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茶叶多糖的组成及免疫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粗老茶制备茶多糖 (TPS)的粗品 (TPS1) ,经脱蛋白处理并过凝胶柱纯化后得TPS的纯品 (TPS2 ) ,然后用UV、IR、HPLC、GC及常规成分分析等方法比较了TPS1和TPS2 之间的组分差异 ;用AA (佐剂性关节炎 )大鼠和正常小鼠为对象 ,比较TPS1和TPS2 对动物免疫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 :TPS中蛋白质与多糖呈紧密结合态 ,TPS是一种糖蛋白 ;用不同方法制备的TPS对AA大鼠引起的脾淋巴细胞转化低下和白细胞介素 2 (IL 2 )分泌过低均有恢复作用 ,而对白细胞介素 1(IL 1)分泌过高则有抑制作用 ,对正常小鼠机体免疫有增强作用 ,其中TPS2 比TPS1好  相似文献   

2.
高纯度茶氨酸分离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星海  周晓红  王岳飞 《茶叶》2006,32(4):206-209
本文研究一种从提取茶多酚后的残留液中提纯茶氨酸的制备工艺;首先通过ZTC—型天然澄清剂对茶多酚生产废液絮凝处理,随后应用一种特制的弱极性大孔树脂(JAD-1000)对处理液进行初步分离,制备含量在50%以上的茶氨酸粗品,再通过C18层析柱,按照正交实验技术筛选的分离纯化工艺参数,对茶氨酸粗品溶液进行分离纯化制备高纯度茶氨酸;结果表明用pH值3.0的水按照60ml/min的流速进行洗脱,收集11.4min-13.5min段的洗脱馏份,浓缩冻干,检测知茶氨酸的回收率为78.4%,茶氨酸含量达98.2%。  相似文献   

3.
茶多糖的分级纯化及组成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从粗老绿茶中提取茶叶粗多糖,经DEAE-纤维素DE-52和Sephacryl S-300柱层析纯化,获得三个纯化的茶多糖组分:TPS2-H2O、TPS2-0.25和TPS2-0.40;此三个组分的中性糖含量分别是:41.23%、29.33%和21.39%,糖醛酸含量分别是:19.5%、22.5%和56.4%,蛋白质含量分别是:未检出、0.8%和未检出;GC-MS分析了三个分级组分均由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等六种单糖构成的杂多糖,其摩尔比分别是TPS2-H2O(21.3:13.8:1.8:23.3:6.9:32.9),TPS2-0.25(60.7:13.4:1.6:2.0:1.2:21.1),TPS2-0.40(60.2:10.8:4.4:3.2:5.7:15.7);HPGPC-ELSD法分析了各组分的分布及所占比重。  相似文献   

4.
运用四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温度、时间、茶水比、pH值对四川边茶中茶多糖(TPS)提取率的影响,结合影响TPS生物活性的因素,确定了TPS较优提取范围.试验结果通过贡献率法计算表明,在试验范围内各因子对TPS提取率作用的大小依次为pH值>温度>茶水比>时间;数学回归模型通过降维分析可知在试验范围内温度和pH值处于较高水平时,TPS提取率有明显增加,并且二者的交互作用显著一致,时间和茶水比的水平变化对TPS提取率影响较小;频率分析得到TPS提取率>8%的优化条件:温度为74.06-80.74℃,时间为69.56-79.58min,茶水比为38.49-42.59倍,pH值为7.411-8.284的范围内;所建立数学回归模型在试验范围内能较准确的预测TPS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大孔树脂对水仙茶饼多酚的纯化效果,试验以水仙茶饼多酚粗提液为原料,比较了9种不同型号大孔树脂对水仙茶饼粗多酚的静态吸附和解吸性能,再以吸附率和解吸率为指标通过静态、动态吸附解吸试验。考察了各因素对LX-28树脂纯化水仙饼茶粗多酚的影响,最后探讨了纯化前后的水仙茶饼多酚的体外抗氧化和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最佳纯化树脂LX-28,最佳吸附和解吸条件为1.5 mg/mL的质量浓度的水仙茶饼多酚粗提取液(pH4.0~5.0)以2.0 mL/min的流速上样95 mL,吸附平衡后去离子水冲洗至无色,再用70 mL,65%体积分数乙醇溶液(pH6.0)为洗脱剂,以3.0 mL/min流速洗脱,在此纯化条件下LX-28树脂对水仙茶饼多酚的吸附率和解吸率分别为(93.587±0.379)%和(95.330±1.282)%,树脂可重复使用4次,纯度提高了约3.04倍;对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值分别从纯化前的1.279、3.682 mg/mL降低到0.295、1.525 mg/mL;对供试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米根霉和紫红曲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纯化后的水仙茶饼多酚的抑菌效果优于纯化前。  相似文献   

6.
《中国茶叶》2009,(5):42-42
以不同剂量(以铁计,分别为12、24、36、48mg/kg)的茶多糖铁复合物(TPS—Fe)作为补铁剂对缺铁性贫血大鼠进行补铁试验,测定大鼠体重变化、血红蛋白含量和肝脏中几种金属元素含量,考察不同剂量TPS—Fe对大鼠早期生长、铁利用,以及对肝脏中金属离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四川边茶中茶多糖提取条件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巩发永  齐桂年  李静 《茶叶科学》2005,25(3):229-236
运用四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温度、时间、茶水比、pH值对四川边茶中茶多糖(TPS)提取率的影响,结合影响TPS生物活性的因素,确定了TPS较优提取范围。试验结果通过贡献率法计算表明,在试验范围内各因子对TPS提取率作用的大小依次为pH值>温度>茶水比>时间;数学回归模型通过降维分析可知在试验范围内温度和pH值处于较高水平时,TPS提取率有明显增加,并且二者的交互作用显著一致,时间和茶水比的水平变化对TPS提取率影响较小;频率分析得到TPS提取率>8%的优化条件:温度为74.06~80.74℃,时间为69.56~79.58min,茶水比为38.49~42.59倍,pH值为7.411~8.284的范围内;所建立数学回归模型在试验范围内能较准确的预测TPS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8.
《中国茶叶》2009,(2):43-43
用V(石油醚):V(丙酮)=1:1混合溶剂提取,经弗罗里硅土柱层析净化除去干扰物质,采用气相色谱,微电子捕获检测器(斗ECD)测定茶鲜叶中主要的6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量。方法最低检出浓度为0.005~0.010mg/kg;茶鲜叶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添加浓度为0.05、0.20、1.00mg/kg,  相似文献   

9.
对胶乳中玉米素(ZT)、赤霉素(GA)、生长素(IAA)和脱落酸(ABA)等4种植物激素进行分离和纯化,用80%预冷甲醇浸提,离心,离心后的上清液减压蒸发至水相,调节pH后用固相萃取柱进一步纯化,首先洗脱下GA、IAA和ABA,再洗脱下ZT。对ZT采用等度洗脱,流动相为甲醇和0.5%的乙酸(20/80 v/v),分析时间为10 min, ZT在等度洗脱条件下的出峰时间(min)是5.426,回收率是87%;对GA、IAA和ABA采用梯度洗脱,流动相为甲醇和0.5%的乙酸(20/80 v/v),分析时间为34 min,GA、IAA和ABA在梯度洗脱条件下的出峰时间(min)分别为:13.377、16.581和18.988,回收率分别为70%、82%和92%。由于对这4种激素分别检测,从而降低了每份样品中杂质的浓度,取得了良好的分离、检测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试验重现性好,整个提取流程简便,适合胶乳中内源激素的分离与测定。  相似文献   

10.
建立并优化猴耳环多酚的纯化工艺并对其组分进行定性分析。本研究以猴耳环多酚粗提物为原料,以吸附及解吸附效果筛选了最优大孔树脂,再以吸附、解吸附和纯度为评价指标,考察各工艺参数对AB-8树脂纯化多酚的影响,最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法进行多酚组成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优选 AB-8树脂,粗提物以质量浓度3 mg/mL、流速1 mL/min上样10 BV(柱体积:1 BV=10 mL),水洗后,用60%乙醇5 BV以1 mL/min的流速洗脱。在此工艺条件下,多酚纯度达到58.64%。UPLC-Q-TOF-MS定性分析了纯化后猴耳环多酚14种组分。建立的猴耳环多酚的纯化工艺稳定可行,实现了其组分定性分析,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苏特灵防治茶毛虫、茶尺蠖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毛虫、茶尺蠖为福建省茶树主要害虫,近年来发生危害较为严重。为了探讨生物农药苏特灵(Bt类混剂)对它们的防治效果,为条国防治提供科学依据,进行了以下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试验材料与方法1.1(Jtij药剂苏特灵可湿性粉剂,北京科瑞生物工程公司产,有效含量为8000国际单位/毫克。对照农药80%敌敌畏乳油,国营青岛农药厂生产;2.5%功夫乳油,江苏富美实农药公司生产。1.2供试害虫条毛虫(EuproctispseudoconspersaStrand)、茶尺征(EctropisoblignaWhrren)两者均为2~3龄幼虫。豆.3ijLjg方法1.3.1室内毒力试验…  相似文献   

12.
梁慧玲  张伟  王晶 《中国茶叶》2009,31(7):19-21
将木质纤维素用0.1mol/L氢氧化钠分别处理0~13天,通过静态吸附实验比较碱处理时间对茶多酚粗品中茶儿茶素类和咖啡碱的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无论是否经过碱处理,木质纤维素对茶几茶素类和咖啡碱都有一定的吸附能力;(2)未经碱处理的木质纤维素对总儿茶素类和咖啡碱的吸附量显著低于经碱处理过的木质纤维素;(3)处理0—2天内,吸附量随时间延长显著增强;2-13天,总儿茶素类吸附量差异不显著,咖啡碱吸附量则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而略有增加,8~13天(除11天)显著高于0~4天的处理。用碱处理7天后的木质纤维素吸附茶多酚粗品,经水和60%乙醇分步洗脱可得到高酯型儿茶素类产品。  相似文献   

13.
不同氮磷钾组合搭配对佛手茶产量效应的影响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茶叶目标产量为基础,以氮磷钾肥料不同组合搭配进行L9(3^4)正交试验,结果氮磷钾肥取2:1:1水平为最优化配方组合,处理4(A281C2)、处理6(A283C1)较接近最优化配方组合,但经经济效益分析,只有处理6(A283C1)单产582.00kg/667m^2,纯收入2973.59元/667m^2为最佳组合。由此认为在粘质红壤施肥,应以氮肥为主,配合施用速效磷肥,即尿素32.60kg/667m^2、钙镁磷66.18kg/667m^2、氯化钾7.50kg/667m^2,纯N14.996kg/667m^2,N:P2O5:K2O=1:0.75:013为最佳组合较合理。佛手茶是大叶品种,适量增施氮磷肥,有利于促进新梢的生长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4.
脱蛋白工艺对茶多糖提取率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大量研究表明,茶多糖是一种酸性糖蛋白,具有防辐射、抗凝血、抗血栓、降血糖、增强机体免疫能力、降血压、降血脂、耐缺氧及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等作用。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提取、纯化工艺流程为:茶叶→水浸提→浓缩→乙醇沉淀→洗涤→脱蛋白→透析→冷冻干燥得粗产品。对于脱蛋白工艺,最……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化大孔吸附树脂法纯化黄花草木樨叶中总皂苷的工艺。方法:以黄花草木樨中总皂苷的含量为指标,考察了5种大孔吸附树脂对黄花草木樨中总皂苷的吸附及解吸效果,筛选出最适皂苷纯化的树脂,并对纯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AB-8大孔吸附树脂适合纯化黄花草木樨中的总皂苷,最佳洗脱条件为:上样浓度为1.0mg/ml,上柱吸附流速为2.0ml·min^-1,以70%乙醇洗脱,洗脱流速2.0ml·min^-1,洗脱体积为5BV。结论所选工艺方法简便,稳定,纯化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茶多糖提纯、精制及其生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茶多糖的提纯精制方法、多糖组成及药理作用。目前多用水提法制茶多糖粗品;经除蛋白、脱色初步纯化;用沉淀法、超滤法或柱层析法等进一步纯化;多糖组成因原料及分离纯化方法不同有较大差别。茶多糖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血栓、降血压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能,可用于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7.
福建乌龙茶生产技术创新(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干燥新工艺 乌龙茶干燥新技术掌握“低温、通气、薄摊”的原则。低温干燥有利于保持乌龙茶砂绿的色泽和高锐的香气;在乌龙茶干燥初期,应将烘箱的门半开,以利于通气,使烘箱内的水汽得以排出;干燥时茶叶的摊放不宜过厚,以保证均匀干燥,避免闷烘。一般优质茶用70℃,低档茶要去苦涩味,温度高一些,约80℃。前30min开箱让热风与冷风对流,慢慢升温保证条形不变,色泽也可保持绿色,后期关门烘,时间至少1h,不宜超过1.5h,以免产生高火味。  相似文献   

18.
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的测定及其在Gabaron茶加工中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了茶叶中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的含量,通过对Gabaron茶不同加工工艺所制样茶中二者含量的测定,分析了它们在Gabaron茶加工全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表明,炒青绿茶和Gabaron茶中二者含量分别为0.12mg/g、2.72mg/g和1.70mg/g、1.18mg/g。真空充氮有利于γ-氨基丁酸的生物合成,但连续长时间真空充氮方法,因其后阶段谷氨酸供给不足,γ-氨基丁酸合成速率大为下降。除氮增氧过程对及时补充谷氨酸有利。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选红景天抗脑缺血活性成分的提取纯化工艺。方法以红景天苷含量为考察指标,考察大孔树脂型号以及吸附和洗脱条件对红景天苷纯化的影响。结果 HPD-100型大孔树脂为分离纯化红景天苷的最佳大孔树脂,红景天苷上样液浓度为1.47mg/m L,径高比为1:8,上样体积为1.5BV,上样速度为1BV·h~(-1),吸附时间为1h,水洗脱4BV,5%醇洗脱4BV,20%乙醇洗脱11BV,洗脱速度为2BV·h~(-1)。结论验证结果表明,该纯化工艺稳定可行,重复性良好,为进一步开发红景天治疗脑缺血的制剂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白玉仙茶扦插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饶  朱焕明  刘慧平  吴锡金  毛昌会  叶有奇 《茶叶》2010,36(1):19-20,18
通过对时间、扦插基质、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插穗部位4个因素对白玉仙茶两个品系进行扦插繁殖研究。结果表明白玉仙茶Ⅱ扦插成活率比白玉仙茶Ⅰ高15%,且生长势明显;夏季嫩枝扦插,分别比白玉仙茶Ⅰ冬季和春季扦插成活率提高13%和23%,但对白玉仙茶Ⅱ作用不明显;扦插基质为1/2普通苗床土+1/2黄沙的成活率比全部用黄心土的约高5%;合适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IBA对扦插成活促进明显,但高浓度反而有抑制作用;插穗部位几乎不影响扦插成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