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武旭  钱和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3):65-68
[目的]改善纳豆芽孢杆菌发酵的全豆豆乳品质。[方法]利用纳豆芽孢杆菌和不同的乳酸菌共同发酵全豆豆乳,对发酵过程中发酵豆乳的微生物数量、纳豆激酶酶活、pH的变化以及豆乳的感官评分进行研究。[结果]试验表明,利用汉森商业乳酸菌菌种与纳豆芽孢杆菌共同发酵全豆豆乳,豆乳中乳酸菌与纳豆菌均能够良好生长,所得发酵豆乳感官评分最高、纳豆激酶酶活最高。[结论]研究改善了纳豆产品的风味,可为大豆深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青稞(昆仑20号)为发酵基料,纳豆枯草芽孢杆菌BSCZ-4为发酵菌株,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设计优化了纳豆菌固态发酵青稞生产纳豆激酶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纳豆菌固态发酵青稞生产纳豆激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泡时间为48 h,蒸煮时间为40 min,加水量为10%,接种量为6%,发酵温度为34℃,发酵时间为64 h,在此条件下得到纳豆激酶酶活力为5 320.93 U/g。该结果可为青海青稞的深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选出发酵制备纳豆激酶制品质量稳定、价格低廉的直投式纳豆发酵剂。[方法]采用稀释平板分离法,从市售纳豆及纳豆菌剂中筛选出3株纳豆芽孢杆菌优势菌株。通过比较这3个分离菌株与实验室保存的纳豆芽孢杆菌菌株的产酶能力,优选出其中1株作为制备直投式纳豆发酵剂的菌种并研究其发酵工艺。[结果]试验得出,实验室保存的纳豆芽孢杆菌产纳豆激酶酶活力最高。作为接种剂,直投式发酵剂在产酶活力上均优于液体种子液。试验优化了冻干粉菌悬液的浓度为107CFU/ml,发酵豆粕获得了498.8 U/g纳豆激酶酶活力。[结论]研究可为利用直投式发酵剂发酵产纳豆激酶制品提供参考依据,为实际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纳豆芽孢杆菌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纳豆芽孢杆菌耐热耐盐的特征分离纳豆芽孢杆菌菌株.由纳豆粉中分离纯化出1株纳豆菌株,由家庭自制纳豆中分离纯化出5株纳豆菌株,并对这6株纳豆芽孢杆菌的细胞、菌落形态及生理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这6株纳豆菌均属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相似文献   

5.
杨婷 《安徽农学通报》2013,(16):139-140
以蚕豆为原料,接种纳豆芽孢杆菌,对蚕豆纳豆的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试验得到蚕豆纳豆发酵的最佳条件为:室温25℃下,浸泡比例为1∶7,浸泡时间为28h,在121℃,0.1MPa下蒸煮40min,接入纳豆菌粉后于37℃发酵28h,4~5℃后熟24h。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花生粕作为纳豆菌发酵主要原料,研究花生蛋白纳豆菌发酵工艺的最佳条件.[方法]选择合适的工艺流程,将纳豆激酶活性和纳豆菌活菌数作为观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花生蛋白纳豆菌发酵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4%,发酵时间48 h,发酵温度37℃,种龄18 h,初始p H 7.0.在上述发酵条件下,可得到较高的纳豆激酶活力(271.57 U/m L)和纳豆菌活菌数(36×10~5cfu/m L).[结论]该试验结果为花生粕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功能性食品—纳豆的研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纳豆是日本的传统发酵食品 ,它是以大豆为原料 ,经纳豆芽孢杆菌 (Bacillusnatto)发酵而成。纳豆具有独特的风味和粘性 ,与我国的传统食品豆豉相似 ,但纳豆是由纯菌种发酵而成 ,时间较短 ,便于控制 ,其保健功能也远远高于豆豉。纳豆菌是在本世纪中期被发现并分离出来的 ,它不仅具有分解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大分子物质的性能 ,使发酵产品中富含氨基酸、有机酸、寡聚糖等多种易被人体吸收的成分 ,而且在纳豆中还发现一些生理活性物质而使纳豆具有多种保健功能 ,如溶血栓[1 ,2 ] 、抗肿瘤[1 ,2 ] 、降血压[1 ,2 ] 、抗菌[1 …  相似文献   

8.
纳豆是日本的传统发酵食品 ,它是以大豆为原料 ,经纳豆芽孢杆菌 (Bacillusnatto)发酵而成。纳豆具有独特的风味和粘性 ,与我国的传统食品豆豉相似 ,但纳豆是由纯菌种发酵而成 ,时间较短 ,便于控制 ,其保健功能也远远高于豆豉。纳豆菌是在本世纪中期被发现并分离出来的 ,它不仅具有分解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大分子物质的性能 ,使发酵产品中富含氨基酸、有机酸、寡聚糖等多种易被人体吸收的成分 ,而且在纳豆中还发现一些生理活性物质而使纳豆具有多种保健功能 ,如溶血栓[1 ,2 ] 、抗肿瘤[1 ,2 ] 、降血压[1 ,2 ] 、抗菌[1 …  相似文献   

9.
双菌株混合发酵纳豆的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降低纳豆氨腥味,提高纳豆激酶活力,从工艺条件入手,以纳豆感官、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和纳豆激酶活力作为评判标准,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探索了沼泽红假单胞菌与纳豆芽孢杆菌的比例、发酵温度、发酵时间3个单因素的最佳条件,然后通过正交试验探索了这3个因素的最佳联合条件。结果表明:最佳联合条件为沼泽红假单胞菌与纳豆芽孢杆菌比例1∶50,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22h,在此发酵条件下,纳豆口感好,氨腥味明显降低,纳豆激酶活力增大显著,可达8432.003U·g~(-1),与纳豆芽孢杆菌单独发酵纳豆时相比提高53.74%,氨含量降低79.81%。纳豆芽孢杆菌与沼泽红假单胞菌混合发酵在保持纳豆原有的保健功效外,还丰富了发酵产生的蛋白酶系,提高了纳豆的营养价值,并解决了纳豆氨腥味浓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路龙女  唐欣昀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433-16434,16443
[目的]确定纳豆固体发酵和液体发酵的最佳条件。[方法]以纳豆芽孢杆菌BN-4菌株为试材,研究纳豆固体发酵中大豆破碎程度、发酵时间和接种量等因素对纳豆芽孢杆菌的生长和酶活的影响,探讨液体发酵中细胞浓度、蛋白质浓度和酶活变化,确定纳豆固体发酵和液体发酵的最佳条件。[结果]纳豆固体发酵最佳条件为:大豆破碎2瓣、接种量8%、发酵时间24 h,纳豆激酶活力最高为976IU/g。在纳豆激酶液体发酵中,发酵最佳时间48 h时,纳豆激酶的蛋白浓度为178 mg/L,纳豆激酶酶活力为174 IU/g;纳豆杆菌活菌浓度、蛋白质浓度和纳豆激酶酶活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可以通过测定活细胞浓度来监控发酵进程。[结论]为纳豆的生产和纳豆激酶的纯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产气法评价纳豆芽孢杆菌对瘤胃液体外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纳豆芽孢杆菌对瘤胃液体外发酵的影响。【方法】采用瘤胃液体外发酵产气法,以不添加纳豆芽孢杆菌为对照,动态观测基础日粮中纳豆芽孢杆菌添加量分别为1.5×108/g(处理Ⅰ)和7.5×108/g(处理Ⅱ)对瘤胃液体外发酵产气量、pH值、NH3-N质量浓度和各挥发性脂肪酸浓度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处理Ⅱ产气量提高了11.89%(P<0.05),瘤胃pH值显著降低(P<0.05),NH3-N质量浓度提高了16.07%(P<0.05),乙酸、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分别提高了10.43%,50.35%和20.70%(P<0.05);处理Ⅰ除丙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P<0.05)外,其他各指标均与对照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纳豆芽孢杆菌培养物在基础日粮中的添加量为7.5×108/g时,能促进瘤胃液对饲料底物的降解代谢。  相似文献   

12.
为有效提高纳豆菌的产率,达到高密度发酵培养的效果,对纳豆芽孢杆菌高密度发酵培养的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试验。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最终确定最佳培养基为淀粉20.0g/L,酵母粉2.0g/L,蛋白胨2.0g/L,NH4C11.0g/L,K2HPO4 2.0g/L,KH2P042.0g/L,MgSO41.0g/L。最佳培养条件为:初始pH值6.5;接人菌种的体积分数为0.05;培养温度35℃。在20L发酵罐中高密度发酵培养,纳豆芽孢杆菌活菌数达2.95×10^14 cfu/L,较优化前提高近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研究芽孢杆菌的共发酵对蛋白酶产量的影响。[方法]对4株具有产蛋白酶能力的芽孢杆菌,通过菌株两两配伍发酵或三者配伍共发酵培养,分别检测单一菌株发酵产物和不同菌株共发酵产物的蛋白酶活性。[结果]枯草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均具有一定的产蛋白酶能力,枯草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共发酵培养48 h后蛋白酶活力有显著提高。[结论]菌株之间的科学配伍在共发酵中可以显著提高蛋白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4.
纳豆芽孢杆菌谷氨酸脱氢酶(GDH)是纳豆发酵产氨的关键酶.本文以纳豆芽孢杆菌基因组DNA为模板,根据枯草芽孢杆菌的GDH编码基因(RocG)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再经pMD19-T质粒TA克隆,获得了全长为1275 bp、与RocG基因同源性为98%的纳豆芽孢杆菌GDH的编码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GDH,转化至E.coli BL21(DE3)进行体外诱导表达.表达的包涵体在超声破菌、变性、纯化和复性后,经SDS-PAGE分析得到了47 kDa的特异条带.纳豆芽孢杆菌GDH同时具有NAD+和NADP+依赖活性,酶活分别为6.7723 U·mg-1蛋白和9.4205 U·mg-1蛋白.  相似文献   

15.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纳豆工艺条件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纳豆,并对纳豆的生产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研究.将从纳豆中提取出的纳豆芽孢杆菌接到蒸煮大豆中,对影响纳豆品质的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和后熟时间等因素进行考察,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优工艺条件: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24h、后熟时间为24h.此时,水分、蛋白质及粘多糖含量分别为61.8%,19.34%...  相似文献   

16.
纳豆提取物和纳豆菌培养液对仔猪肠道菌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纳豆中分离纯化得到纳豆菌,并从纳豆中提取纳豆激酶、纳豆抑菌物质2种粗提物,分别用2种粗提物和纳豆菌培养液对仔猪肠道乳杆菌、大肠杆菌等6种常见菌作体外抑菌试验,结果显示:纳豆菌培养液的抑菌作用较其它2种提取物强,对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表现出明显的抑菌作用,而对沙门氏菌、乳酸杆菌抑菌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纳豆是一种传统的大豆发酵食品,其药用价值高,目前正受到人们的关注。介绍了纳豆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及其发酵工艺,确定了以黄豆为原料,利用纳豆芽孢杆菌进行发酵,在2%的接种量条件下,37℃下发酵36小时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纳豆芽孢杆菌和短乳杆菌对双低菜籽粕进行混菌固态发酵,优化发酵条件,提高双低菜籽粕的饲用品质。【方法】利用纳豆芽孢杆菌和乳酸菌对双低菜籽粕进行固态发酵(先接入纳豆芽孢杆菌再接入短乳杆菌),以发酵产物中的纳豆激酶活力常用对数值与三氯乙酸可溶性氮含量构成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查接种量、温度及料(g)水(mL)比对发酵效果的影响。选择接种量、温度及料水比为影响因子,根据boxbenhnken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筛选双低菜籽粕的最优发酵工艺。【结果】单因素试验得出最优接种量为每100g 1.5mL,最优的发酵温度为37℃,最优的料(g)水(mL)比为1∶1。响应面分析法确定的双低菜籽粕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每100g 1.5mL,发酵温度37℃,料(g)水(mL)比1∶1.05,在该条件下发酵96h后发酵产物的综合评分为4.57。【结论】经优化的混菌固态发酵工艺对发酵后菜籽粕品质的综合提升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对实验室分离到的纳豆菌Y-07进行了发酵条件的优化,确定了最佳碳源、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大豆蛋白胨,最佳发酵温度为35℃。通过制备方法的改良得出,添加适当比例的大豆蛋白胨和葡萄糖,可以提高纳豆制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纳豆芽孢杆菌是一种可作为绿色饲料添加剂的益生菌,试验通过以豆粕为原料的纳豆,初步探索纳豆芽孢杆菌的发酵培养的最优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培养基条件为葡萄糖2.5%,蔗糖1.5%,(NH4)2SO40.02%,NaCl0.6%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