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蜇和沙蜇的氨基酸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海蜇和沙蜇是同属于腔肠动物门的大型食用水母 ,分为伞部和口腕部两部分。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海蜇和沙蜇资源 ,本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了其各部位的氨基酸种类和含量 ,并对其营养价值作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 :海蜇和沙蜇中均含有 18种氨基酸 ,其中必需氨基酸 7种 ,含量分别占海蜇口腕部、海蜇伞部、沙蜇口腕部、沙蜇伞部中氨基酸总量的 2 6 .6 2 %、2 6 .6 6 %、31.0 4 %、36 .2 0 %。  相似文献   

2.
海蜇是生长在海洋中的大型食用水母。用食盐、明矾腌渍加工后,伞体部分称为海蜇皮,口腕部分叫海蜇头,为珍贵的海产品,深受国内外人士欢迎,畅销国际市场。海蜇的品种主要有海蜇、面蜇和沙蜇。其伞部均呈半球状。成体海蜇伞径250—450毫米,个别可达600毫米,中胶层厚而坚硬,体色多为青蓝色,也有呈暗红色  相似文献   

3.
海蜇     
海蜇为海生的腔肠动物,隶属腔肠动物门,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目,根口水母科,海蜇属。蜇体呈伞盖状,通体呈半透明,白色、青色或微黄色,海蜇伞径可超过45cm、最大可达1m之巨,伞下8个加厚的(具肩部)腕基部愈合使口消失(代之以吸盘的次生口),下方口腕处有许多棒状和丝状触须,上有密集剌丝囊,能分泌毒液。  相似文献   

4.
海蜇的加工     
一、概述海蜇,又名水母。其种类很多,我国常见的有海蜇、面蜇、沙蜇和黄斑海蜇等。生产旺季在7~9月。海蜇经腌制加工后,伞体部分叫海蜇皮,口腕部分叫海蜇头,是比较名贵的海产品。  相似文献   

5.
海蜇是生长在海洋中营浮游生活的大型暖水性水母类,属于腔肠动物门,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目,海蜇属。据初步调查,广西沿海盛产海蜇,资源丰富,有花蜇、红蜇、菠萝钉蜇、扒头蜇等品种,以花蜇为主。海蜇是渔民“大敌”,蜇汛旺季,海蜇经常阻塞网目,  相似文献   

6.
<正>海蜇为海生的腔肠动物,隶属腔肠动物门,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目,根口水母科,海蜇属。蜇体呈伞盖状,通体呈半透明,白色、青色或微黄色,海蜇伞径可超过45厘米、最大可达1米之巨,伞下8个加厚的(具肩部)腕基部愈合使口消失(代之以吸盘的次生口),下方口腕处有许多棒状和丝状触须,上有密集刺丝囊,能分泌毒液。海蜇的营养极为丰富,据测定:每百克海蜇含  相似文献   

7.
海蜇是生长在海洋中的大型食用水母,属肠腔动物,分布广,广东沿海各海区都有,每年的生产汛期在夏秋高温季节。海蜇外形似伞,伞体部俗称“海蜇皮”,口腕部俗称“海蜇头”。海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碘及无机矿物质,其中以钙、铁含量尤为突出;海蜇可入药,对治疗高血压、气管炎、哮喘、甲状腺肿大、产妇血崩、炎症等疾病有一定的疗效。在我国,海蜇主要是出口,近年有所减少;国内市场主要是鲜食,而且大都没有达到三矾,损耗太大。本试验对海蜇皮进行调味加工,制成营养丰富、爽脆可口、风味独特的软包装即食海产品,旨在为海蜇的加工利…  相似文献   

8.
海蜇浮游幼体形态特征和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观察描述了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从碟状体发育至幼蛰的形态变化特征,首次观察到了消化腔残留通道口的愈合过程,并重新对海蜇浮游幼体各个阶段进行了划分和定义.依据苗种培育与生产实际采样,在水温20±1℃,盐度28~29,pH为7.8~8.2条件下,初生碟状体(伞径2~3mm)经过20 d的培养,棒状附着器形成,发育成为幼蜇(15~20 mm).测定分析了人工培养的初生碟状体到幼蜇的摄食量和生长规律(伞径和体重),2~20 mm的海蜇幼体伞径日生长率呈指数增长,方程为y-2.748 8e0.1018x,体重与伞径的关系式为Y-6×10-5-0.5χ3.5475,摄食量与伞径呈指数增长,方程为y=43.537χ1.775.  相似文献   

9.
海蜇是浮游性腔肠动物,世代交替生殖,水母体通过有性生殖产生水螅体,水螅体通过横列生殖产生水母体。通常说的海蜇是指水母体成体,呈蘑菇状,分为伞体和口腕两部分,伞径一般300mm~600mm,最大可达1m,体重一般10kg~20kg。一、育苗工艺亲体采集与强化培育 → 室内水泥池产卵孵化、投放采苗器采苗、螅状体幼体培育 → 室外冰下越冬 → 蝶状幼体和海蜇幼体室内培育 → 海蜇出苗。二、物资准备l.育苗池 一般设计育苗水体为300m3~500m3。2.亲蜇 采捕育苗用亲蜇20个~30个,选择个体大、活动能力强、无创伤、无病症、伞径在30cm~55cm的海蜇作为亲…  相似文献   

10.
莱州湾海蜇放流增殖的回捕率和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在以幼蜇伞径大小异来区分放流幼蜇与自然幼蜇的方法是可行的基础上,用二年来调查回捕结果,验证了莱州年生产数量中,放流海蜇数量所占百分比基本与回捕结果一致,为了使海蜇放流增殖的回捕率留有余地,综合分析认为:莱州湾海蜇放流增殖的回捕率估计为0.5-1是妥当的,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也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1.
一、放苗规格及时间实践证明,放苗规格伞径小于1厘米的稚蜇成活率普遍不高,而伞径达到1.5~2厘米的幼蜇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相对增强,养殖成活率可大幅度提高。在育苗场购买的伞径0.7~1厘米的出池稚蜇,可经过7~10天的暂养,当伞径达到2厘米左右时,再进行池塘放养。如果暂养时间过长,受水体限制,影响海蜇生长速度,同时增加了养殖成本。暂养期间由于大量充气,其体内易产生气泡导致幼蜇死亡。由于海蜇的生长适温范围为18~28℃,所以当池塘内水温持续稳定在18℃以上时,即山东沿海约在5月底到6月初为最佳放苗…  相似文献   

12.
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隶属于腔肠动物门,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目,根口水母科,海蜇属,是一种大型食用水母,从辽宁到广东沿岸都有分布.海蜇不仅脆嫩可口,营养价值高,而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故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江苏南通吕四渔场靠近长江口区,天然饵料丰富,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渔场之一,盛产的吕四海蜇更是海蜇中的精品.其成品目前的市场价格已经达到60元/kg(海蜇皮)和120元/kg(海蜇头).  相似文献   

13.
近两年来海蜇养殖业蓬勃兴起,海蜇育苗也成为海水育苗业的一个亮点。海蜇育苗生产中第一项工作就是备足亲蜇,所以亲蜇的采购运输工作就成为海蜇育苗的首要工作。由于海蜇的生理结构特殊,上半部呈伞状,运输途中不能充气,如充气,则伞部就会充满气体,时间一长就造成死亡,同时海蜇又不耐低氧,所以海蜇运输过程中海水中的溶解氧是第一个要考虑的问题。短途陆路运输溶解氧消耗不是太大,海路船运通过换水可以补充溶解氧,这两种情况对海蜇的成活率影响较小。长途陆路运输海蜇亲体,时间长溶解氧消耗量大,其运输方法就应有别于其他情况。作者于2 0 0 2…  相似文献   

14.
张硕  陈岱  刘家林  孙文  张俊波 《水产学报》2023,47(4):049105-049105
为探究环境因子对海蜇耗氧率(oxygen consumption rate,OCR)和排氨率(ammonia excretion rate,AER)的影响,实验通过室内培养,测定了不同pH值、盐度和温度条件下,海蜇幼蜇和成蜇的OCR和AER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海蜇伞径与干重可用W=0.002 2e0.1248D表示,R2=0.972 4。海蜇幼蜇和成蜇的OCR和AER受pH值、盐度和温度影响显著。海蜇幼蜇和成蜇的AER和OCR随pH值的升高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幼蜇和成蜇的2种代谢率分别在pH值为7.0和7.5时达到最大值,同时收缩次数最多。海蜇幼蜇和成蜇的AER和OCR随盐度的升高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分别在盐度为25和20时达到峰值;盐度为20时收缩力最强。不同规格海蜇的OCR随温度升高而增加;AER则随温度升高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25°C达到峰值。海蜇在21°C时运动和进食最快,温度低于3°C或高于35°C海蜇则停止运动。幼蜇的AER Q10值为0.767~4.362,OCR Q10值为1...  相似文献   

15.
海蜇沉底死亡时的溶解氧不大于3mg/L,此值可认为是引起海蜇死亡的阈值。海蜇养殖,从放养伞径2cm幼蜇开始,就要加强生物饵料的培育和供给,使其在90天内长到伞径30cm以上,如果超出了这个时限,海蜇到了产卵盛期,海蜇不但不长,反而萎缩,8天之后全部溶化分解。  相似文献   

16.
海蜇     
华贵 《海洋渔业》1986,8(4):173-173
<正> 海蜇又称海蛇,是一种腔肠动物。它那浑圆的上身称为伞体,一般为30~50厘米,大的可达1米左右。伞体下面是口腕,口腕上又挂着众多的圆锥形的棒状体和丝状附属器,随海流漂流恰似一枚飘落在水中的降落伞。世界上海蜇仅有四种,其中海蜇、黄斑海蜇和棒状海蜇在我国均有分布。海蜇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是我国的主要水产品之一。海蜇的体色变化很大,多为青蓝色,也有呈暗红色或黄褐色的。海蜇的自泳能力很小,它在海中漂浮,是因为伞状体含有很厚的半透明的中胶层,其中95%是水份,这样大大地减轻了它的比重,另外伞体内面有一层绕伞一周的环状肌,受伞缘  相似文献   

17.
<正>在辽东沿海地区,海蜇是重要的经济养殖种类。海蜇属腔肠动物门、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目、根口水母科、海蜇属,在水的中上层生活,以小型浮游动物为饵料,适宜生长温度为18~25℃。海蜇的大规格苗种培养,在东港地区被称为"蛋黄苗"养殖,指将伞径1~1.5厘米的海蜇苗培养成伞径5厘米以上海蜇苗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一、海蜇的生物学特性 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是海洋浮游动物,分类上属腔肠动物门,其生活史有世代交替现象,即:水母体通过有性生殖产生水螅体,水螅体以无性横裂生殖产生水母体。通常说的海蜇是指水母体的成体,外形呈蘑菇状,分为伞体和口腕两部  相似文献   

19.
海蛰     
曹丽 《海鲜世界》2004,(2):40-41
海蜇,原名海红,别名水母、白皮子,其名见于陈藏器《本草拾遗》。渔民将捕捞加工后的海蛰幅状伞体称为白皮子,其中腕及触手为海蜇头。  相似文献   

20.
《水产科技情报》1975,(7):10-10
海蜇是重要的出口水产品之一,加工海蜇需要除卤提干。过去采用的是自然提干法,即将洗净的蜇皮逐张铺在干净的、易于滤卤的板或席子上,每堆堆高二市尺左右,借本身重量压力,把蜇皮表面的卤水滤干。每批提干时间6~7天,每隔2天,把蜇皮由上而下地逐张翻转倒个,直至卤水滤干。但秦皇岛水产局加工厂厂房少,不够应用,特别是入冬以后,海蜇遇冷空气,就析出盐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