 20 to 33 °C. The temperature quotient (Q10) in the juveniles was 1.37–2.00 in the range of acclimation temperatures of 26–29 and 29–32 °C. The optimum temperature range for growth calculated using Jobling's equation was 28.1–28.6 °C and for Q10 values 26–29 °C. The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the use of this information in aquaculture.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室内恒温培育试验和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受精卵发育的生物学零点温度、有效积温及胚胎发育的温度系数(Q10)。结果表明,曼氏无针乌贼受精卵发育的生物学零点温度为(6.48±0.44)℃;受精卵发育为初孵幼体的有效积温为(396.91±2.81)℃·d;18.0~24.0℃为曼氏无针乌贼胚胎发育的最适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17.
高温对鱼类的影响及其预防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鱼类是水生变温动物,其生长繁衍与生活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其中环境温度是鱼类生长发育最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水温影响着鱼类的摄食、生长、免疫和生殖等活动,具有多方面生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江黄颡鱼适宜生长水温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江黄颡鱼放在5组不同水温(20℃、23℃、26℃、29℃、32℃),体积为100 cm×40cm×50 cm的水族箱中饲养45 d,每组设三个重复.试验结果表明在20~29℃下,鱼体的绝对增重率和相对增重率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增大,但到32℃时增重率有所下降;江黄颡鱼生长的适温范围为23~32℃,最适水温为29℃±1℃.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温度对双眉虫生长繁殖的影响及其生存极限温度,结果表明该双眉虫在本试验条件下生存的极限高温为38℃,10℃以下仍可以存活。双眉虫在较低温度条件下生长繁殖受到抑制,随着温度的升高生长繁殖速度加快。试验还研究了不同起始密度对双眉虫生长繁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比较研究了不同的养殖水温和酶反应温度对卵形鲳够幼鱼(体重为0.82±0.15 g)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在第一组试验,将卵形鲳够幼鱼分别在19℃、22℃、25℃、28℃和31℃各温度下养殖7 d,然后在相同的酶反应温度下测定其消化酶活性;第二组试验,将卵形鲳够幼鱼在25~26℃驯养7 d,然后分别在15℃、20℃、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