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灭菌棉拭共采集蛋鸭和肉鸭的泄殖腔样品 62只 ,鸡胚尿囊腔传代接种法分离到 1株病毒 ,该病毒可凝集鸡红细胞 ,且不能被 ND、EDS-76阳性血清抑制 ,用病变绒毛尿囊膜制备抗原与禽流感琼扩标准阳性血清作用 ,出现明显的白色沉淀线 ,证明该分离株为 A型流感病毒 ,血凝素亚型分析结果为 H9,电镜负染观察可见典型的禽流感病毒粒子 ,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株对鸡表现为弱致病性。研究结果还表明 ,环境 (特别是水体 )贮毒可能是禽流感病毒得以长期存在和传播的重要因素和媒介  相似文献   

2.
从发病雏鸭体内分离到1株具血凝活性病毒,并鉴定为H9亚型禽流感病毒。取发病鸭肺作为病毒分离病料,接种10日龄SPF鸡胚,死亡鸡胚尿囊液具血凝活性,且不能被已知鸡新城疫(ND)阳性血清、产蛋下降综合症EDS-76单克隆抗体、禽流感H5亚型阳性血清抑制,但能被禽流感H9亚型阳性血清抑制,血凝抑制价为211。该毒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鉴定为H9N2亚型。对分离株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毒株为低致病力毒株,其ICPI为0.26,IVPI为0。用第三代鸡胚尿囊液原液0.5 m l静脉注射8日龄樱桃谷鸭,雏鸭死亡率达50%。  相似文献   

3.
2011年从福建省2个肉鸡场分离到2株病毒,分别为FZ-04株和FZ-11株.血凝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株尿囊液可凝集1%鸡红细胞.血凝抑制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株尿囊液只被抗禽流感病毒H9亚型标准阳性血清特异性抑制.采用RT-PCR法对分离株M基因和H9亚型HA基因保守片段进行扩增,分别扩增出229 bp和732 bp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并伴有啰音、肺部和支气管黄色干酪样栓塞为特征的病鸡肝脾肺混合匀浆中分离到1株病毒(YD株),该病毒能凝集鸡红细胞并能被AIVH9标准阳性血清抑制,对热不稳定且对热敏感;对鸡胚和番鸭胚的最小致死量分别为10^-7和10^-6,其MDT分别为78h和70h;鸡胚尿囊液毒的HA效价和EID50明显高于番鸭胚尿囊液毒;能扩增出大小约为1027bp的特异性目的片段。结果表明.该分离毒为H9亚型禽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5.
从湖北某养殖厂一只死亡鸡只中分离出一株病毒,通过血凝实验、血凝抑制实验和PCR方法对其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表明,该病毒能与1%鸡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并且该病毒液能被新城疫标准阳性血清所抑制,而不能被禽流感标准阳性血清所抑制,新城疫病毒的F基因PCR引物扩增出特异性条带,证明分离株为新城疫病毒,命名为HB1910。分离毒的血凝价为1:512,EID_(50)为10~(7.83)∕0.1 mL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对PCR产物进行检测,结果分离毒株在约350 bp处均可见到清晰的目的条带,而禽流感引物扩增无条带,证明分离毒为鸡新城疫病毒。  相似文献   

6.
从鸡马立克氏病(MD)疫苗免疫的发病鸡群中采集肝、脾、血液等病料,经鸭胚成纤维细胞(DEF)培养盲传数代,分离到1株(MDV)暂定名为沪X株。该病毒在DEF培养上出现典型的MDV细胞病变。电镜下病毒大小为100nm左右,呈椭圆半开圆形,位于细胞核内。细胞培养物经饱和硫酸铵浓缩后,与标准的马立克氏阳性血清出现琼扩沉淀线。病毒按种SPF鸡后,鸡群主要表现内脏肿瘤,并回收到MDV,表明分离的沪X株具有致病性,属于马立克氏疱疹病毒Ⅰ型  相似文献   

7.
从临床发病鸡群中采集病料,进行了鸡胚接种、HA-HI试验以及RT-PCR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到的病毒能凝集鸡红细胞,但是该血凝性仅能被AIV H9阳性血清所抑制,不能被NDV、EDS76和AIVH5阳性血清所抑制;AIV H9特异性RT-PCR诊断结果为阳性,最终确定分离到H9亚型禽流感病毒,命名为DJ15株。  相似文献   

8.
传染性腺胃炎病鸡中分离出的呼肠孤病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患有鸡传染性腺胃炎的病鸡肿胀腺胃中分离到的一株病毒,用电镜技术、病理组织学技术、免疫学试验、病毒毒力试验对其进行了系统的鉴定,发现在病鸡腺胃细胞中有包涵体,病毒粒子呈圆形,无囊膜,直径60-80nm,呈类晶格状排列。分离株病毒对牛、羊、兔、鸡、猪及人“O”型血红细胞无血凝性,与鸡呼肠孤病毒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在琼扩板上形成沉淀线。分离株病毒可致鸡胚发育迟缓,胚体出血,在绒毛尿囊膜上形成痘斑,可使7日龄攻毒的雏鸡表现自然发病鸡的病状和病变,上述结果表明该分离病毒株为呼肠孤病毒属成员。动物实验表明,该病毒可能是鸡传染性腺胃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用鸭源新城疫病毒(ND)D10株和减蛋综合征(EDS—76)病毒GC2株同时在同一鸭胚中复制增殖.结果表明:(1)两种病毒同时感染同一鸭胚后,鸭胚平均死亡时间(MDT)73.6h,死亡率88.2%(15/17).胚体皮肤出血、淤血,绒毛尿囊膜水肿、增厚,尿囊液能凝集人和鸡红细胞.(2)尿囊液感染鸡胚成纤维(CEF)细胞,致细胞病变(CPE),证实尿囊液中存在NDV.用间接法Dot—ELISA检测EDS—76病毒抗原,结果为阳性.(3)电镜观察经提纯浓缩后的尿囊液,可见到两种病毒粒子:NDV形态不一,多数直径约120~130nm或更大.有囊膜;EDS—76病毒呈圆形,直径约70nm,有囊膜.(4)用血凝试验(HA)测定两种病毒.其生长规律与单独接种时一致.(5)接种灭活的含毒尿囊液的雏鸡,在血清中出现抗两种病毒的HI抗体及抗EDS-76病毒的中和抗体,对NDV强毒攻击有坚强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0.
采取新疆五家渠某鸡场发病鸡病料,接种鸭胚,分离病毒,病料在鸭胚中盲传至第5代,鸭胚尿囊液HA效价达217,HA可被EDS-76标准阳性血清抑制。免疫电镜观察到了病毒颗粒,表明该病是由EDS-76病毒所致  相似文献   

11.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株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非免疫鸡胚从病死鸡的脑组织中分离到禽流感病毒。此病毒能凝集鸡红细胞,而且这种凝集可以被特异性抗血清所抑制。通过对分离株进行血清学试验、最小致死量致死鸡胚平均死亡时间测定、鸡致病力试验、回归试验,证明该分离株为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广西水禽中分离到的H3N8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分子遗传进化特征。[方法]将从活禽市场采集的水禽棉拭子样品经处理后接种SPF鸡胚,应用血凝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对收取尿囊液进行血清学鉴定,然后对分离到的禽流感病毒进行全基因序列测定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血清学及HA和NA基因测序结果显示,该分离毒株为H3N8亚型禽流感病毒,命名为A/duck/Guangxi/446D28/2021(H3N8)。全基因遗传进化分析显示,其HA蛋白无连续碱性氨基酸插入,符合典型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特征;NA蛋白出现耐药性氨基酸位点突变;该毒株8个基因片段在GenBank中比对分析结果显示,其同源性最高的毒株基本主要来自越南和位于我国候鸟迁徙路线上的宁夏及江西等省(区)。[结论]该分离株可能是不同亚型禽流感病毒通过相互基因交换所形成的基因重组体。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利用鸡包涵体肝炎自然病例的肝组织,通过SPF鸡胚连续传代和鸡胚肾细胞培养,分离到一株鸡包涵体肝炎病毒HA株。该病毒的核酸型为DNA、无束膜、对乙醚、氯仿具有抵抗力;且其对酸有抵抗力,对热敏感。电镜观察发现,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约80-100nm。有2、3、4、5、8型的标准阳性血清进行中和试验,证明HA株为血清型2型。回归试验表明HA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4.
用单抗夹心ELISA快速检测鸡新城疫病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传统的病毒分离的方法将免疫鸡群泄殖腔棉拭样品盲传一代,再用新城疫单抗夹心ELISA对F1尿囊液进行新城疫病毒(NDV)检测。结果表明本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NDV阳性样品检出率很高,且鸡禽流感病毒(AIV)对此无干扰作用;分别检测阳性样品453份、阴性样品2959份,与动物世界卫生组织(OIE)推荐的病毒分离及鉴定、毒力试验的经典检测方法相比较,符合率为99.3%、99.7%;测定的变异系数为8%,稳定性较好,同时本法比经典的检测方法缩短检测时间7d。结果表明用单抗夹心ELISA法检测鸡泄殖腔棉拭样品F1尿囊液新城疫病毒实用、准确、特异、稳定、快速。  相似文献   

15.
H9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是危害我国养禽业的主要病毒之一,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根据H9亚型AIV的HA基因设计了1对引物,建立了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RT-PCR鉴定方法。H9亚型AIV的HA基因预期扩增的目的片断长度为425 bp。对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不同稀释度的尿囊液进行检测,证实病毒尿囊液的最低检出量为1×10~(4.25)EID_(50)/100μL。建立的RT-PCR检测方法对H9、H3、H4、H5亚型AIV及新城疫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等进行检测,结果仅有H9N2亚型AIV出现特异性目的条带,其他均未出现目的条带,与其他常见禽病病原无交叉反应;用建立的RT-PCR和病毒分离2种方法同时对10株H9N2亚型AIV和8个病鸡组织的鸡胚尿囊液样品进行检测,结果 2种检测方法的符合率达100%。说明该鉴定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单抗夹心ELISA检测免疫鸡群新城疫病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SPF鸡胚将送检的免疫鸡群泄殖腔棉拭样品盲传一代,再用新城疫单抗夹心ELISA对F1代尿囊液进行新城疫病毒(NDV)快速检测,同时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推荐的NDV分离及鉴定的方法加以验证。通过对3423份样品的检测,检出阳性样品453份,阴性样品2959份,可疑样品11份,两种方法的阳性符合率为99.3%,阴性符合率为99.7%。对全部阳性样品进行病毒分离,经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证明均含有新城疫病毒(NDV),再将全部阳性样品分离物进一步作毒力鉴定,结果有强毒力株、中等毒力株及弱毒力株,因此用新城疫单抗夹心ELISA检测免疫鸡群泄殖腔棉拭样品F1代尿囊液新城疫病毒快速、准确率高,呈阳性者不全是NDV强毒力株感染,还有NDV中等毒力株或弱毒力株感染。  相似文献   

17.
从鸡马立克氏病(MD)疫苗免疫的发病鸡群中采集肝,脾,血液等病科,经鸭胚成纤维细胞(DEF)培育盲传数代,分离到1株(MDV)暂定名为沪X株,该病毒在DEF培养上出现典型的MDV细胞病变,电镜下病毒大小为100nm左右,呈椭圆半开圆形,位于细胞核内。细胞培养物经饱和硫酸铵浓缩后,与标准的马立克氏阳性血清出现琼扩沉淀线,病毒按种SPF鸡后,鸡群主要表现内脏肿瘤,并回收到MDV,表明分离的沪X株具有致  相似文献   

18.
复合RT-PCR快速鉴别鹅副粘病毒与鸡新城疫病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新近分离的鹅副粘病毒SF02株通过自行设计的3条引物建立了复合RT-PCR方法。该方法对鹅源副粘病毒SF02株和GPV2株均可检测到215bp和401bp2条带,对12株(其中7株参考株,5株野毒)鸡源新城疫、2株鸽源新城疫、1株鸭源新城疫病毒的检测只出现1条401bp带,与预期的大小一致,对H5、H9亚型禽流感病毒、鸭病毒性肝炎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PF鸡胚尿囊液均未检测到特异性条带。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杨帆  李淑梅  汤波  刘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8):3226-3228
[目的]为研究传染性支气管炎(IBV)的流行变异及其防治奠定基础。[方法]从辉县某大型养鸡场疑似IBV的发病鸡群中采集病料,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并对分离病毒的M基因进行RT!PCR扩增。[结果]从鸡病料中分离到1株IBV,命名为IBV!HN05。经浓度1%胰酶、卵磷脂酶C和10%乙醚处理后,该病毒尿囊液可以凝集鸡、绵羊、人、小鼠和兔的红细胞,而未处理的病毒尿囊液则无此凝集活性。该分离株IBV-HN05和标准毒株IBVM41对NDVLaSota都有抑制作用。该病毒对9日龄鸡胚的致病变率达100%。通过鸡胚矮小试验和动物回归试验,发现该分离株能引起鸡胚和病鸡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PCR扩增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该分离株为IBV病毒。[结论]该研究为SARS病毒的研究提供了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0.
通过鸡胚尿囊腔接种,对山东省滨州地区采集的死于疑似鸭病毒性肝炎(DVH)的病鸭肝组织进行病原分离,获得1株病毒。动物试验结果表明,该病毒分离株的致死率高达80%。经过临床症状观察、剖检病理变化、理化特性试验、中和试验、RT-PCR鉴定和动物致病性试验等鉴定为Ⅰ型鸭肝炎病毒(DHV),命名为BZ-Ⅰ株。该研究为有效预防DVH提供了较为有用的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