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锥虫新药-锥-46,小鼠腹腔注射LD_(50)为9.8±0.7 mg/kg,ED_(50)为0.28±0.03mg/kg,治疗指数为35。大鼠肌肉注射LD_(50)为40±5mg/kg,大鼠肌肉注射适宜剂量为2mg/kg。对大、小鼠治疗剂量均无临床毒副反应出现。初步表明该药对伊氏锥虫病鼠疗效好,毒性小。  相似文献   

2.
给家养绵羊一次静注磺胺二甲嘧啶100mg/kg,研究其体内过程和给药方案。结果分布所需时间为0.15±0.04小时,半衰期为4.5±0.3小时,血浆蛋白结合率为76.6±5.6%。合理的给  相似文献   

3.
对5只成年绵羊,按40mg/kg体重静脉注射磺胺嘧啶,给药手5、15、30分钟和1、2、3、10小时分别测定血药浓度,结果5分钟时血药浓度为12.98±0.75mg%,1小时血药浓度降至6.71±0.34mg%。下降迅速。2个小时后,血药浓度下降的缓慢,1~2小时,血药浓度由6.71±0.34mg%下降至4.71±0.99mg%。可见磺胺嘧啶给绵羊静注后1~2小时,其血药浓度即降至最低抑菌浓度。给药后10小时血药浓度下降至1.40±0.90mg%,明显低于最低抑菌浓度。  相似文献   

4.
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在鸡蛋中残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了鸡蛋中环丙沙星的残留。鸡蛋经乙腈溶液提取,提取液真空干燥后用流动相溶解。以0.015mol/L四丁基溴化铵/乙腈(94/6,V/V)作流动相,用SymmetryC18柱(5μm,3.9mm×150mm),在激发波长280nm、发射波长455nm处,用荧光检测器检测。将环丙沙星以0.05、0.50、1.00mg/kg分别添加到空白鸡蛋样品中,测得鸡蛋样品中环丙沙星的回收率分别为(82.2±6.8)%、(84.5±5.9)%、(87.9±4.7)%,相对标准差均低于8.3%。用该方法测定鸡蛋中环丙沙星的最低检测限为0.01mg/kg。各试验组产蛋鸡给药剂量分别按10.0、20.0mg/kg(体质量)内服环丙沙星水溶液,每天给药1次,连续5d。停药后鸡蛋中环丙沙星残留消除缓慢;休药8~9d时,鸡蛋中环丙沙星残留量低于0.03mg/kg;休药9~10d时,鸡蛋中环丙沙星残留量均低于最低检测限(0.01mg/kg);且随着环丙沙星给药剂量的增大,环丙沙星在鸡蛋中的残留量也相应增大。  相似文献   

5.
抗锥虫新药—锥-46亚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锥-46以每次4mg/kg剂量对大鼠肌肉注射,连续给药14天,总量达56mg/kg,未出现明显的临床、组织学和生化指标的变化;以每天8mg/kg剂量肌肉注射,连续14天,总量达112mg/kg,试验鼠仍无死亡。两种剂量各自总和已分别超过锥-46的LD_(50)和LD_(100)(大鼠LD_(50)为44.6±2.8mg/kg,LD_(100)为70mg/kg),提示锥-46无明显蓄积毒作用。高剂量(每天10mg/kg)肌注给药连续14天,才可使大鼠的肝、脾、肾发生严重病变,出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减少以及摄食量、增重率下降等征候,提示锥-46对动物作用的靶器官、靶组织是肝、脾、肾及红细胞。  相似文献   

6.
6头成年健康黄牛按10 mg/kg剂量单次快速静注吡喹酮,另6头成年健康黄牛根据交叉试验设计法按10 mg/kg剂量单次肌注、30 mg/kg剂量内服吡喹酮进行药动学与生物利用度试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吡喹酮原药的质量浓度,其检测限为25μg/L.房室模型分析表明,静注给药后的药时数据符合无吸收二室开放模型,其分布半衰期(t1/2a)、消除半衰期(t1/2β)、表观分布容积(Vd)、总体清除率(ClB)、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25±0.03)h、(1.28±0.20)h、(2.11±0.38)L/kg、(1.14±0.10)L/(kg·h)和(8.79±0.74)mg/(L·h).肌注的药时数据符合有吸收一室开放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吸收半衰期(t 1/2ka)、消除半衰期(t1/2ke)、药时曲线下面积(AUC)、达峰时间(tmax)、峰浓度(Gmax)和生物利用度(F)分别为(0.40±0.17)h、(4.65±0.91) h、(6.85±1.02)mg/(L·h)、(1.33±0.52)h、(0.83±0.08)mg/L和77.93%.内服给药后符合有吸收一室开放模型,吸收不规则,其药动学参数t 1/2ka、t1/2ke、AUC、tmax、Cmax和F分别为(1.08±0.13)h、(6.81±1.26)h、(8.51±1.78)mg/(L·  相似文献   

7.
25头猪分4组按内服、静注分别给予单剂量的SDM′和复方SDM′—TMP制剂,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血中SDM′浓度,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血中TMP浓度,以其血药浓度时间数据进行药物代谢动力学分析,并分别选择开放二室模型(静注给药组)及有吸收因素一室模型(内服给药组)进行描述。 SDM′内服给药组(体重20.83±3.57千克,剂量100毫克/克)的半衰期(t_(1/2)ke)为14.39±4.41(小时);SDM′—TMP内服给药组(体重25.19±3.15千克),剂量120毫克/千克,其中含SDM′100毫克,TMP20毫克)的SDM′、TMP半衰期分别为10.03±1.94,8.89±1.82(小时);SDM′静注给药组(体重36.14±7.99千克,剂量100毫克/千克)的半衰期(t(1/2)β)为9.65±3.01(小时);SDM′—TMP静注给药组(体重39.25±8.56千克,剂量120毫克/千克,含SDM′100毫克,PMP20毫克)的SDM′、TMP半衰期分别为10.00±1.07,10.90±2.95(小时)。  相似文献   

8.
国产表阿佛菌素在绵羊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结合荧光检测法,对试验绵羊经静脉、皮下单剂量注射0 2 mg/kg表阿佛菌素的药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血样提取物通过C18小柱富集、洗脱,甲醇洗提部分经加入1 甲基咪唑和三氟乙酸酐的乙腈液衍生化后进行色谱分析。血药浓度在 2. 5 ~ 200 ng/mL 范围呈良好线性关系(R= 0 996 8),方法平均回收率96 65%±3.84%,血药最低检测限 2.5 ng/mL,日内、日间变异系数分别小于 10%、12%。2 种途径给药后体内药物运转分别符合二室和一室开放模型。主要药代参数如下,静脉注射:消除半衰期(T1/2β)12.66±2.05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74)1.02±0 30 (mg/L)·h,fc=0 13±0 05; 皮下注射:吸收半衰期(T1/2ka )4.42±1.04 h,峰浓度(Cmax)0 02±0 01 μg/mL,峰时(Tmax ) 15. 36±2. 91 h,消除半衰期(t1/2k ) 26. 22±9. 04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122)1.19±0 37 (mg/L)·h。上述结果表明,绵羊静脉注射表阿佛菌素后体内药物分布广泛,消除较慢。皮下注射吸收好,消除比静脉注射更为缓慢,体内药物平均滞留时间长。  相似文献   

9.
喹乙醇在鸡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及组织浓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对24只健康石岐杂中鸡单剂量内服(30mg/kg)和静注(20mg/kg)喹乙醇作了药动学分析,对32只健康石岐杂中鸡单剂量内服喹乙醇(30mg/kg)作了组织浓度测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时间血浆和组织的药物浓度。喹乙醇静注给药后的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用房室分析法、内服给药后的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用统计矩理论非房室分析法处理。经计算所得的主要动力学参数如下,内服:t1/2 ka 0.64±0.10h,t1/2 ke 1.25±0.06h,AUC_(po) 68.84±3.12mg/L·h;静注:t1/2α 0.27±0.02h,t1/2β 1.72±0.03h,Vd 0.56±0.05L/kg,CL_B 0.23±0.01L/kg/h,AUC_(iv) 87.20±1.58mg/L·h。生物利用度F为52.99±2.32%。组织浓度测定结果表明,喹乙醇在肌肉、肝、肾、脾、肺的浓度较低,给药后24小时,这五种组织中喹乙醇的残留已低于检测限(0.2μg/g)。喹乙醇在鸡体内的吸收、分布、消除均迅速。  相似文献   

10.
用灌胃法给予小鼠安定2.5、12.5、25.0mg/kg后,在热应激(45±1℃)和冷应激(-5±1℃)条件下,给予安定2.5 mg/kg的给药应激组小鼠的存活时间与应激对照组无差别;而12.5、25.0 mg/kg的给药应激组的存活时间与应激对照组比较,热应激小鼠存活时间延长,而冷应激小鼠的存活时间缩短。安定(12.5 mg/kg)可明显抑制热(38±1℃)应激10min和冷(-5±1℃)应激5min条件下小鼠血浆皮质酮的升高,而当热应激(38±1℃)时间延长至60min,冷应激(-5±1℃)延长至30min时,安定对应激导致的小鼠血浆皮质酮升高则无作用。安定(12.5mg/kg)对热(38±1℃)应激60min引起的小鼠皮质醛固酮、甲状腺素T_4的变化也无明显影响。在热(38±1℃)应激30min的条件下,肌肉注射安定10mg/kg的给药应激组大鼠,血清肌酐,脲氮、谷草转氨酶(SGOT)、谷丙转氨酶(SGPT)明显升高,而应激对照组仅有血清肌酐,SGOT的升高。总之,安定对动物抗环境热和冷应激能力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对6头健康猪单剂量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国产硫酸安普霉素,研究其在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用微生物法测定血清药物浓度,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9.03%,血清最低检测浓度为0.05μg/ml,日内日间变异系数为2.2%~5.1%,且血清浓度在0.05~3μg/ml范围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65).对猪静注、肌注硫酸安普霉素20mg/kg后,经MCPKP药代动力学计算机程序处理,体内药物运转符合开放型二室模型,肌肉注射0.856h后达峰药浓度Cmax为36.09±1.22μg/ml;t1/2分别为1.58±0.67h、1.06±0.11h,CLB分别为0.15L/kg/h、0.17 L/kg/h,V1分别为0.71L/kg、0.1L/kg,绝对生物利用度为AUC i.m/AUC i.v=88.47%±3.32%,上述药代动力学数据为动物临床用药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健康仔猪单剂量内服左旋氧氟沙星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mg/kg剂量内服进行左旋氧氟沙星的辩证药动学研究。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药物浓度、3P97药代动力学程序处理药时数据。健康组药时数据符合一级吸收一室模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为:吸收半衰期t1/2ka(0.42±0.08)h,消除半衰期t1/2ke(7.62±0.38)h,达峰时间tmax(1.85±0.25)h,峰浓度Cmax(6.99±0.92)mg/L,药时曲线下面积AUC(90.7±10.07)mg/L·h,生物相表观分布容积VF(s)(2.45±0.28)L/kg,平均滞留时间MRT(11.92±0.94)h。  相似文献   

13.
硫酸多粘菌素E在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健康断奶仔猪 5头 ,分别进行单剂量肌注 (2 5和 5 0mg/kgb .w .)和静注 (2 5mg/kgb .w .)给药 ,并用微生物学方法对硫酸多粘菌素E在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绝对生物利用度进行了研究。以 3P97程序处理血药浓度—时间数据 ,结果表明 ,以 2 5和 5 0mg/kgb .w .的剂量肌注给药时 ,其血清中药物的峰浓度 (Cmax)分别为 3 73± 0 2 8μg/ml和 6 40± 0 1 8μg/ml,达峰时间分别为 32 2 2± 1 51min和 34 1 8± 1 76min ,消除半衰期 (t1 / 2 β)为 2 55 99± 1 3 65min和 2 64 0 8± 2 8 57min ;以 2 5mg/kgb .w .的剂量静注给药时 ,其消除半衰期 (t1 / 2 β)为 2 51 2 8± 1 2 53min。静注和肌注在体内的分布均为一级吸收二室模型。肌注 2 5和 5 0mg/kgb .w .剂量的注射液时 ,其平均绝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 98 30 %和 88 54 %。  相似文献   

14.
按 1 8mg/千克的剂量给 3头健康猪肌肉注射长效环丙沙星注射液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药物的质量浓度 ,并用MCPKP药代动力学程序处理所得数据。结果发现该制剂的T1/2 β(消除半衰期 )为 3 0 91h± 0 83 )h ,Cmax(达峰浓度 )为 1 0 9μg/ml± 0 2 7μg/ml,体内消除较慢。肌注后有效血药浓度能维持 60小时  相似文献   

15.
应用碘醚柳胺脂质体定向剂 (包封率 58%)给绵羊单剂量皮下注射 ( 0 .3m g/ kg)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 RP- HPLC)测定了该药在绵羊体内不同时间的血浆药物浓度以及组织中的药物残留量。利用 3p87实用药代动力学软件分析 ,结果表明 ,该药的药代动力学符合一室模型 ,动力学方程为 :C =3.116 4( e- 0 .0 192 t- e- 1.5 15 5 t)。药代动力学参数为 :达峰时间 ( Tmax)为 ( 2 .8112± 0 .74 92 ) d,峰浓度 ( Cmax)为 ( 2 .874 2±0 .8716 ) mg/ L,生物半衰期 ( t1/2β)为 ( 36 .386 1± 3.0 385) d,曲线下面积 ( AU C)为 ( 14 3.5530± 4 7.2 354 )μg·m L- 1· d- 1。与皮下注射碘醚柳胺注射液 ( 3mg/ kg)相比 ,达峰浓度时间提前了 1.4 6 47d,半衰期延长了 16 .2 0 97d。碘醚柳胺在绵羊组织中的残留量 ,2 8d时肝脏中为 ( 2 3.0 331± 3.2 0 4 8) μg/ g。肾脏、肌肉和胆汁中一直检测不到药物。与皮下注射碘醚柳胺注射液相比 ,肝脏等富含巨噬细胞的脏器中药物含量明显增高 ,肾脏、肌肉中药物含量相对较低。本试验结果表明 ,碘醚柳胺脂质体定向剂优于碘醚柳胺注射液。  相似文献   

16.
恩诺沙星在猪组织中残留消除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常规饲养条件下,对健康猪按2.5 mg/kg体重的剂量肌肉注射2.5%恩诺沙星注射液,每日2次,连续注射3 d.停药后第2、4、6、8、10、12、14天分别屠宰4头猪.分别采取每头猪的肌肉(注射部位)、脂肪(腹脂)、肝和肾脏等4种组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残留量测定.结果表明:残留在肌肉、脂肪组织中的药物消除较快,第8天总残留量(恩诺沙星 环丙沙星)已下降至检测限(20μg/kg)以下;肝和肾脏组织中的药物消除缓慢,第14天测得猪肾中药物总残留量为40μg/kg.  相似文献   

17.
我们采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磺胺甲基异噁唑(Sulfamethoxazolum,SMZ)在三黄杂种鸡(n=16)体内代谢动力学的规律。用SMZ(100mg/kg)单剂量一次静注及口服,然后,分别从翼静脉按时采血。用重氮偶合比色法测得血药浓度。再用 Casio—fx—3600P微型计算器进行数据处理。静注 SMZ钠盐的每只鸡的药时曲线(lnc—t 曲线),都适合无吸收因素的二室模型。消除相半衰期(t~1/_2β)=5.434±1.18小时;总表观分布容积(Vd)=11.0326±2.27(100ml/kg小时);药时曲线下面积(Auc)=118.816±12.75mg%小时。内服组:药时曲线(Lnc—t 曲线),都适合有吸收因素的一室模型。消除半衰期(t~1/_2ke)=5.1893±2.4小时;峰时间(Tm)=2.4195±0.67小时;峰浓度(cm)=9.892±3.49mg%小时。从其主要参数,说明 SMZ 在三黄杂种鸡体内吸收较快,分布较广,生物利用度也较高。  相似文献   

18.
多拉菌素在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多拉菌素在猪体内进行为期45d的药代动力学研究。长白×杜洛克杂交猪10头,临床健康,驱净寄生虫,体重36~50kg,以300μg/kg体重剂量分别通过静脉和肌肉注射给药。动物给药后在不同时间内分点经颈静脉采血。血浆样品用乙腈沉淀处理,上清液过C18富集柱,用甲醇提取多拉菌素并进行衍生化反应,以反向HPLC测定猪血清中的药物浓度。药代动力学参数用计算机程序MCPKP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动物经静脉和肌肉注射给药后,血浆药物浓度分别可测至30d和25d,2种途径的药物浓度时间曲线均符合二室开放模型。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静脉注射T1/2α(1.092±0.66)d,T1/2β(6.11±2.73)d,AUC(274.19±119.89)μg/(L·d);肌肉注射T1/2α(0.056±0.022)d,T1/2β(3.20±1.34)d,AUC(223.51±65.20)μg/(L·d),CMAX(28.99±10.69)μg/L,Tp(1.24±0.87)d。多拉菌素肌肉注射的生物利用度为81.5%。结果显示多拉菌素在猪体内具有吸收分布较迅速、体内分布容积大、消除缓慢和生物利用度相对较高的特点,提示多拉菌素在猪体内作用的长效性主要由该化合物的自身特性所决定,而与给药途径和使用的溶剂关系不大,研究结果对指导临床正确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健康白羽肉鸡20只,随机分为A、B两组,以20mg/kg的剂量单次灌服两种工艺的20%氟苯尼考粉。并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从翅下静脉采血,采用已建立的UPLC-MS/MS测定血浆中的药物浓度。采用 WinNonlin 5. 2. 1 药动学分析软件的非房室模型拟合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结果显示:A组达峰时间(Tmax)和达峰浓度(Cmax)分别为1.675±0.782 h、1073.20±425.72 ng/mL,平均消除半衰期T1/2λz约为4.729±3.347 h,平均曲线下面积 (AUClast) 为 4498.76±2596.16 h?ng/mL;B组达峰时间(Tmax)和达峰浓度(Cmax)分别为1.523±1.723 h、4654.64±1669.75 ng/mL,平均消除半衰期T1/2λz约为2.193±1.515 h,平均曲线下面积 (AUClast)为15392.84±2586.10 ng/mL;相对生物利用度约为342.16%。结果表明,采用环糊精包合工艺的氟苯尼考粉的生物利用度显著高于普通工艺的氟苯尼考粉。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利多卡因(lidocaine)和布吡卡因(bupivacaine)行硬膜外阻滞时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将16只健康犬随机分成2组(n=8),硬膜外阻滞时按体质量分别注入2%利多卡因6mg/kg和0.5%布吡卡因2mg/kg,在注药后的3、5、8、10、15、20、30、40、50、60、75、90、120、150、180min分别采取股动脉血,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比较2组药代动力学指标。结果表明,利多卡因和布吡卡因的药-时曲线均符合一室开放模型,t1/2ka分别为(3.55±0.73)min和(7.76±0.38)min,tpeak分别为(18.8±2.2)min和(35.6±1.5)min,Cmax分别为(4.67±0.37)mg/L和(1.38±0.08)mg/L,AUC分别为(739±73)μg.mL-1.min和(366±45)μg.mL-1.min,CL分别为(12.2±4.6)mL/min和(5.5±0.67)mL/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