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水产渔业   37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蓬莱玉参(Apostichopus sp.)体壁的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生化方法对蓬莱玉参(Apostichopus sp.)体壁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并分析评价了这一水产养殖新品种的营养和开发价值。结果显示,蓬莱玉参体壁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分别为91.29%、5.25%、0.23%和3.09%,其中,粗蛋白质和灰分高于刺参,粗脂肪低于刺参,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蓬莱玉参体壁中氨基酸总量为53.76%,明显高于刺参,氨基酸组成和含量接近于FAO/WHO的推荐模式,属于质量较好的蛋白质;蓬莱玉参体壁中呈味氨基酸含量为25.63%,占氨基酸总量的47.66%,且各种呈味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刺参,鲜美程度要好于刺参。蓬莱玉参体壁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PUFA)为26.47%,DHA+EPA为12.08%,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值(UFA/SFA)为3.19,均高于刺参,因此,脂肪质量优于刺参;蓬莱玉参体壁中常量及微量元素含量较高,Ca、P比例适宜,并富含VB6和VB1,其中,VB1含量为1.30 mg/100 g,含量远高于刺参。研究结果表明,蓬莱玉参营养价值优于刺参,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2.
4.岩礁潮下带沉箱养鲍技术要点是什么? (1)海区选择 这种养鲍方法的优良海区条件,应是(岩礁底、砾石底或砂砾底)底质稳定且平坦、水质稳定、海区无污染、低潮时水深1.5~10.0米、海流畅通、管理方便。饵料供应也应方便。在方便的条件下,海区水深最好是在1.5~5.0米范围内,既能满足鲍的生活条件要求,又便于沉箱设置、投饵和其它生产管理。依据各海区的水温及相关条件,确定适养的鲍种类。  相似文献   
3.
皱纹盘鲍成体摄食习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摄食习性的试验情况。试验结果表明,皱纹盘鲍的日摄食量周年在春末夏初和秋季有两个高峰期;当水温高于24℃或低于7℃时摄食量明显下降,低于3℃时基本上停止摄食。鲍对不同种类饵料有明显选择性,按其喜食程度排列为裙带菜、巨藻、海带、礁膜、石莼,而石花菜、海蒿子、鼠尾藻的摄食量最小;而且对同种藻类喜食嫩的,少食甚至不食老的藻体。不同大小个体的日摄食率不同,小个体的摄食率较大个体为高,而且在一年中坚持高日摄食率的时间也较长;最高日摄食率小个体鲍为13.6%,大个体为11.4%  相似文献   
4.
海蜇池塘养殖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6月上旬-8月上旬,对山东荣成靖海湾池塘养殖的海蜇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海蜇幼体放入池塘后生长迅速,从6月1 H放苗到8月1日收获海蜇,伞径从2 cm左右生长至30-40 cm,甚至可以长至50 cm.不同大小海蜇的体重(湿重)与伞径呈指数增长,方程为=0.176 x28914( R2=0.990...  相似文献   
5.
海蜇浮游幼体形态特征和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观察描述了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从碟状体发育至幼蛰的形态变化特征,首次观察到了消化腔残留通道口的愈合过程,并重新对海蜇浮游幼体各个阶段进行了划分和定义.依据苗种培育与生产实际采样,在水温20±1℃,盐度28~29,pH为7.8~8.2条件下,初生碟状体(伞径2~3mm)经过20 d的培养,棒状附着器形成,发育成为幼蜇(15~20 mm).测定分析了人工培养的初生碟状体到幼蜇的摄食量和生长规律(伞径和体重),2~20 mm的海蜇幼体伞径日生长率呈指数增长,方程为y-2.748 8e0.1018x,体重与伞径的关系式为Y-6×10-5-0.5χ3.5475,摄食量与伞径呈指数增长,方程为y=43.537χ1.775.  相似文献   
6.
星突江鲽和石鲽正反杂交种的形态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星突江鲽(Platichthys stellatus)、石鲽(Kareius bicoloratus)及其正反杂交种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正交种(星突江鲽♀×石鲽♂)和反交种(石鲽♀×星突江鲽♂)左眼型比例分别为66.9%和57.3%,介于星突江鲽(84.7%)和石鲽(0%)之间;正反杂交种体表未见似石鲽的长骨板样结构,在此大致位置处仅分布有星突江鲽体表相似的鳞片;杂交种的背鳍、臀鳍及尾鳍上均有比星突江鲽偏小、颜色偏淡的条纹,但侧线均与母本相似,正交种在胸鳍末端处弯曲,而反交种近似直线形;两杂交种可数性状的杂种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0.73和20.76,可量性状的杂种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7.16和26.47。卡方检验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两杂交种的性状总体上偏向于母本;利用判别分析构建了4种鱼的判别公式,综合判别准确率达到97.50%;主成分分析显示,提取的4个主成分对总变异的累积贡献率为82.562%,主成分1对主成分3的散点图显示两杂交种在形态差异上独立于星突江鲽和石鲽。研究表明:星突江鲽与石鲽的正反杂交种在眼睛位置、鳞片和鳍的形态特征上更倾向于星突江鲽,而侧线、可数、可量性状则更多地遗传了母本的形态特征。本研究旨为星突江鲽、石鲽及其正反杂交种的形态判别和亲缘关系鉴定以及杂交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中国群体(C)和刺参韩国群体(K)进行完全的双列杂交,得到4个交配组合C(♀)×C(♂)、K(♀)×K(♂)、K(♀)×C(♂)和C(♀)×K(♂).各交配组合的子一代刺参在16℃、盐度为31的海水中暂养7d,然后转移到温度或盐度按以下4种方式改变的实验海水中:1)实验海水温度以1℃/h的速率上升;2)刺参被转移到梯度的高温海水(27℃、28℃、29℃、30℃和31℃)中;3)实验海水的盐度以2 psu/h的速率上升或者下降;4)刺参被迅速转移到梯度的高盐度(36、38、40、42和44)或者低盐度(21、19、17、15、13和11)的海水中.统计单个实验中刺参的存活率.结果显示,温度渐升时,C(♀)×C(♂)和C(♀)×K(♂)组的最高存活温度(Survival temperature maximum,STMax)显著高于K(♀)×K(♂)组,C(♀)×C(♂)和C(♀)×K(♂)组刺参存活率为50%时的温度(50% critical temperature maximum,50%CTMax)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温度突升时,两杂交组的半数致死高温(Median lethal temperature,LT50)高于韩国自交组,但低于中国自交组.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盐度渐升时,C(♀)×K(♂)组的半数致死高盐(50% critical salinity maximum,50%CSMax)显著高于韩国自交组(P<0.05).盐度渐降时,K(♀)×C(♂)组的半数致死低盐(50% critical salinity minimum,50%CSMin)显著低于K(♀)×K(♂)组(P<0.05).盐度突降时,K(♀)×C(♂)组的耐受盐度下限(Lower salinity tolerance limit,LSTL)显著低于K(♀)×K(♂)组(P<0.05).研究表明,中韩杂交刺参在温度和盐度耐受性方面有一定的杂种优势,意味着通过杂交育种,刺参的抗逆性能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8.
于2007年在青岛流清河扇贝养殖区对当年升温培育的栉孔扇贝稚贝进行了海区养成。通过提早分苗比较了分苗组和不分苗组的扇贝生长情况,同时比对了春季升温苗种与自然采苗苗种的生长情况,并拟合出栉孔扇贝湿重与壳长、壳高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提早分苗的栉孔扇贝壳长(19.97mm)大于未分苗组(15.69mm,P〈0.05)。春季升温苗种与自然采苗苗种相比在生长上具有优势(P〈0.05),至当年的12月20日,它们的平均壳长分别为26.89mm和13.59mm,次年的9月12日,平均壳长分别为51.45mm和45.45mm。春季升温苗种在夏季高温季节的成活率高于自然采苗的苗种(P〈0.05),分别为84.25%和37.14%。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对自然种群青蛤的壳色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将亲贝分为白壳群体和紫壳群体分别进行人工繁育,对F1壳色分离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分析了泥质、粉沙质和细沙质不同底质对F1壳色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1)F1出现了4种壳色类型,两群体间相同壳色个体百分率差异均显著(P﹤0.01),F1壳色出现相同于亲本的纯化,说明青蛤白、紫壳色能够真实遗传;(2)青蛤紫色壳色的深浅明显受到底质的影响,泥质使壳色变淡并降低了紫壳个体百分率,沙质底则利于紫色壳色的表达,其中细沙质与泥质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但底质影响力不超过遗传能力的1/4;(3)紫壳群体F1的紫壳个体百分率达70%以上,接近未分离亲贝18.71%的4倍,使紫壳个体得到显著纯化,为选育纯紫壳品系或群系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海带粉、脱胶海带粉、苜蓿粉和石莼粉4种主成分原料对刺参体内蛋白质代谢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刺参肠道组织谷草转氨酶活性以海带粉和脱胶海带粉组的较高,谷丙转氨酶以海带粉和苜蓿粉组的较高,谷草转氨酶活性与谷丙转氨酶活性的比值以脱胶海带粉组的最高,略高于石莼粉组(P〉0.05),显著高于海带粉和苜蓿粉组(P〈0.05);刺参肠道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海带粉组最高,其次为脱胶海带粉,石莼粉组的最低(P〈0.05),过氧化氢酶活性则在脱胶海带粉和海带粉组中处于较高水平(P〉0.05),显著高于苜蓿粉组和石莼粉组(P〈0.05),溶菌酶活性以脱胶海带粉组最高,其次为石莼粉组,酸性磷酸酶活性则以海带粉组最高,其余依次为苜蓿粉组,而脱胶海带粉组的最低(P〈0.05)。因此,脱胶海带粉和石莼粉更有利于刺参体内蛋白质合成代谢,海带粉和脱胶海带粉则更能维持刺参较强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