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鹅胚接种方法从南京六合具典型鹅细小病毒病病变的死亡雏鹅体内分离到1株鹅细小病毒(LH 株).在电镜下观察到该病毒液具细小病毒样粒子;8 日龄健康易感雏鹅人工感染后100%发病、死亡,且具有典型鹅细小病毒病临床症状和剖检特征.在琼脂扩散试验中,用感染鹅胚液制备的待检沉淀抗原,能与鹅细小病毒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应用针对GPV VP3特异性引物对LH毒液进行PCR检测,扩增出的片段为1.6 kb,与目的条带大小相符.序列分析发现,扩增产物与已发表的GPV的VP3片段相比较,同源性达99%以上,表明所分离到的LH株是一株鹅细小病毒.  相似文献   

2.
用猪抗口蹄疫病毒IgG制备荧光抗体,检测口蹄疫病毒感染BHK-21细胞中的病毒抗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检出口蹄疫病毒感染BHK-21细胞中的病毒抗原,荧光抗体的工作浓度确定为1:40,且这种荧光能被FMDV阳性血清特异性地抑制。用制备的荧光抗体检测感染口蹄疫病毒CS株和LB株的BHK~21细胞抹片和飞片,结果均为阳性,空白对照均为阴性。对于低代次的分离毒,即使感染细胞产生明显的CPE,采用反向间接血凝试验也不能检出收获细胞液中的病毒抗原,本试验弥补了这一缺陷。采用直接荧光抗体法可确定病毒在感染细胞中增殖的位置,可作为兽医临床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初步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南京某地具典型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变的死亡雏鹅体内分离到一株病毒。用12日龄鹅胚增殖病毒,通过电镜观察到腺病毒样粒子,直径70-120 nm;经与小鹅瘟阳性血清进行中和作用后,接种鹅胚后仍出现死亡。人工感染4日龄健康易感雏鹅,引起发病和死亡,并具有典型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症状和剖检特征。用此株病毒感染的鹅胚尿囊液制备的沉淀抗原,经琼脂扩散试验,不能与小鹅瘟病毒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沉淀反应。  相似文献   

4.
根据GeneBank上已发表的鹅细小病毒(GPV)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以GPV阳性毒株鹅胚尿囊液及攻毒后死亡的雏鹅组织,提取DNA并进行PCR,结果产物扩增出的片段与预期片段440 bp大小相符,测定序列与GeneBank上GPV B株同源性达99%。试验结果显示用该方法可以特异性地诊断出GPV,比琼脂扩散试验(AGP)敏感性高,可检测最低浓度为102.5GELD50/0.2mL;检测攻毒后死亡的雏鹅组织,在脑、肝、肺、肾、肠等组织中均有GPV的存在,可以用于临床可疑病毒的分离鉴定。所建立的PCR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5.
从死亡的具有典型小鹅瘟症状的7日龄雏鹅肝中分离到1株病毒.选用未免疫小鹅瘟疫苗的健康母鹅所产的12日龄鹅胚,进行鹅胚接种试验,雏鹅表现出典型鹅瘟临床症状和剖检特征;鸡胚致死率达到25%;不能凝集多种动物红细胞;能凝集黄牛精子,经琼脂扩散试验,用此株病毒感染的鹅胚液能与小鹅瘟病毒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综上所述,这株病毒初步鉴定为小鹅瘟病毒.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鹅细小病毒B株基因序列,针对vp3基因设计并合成了一对特异性引物,建立GPV vp3基因的PCR诊断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扩增的产物与预期大小相符(约654bp),而其他相关病毒均为阴性反应,敏感度为12.4pg。对15份GPV疑似病例检出的阳性率为100%,而琼脂扩散试验(AGP)检出的阳性率为60%。证明建立的PCR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可用于临床病料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7.
利用新兴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建立了一种灵敏、特异、快速的体外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针对鹅细小病毒VP3基因的8个位点设计了6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鹅细小病毒的LAMP方法.试验结果表明LAMP方法在恒温65℃水浴下50 min内即可完成GPV的检测,且其检测灵敏度达150 pg·μL-1;与其他常见的病毒无交叉反应.以钙黄绿素和Mn2+作为荧光指示剂,可快速、直观判定反应结果,可见该方法为适合基层及现场快速检测、实用灵敏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从小鹅瘟爆发的病例中分离出鹅细小病毒(GPV),经电镜观察、琼脂扩散试验、病毒中和试验、抗血清保护试验鉴定为鹅细小病毒。回归试验结果表明,该病毒的潜伏期为8天,病程为1~3天,病死率达100%。  相似文献   

9.
鹅细小病毒和番鸭细小病毒在大小、形态、理化特性、核酸类型、基因组结构等方面非常相似,而且两种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也非常相似;两者的抗体也有一定的交叉保护性,用常规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很难将这两种病毒区分。本文对鹅细小病毒和番鸭细小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和病毒编码的蛋白进行了比较分析,概述了两种病毒在基因组结构和抗原性上存在的差异,以及已经建立的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当地鹅场发生的小鹅瘟疑似病例的病变肝脏进行病毒分离,将具有病变的肝脏加hanks液进行研磨后,低温反复冻融3次,除菌过滤后接种12日龄的鹅胚。收集死亡鹅胚的尿囊液,初步分离出鹅细小病毒,经电镜观察、琼脂扩散试验、血清保护试验鉴定为鹅细小病毒。动物回归试验表明,该病毒的潜伏期为5d,病程为1~3d,病死率达100%,对雏鹅半数致死量(LD50)为0.1mL 10-4.5稀释的病毒液。  相似文献   

11.
根据GenBank中鹅细小病毒(GPV)的7株全基因序列,在相对保守的NS区域设计了一对引物,以GPV-98E株鹅胚尿囊液的核酸提取物为模板,经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特异性检测GPV的PCR方法。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GPV核酸的最小检出量为4.194 pg,尿囊液的最小检出量为3.09个ELD50;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采用该方法检测GPV能够扩增出与预期大小相符的476 bp的特异性片段,而对作为对照的鸭瘟病毒(DPV)、禽流感病毒(AIV)、鹅副粘病毒(GPMV)的核酸均未扩增出任何条带。在临床检测中,对52份雏鹅的心、肝、肠等组织进行PCR扩增,能够检测到相应的特异性病毒核酸片段,表明建立的鹅细小病毒PCR检测方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特点,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了解鹅细小病毒(GPV)在番鸭成纤维细胞(MDEF)上的适应性及病毒增殖情况,将GPV在MDEF上连续传12代培养,通过PCR、免疫荧光、流式细胞等方法分析其生物学特性。PCR检测结果显示,扩增到大小为734bp的非结构蛋白基因片段,将10倍梯度稀释的病毒悬液接种细胞培养65h后,10-6倍接种的细胞仍能检测到病毒核酸。免疫荧光检测显示,兔抗GPV阳性血清能对染毒的病灶产生特异性荧光染色。流式细胞试验结果进一步证实,GPV在MDEF上增殖速度比较慢,病毒的感染会造成MDEF的早期凋亡。说明该GPV株感染MDEF后虽未产生细胞病变,但病毒能在MDEF中增殖,为GPV开展细胞依赖性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抗小鹅瘟病毒单克隆抗体及其在防治上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获得了7株能稳定分泌抗小鹅瘟病毒(GPV)单克隆抗体(MAb)的杂交瘤细胞系,并对其部分免疫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测定。这些单抗不仅特异性强,而且反应效价高,其中以GD_4和GD_6单抗的反应滴度最高,ELASA效价前者为10~(-6),后者为10~(-5).同时对GPV均具有中和能力和凝聚能力。用GD_4单抗进行小规模现场防治试验,对小鹅瘟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PCV2、PPV、PRV、PRRSV和CSFV复合PCR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建立的PCV2-PPV-PRV-PRRSV-CSFV复合PCR检测方法,对山东省不同地区送检的32份临床疑似病料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32份样品中,PCV2、PPV、PRV、PRRSV和CSFV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25.00%、0%、34.38%、71.88%和3.13%;共检出25份阳性病料,阳性率为78.13%,其中PRV-PRRSV双重感染的比例为31.25%,PCV2-PRV-PRRSV三种病原体混合感染的比例为25.00%;用单项PCR检测作对照,结果两者符合率为100%,表明该复合PCR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以作为临床上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猪细小病毒病、猪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瘟的病原学快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5.
对3例疑似小鹅瘟感染病禽进行临床观察和病理解剖,结果均发现小肠中后段膨大,小肠末端形成特征性的"肠栓"。针对鹅细小病毒VP3基因设计1对引物,对3例病死鹅的肝脏组织进行PCR检测,结果均扩增出与预想结果一致的331 bp鹅细小病毒特异片段;取病死禽的十二指肠、回肠、心、肝、脾、肾等组织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其十二指肠肠绒毛脱落,回肠粘膜大片坏死脱落并与纤维素性渗出物混杂形成栓子,其他部位病变不明显。皖西白鹅还表现肝组织淤血、肝细胞脂肪变性,肾脏肾上皮细胞变性、坏死,淋巴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16.
鹅细小病毒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鹅细小病毒有5种蛋白,包括2种非结构蛋白和3种结构蛋白,该文简述了这5种蛋白的性质、特点、功能,并综述了鹅细小病毒蛋白体外表达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根据发表的鹅细小病毒GPV B株全基因组设计一对引物,采用PCR方法扩增出鹅细小病毒扬州株(GPV YZ)非结构蛋白基因NS1,克隆到植物表达载体pBI121中,转化至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JM109。经菌液PCR、双酶切及质粒PCR鉴定后,将阳性重组质粒转化感受态农杆菌LBA4404。经菌液PCR及质粒PCR分析,获得了真核表达载体pBI121-NS1,该载体的构建为进一步研究鹅细小病毒NS1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特性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8.
采集疑似鸭瘟病毒自然感染的病死番鸭的肝脾等组织,应用番鸭胚成纤维细胞(MDEF)进行病毒分离,通过对分离毒的血凝特性(HA)测定、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荧光定量PCR、PCR产物测序和动物回归试验等初步鉴定。结果显示:通过MDEF从疑似病料中分离到4株病毒(DPVfj1、DPVfj2、DPVfj3、DPVfj4),均不能凝集鸽红细胞;IFA结果排除了分离毒为鹅细小病毒、番鸭细小病毒、鸭呼肠孤病毒、鸭副粘病毒和禽坦布苏病毒;鸭瘟病毒荧光PCR试剂盒检测分离毒核酸均为鸭瘟阳性;鸭瘟病毒(JQ673560)gJ蛋白基因序列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均为阳性,且PCR产物序列与鸭瘟病毒参考株gJ蛋白基因序列相似度均大于99%;动物回归试验显示,分离毒人工感染30日龄番鸭和同居感染5日龄雏番鸭均可复制出与自然感染一致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并能回收到病毒。上述结果表明4株分离毒均为鸭瘟病毒强毒株。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IGFs系统对鹅骨骼肌生长的影响。[方法]以太湖鹅和皖西白鹅为研究材料,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鹅70日龄腿肌中GHR、IGF-I、IGF-IR和IGFBP-3 mRNA表达的品种、性别特异性,并与屠宰性能做相关性分析。[结果]结果表明,鹅腿肌GHR、IGF-I、IGFIR和IGFBP-3 mRNA表达没有品种差异性,而体重和腿肌重品种差异显著。体重、腿肌重和腿肌率均无性别差异,除了太湖鹅腿肌IGF-I mRNA表达公鹅显著大于母鹅(P=0.032),其他3个基因均无性别差异。检测的4个基因中仅IGFBP-3 mRNA表达和腿肌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提示70日龄时IGFs系统可能通过IGFBP-3发挥对鹅腿肌生长的调节作用。[结论]为鹅骨骼肌生长发育研究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