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究ssaV基因对鸡白痢沙门菌致病性的影响,利用同源重组技术,以pKD3质粒为模板,设计同源臂,扩增外源线性DNA片段,将该片段电转化入含有pKD46的鸡白痢沙门菌C79-13,丢失pKD46后,获得重组菌C79-13ΔssaV::Cm,将pCP20导入该重组菌,通过筛选获得ssaV基因缺失株C79-13ΔssaV,同时构建其回补株C79-13ΔssaV(pBR322-ssaV),并对突变株C79-13ΔssaV的生长特性和生化特性、遗传稳定性及毒力等基本生物学特征进行分析.PCR扩增和测序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缺失株C79-13Δssa V,野生株 C79-13、缺失株 C79-13Δssa V 和回补株 C79-13ΔssaV(pBR322-ssa V)呈现出一致的生长特性和生化特性,突变株C79-13ΔssaV的遗传稳定性良好,其在雏鸡体内的定殖能力降低,且口服攻毒后,缺失株C79-13ΔssaV对雏鸡半数致死量(LD50)至少是野生株(C79-13)的100倍.以上结果表明,sssaV基因与鸡白痢沙门菌的致病性相关,其缺失会明显降低鸡白痢沙门菌的毒力.  相似文献   

2.
建立斑马鱼人工感染坏死梭杆菌动物模型。牛源坏死梭杆菌FN(AB)株以3×1010cfu/mL、3×109cfu/mL、3×108cfu/mL、3×107cfu/mL不同菌量,腹腔接种斑马鱼,定时观察斑马鱼的发病和死亡情况,建立动物感染模型。FN(AB)对斑马鱼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1.06×106cfu/尾;感染发病鱼呈现出侧游、腹水、注射部位出血红肿等症状,肝脏、肾脏、肠道出现明显的病理学变化。斑马鱼可作为坏死梭杆菌致病性研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对野生和人工养殖刺参的肠壁及内容物中的菌群数量、种类组成进行了研究;并结合产酶试验和溶血性试验,对刺参肠道益生菌做了初步的体外筛选.结果表明,野生刺参肠壁及内容物中的细菌数量分别为(3.30±0.41)×107 cfu/g、(6.39±0.32)×107 cfu/g,养殖刺参肠壁及内容物中的细菌数量分别为(2.83±0.31)×107 cfu/g、(5.67±0.53)×107 cfu/g.野生刺参肠道优势菌为弧菌属(Vibrio),次优势菌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养殖刺参肠道优势菌为弧菌属(Vibrio),次优势菌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在224株细菌中,共有160株细菌具有产酶能力,所占比例为71.43%,其中具产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能力菌株分别为114株、114株、108株,所占比例分别为50.89%、50.89%、48.21%.99株细菌中有23株具有溶血性,所占比例为23.23%.综合分析实验数据,确定6株细菌作为刺参肠道潜在益生菌,菌株代号分别为HS1(Pseudomonas)、HS5 (Bacillus)、HS7(Shewanella)、HS8(Vibrio)、HS10(Vibrio)、HS11(Vibrio).  相似文献   

4.
两种LD50计算方法对副溶血性弧菌毒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是目前备受关注的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为了比较7株不同来源的Vp对斑马鱼的毒力大小及致病能力,采用急性毒性试验测定96 h内Vp对斑马鱼的半数致死剂量(median lethal dosage,LD50),用累积法和Bliss法对比分析LD50指标.结果显示:VpKNH1无致病性.其他菌株感染后,均表现出腹部出血,腹腔有腹水,内脏出血等症状.用累积法和Bliss法分析人类致病菌株ATCC17802、ATCC33847及水生动物致病菌株Vp13、Vp31、Vp41、Vp57共6株不同来源的副溶血性弧菌的LD50,累积法计算得到的LD50分别为6.0×107、7.4 ×107、3.9×107、1.6×108、1.6×108、9.3×107 CFU/mL;Bliss法得到的LD50分别为:5.0×107、7.6×107 、3.6×107、1.5 ×108、1.6×108、9.4×107 CFU/mL.研究结果发现两种计算方法得出的LD50数值差距较小,结果相似,不同菌株毒力强弱的顺序均为:Vp13> ATCC17802> ATCC33847>Vp57>Vp31≥Vp41> VpKNH1.综上所述,累积法及Bliss法均可用于检测细菌毒力大小,但由于计算机的发展使得Bliss计算方法更加简便,为更优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鼠伤寒沙门菌(STM)sRNA STnc440的分子特征及对细菌毒力的影响,为进一步揭示STnc440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克隆STnc440基因序列并进行分子特征分析,采用λ-Red重组技术构建了STnc440缺失株△STnc440和回补株△STnc440/STnc440,通过细胞侵染和小鼠感染试验研究STnc440对STM毒力的影响,预测分析STnc440调控的靶基因。【结果】sRNA STnc440基因大小为81 bp,上游序列含有-10 box和-35 box启动子核心区域,遗传进化分析表明该基因在沙门菌属中相对保守。与STM亲本株和回补株相比,缺失株△STnc440在生长特性上无明显差异,对巨噬细胞的粘附能力和侵袭力显著减弱,LD_(50)显著升高,在小鼠肝脏和脾脏中的定殖能力均显著降低(P0.05)。靶基因预测分析发现,STnc440的靶基因可能为SL1344_2880(Ⅰ型毒力岛蛋白)。【结论】sRNA STnc440对STM毒力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可能通过调控SL1344_2880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甘草多糖对小鼠及鼠伤寒沙门菌生长性能的影响,利用小鼠灌胃给予低剂量(1 mg/kg)、中剂量(10 mg/kg)和高剂量(100 mg/kg)甘草多糖,测定小鼠生长性能(体质量和脏器指数)变化;在培养基中分别加入终质量浓度为10、20、50、100、200μg/mL的甘草多糖,检测其对鼠伤寒沙门菌体外生长的影响;Bliss法计算鼠伤寒沙门菌对小鼠半数致死量(LD_(50));检测甘草多糖对小鼠感染100倍LD_(50)鼠伤寒沙门菌的保护力。给予甘草多糖后所有剂量组小鼠一般临床状况均无明显变化,体质量和脏器(肝脏、肺脏、心脏、肾脏和胸腺)指数稍有增高。而第5天和第7天时甘草多糖可显著增加小鼠的脾脏指数(P0.05)。甘草多糖可促进鼠伤寒沙门菌的生长速率和生物被膜的形成,但差异不显著。鼠伤寒沙门菌腹腔感染小鼠的LD_(50)为2.09×10~5cfu/mL。100倍LD_(50)的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小鼠后,随着甘草多糖质量浓度增加小鼠死亡时间延迟。结果表明,甘草多糖对鼠伤寒沙门菌体外生长具有有限的促进作用,对小鼠生长性能无显著性影响,但可以提高小鼠抵抗鼠伤寒沙门菌感染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对野生和人工养殖刺参的肠壁及内容物中的菌群数量、种类组成进行了研究;并结合产酶试验和溶血性试验,对刺参肠道益生菌做了初步的体外筛选。结果表明,野生刺参肠壁及内容物中的细菌数量分别为(3.30±0.41)×10~7cfu/g、(6.39±0.32)×10~7cfu/g,养殖刺参肠壁及内容物中的细菌数量分别为(2.83±0.31)×107cfu/g、(5.67±0.53)×107cfu/g。野生刺参肠道优势菌为弧菌属(Vibrio),次优势菌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养殖刺参肠道优势菌为弧菌属(Vibrio),次优势菌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在224株细菌中,共有160株细菌具有产酶能力,所占比例为71.43%,其中具产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能力菌株分别为114株、114株、108株,所占比例分别为50.89%、50.89%、48.21%。99株细菌中有23株具有溶血性,所占比例为23.23%。综合分析实验数据,确定6株细菌作为刺参肠道潜在益生菌,菌株代号分别为HS1(Pseudomonas)、HS5(Bacillus)、HS7(Shewanella)、HS8(Vibrio)、HS10(Vibrio)、HS11(Vibrio)。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1株疑似肺炎克雷伯氏菌进行分离鉴定及全基因测序分析,并对发现的新基因kp05372编码产物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采用传统的细菌鉴定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别对采自麝粪便的1株病原菌的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RNA序列进行测定;以小鼠感染试验和半数致死量(LD50)测试该病原菌的致病性;用全基因组测序方法对病原菌基因组进行测序分析,并对发现的新基因编码产物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经生理生化试验和16SrRNA序列分析发现,分离菌株为肺炎克雷伯氏菌,命名为GPKP,其对小鼠致死的LD50为6.3×107CFU/mL。该菌基因组大小为4 879 707bp,包含5 490个开放阅读框,共注释到22组COG功能。kp05372基因编码产物由302个氨基酸组成,无信号肽,是一种不稳定的、在细胞内发挥生理作用的亲水性蛋白。【结论】分离的细菌为肺炎克雷伯氏菌,kp05372基因编码产物属于典型的LysR家族转录因子(LTTR)。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分析猪链球菌4型(Streptococcus suis serotype 4,SS4)强毒株SH1510 转录调控因子GalR基因的缺失对细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GalR对半乳糖代谢途径的调控及其致病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同源重组双交换的方法构建了SS4强毒株SH1510 转录调控因子GalR基因缺失株SH1510ΔGalR,通过GalR基因内部扩增引物I1/I2进行缺失株初步筛选,进一步通过PCR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缺失株SH1510ΔGalR。对亲本株SH1510和缺失株SH1510ΔGalR进行革兰氏染色以比较形态差异;配置基础培养基,分别加入葡萄糖、蔗糖、D-半乳糖后培养细菌,绘制细菌生长曲线,比较细菌对不同糖的利用率;将亲本株和缺失株的菌液浓度分别调整为2.5×10 9、5×10 8、1×10 8、2×10 7 CFU/mL,对BALB/c小鼠进行腹腔注射以观察小鼠致死率并使用Reed-Muench法计算菌株LD50。将浓度为2×10 7CFU/mL的亲本株和缺失株1﹕1等体积混合后腹腔注射BALB/c小鼠,24 h后取脑、脾、血在氯霉素抗性和无抗性THB平板上进行细菌计数,比较细菌在小鼠体内的定植能力;并以健康猪的全血模仿体内环境,将亲本株和缺失株分别加入含有SS4抗血清的健康猪全血中,37℃孵育2 h进行平板计数,比较细菌在全血中的存活能力。【结果】 使用内部检测引物I1/I2做PCR,缺失株SH1510ΔGalR检测为阴性,进一步使用引物C1/C2、O1/C2、O2/C1、O1/O2鉴定缺失株SH1510ΔGalR,分别扩增出1 056、2 121、2 094、3 147 bp的片段,结果和预期相符。Western blotting 鉴定结果表明亲本株SH1510可与粗制GalR多抗兔血清发生特异性结合,在37 kD处出现单一条带,但缺失株SH1510ΔGalR没有条带出现。PCR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结果均表明缺失株SH1510ΔGalR已构建成功。亲本株和缺失株经革兰氏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见亲本株和缺失株均呈链状排列,长度相似,形态无显著差异。在葡萄糖和蔗糖作为唯一糖原的生长条件下,亲本株和缺失株的生长情况相仿,而当糖原为D-半乳糖时,缺失株的生长速率和OD600值明显低于亲本株。另外,从最高OD600值可以看出,猪链球菌SH1510对糖的利用率为葡萄糖>蔗糖>D-半乳糖。 小鼠致病性试验中,亲本株和缺失株的LD50分别为1×10 8CFU和1.62×10 8CFU,缺失株对小鼠的致病性下降了1.62倍。体内竞争感染试验结果显示,缺失株在小鼠的脑、脾、血液中的细菌分离数均远低于亲本株,差异极显著(P<0.01)。全血存活试验表示,亲本株的存活率为35.2%,缺失株的存活率为27.3%,缺失株SH1510ΔGalR比亲本株SH1510在全血中的存活率显著下降(P<0.05)。【结论】 GalR 基因可促进猪链球菌4型对半乳糖的利用,同时对SH1510的毒力有直接或间接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CpxAR和AcrAB-tolC的协同作用对鼠伤寒沙门菌多重耐药性的调控机制,利用噬菌体转导技术,以前期构建的鼠伤寒沙门菌(JS)的tolC缺失株JSΔtolC::kan为供体菌,以cpxR缺失株JSΔcpxR为受体菌,在P22噬菌体的作用下成功构建了JS的双基因缺失株JSΔcpxRΔtolC::kan;再利用pCP20质粒消除卡那抗性基因kan,获得了JSΔcpxRΔtolC,并构建了cpxR回补株JSΔcpxRΔtolC/pcpxR。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12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显示:tolC缺失株对环丙沙星、头孢噻肟、头孢喹肟、多西环素、痢菌净、喹乙醇、头孢噻呋、氟苯尼考、土霉素、恩诺沙星、阿米卡星的MIC值分别降低至JS的1/8、1/2、1/4、1/8、1/8、1/2、1/16、1/4、1/4、1/8、1/2;cpxR和tolC双基因缺失株对头孢噻肟、头孢喹肟、多西环素、痢菌净、喹乙醇、恩诺沙星的MIC均又进一步降低至tolC缺失株的1/2;而将cpxR基因回补到双基因缺失株JSΔcpxRΔtolC中后,对环丙沙星、头孢噻肟、头孢噻呋的MIC值均升高了2倍,对恩诺沙星的MIC升高至4倍,对头孢喹肟的MIC升高了8倍。说明cpxR缺失与tolC缺失的协同作用能增强鼠伤寒沙门菌对头孢噻肟、头孢喹肟、多西环素、痢菌净、喹乙醇、恩诺沙星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CpxAR和AcrAB-tolC的协同作用对鼠伤寒沙门菌多重耐药性的调控机制,利用噬菌体转导技术,以前期构建的鼠伤寒沙门菌(JS)的tolC缺失株JSΔtolC::kan为供体菌,以cpxR缺失株JSΔcpxR为受体菌,在P22噬菌体的作用下成功构建了JS的双基因缺失株JSΔcpxRΔtolC::kan;再利用pCP20质粒消除卡那抗性基因kan,获得了JSΔcpxRΔtolC,并构建了cpxR回补株JSΔcpxRΔtolC/pcpxR.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12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显示:tolC缺失株对环丙沙星、头孢噻肟、头孢喹肟、多西环素、痢菌净、喹乙醇、头孢噻呋、氟苯尼考、土霉素、恩诺沙星、阿米卡星的MIC值分别降低至JS的1/8、1/2、1/4、1/8、1/8、1/2、1/16、1/4、1/4、1/8、1/2;cpxR和tolC双基因缺失株对头孢噻肟、头孢喹肟、多西环素、痢菌净、喹乙醇、恩诺沙星的MIC均又进一步降低至tolC缺失株的1/2;而将cpxR基因回补到双基因缺失株JSΔcpxRΔtolC中后,对环丙沙星、头孢噻肟、头孢噻呋的MIC值均升高了2倍,对恩诺沙星的MIC升高至4倍,对头孢喹肟的MIC升高了8倍.说明cpxR缺失与tolC缺失的协同作用能增强鼠伤寒沙门菌对头孢噻肟、头孢喹肟、多西环素、痢菌净、喹乙醇、恩诺沙星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利用原核表达载体pCold I构建肠炎沙门菌转录调控蛋白HilD和HilA的重组表达菌,并采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两者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的表达规律。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大肠埃希菌(E.coli)BL21(pCold I-hilD)和E.coli BL21(pCold I-hilA),经IPTG诱导得到了重组表达的rHis-HilD和rHis-HilA蛋白。将重组表达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蛋白的多克隆抗体,Western-blot进一步证明了抗体与蛋白可发生特异性反应。肠炎沙门菌C50041在LB培养条件下,HilD与HilA蛋白表现出不同的表达规律,从而为体外研究肠炎沙门菌SPI1与SPI2效应蛋白的表达和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鳗鲡溃烂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广东深圳患溃烂病的病鳗肝脏分离到一株致病性细菌AnGS020501。该菌的主要特征为:革兰氏阴性,端生鞭毛,TCBS平板上生长,氧化酶阳性,葡萄糖发酵型,对弧菌抑制剂O/129(50μg/片)敏感。通过常规细菌学方法和应用ATB细菌自动鉴定仪,鉴定该菌为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人工感染实验结果证明,该菌是鳗鲡溃烂病的病原菌,对鳗鲡、罗非鱼、鲫、斜带石斑鱼和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分别为2.69×105、1.64×105、4.23×105、6.1×106、1.56×106CFU/g。该菌胞外产物对鳗鲡的LD50为1.02μg蛋白/g鱼体重。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诺氟沙星、庆大霉素、四环素、多西环素及利福平等对该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研究yjeA基因的缺失肠炎沙门氏菌的生物学特性和毒力的影响。【方法】以肠炎沙门氏菌为亲本菌株,构建沙门氏菌yjeA基因缺失株,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利用Red重组系统成功构建沙门氏菌yjeA基因缺失株,进一步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与亲本菌株相比,缺失株SMΔyjeA生长稳定,在细胞内生存能力减弱,小鼠肝脾载菌量降低,并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结论】沙门氏菌突变株SMΔyjeA不仅毒力减毒,并且保留了良好的免疫原性,揭示yjeA基因缺失株有望开发成沙门氏菌减毒疫苗。  相似文献   

15.
为了针对我国目前流行菌株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1型(App-S1)菌进行致病性研究,同时成功建立实验动物感染模型并完成病理学观察。本实验选取25只昆明小鼠随机均分为5组,4个试验组分别腹腔注射4×104、4×105、4×106、4×107 cfu/mL的App-S1菌液1mL/只,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1mL/只。不同浓度菌液攻毒的小鼠3d内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部分小鼠出现典型的肺炎、心外膜炎等症状并伴随有死亡现象。其证明了App-S1对实验动物昆明小鼠具有致病性,同时经计算得出了App-S1对昆明小鼠的LD50为4.48×105.85cfu/mL。将死亡小鼠进行剖检,选取病灶组织器官、分离细菌并经PCR鉴定为与攻毒App-S1相同的阳性菌株,同时制作切片,进行病理学观察分析。这些结果表明App-S1腹腔接种SPF级昆明小鼠可以复制出典型的胸膜肺炎病例,同时能够成功地人为构建实验动物感染模型,对今后App-S1致病性及其临床诊断方面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发小鼠乳腺炎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研究乳腺的免疫学、病理学、药动学、药效学和临床治疗等提供实验平台,试验从患有隐性型或临床型乳腺炎的奶牛奶样中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并将其制成102cfu/50μL、103cfu/50μL、104cfu/50μL的细菌悬液,通过乳头管注射接种小鼠乳腺组织,人工诱发BALB/c小鼠乳腺炎。结果显示,乳腺接种103cfu/50μL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母鼠于攻菌后24h全部发生乳腺炎,乳腺内细菌数较多,乳腺组织出现病变但不太严重,且未出现母鼠死亡情况,成功建立了乳腺炎模型。  相似文献   

17.
室内测定了从棕色金龟子Holotrichia titanis Reitter幼虫体上分离的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Metschnikof(Sorokin)KMa 0107对危害马铃薯的小云斑鳃金龟Polyphylla laticolla laticollis Lewis幼虫的毒力,并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绿僵菌菌株对小云斑鳃金龟幼虫具有较强的毒力,剂量效应参数为0.74;在108~106孢子/mL下,接种后第10 d小云斑鳃金龟的累积死亡率达100%,在102孢子/mL下的累积死亡率为3.3%.在108孢子/mL下对小云斑鳃金龟的LT50和LT90分别为4.6 d和6.4 d,在106孢子/mL下的LT50和LT90分别为5.6 d和7.9 d.绿僵菌菌株对小云斑鳃金龟第7 d的LD50和LD90分别为5.5×106和2.3×108孢子/mL,第10 d LD50和LD90分别为1.0×106和4.7×107孢子/mL.分生孢子在灭菌和未经灭菌的土壤中的宿存量随接种后时间的延续下降,在未经灭菌的土壤处理中分生孢子活力下降快于灭菌土处理,每g土壤中CFU的对数与处理后的天数x成线性相关关系,在未灭菌土和灭菌土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7和23 d.  相似文献   

18.
玫烟色棒束孢对烟粉虱致病的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找烟粉虱生物防治的新途径,用浸叶法测定了生防菌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对烟粉虱各虫态的致病力。结果表明,接种该菌株孢子悬浮液后烟粉虱各虫态均可被感染而发病死亡。在供试浓度(1.0×107、5.0×106、1.0×106、5.0×105、1.0×105cfu/m L)处理下,烟粉虱各虫态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均随着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升高。2龄若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最高,在浓度为1.0×107cfu/m L的孢子悬浮液处理7 d后达到83.05%。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对生物测定数据进行拟合,并估计了该菌株对烟粉虱的致死剂量与致死时间。随着接种天数的增加,烟粉虱各虫态的致死中浓度(LD50)和死亡率为90%所对应的浓度(LD90)降低,生防菌的剂量效应逐渐增强,2龄若虫在接种后7 d的LD50对数剂量估计值为4.37。生防菌的致死时间与剂量呈负相关,在1.0×105~1.0×107cfu/m L内随生防菌浓度的增加2龄若虫的致死中时(LT50)由5.66 d降到4.47 d。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对烟粉虱2龄若虫有较高的致病效果,是烟粉虱生物防治的潜力菌株。  相似文献   

19.
鲢鳙鱼源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江西省南城县和广东省佛山市、韶关市患细菌性败血症病鲢鱼、鳙鱼体内分离到3株优势菌,人工感染鲢后证实为该病的病原菌,此3株菌对剑尾鱼的半致死量(LD50)分别为:2.64×105、9.24×104、4.45×105CFU/g。对3株病原菌进行形态特征、ATB细菌鉴定仪生理生化特性鉴定结果符合嗜水气单胞菌的特征;为进一步确定病原菌分类地位,对其16SrRNA序列扩增测序,并与相关细菌16SrRNA序列比对,构建系统发育树,在系统发育树中与嗜水气单胞菌聚类为一支。Aero气溶素基因PCR扩增出209bp条带,检测结果进一步表明此3株菌为含有毒力基因的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  相似文献   

20.
以crp为靶标基因,建立凡纳滨对虾腐败菌株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WS13无痕敲除方法,初步研究crp基因对S. putrefaciens WS13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利用Pir蛋白依赖的质粒p MMB1构建缺失载体,利用质粒pBBR1MCS-2-PaacC1构建回补载体,通过同源重组方法,实现对crp基因的无痕敲除,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测序比对结果表明成功获得crp缺失株(Δcrp)和回补株(Ccrp)。通过对S. putrefaciens WS13野生型(WT)、Δcrp和回补株Ccrp形成的生物被膜作定量分析,发现突变株Δcrp生物被膜量明显下降,回补菌株Ccrp的生物被膜量相对Δcrp明显上升,揭示crp影响S. putrefaciens WS13生物被膜形成。研究结果表明,质粒pMMB1和pBBR1MCS-2-PaacC1可用于S. putrefaciens WS13基因无痕敲除与回补,成功实现对靶标基因crp无痕敲除,并证实crp是影响WS13生物被膜形成的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