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3篇
  2篇
综合类   37篇
水产渔业   50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美白对虾池塘淡水养殖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999年在广西水产研究所中试基地进行了南美白对虾池塘淡水养殖试验。在600m^2的淡水池塘中投放平均全长2.35cm的淡化虾苗2.5万尾,经70d饲养,生产成虫98kg,成虾平均全长5.59cm(最大为10.6cm),平均体长8.34cm(最大为9.4cm),平均体重7.73g(最大为11.5g),养殖成活率为50.7%。  相似文献   
2.
广西发展罗非鱼产业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养殖罗非鱼始于20世纪60年代引进的莫桑比克罗非鱼,真正大面积发展,是在80年代引进生长性能远优于莫桑比克罗非鱼的尼罗罗非鱼以后。进入90年代,随着尼罗罗非鱼、吉富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杂交生产单性罗非鱼的推广,罗非鱼养殖才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现已成为广西淡水养殖的主  相似文献   
3.
对2006-2011年从广西养殖的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和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中分离的链球菌菌株进行生理生化和二重PCR鉴定,并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 RAPD)对经鉴定为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的临床菌株进行生化特性及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经鉴定共有22株临床分离菌株为海豚链球菌; RAPD分析发现,所有菌株的电泳结果均在750 bp处出现特异性条带,且带型相同;结合Bachrach的研究结果,推测本试验中所分离的22株海豚链球菌的血清型均为Ⅰ型。本研究结果可为防治鱼类海豚链球菌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由鮰爱德华氏细菌引起的肠败血症(ESC,又称爱德华氏病)是影响斑点叉尾鮰养殖最大的疾病。为快速和准确的诊断该疾病,本研究以NCBI公布的妇爱德华氏细菌eip基因(GeneBank登录号为AF037441)为模板序列,设计种特异性诊断引物,成功建立了用于斑点又尾鮰肠败血症病原菌的PCR检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直接从发病斑点叉尾鮰脑、肝、脾和肾组织中检测到妇爱德华氏菌,检测的最低量为21个细菌;同时,该诊断方法与Ⅰ型荧光假单胞菌、点状产气单胞菌点状亚种、鳗弧菌、温和气单胞菌、肠型点状产气单胞菌、拄状黄杆菌、嗜水气单胞菌、河孤菌、豚鼠气单胞菌及海豚链球菌等常见水产病原菌无交又反应。临床样品检测证明。本研究所建立的PCR检测方法可以用于斑点叉尾鮰肠败血症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5.
在广西水产研究所那马中试基地进行了池塘养殖当年繁殖的奥尼罗非鱼苗种达出口规格试验。在1800m^2池塘中投放全长为3—4cm的奥尼罗非鱼鱼苗2860尾,经178d养殖,奥尼罗非鱼平均体重为O.75kg/尾(最大为1.1kg/尾),平均体长为26.1cm(最大为29.5cm),总产量为1750kg,平均产量为648kg/667m^2,养殖成活率为81.6%。  相似文献   
6.
氧化油脂对奥尼罗非鱼生长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饲喂不同过氧化值油脂的饲料,研究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O·aureus)的生长性能、肝胰腺抗氧化能力与氧化油脂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氧化油脂导致罗非鱼的增重率和饲料转化率显著下降(P<0·05),肝体比显著增加,但肝脂率、肌脂率的变化不明显(P>0·05);相对于过氧化值较低的饲料,饲料过氧化值(POV)为73·44mmol/kg时,肝胰腺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明显增高(P<0·05);氧化油脂对肝胰腺中丙二醛(MDA)含量无明显影响(P>0·05)。  相似文献   
7.
将新引进的野生罗氏沼虾F1代(以下称新种)和多年养殖的罗氏沼虾(以下称旧种)分别进行自繁和正交(新种♀×旧种♂)、反交(旧种♀×新种♂)试验。罗氏沼虾幼苗在相同条件培育下,正交优于反交,反交优于新种,新种优于旧种。  相似文献   
8.
应用Aquavac-ESC疫苗在广西区进行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肠道败血症的免疫预防试验.试验对体长2 cm的鱼苗用疫苗浸泡2 min后,投放于柳州柳江河段的网箱进行养殖,经过7个月的观察,结果表明:疫苗对鱼苗是安全的;免疫接种的试验组成活率比对照组提高了2.1%;7月份和10月份的阶段性体重生长免疫组比对照组高25.1%(P<0.01)和15.1%(P<0.05);试验结束,免疫组个体平均体重比对照组提高3.0%,群体体重比对照提高5.5%,两组的饲料系数分别为1.56和1.81;免疫接种2个月后,免疫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抗体水平呈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感染罗非鱼(Oreochromis spp)的致病途径。采用腹腔注射、灌胃和浸泡三种方式对吉富罗非鱼进行无乳链球菌(HN016菌株)胁迫感染,利用平板活菌计数法统计三种方式感染后病原菌在体内组织的分布。注射和灌胃两种方式感染后均出现典型的链球菌感染发病症状,其中注射组在感染24 h后出现死亡高峰,死亡率为92.5%;灌胃组感染48 h后出现死亡高峰,死亡率为90%;而浸泡组,感染后均没有出现明显的发病症状,也没有出现死鱼。注射组和灌胃组在感染后2 h,其脾脏、肝脏、前肾、胃、腮、皮肤和肌肉组织中均可分离出病原菌,5 h后在脑组织中均可分离出病原菌,8 h后各组织分离出的病原菌数达到峰值;而浸泡组在感染8 h后才从各组织中分离出病原菌,且它们的数量均低于同时期的注射组和灌胃组。注射和灌胃两种方式可使吉富罗非鱼快速感染无乳链球菌而发病,而浸泡方式感染后病原菌虽可以侵入机体,但不表现出症状。由此,我们推测在自然条件下养殖的罗非鱼是通过口腔采食携带无乳,链球菌的食物而被感染。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