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37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扫描电镜和组织切片法研究球孢白僵菌侵染光肩星天牛幼虫体壁的过程以及寄主中肠发生的病理变化.结果表明:接菌后48h,芽管平均长度达到3.08μm时即可侵入幼虫体表.随着侵染时间延长,芽管伸长形成菌丝,逐渐萌发生成新的分生孢子,在后期菌丝间出现丝状物和网状结构,这2种现象在国内外未见报道.分生孢子多数以芽管方式侵入表皮,也可以产生附着胞再侵染.组织切片显示:侵染3天的幼虫腹部体腔中脂肪体组织变得模糊,细胞核不明显,马氏管出现空泡并变形.中肠围食膜被分解消失,肠壁肌肉层向内皱褶,排列紊乱,出现破裂,肠腔内变浑浊.  相似文献   
2.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分生孢子在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幼虫体表的萌发和侵染过程及玫烟色拟青霉孢子粉、孢子悬浮液和孢子培养液对小菜蛾幼虫的致病力.结果表明:小菜蛾幼虫体表嵴状突起结构区附着的孢子较多, 刺状突起结构区附着的孢子较少;刺状突起结构区附着的孢子萌发较早, 多数孢子在接菌后16 h开始萌发, 而嵴状突起结构区附着的孢子多数在20 h开始萌发, 在平缓结构区孢子萌发最迟.在嵴状突起结构区和刺状突起结构区, 多数孢子萌发后产生芽管, 直接以芽管侵入幼虫体壁, 少数形成附着胞侵染寄主.此外玫烟色拟青霉3种不同接菌方法对小菜蛾幼虫的侵染速率和致病力大小明显不同, 其中孢子培养液比孢子悬浮液和孢子粉对小菜蛾幼虫的侵染速率快, 接菌44 h虫体表现出明显的感病症状, 致死中时为3.18 d;孢子悬浮液和孢子粉处理的小菜蛾幼虫, 60 h虫体出现感病症状, 致死中时分别为4.20 d和4.34 d;而且致病力大小也存在明显差异, 接孢子粉的处理明显高于孢子悬浮液和孢子培养液, 小菜蛾幼虫6 d的死亡率达76.2%, 而其他两种处理小菜蛾幼虫6 d的死亡率仅为59.8%和58.5%.本研究结果表明, 小菜蛾幼虫的体表结构影响玫烟色拟青霉孢子在寄主体表的附着、萌发和侵入, 玫烟色拟青霉孢子粉对小菜蛾幼虫的致病力最强, 明显高于孢子悬浮液和孢子培养液.  相似文献   
3.
通过多年的山西省范围隐翅虫资源调查,共采得隐翅虫标本500余号。采用比较形态学的研究方法,鉴定出7亚科、14属、26种,其中有一个中国新记录属Mycetoporus,三个新种,仅定属名的3个科类。本文首次具体记述了山西省隐翅虫种类、采集时间、地点及生境。  相似文献   
4.
在室内采用药膜法测定了辛硫磷、对硫磷和杀螟硫磷两两混配对赤拟谷盗成虫的毒力,据其LC50值及CTC值比较不同配比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触杀效果较好的组合是杀螟硫磷与辛硫磷以4∶1混配,共毒系数为285.30;杀螟硫磷与对硫磷以8∶1混配,共毒系数是281.88,增效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5.
通过饲喂含有L-刀豆氨酸的中国白菜叶片,L-刀豆氨酸对菜蛾幼虫的生长发育影响表现为:直接杀死幼虫,幼虫体重减轻,幼虫生长发育延缓,蛹及成虫畸形。  相似文献   
6.
通过田间笼罩试验,研究了小菜蛾对7种十字花科蔬菜的产卵选择性,以及喷施阿维菌素对小菜蛾产卵选择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其选择顺序为小白菜〉油菜〉芥菜〉萝卜〉菜心〉甘蓝〉花椰菜;喷施阿维菌素之后,小菜蛾对寄主的产卵选择性发生了变化,其在尽可能的躲避杀虫剂后才选择喜好的寄主植物.可见,寄主种类和阿维菌素共同影响小菜蛾的产卵选择行为.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绿薄荷茎叶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幼虫的作用机制,采用浸叶法,分别用不同浓度的茎叶提取物处理甘蓝叶片后喂食小菜蛾3龄幼虫,在12、24、36、48 h后测定其体内解毒酶系的活力变化。结果表明,经处理后的小菜蛾体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羧酸酯酶(Car E)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力均为先激活后抑制,处理组的酶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绿薄荷叶提取物对小菜蛾体内解毒酶的抑制作用大于茎。研究可为应用绿薄荷提取物防治小菜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玫烟色棒束孢对烟粉虱致病的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找烟粉虱生物防治的新途径,用浸叶法测定了生防菌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对烟粉虱各虫态的致病力。结果表明,接种该菌株孢子悬浮液后烟粉虱各虫态均可被感染而发病死亡。在供试浓度(1.0×107、5.0×106、1.0×106、5.0×105、1.0×105cfu/m L)处理下,烟粉虱各虫态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均随着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升高。2龄若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最高,在浓度为1.0×107cfu/m L的孢子悬浮液处理7 d后达到83.05%。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对生物测定数据进行拟合,并估计了该菌株对烟粉虱的致死剂量与致死时间。随着接种天数的增加,烟粉虱各虫态的致死中浓度(LD50)和死亡率为90%所对应的浓度(LD90)降低,生防菌的剂量效应逐渐增强,2龄若虫在接种后7 d的LD50对数剂量估计值为4.37。生防菌的致死时间与剂量呈负相关,在1.0×105~1.0×107cfu/m L内随生防菌浓度的增加2龄若虫的致死中时(LT50)由5.66 d降到4.47 d。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对烟粉虱2龄若虫有较高的致病效果,是烟粉虱生物防治的潜力菌株。  相似文献   
9.
昆虫味觉在其产卵和寄主选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明确小菜蛾对常见植物非挥发物的敏感性,为深入研究小菜蛾成虫取食机制提供行为上的依据,也为寻找新型防治害虫的方法提供新思路,采用喙管伸长反应,通过刺激小菜蛾触角末端研究了小菜蛾对蔗糖、葡萄糖、海藻糖、麦芽糖和果糖等5种不同浓度的甜味物质以及奎宁、苯甲地那铵、黄连素等3种低浓度苦味物质的味觉反应.结果 表明,100 mmol/L的5种糖均可刺激小菜蛾雌、雄成虫产生喙管伸长反应,其中,雌性小菜蛾对蔗糖的反应最强,反应率达57.5%,对果糖最弱,反应率仅为20%;雄性小菜蛾同样对蔗糖的反应最强,对麦芽糖的反应最弱;雌性小菜蛾对甜味物质的味觉反应显著强于雄性小菜蛾;对糖类物质的伸喙反应率随着浓度增大而增大,蔗糖浓度为500 mmol/L时引起反应最强,反应率达60%.低浓度的奎宁、苯甲地那铵和黄连素抑制了雌性小菜蛾的喙管伸长反应,降低其对甜味物质的味觉反应.  相似文献   
10.
高效氯氰菊酯与辛硫磷混配对菜青虫的增效作用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点滴法测定高效氯氰菊酯与辛硫磷混配对菜青虫幼虫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高效氯氰菊酯和辛硫磷以1∶15.7、1∶11.5和1∶6.1的比例混配共毒系数(CTC)分别为79.4、84.1和109.9,无增效作用。而高效氯氰菊酯和辛硫磷以1∶9、1∶7.3混配其共毒系数分别为174.3和129.0,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